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

时间:2022-12-05 10:06:0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论语读后感集锦15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读后感集锦15篇

论语读后感1

  寒假中,我在爸爸的要求下,背完了《论语》,使我对孔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体会。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语录体著作,涵盖了哲学、政治、伦理、文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内容十分广泛,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通过对《论语》的背诵,使我了解到孔子对各个方面的深入理解。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实行“有教无类”,只要“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他教育学生从不分贫富贵贱,只要拿十条干肉作学费,他没有不教育的,使教育不再是贵族的权利,他开创了私人教育的先河。从这一点来看,他不愧为是个伟大的教育家。他对学习和思考的论述非常精辟,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糊涂;只思考不学习,便会疑惑不解。说明“学”与“思”结合才是学习的正确途径。

  通过对《论语》的背诵,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我决心在以后的生活中努力的去践行它。

论语读后感2

  子路修养在外,注重形体的仁义,视自私为耻;颜回修养在内,注重本义的仁义,视自满为耻;孔子修养无形,注重自然的仁义,视自欲为耻。可见,子路志在他人评价,“与朋友共”未得兼济;颜回志在我心无悔,“愿无伐善”仍属有心;孔子志在兼善天下,“安、信、怀之”于民福祉。

  《道德经》对上善若水解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是无形无体的,至上善行就象水润万物一样无声无息,又不从万物中要求回报。而人的本性,容易受形体的影响,这就常常因欲而生争,因争而生尤,因尤而生惑。老子倡导人性上善,就是要去除形体上的拘束,无私的心法才会形成,只有逝去“有”,才会表现“无”,人的真品德才会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大德大善的境界。孔子的理想,与老子的“上善若水”相吻合,因为无私、无欲、无我而存善。

  仁行千里,兼善万物而不伐善;义布天下,广惠万物而不施劳。细品孔子的理想,不禁为其宽广的胸怀而叹,联想到近代的雷锋、焦裕禄,其品行自然非一日之功。

论语读后感3

  读了《论语》这篇著作,我受用不尽,不仅知道了做人的道理,还亲密接触,让我对孔子了解的更深更多。

  《论语》书是对孔子日常生活的举止与语言方式,还有记载中国史代伟人对孔子的评价与生活故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反应了孔子与别处俩人行走中,必定有一位是其师傅,还反应了孔子好问好学的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他还非常谦虚,自己成了老师,还是求学,对问题都不耻下问;不像我们,遇到奖励就万分骄傲,遇到困难就不理不睬。在我练字期间,我在书法班的名誉上是大名鼎鼎的;于是,我非常骄傲,在学校的作业本上写得乱七八糟,还差点被批入“差字黑名单”;自从读了这本著作,我在数学方面的字体大有进步,连老师都对我刮目相看;有一次,还在课堂上公开赞扬我的作业本呢!原来论语是这么重要啊!

论语读后感4

  在《论语》中有一句话令我深思熟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就是我们班这个小小的集体也会有“姚明”“王羲之”“达芬奇”“宋祖英”“华伦庚”“冰心”等。有的人学习不好,可是篮球却是动若脱兔;有的人体育不好,可是书法却是龙飞凤舞;有的人书法不好,可是绘画却是栩栩如生;有的人绘画不好,可是唱歌却是娓娓动听;有的人唱歌是五音不全,却是满脑子的数学;还有的人对数字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倒是写起作文来便妙笔生花了……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不假啊。每个人的优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每一个不起眼的普通人都能够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教导我们,使我们更上一层楼。我们要多向我们身边的所谓平凡人学习他们好的一面,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树丛中的一小株嫩苗,在旁边许多的植物滋养下茁壮成长,并且长成一棵坚韧不拔的大树。树之所以高大,因为有了嫩苗;山之所以伟岸,因为有了石子;海之所以壮阔,因为有了水滴;人之所以闪光,因为有了那些所谓的平凡人!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中华文明的汇聚,是一位谆谆教导的老师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更是引领我么向上的阶梯。

  薄书一本,细读一遍,终生无悔。

论语读后感5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长,要学会取长补短;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告诉我们品德好就一定会有朋友;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非动”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事要符合礼的标准……在《论语》这本书中我读到了很多句名言,读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很多人生的道理。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孔子在《学而第一》中说的那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快乐的人生从身边点滴事情做起:在学习的时候经常去温故旧的知识,就会感到快乐;有朋友从远方来,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感到生气,这就是一个君子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获得快乐:在学习新的知识的时候,不要有畏惧的心理,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难题。就像解答奥数题,总是从最简单的原理入手,耐心地一步一步分析,当你解开难题的时候,快乐的心情就像潮水一般涌上心头,这时学习不也变得快乐了吗?

