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职场文书>工作方案>思想品德实施方案

思想品德实施方案

时间:2017-03-24 14:31:34 工作方案 我要投稿

思想品德实施方案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那关于思想品德实施方案怎么写?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思想品德实施方案,欢迎阅读。

思想品德实施方案

  思想品德实施方案【1】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从总体上来说是一种归纳教学法,与我们经常采用的举例说明相比较,虽然都涉及了引用实例,但两者毕竟存在着显著区别。

  很多老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是一种直接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材料,经过人工处理过的例子,而不是真正的案例,案例却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情况的记录。

  案例教学是一种稳定的或定型化的教学方法,具有特定的操作程序和要领,而举例一般是讲授、讨论等教学方法的辅助形式,不具备一系列详尽或定型化的操作程序。

  (一)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境,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

  其具体表现为:

  1.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充分体验角色,成为案例活动的主体,真正实现案例情境的“再现”,并设身处地地思考,学会运用理论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较好地激发自己创新思维,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案例教学的重点在于讨论和相互交流,所以,学生要想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或有好的表现,就必须加强自己的语言能力,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并力争在讨论中说服对方。

  3.缩短理论和实际的距离。

  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

  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在已经经过实践的事件中充当角色,进行“实践”操演,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使学生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从而缩短理论和实际间的距离。

  4.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既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包含着问题。

  它采取以学生为主进行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弄清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学生能深刻理解课文知识。

  而且案例来源于活生生的现实,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

  内容生动有趣,没有那么多抽象的、复杂的概念、理论。

  因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容易产生学习兴趣,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的类型

  案例教学离不开案例。

  我们似乎可以说,一个优秀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而一个优秀的案例总是以一定的形式来体现的。

  教学案例的类型大致有:

  1.依据案例的情境不同,可以将案例划分为语言情境案例和实际情境案例。

  语言情境案例是教师用语言呈现已发生过的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的知识分析的案例。

  实际情境案例是教师借助或设计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体验情境,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2.依据案例的性质不同,可以将案例划分为描述性案例和分析性案例。

  描述性案例一般是将事物整体或部分面貌,或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像讲故事一样原原本本、具体生动地描述出来,给学生以亲临其境之感。

  分析性案例除具有描述性案例的特点外,还包含着可分析讨论的问题。

  3.依据案例的内容不同,可以将案例划分为专题性案例和综合性案例。

  专题性案例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而编写的案例,供学生分析、理解某一问题时使用。

  这类案例的内容单一,主题鲜明。

  综合性案例是对事物的整体或全局及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描述,供学生思考分析,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

  根据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的不同,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

  1.案例讲授法。

  教师运用案例,通过讲解来说明课程内容,使案例与课程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

  这种方法又可具体分为以讲案例为主来说明理论知识,或者以讲授基本理论为主,引用案例进行论证。

  2.案例讨论法。

  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一种方法。

  3.案例模拟法。

  它是事先编好案例的“脚本”,由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再现案例情境,如小品、模拟法庭等,给学生以真实、具体的情境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对模拟的案例进行评析。

  4.案例练习法。

  在课上、课后和单元练习及考试时,引入典型案例,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和检测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教学法

  活动教学法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更是带有新质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主张,它已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中,活动教学法已显得越来越重要,而且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活动教学法的概念和特征

  活动教学法是以主体参与为内容,以主体互动为过程,以主体构建为结果,通过主体参与来完成教学,实现发展的教学方法。

  它的根本目的是试图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传授与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

  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性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活动式教学法由六个基本要素构成,即活动的主体、活动的对象、活动的情境、活动的运作、活动的效果、活动的体验。

  它的主要特征为:

  1.活动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为特征的方法论体系和教学类型。

  它通过创造出贴近学生生活世界的情境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做中学,主动地学,创造性地学,从而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

  2.活动教学法以活动为基础构筑了一个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不仅成为师生共同探求新知,共享认识成果,共求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建立在民主氛围里,涵盖了课堂、课外的全方位、全时空的以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的现代教学过程。

