团文网>实用文书>读后感>生活之道读后感

生活之道读后感

时间:2017-05-04 19:06:2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生活之道读后感

  《生活之道》是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奥斯勒大师的讲演集。

生活之道读后感

  《生活之道》读后感【1】

  初读《生活之道》这本书,就觉得它是本适合放在枕边的读物。

  入睡前读它必定能拂去白日心头的浮躁,让我们自省。

  这本书不仅适合医生读,也值得其他行业的人群细细品读。

  威廉。奥斯勒不仅带给了我们睿智的生活与行医哲学,更让我们超越医学范畴领略到了更广阔宇宙中人性的本质。

  通过阅读本书,结合我自己的生活及临床工作所见所闻,略谈我阅读本书第一章节后的理解。

  奥斯勒说“身为一个医师,无论内外科,最重要的特质莫过于沉稳。

  所谓沉稳,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冷静和专心,是暴风雨中的平静,是在重大的危急时刻保持清明的判断,是不动如山、心如止水。

  真正圆融的沉稳,绝对少不了丰富的经验”。

  他指出作为一个医生,在面对各种情况都该保持冷静和专心。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

  如何做到冷静和专心,需要强劲的基本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对待一个病人如何保持沉稳?我们不因病人身上的标签而有偏颇,需做到待人沉稳。

  病人有各个年龄阶段的,有长的好看的有长的丑的,有贫穷的有富有的,有平民百姓有权贵人家,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都应做到对病人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因为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的权利是平等的,都有被人尊重的权利。

  平等对待病人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真正的专业素质。

  奥斯勒说“要守住一片纯良的宁静,第一要件就是不要去对我们的病人抱太大寄望。”他指出我们要面对的“正是这样一群难缠的同胞,奇想怪癖,妄念幻想,不一而足。

  但是,他们内心世界的这些小毛病,我们越是深入研究也就越会发现,原来他们的弱点我们自己也有,只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差别而已。

  要是我们自以为高出他们一等,对于这样半斤八两的相似,我们又怎么能够加以容忍呢?因此,对我们的这些同胞,一定要待之无比的耐心,持之以恒的悲心,试想,他们不也正是这样期待于我们吗?”。

  当遇到病人无理取闹、或各种方式的糖衣炮弹时应保持沉稳。

  现在我国的医疗环境让我们很多医生都心寒。

  因为诸多的因素,原来医务工作者“白衣天使”的光辉形象已经被社会丑化成“白狼”。

  这对绝大部分带着美好愿望和良好志向的医务工作者来说无疑给了泼了盆凉水。

  现在各地诸多医务工作者被病人或病人家属或专业医闹无理取闹殴打致残甚至致死的事件屡屡见报,而媒体大众引导了弯曲的舆论取向,更加重了医患关系的矛盾。

  在各大网站上报到的医生被打伤、打残的帖子后面,跟帖的许多网民不是对这种现象表示反对、愤怒,而是给出了许多没有理性的评价,认为医生就该被教训,很多人认为医务工作者服务态度冷淡。

  这一方面因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很多机制不成熟,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宣传工作都没到位。

  另一方面也跟人们思想的成熟度有关,在社会浮躁的畸形发展过程中,现阶段人们崇尚经济第一,用经济理论来衡量服务的等价值,然而医疗是个特殊的行业,生命毕竟与金钱和权力无法画上等号。

  对于一些复杂严重的疾病,投入了大量的钱财和人力,也许最后是人财两空,这就造成了相对的心理失衡。

  毕竟医疗行业还存在伦理,如果完全用经济理论的等价值观点来看,对于我们不喜欢的病人我们可以不收钱同时拒绝治疗,但事实上是这个行业无法用普通服务性行业的评价标准来运行的,但很多患者及其家属不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认为花了钱,就该得到他们所认为的满意服务。

  如此这般我们只能是“担着卖白粉的风险”却拿着“卖白菜的钱”受着被人称为“白狼”的气。

  我们也要承担吃饱肚子养活自己,为家人创造幸福生活的责任,因此在自我投入和回报这个对等问题上也许我们会短暂的迷失,特别是从医学院校刚毕业的那段日子。

  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静静的思考这个职业的初衷,以及我们曾经宣读过的“医学生誓言”。

  万事不可急功近利,这个时候保持一颗沉稳的心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做到的就是“拥有丰盛的宁静,让我们有能力去包容我们不幸的邻人”。

  梁玉麒《生活之道》读书笔记【2】

  1、最有益的支持不是评判或忠告,而是相互理解,并承认彼此的`脆弱。

  因此,完形成长小组的带领者很少针对小组过程给予指导,唯一的指引就是:在回应别人时,不要给劝告。

  一个人所能体验到的最佳支持,是来自与他人在一起的经验,而不是别人的助人态度。

  这样,可以促使个人在觉察经验中沉淀下来,从而得到自我支持。

  ——梁玉麒《生活之道》

  2、放手,意味着足够的关怀,而不是担忧。

  放手,恰如一个人自然地睡去或醒来,是顺其自然,而不是刻意做作。

  如果我们容许自己放下,我们就会乐意让事物按照自己的时间显现出来,愿意让孩子以自己恰当的节奏成长。

  于是,我们不再要求每个处境都出现特定的结果才有快乐。

  ——梁玉麒《生活之道》

  3、完形工作坊常常帮助人原谅自己。

  原谅,并不意味着,即使我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也必须认为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都是对的。