  我们在生活中要像孔子所说的那样,把每一件事都当成快乐的事去做,那么你就会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论语读后感6

  在学习和礼仪之间,我认为学习重要,如果不学习,是不可能得到礼仪的。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是谓大家出生不可能一下子就会礼仪,礼仪也是从学习中 得到的。再说,孔子也是要先学习,才能得知礼仪传授给大家的。

  还有一点,如果孔子真的看重礼仪,那为什么论语上第一章又是“学而第一”呢?为何不是“礼仪第一”呢?看来,孔子也是很看重学习的。再者说,我们小孩 子现在重要的是学习。每天你的妈妈回家会问:“今天你讲礼貌了吗 ? 对老师尊敬了吗?”不会这样吧!你妈妈只会问:“你今天学得怎么样?有没有不会的 ?” 等等有关学习方面的。

  也许听了这些,还会有人问:“那论语仅仅是孔子的弟子传下来的,又不是孔子所说”学习第一“。如若这样想,你从论语中也就可以得到答案。”二三子以为 我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于二三者,是丘也。“看到孔子是不会向弟子隐瞒自己的想法,那刚才同学那一说,就被推翻了。

论语读后感7

  我们学习了《论语》十则,我在课后读了许多遍,它给我的感受很深,很深……简直像个“大宝库”。

  《论语》十则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几则中,教我们在学习知识时,不要不懂装懂,要聪明好学,学习永不感到满足……学习方法中教我们要时常复习旧的知识,在学习知识时,既要学又要思考;与别人在一起时,要学习他的长处,他做的不好的地方如果自己也有的话就要加强改正……。而最使我欣赏的一则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它讲了要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一点。同学们都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从不向其他同学和老师请教,既使是自己不懂的地方也不会“哼”一声,不懂装懂。这样使有的同学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各方面得不到发挥和发展。在课文中给我们讲了一个典型的人物棗孔圉。他就是爱好学习,不以向他人请教为耻,因而得到了人们的称赞。我们就要向孔圉一样,经常向同学和老师期间,才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论语》十则虽是十条语言简洁的语录,但它给了后人很多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我以后会以这十则《论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为自己走向成功搭一座坚固的桥。

论语读后感8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们片片断断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汇集编纂,后来就成了《论语》。

  寒假里,妈妈要求我读他有关交友的论说,以便对我今后的交友起到指导的作用。同时,她又向我推荐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这本书,以帮助我理解。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在这段话里,孔子教育我们两点,一是要交好的朋友,正直、诚实和见多识广的好朋友值得交往,对自身有益。二是不要交坏朋友,溜须拍马,不诚实和夸夸其谈的坏朋友千万不能交往,否则害处很大。

  怎样和朋友相处呢?孔子曰“侍君有三愆:言末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我和妈妈一起阅读了《论语》的原文和于丹老师的心得后一致认为:朋友之间需要互相尊重和真诚,更要把握分寸,不能要求对方一定要怎么做。

  今后,我在交友时首先要注意礼仪,比如当我提醒同学脸上有点墨迹时,要很有礼貌地个别跟他说,不要说很多次,也不要冒失地去摸他(她)的脸,更不要讥笑他(她),这样,在一个友好和平的环境中,我会交到很多的好朋友。

论语读后感9

  《论语》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向我们传授了古人们的美德;《论语》是浩瀚的宇宙,每一句语录都是一颗星星,璀璨无比;《论语》是一台时光机,把我带到了春秋末期,让我感受到了孔老夫子的贤圣之道……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全班同学都和《论语》成了“好朋友”。

  第一位为我们讲解《论语》内容的是小蔡同学,他抛砖引玉,为我们开了个好头。后面的同学讲得更是精彩:论仁爱篇、论修养篇、论孝友篇……讲得最好的非小于同学莫属了,他声情并茂、引经据典,还巧妙地把我们以前学过的“小人之过也,必文”和“君子之过也,必改”进行了对比讲解,我们听后都觉得对“知错就改”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我也来模仿一下吧,我把“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改写成了“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小人先言而行后从之”。哈哈,我也变成古人啦!

  《论语》这个“大朋友”教会了我什么是“仁德”,怎么去结交正直的朋友,最重要的是,我知道了怎么做才算是孝敬父母。这一段时间系统地学习《论语》知识真是令我受益匪浅呀!