  (二)活动教学的类型

  1.认知性活动。

  认知性活动是一种基本的思想品德教学活动。

  思想品德课有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它们的形成是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判断的基础,也是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

  但认知性活动不能等同于传授课,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

  它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为核心,以讨论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2.体验性活动。

  一个人道德知识无论如何丰富,若无切身的体验和情感的介入,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道德认知,也不可能产生道德行为。

  体验性活动就是强调活动的开展旨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以获得直接的认知感悟和情意锻炼。

  这类活动可以是:①课前演讲;②小品表演;③模拟法庭;④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参观、访问、调查等。

  3.制作性活动。

  它是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与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有关的作品,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会思考、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这类制作活动可以是手抄报制作、课文插图制作、文献参考资料剪辑、多媒体课件制作等。

  4.探究性活动。

  所谓探究性活动,就是将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社会热点转换为问题形式,创设真实情境,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分组讨论或同桌交流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活动中提高能力。

  认知性活动、体验性活动、制作性活动和探究性活动教学从不同的侧面构成了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整体框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活动教学的策略

  1.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

  学生主体活动及主体发展是活动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活动促发展”正是活动教学精髓的一种高度概括,是活动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切入点。

  主体性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部分,主体性的发展需要通过主体的活动来实现。

  教师通过创设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努力促进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促使他们自觉参与、自我选择、自我组织、自我指导、独立思考、自我评价等一系列自我教育能力的生成,使他们真正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的人。

  关注主体全面发展,要求活动教学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不是从教材出发,而是从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从解决融合了社会需要和学生兴趣的问题入手,切实把学生的发展需要作为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准则。

  2.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

  有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是活动教学价值能否实现的基本条件和前提。

  学生只有在师生交往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宽容,同时得到激励、鼓舞、指导、忠告和建议,才可能以极大的热情,无所畏惧的心态投入到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从而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人格的陶冶和自我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语言的使用必须符合规范,禁止使用一切有损于学生自尊和人格,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语言,提倡使用体现民主、平等、关怀、友爱的教学用语。

  此外,教师要为学生创造适合于活动的必要的时空环境,把活动教学过程视为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

  教师要尊重学生差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学习任务,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3.以教学问题为载体

  从活动教学的特点和要求看,活动是以问题为载体,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知识,使学生情意状态得到改组、重建与发展。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创设与活动教学要求相适应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问和辩论,勇于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求。

  4.以学生自主、开放和创造性的活动为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把学生看作知识的学习者,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看作一个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独立的人格尊严和巨大的生命潜能的生命体,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各种活动,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在丰富多样的自主活动中得到充分释放。

  活动教学从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结果等方面都要体现出自主、开放和创造的特征。

  5.以评价的过程性和全面性为导向

  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活动教学中,学生既是评价的客体,也是评价的主体。

  活动教学的评价应体现出过程性和全面性。

  所谓教学评价的过程性,即强调评价的主要着眼点应在学习过程而非结果上,也就是说评价的主要依据是看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态度的变化。

  所谓全面性,即评价应从个体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着眼,而评价的标准是非统一的。

  评价多采用观察记录的方法,以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性质是动态的和形式性的。

  四、探究教学法

  “质疑”、“探究”是目前新课程改革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词语,也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贯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难点。

  (一)探究教学法的含义和特征

  “探”和“究”各有其原始本意,我们这里只引用其中一寓意。

  “探”乃“窥探”、“探求”的意思,即试图寻找发现隐藏的事物、情况或道理。

  “究”有“追究”、“推究”之意,即追究事物、事理产生的原因,推究其变化的来龙去脉。

  “探究”合起来指探寻、追究,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必要保证和成功要素。

  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对有关的学习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或对有关问题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以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活动的方法。

  它的实施就是让学生以自主、能动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习得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因此,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探究教学法具有一定的特点:

  1.探究式教学法重视过程和结果。

  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事物和现象主动地去研究,经过探究过程来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灵活地掌握和运用知识;另一方面,就是把知识和科学方法有机结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让他们通过观察、调查、假设、实验等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经历搜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从而获得自己的探究结果或制作出自己的作品,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探究教学法重视知识的运用。

