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开》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栀子花开》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栀子花开》读后感1
寒假期间我读了董宏猷爷爷的《栀子花开》这本书,其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灯》这篇散文。这篇散文讲的是在一个被霓虹灯遗忘的角落------西港中学一位来自大城市的年轻男教师与灯的故事。
那是一个夏季的夜晚,“在乡间的小路上,在响着蛙声的水田里,在炊烟刚刚消散的村庄,在摇曳着月色的的湖畔,闪出了一颗颗金色的小星星。”你一定会被这美丽的夜景所陶醉,其实这些可爱的小星星是学生们提着的老式煤油灯、简陋的罐头瓶灯、各式各样药瓶灯、墨水瓶灯、奇形怪状瓦片灯汇聚而成的星空。
“当我也提着自己的罐头瓶灯走向讲台开始讲课时,我眼前那一片片颤颤的灯火,如小生灵般有着生命。那一片片闪烁的火苗,如刚刚破土的嫩芽。”教室里,每一个学生都神情专注的倾听着,思索着,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老师的整个身躯与高举的油灯便成了知识海洋中的一座灯塔。
深夜,西港中学的老师们便躬腰埋首于这飘忽微弱的火苗前备课,批改作业。西港中学的师生们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的环境中发奋学习的。他们不抱怨、不放弃、他们攻苦食淡、勤学不辍,学出了人生精彩,品尝着成功的喜悦。
当夜幕降临,我们居住的城市早已灯火通明,整个市区被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光妆扮的更加美丽。我们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回到家里,我们拥有形状各异、造型奇特的各种台灯。但在我的眼中,它们远远比不上西港中学的师生们所用的灯,那是一盏盏点亮生命之光的灯,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那些灯是多么的让人留恋、让人震撼呀!
《栀子花开》读后感2
考完一科,洗完澡,洗完被子。终于有时间为昨天看的栀子花开写篇影评了。对于我来说,应该是观后感吧,哈哈。
怎么说呢,看电影的宣传做的`是好的,很明显。加上著名主持导的,还有国民小鲜肉主演,不火才不像话吧。评分也是要比小时代4要高,连票房都比它高。看来明星效应很重要,虽然小时代4也一样,但是明显国民小鲜肉李易峰胜。
说回电影,青春片的故事可谓是千篇一律,所以栀子花开也不例外,可谓俗套的故事情节,男主角李易峰,人气没话说,演技不得而知,女主角张慧雯,说不上漂亮,就是普通人的脸,演技嘛,见仁见智,我不觉得有。这部电影典型的是一个人撑起来的电影。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
看电影之前就看到很多人发朋友圈,说戳泪点,戳笑点,令人想起高中时代。电影散场时同行的伙伴也说颇有感触,着实哭了,想到很多从前的事与人。可是,对我来说,为什么并没有这么深的体会呢?看后会无期的时候很多人说后会无期不好,可是看完栀子花开,我喜欢后会无期多一点,不论颜值。
看这场电影,我几乎算是没哭,最动情的地方也该是男女主角分手的情节,可是也没哭吧。
电影散场,与同行的人讨论。她们说我没有高中没有朋友,所以对这个电影无感。可是我也有过死党,我们也谈过我们共同的梦想,只是现在分道扬镳,再也跟以前不一样罢了。电影镜头的切换不成熟,也许是我对它不感冒,台词也没有说特别能打动我的。我也不知道看完电影我究竟得到了什么。
可能是我没有投入进去吧。
【《栀子花开》读后感】相关文章:
1.栀子花开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