  原谅,就是容许自己接受自己的弱点、错误和脆弱,并容许自己改变。

  ——梁玉麒《生活之道》

  4、不是我孩子的生气使我暴跳如雷,而是我容许自己受他的怒气影响,我容许自己以发脾气的方式,而不是和平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梁玉麒《生活之道》

  5、我带着感恩之心去生活。

  我不再刻意操控自己的命运。

  ——梁玉麒《生活之道》

  6、成长,意味着学习新的应对模式。

  ——梁玉麒《生活之道》

  7、一位门徒害怕犯错,禅师对他说:“那些不犯错的人正在犯最大的错。

  他们不做任何新尝试,变成了活化石。

  ”——佚名——梁玉麒《生活之道》

  8、原谅不能被他人强迫!从这个意义上说,原谅并不是我为别人做什么,而是我们在内心生起的念头。

  原谅,需要放下自己作为受害者的角色。

  我庆贺自己活过来。

  这样,加害者制造的伤害和痛苦并不能规定我们的自我价值。

  原谅,是人类最仁慈的美德,是超越仇恨、愤怒、怨恨和复仇欲的能力——梁玉麒《生活之道》

  9、完形生活方式就是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比如不能根除自己内心的幽暗。

  不过,承认自己的限制,反倒可以开启改变的潜能。

  这真是一个悖论!我现在更能接受自己的性格,反而变得更灵活、更随和。

  这可能就是改变的悖论。

  ——梁玉麒《生活之道》

  10、我相信,想象比知识更强大;神话比历史更有说服力;梦境比现实更有影响力;希望总会超越经验。

  ……我相信,爱比死亡更强大。

  ——梁玉麒《生活之道》

  11、在完形生活中,我们懂得,我们只能为自己做过或没做的事情负责,但不能为自己的感受负责。

  感受是信使,告诉我们在自己与环境之间已经发生了什么。

  用查尔斯·达尔文的观点来看,感受是有功能的,既不好,也不坏。

  它像一个信息系统,告诉我们需要什么。

  ——梁玉麒《生活之道》

  12、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后裔,而是生命渴望的儿女。

  你是弓,孩子是生活之箭,通过你射向远方。

  人在生命旅途,和平及慈悲与你同在。

  ——佚名——梁玉麒《生活之道》

  13、我感谢你教会我聆听的善意。

  有一天,你放学回家,不停地发脾气,抱怨学校的午餐。

  我感到些许挫折感。

  不过,我让自己深呼吸,聆听你背后的情绪和需要。

  最终,你告诉我,你在学校被人欺负。

  感谢你帮我理解到,你愤怒、挫折的背后是痛苦的感受。

  感谢你信任我,告诉我你的痛苦。

  ——梁玉麒《生活之道》

  14、如果我用人和天使的语言说话,却心中无爱,我只是发出回声的响锣或叮当作响的钹。

  ——科林斯蒂安(ICorinthians13:1)——梁玉麒《生活之道》

  15、未竟之事会阻碍人们活在当下,因为人们会把沉重的过去带进他当下的人际关系中,甚至把这些事看成是现在发生的事。

  一个人如果身处未竟之事的旋涡中,他可能不会意识到这些不散的阴霾对他造成的影响——他可能会用尽各种或隐秘或明显的途径,去重现自己的过去。

  人们这样做,无非是想要过去的事情能处于较完满的状态。

  但是,只要我们用心觉察,就会发现,这些不断重现的人生片段和缠绕不清的经历,并不会因此而完满落幕。

  ——梁玉麒《生活之道》

  16、一位男士需要去洗手间,但却出现便秘的情况。

  这时,他整个人都被排便这个需要占据住,因此他冷待了身旁的女朋友,表现得心不在焉。

  如果一个人牙疼很厉害,他就会沉溺于牙疼,不能留意自己的其他需要。

  ——梁玉麒《生活之道》

  17、与“听”相反的是“聋”——让“龙”凌驾于“耳”之上,表示:我是龙,权威高,地位尊,或者我就是真理。

  耳朵在下,无法听,只能聋。

  因此,内心根本没有空间去聆听和理解他人。

  “听”的简体字也是一个重要的提醒。

  “斤”的意思是“斧”,表示如果你想要真的听到,在听的时候不要说话!——梁玉麒《生活之道》

  18、完形理论描述两个不同元素为了接触而相互靠近的过程——发生接触的地方就是自我和非我之间的界限。

  有时,我们会用尽方法避免跟外在环境接触。

  而最常用的逃避接触的方法就是活在过去或活在未来。

  唯有透过觉察,让我们活在此时此刻,才能使自我和外界多些接触。

  ——梁玉麒《生活之道》

  19、常用的练习是,治疗师会叫参加者闭目进食,用极慢的速度用餐,好好品尝事物的味道。

  而我认为最重要的练习是专注于自己的呼吸上。

  吸气,我觉察到我正在吸气。

  呼气,我觉察到我正在呼气。

  调整自己的正念呼吸,最能帮助我们提升自己的觉察能力。

  ——梁玉麒《生活之道》

  20、自己的痛苦、感受和需要,听者怀有承载之心不加评判地聆听和接纳,双方在这个过程中,都感受到接触和理解,那么,痛苦有了承载的容器,疗愈和成长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生长出来,化作祝福与分享的力量,带领我们奋力前行。

  ——梁玉麒《生活之道》

  读《生活之道》有感【3】

  我从未知道,有一天我的生命陷入到最黑暗的时候,我躺在病榻上半年多,一个伟大的导师--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奥斯勒大师陪伴我走过了生命最艰难的历程,我每天都在记录着他的经典的语言和自己的点滴进步。

上一篇:穷人读后感 下一篇:怀念狼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