  “半部《论语》治天下”,以后我要继续学习《论语》,让自身的品德变得更加高尚。

论语读后感10

  今天,我读了《论语》的的七、八章,其中,第七章讲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在的学习很有帮助。不过,有一句话说得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纵使是像孔子这样的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所说的话也不一定全都正确。

  在第七章里,孔子有这样一句话“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意思是:只传述旧的文化典籍而不创作新的,相信并且喜爱古代的文化,我把自己比作老彭。在这一句话里,孔子提出了“述而不作”的原则,这是孔子思想中国保守的一面。但是要完全的“述而不作”只讲述旧的东西而不创新,那么古代的那些科学家从何而来?喜爱古代的文化知识是对的,但我们不管要有“述”还要有“作”要敢于创新。如果孤单的典籍里又不合理的地方,就要推陈出新。比如孔子说的这句话又不合理的地方,我们就不能对这句话完全遵守。在生活中,我们也养敢于怀疑权威。不管是多们伟大的人,做过的事说过的话都不可能完全正确,只要有错误我们就不能照搬,更不能盲目相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新的创造。

论语读后感11

  我读了论语这本书中说的: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尼,小车无月,其何以行之哉?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做人就要做一个守信用的人,要说话算数。

  就比如我家吧。有一次,我考试考了一百分,爸爸非常高兴,我说:爸爸,我考了一百分你不带我去哪玩一天,爸爸毫不忧郁的答应了,打算下星期天带我去云台山玩,我高兴的不得了。因为我从来没有去过云台山,时间过的如流水一般,转眼间到了星期天。我迫不急待的去问爸爸什么时候去,爸爸说:“今天太忙了,没有时间,改日吧!我的心霎时间由高兴到难过”。我说:“爸爸你不想去,就别说,说出去话就如泼出去的水,要说到做到。”

  妈妈下班了,我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妈妈爸爸说了一顿,妈妈说爸爸做的不对,答应小孩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能演而不信。

  虽然这次我没去云台山,但是让我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在这里,我想对我们班的同学说,做为一名好学生,更要诚实守信,善于勤学。

论语读后感12

  今天,我们读了中国古典名著《论语》这本书,书中的一句句名言深深的震撼了我的心灵,我放下了书本,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幅古人生活的情景。

  在《论语》这本书中,每一句话都是一个人生必不可少的真理,在这之中,我最喜欢的一句是”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谨于言,就有道而正 焉,可谓好学也已。’“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吃饭不要求吃饱,居住的地方不要求安宁舒适,做事十分敏捷而且说话十分谨慎,经常向有德学的人请教,就可以说是 好学了。这一句话告诉了我们如果想要成为一名有教养的君子,就要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来约束自己,让自己有礼貌,有修养。

  在我的生活当中,也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事情:有一天,我和我的父母去姥姥家,到姥姥家后,我在乡间小路上悠闲惬意地走着,这时,迎面有一个女孩飞快地走 着,一不小心把毫无防备的我撞了一下,我十分生气,很想去说她两句,但我转念想,她也许有什么急事,我就没有去责怪她,反而去问她有没有事,她不好意思的 说:”没有事。“后来,我们还成为了好朋友。

  在生活中处处相让,是最好的方法。

  

论语读后感13

  其次,我们要同正直的人、信实的人和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不同谄媚的人、背后毁谤的人和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公冶长)我将孔子这六类人的对举看作是对第一条标准的具体化,也是交朋友的道德底线。我觉得以上这两条标准非常符合孔子对“仁”的追求。从“恭、宽、信、敏、惠”这些“仁”的细目来看,“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道德品质的高度概括。孔子一生努力实践“仁”德,在交友方面也渗入了他的这一标准。直、谅和多闻分别从立身、对人和学识三个方面对选择朋友提出了一个简明而又完备的要求。

论语读后感14

  我们从小都在读论语,孔子的仁。“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认为:所谓“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可视为“仁”的根本。可我却觉得,“仁”的根本不应该就只有这些,那对待老师呢?对待朋友呢?所以,“仁”指的当然不仅仅是这些。

  我们也在学习孔子的那句话:“知之是知之,不只是不知,是知也。”可是又有谁留意过孔子的那句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也就是:对待老百姓,可以使他们顺着当政者所指点的路线去走,但不可以使他们都知道为什么这样走。这不是又和他的上一个思想相互矛盾吗?呵呵,看样子,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孔圣人也会啊!怪不得大部分统治者要信奉儒家学说了。

  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论语是孔子语言的精髓,甚至是中文的精髓,这博大精深的文化,还是得细细品啊!

论语读后感15

  孔子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试想一下在距今如此遥远的时代,就有人能发出如此真确的主张。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不错,只要真正掌握了孔子的思想,何愁无法在这世上立足?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论语》集齐了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告诉读者大大小小做人的道理。虽然孔子的政治道路不是那么的理想,但是他的教育事业还是十分成功的。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论语读后感集锦15篇】相关文章:

《论语》读后感09-08

论语读后感05-23

论语读后感15篇12-20

论语读后感 15篇06-28

论语读后感(15篇)04-10

论语读后感(集合15篇)10-23

论语读后感汇编15篇10-21

论语读后感小学生09-21

《论语》教案09-13

论语读后感初中800字范文5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