  探究式教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学以致用,发展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它能综合提取知识,跨学科解决复杂的、综合的以及涉及的知识面广的问题;同时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中,它更能接近人们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探究教学法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主动参与。

  探究教学法的出发点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历练,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从而获得知识。

  但学生的自主与教师指导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教师是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进行指导,而学生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的探究,两者之间是一种互动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探究教学法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的探究,至少有三种作用:

  第一,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探究教学通常是围绕着一个实际问题展开的,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学习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并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模式适用于实际生活中。

  第二,为学生提供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收集信息,分析有关的资料,并将自己在学科中的分科知识提取出来,综合运用于问题的解决。

  因此,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有所提高,并可应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第三,有助于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

  而“探究”的每一阶段,学生都被积极卷入,探究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从中获得亲身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获取知识的兴趣,激发探索创新的动机。

  总之,探究过程的主要作用是获得理智能力的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是探究教学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三)探究性学习的类型

  1.在观察质疑中探究。

  探究性学可从探究思考开始,其实质是培养学生探究思考习惯。

  有观察才会有思考,有质疑才会有探究。

  探究性往往从质疑开始,质疑就是思考,质疑就是批判。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陶行知先生说: “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教师应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提出问题,勇于冲破传统习惯,提出与众不同的独到见解。

  2.在角色体验中探究。

  角色体验是指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中的某个角色,使其身临其境,获得真实感受,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及参与的积极性。

  它有助于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将知识内化。

  3.在社会实践中探究。

  丰富的实践活动,能增加学生的表象储备,为学生的创新想象和创新思维提供丰厚的原料。

  它对培养学生社会生活的综合素质和探究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在网络交互中探究。

  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信息资源,展示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引导学生展开对有关问题的`进一步探索,参与讨论交流,提供反馈信息。

  这将使学生超越教室的界限,进一步与真实世界的问题情境联系起来,提高他们获得知识的灵活性,从而促进探究性思维习惯的培养。

  (四)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操作

  教育一旦被看作是一种探究式活动,就会产生一些重大的改变。

  教育关注的焦点转向学生,而教学的任务则变成如何去支持探究活动的全过程。

  探究式教学所涉及的层面较广,有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探究式学习,课外的探究式学习和跨学科的探究式学习。

  1.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探究是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展开的研究活动。

  首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要把书本上灰色的理论融入常青的生活中,离不开创设理论运用的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要注意两点:一是情境的创设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材料入手,同时联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是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很快进入问题的情境。

  这样做,一方面能使我们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情境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条件的创设可以通过以下方式:(1)播放音乐,渲染情境;(2)运用图画,再现情境;(3)联系生活,强化情境;(4)参与实践,体会情境;(5)运用语言,描述情境。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关键,教师要运用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营造积极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向教师提问,假设和陈述,形成师生双边的心智交流,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现代型“师生场”。

  其次,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南宋教育家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提出问题之后,就必须解决问题。

  但解决问题绝不是老师把一个现成答案塞给学生就行了,而应该是师生互动,主角是学生,老师是搭桥引路者--为学生创造获得正确结论的条件。

  问题提出后,学生应运用所学的知识开展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然后自我总结和相互交流。

  教师作好引导工作,为学生提供有关需要的材料,作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依据。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针对性的点拨和总结。

  再次,反思探索,升华问题。

  英国科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启发新问题的问题。”问题既是教学的起点和主线,也是教学的终点。

  所以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后,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反思探究的过程,使认识得到理论的升华,并学会迁移知识。

  为此,老师应注意做到:(1)及时在知识与新问题之间做好“接口”,建立思维台阶。

  (2)引导学生从点到面,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课堂思维的持续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所必须的归纳和迁移能力。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结构或程式。

  课堂教学结构是指一堂课的组成环节及其顺序。

  教学模式不是一般的教学方法,它比一般教学方法层次更高,它把多种教学方法模式化了。

  它也不是教学环节的简单组合。

  从本质上说,教学模式包括了理论基础、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及策略三个方面的内容。

  也可以说,教学模式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

  教学模式有四个特点:

  (1)理论性。

  任何的教学模式都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之上,或反映了一定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

  (2)可操作性。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明确的主题、特定的目标,具有可操作的程序,便于理解、把握和运用,同时包含了以某种教学策略为主导的多种教学策略。

  (3)稳定性。

  教学模式不是个别的教学现象,不是随意产生的,它是从大量教学经验和实践中提炼出来的。

  教学中的各因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并且进行了理论概括,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普遍的教学规律性。

  (4)适用性。

  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一定的局限性,没有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

  不同的教学模式有各自不同的结构,但是任何教学模式都由四部分组成:特定的教学目的;特定的教学程序;特定的作用方式;特定的教学环境。

  思想品德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分,教学模式可分为三大类:

  (1)侧重于发展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其中有归纳思维模式、发现法、探究训练模式、社会探究模式。

  (2)侧重于发展人际关系技能的教学模式,其中有角色扮演模式、直率性训练模式和社会模拟模式。

  (3)侧重于适应学生需要与个别差异的教学模式,其中包括设计教学法、分组教学等。

  从认知领域目标角度来分,教学模式有:

  (1)以信息加工为主导策略的教学模式,属于这一类的有概念获得模式、先行组织者模式等。

  (2)以探究为主导策略的教学模式,属于这一类的有发现模式、探究模式等。

  (3)以及时反馈为主导策略的教学模式,属于这一类的有程序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模式等。

  思想品德实施方案【2】

  一、指导思想;

  针对小学身心成长的特点,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掼,以国家、省、市的加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论,大力开展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构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守纪律的合格建设和新时代的接班人。

  二、目标任务

  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规范行为做起,培养良好道德行为,提高学生基本素质。

  三、构建德育组织。

  我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教育处。

  德育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

  党支部充分发挥核心作用,共青团组织广大团员,把加强学生德育工作作为重要职责,党团结合,引导广大党团员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发挥先锋作用。

  四、建设新型德育队伍。

  1. 健全共青团、少先队、教育处等校内组织,选派优秀教师、业务骨干担任各部门负责人。

  2. 聘请辖区派出所、村街、小区、企事业单位素质高、覆盖面广的校外德育队伍,创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

  3. 加强班主任建设。

  首先,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队伍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

  其次,班主任工作培训力度,使他们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

  第三,建立班主任考核制度,每学期开展一次优秀班主任评选表彰活动。

  五、规范德育课程。

  依据小学生不同年龄特征,合理设置课程。

  开足开全《品德与生

  活》和《品德与社会》,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

  坚持传美课龙头带动。

  每两周开设一节,把传美课题研究与教学

  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传美课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学科充分挖掘蕴涵的德育资源,进行有效渗透,每节课的教案中

  必须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在“教书”同时,进行“育人”。

  在学期末评选出十节优质德育渗透课。

  六、构建科学的德育评价体质。

  把思想道德评价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

  《小学生德育档案》,做到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平时对深长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学习态度、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做出等级评价,以“成长记录袋”动工记载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班主任根据学生表现进行指导调控,结合学生素质评价,做好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的评选工作。

  七、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方法。

  1. 强化新《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

  2. 适时开展礼仪教育。

  3. 深化法制教育。

  利用思品课、班会课、心理健康课,全面灌输《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4. 认真做好后进学生转化工作。

  5.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1)开展诚信教育。

  (2)广泛开展家庭道德教育。

  以“珍惜爱、回报爱”为主题,弘扬尊老、敬老的美德。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知心小屋”、“知心组组有约”,化解学生心理疑难。

  6. 不断丰富道德实践活动。

  利用重要节目、传统节目及学生入学、入队、入团等时机,

  集中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强化德育基地建设,继续联系xx部队,作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每学年组织学生参观一次军营,参加一次军训。

  具体安排如下:

  一月份:“做诚信作业”、“进诚信考场”

  二月份:参与家庭理财、体验社区、敬老活动。

  三月份:植树种花,争创“市级园林式学校”

  四月份:扫墓活动

  五月份:“我是小小志愿者”活动

  六月份:“手拉手,献爱心”帮扶活动

  七月份:争做“诚信考生”。

  八月份:开展“家乡在我心中”的社会调查活动

  九月份:《守则》和新《规范》教育强化新

  十月份:开展“孝敬父母的小帮手、保护环境的小卫士”社会实践活动。

  十一月份:开展“净化、美化城市环境”社会劳动。

  十二月份:组织学生走入社会,做教育法规宣传。

  八、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德育环境。

  九、丰富综合学科的德育内涵。

  十、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十一、 依法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强化社会教育作用。

  十二、 加大对德育硬件设施的投资力度。

  附:xx实验小学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首先建设工作组成员名单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思想品德实施方案【3】

  为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探索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新方式、新举措,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小学生的基本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克州三小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实施方案》。

  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开展符合小公民年龄特点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儿童在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环境中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在参与活动中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学做中国人,学做现代人,逐步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二、活动目标及内容

  (一)总目标:

  围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在全校儿童中以“我做合格小公民”为主题,以“四小”为内容,以“四进”(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公共场所)行动为活动方式,培养新世纪合格小公民。

  (二)具体目标:

  以“四小”为内容,结合温馨教室的创建,开展争创“优秀队集体”。

  1、做父母的“小帮手”。

  懂得爱父母,关心亲人,父母下班回到家表示问候,亲人生病主动问候并照顾,对父母和亲人为自己所做的事懂得感谢。

  培养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龄前学会自己洗手、脸、脚,自己吃饭穿衣,上学后,逐步学会独立处理属于自己承担的事情。

  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学会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

  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浪费东西,不乱花钱,不盲目攀比,不提家里经济状况不允许的消费要求;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意识,尊重和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2、做文明礼貌的“小标兵”。

  培养民族自豪感,了解祖国地理、历史文化;树立国家观念、培养民族责任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前景,懂得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利益。

  讲文明、懂礼貌,衣着整洁,举止文明,注重仪表;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说脏话;学会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礼节,吃饭让长辈,上车让老人等等。

  诚实,不说谎话,做错了事情要承认,以真诚得到别人谅解;遵守承诺,讲求信用,办不到的事情要说明情况,答应了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努力做到。

  了解和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不做妨碍他人工作和休息的事,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上车、购物要排队,过马路走人行横道,做到红灯停、绿灯行;不吸烟、不喝酒,不进网吧和儿童不宜的娱乐场所,不迷恋于网上游戏和聊天;学习遵守国家的基本法律法规,不做任何违反法律法规的事,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法制和社会公德,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对违法和违背社会公德的事情要劝阻。

  3、做小朋友和同学的“小伙伴”。

  逐步学会与人交往,善于广交朋友,喜欢和伙伴一起学习和娱乐;心中有他人,有同情心,同伴有困难要主动帮忙,愿意与同伴分享快乐、分担忧愁,要关心低年级同学,当好大哥哥、大姐姐。

  倾听、尊重、接纳别人意见,学会宽容理解;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懂得关心集体,懂得个人利益应服从集体利益,培养团队精神,善于与他人合作。

  4、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乐于学习、运用和宣传环保知识,能够和家人共同在日常生活和消费行为中做有益于环保的事;爱惜花草树木、小动物;爱护历史文物、保护古迹;树立环保意识,参与环保公益活动。

  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的人与事,要主动劝阻和举报。

  爱护公用电话、照明用具、公共桌椅等公物,不乱踩乱画,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看到破坏公物的行为要制止,要主动参加公共卫生活动,养成安静、整洁、自律的文明习惯。

【思想品德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1.思想品德鉴定

2.思想品德教学总结

3.小学思想品德评语

4.思想品德个人总结

5.思想品德教育总结

6.个人思想品德鉴定

7.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总结

8.思想品德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