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观后感>中国老师来了观后感

中国老师来了观后感

时间:2017-07-19 15:27:29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中国老师来了观后感

  中国老师来了观后感【1】

中国老师来了观后感

  了《中国老师来了》纪录片之后,对我触动很大。

  印象最深的就是英国学生的课堂纪律,还有那句:“”

  我本人很愤怒,也替这几个老师感到悲哀,他们用一颗“中国式教育”的态度,去教授一群根本没有尊师重道理念的学生,完全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尊师是根本的道德,重道更是延伸学问的基础,然而,英国学生几乎是没有这种概念的。

  他们认为中国的教育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抑制了他们的个性!

  我真的想告诉英国的学生,基础知识是枯燥的,是没有个性的,就好比太阳绕着地球转,地球具备万有引力一样,这些是最基本的“道”,也是最神秘的“道”,

  中国文化几千年来一直在探索自然之“道“,研究宇宙之”道,中国的“道”就告诉了所有学子,基础知识就好比钢筋混凝土,拥有了它们你才有资格去创造心中的“大楼”,你才有资格去展示个性发挥想象。

  我更想告诉英国的家长,请告诉你们的下一代尊师重道的重要性。

  在中国,虽然“老师”并不会让“徒弟”继承衣钵,虽然这个词是将“师父”这个词砍了一刀之后的“残缺词”,但是,无论是老师还是师父,他们都是人类文明和知识的传播者,

  他们是为了让中国几千年来的成果也就是“道”至少完整的交给下一代,他们虽然没有将“道”更上一层,但是至少他们将“道”保鲜了下来,他们将这些几千年来的成果和现有的一切完整的传承给了下一代,

  他们希望能够遇到资质更好的学生继承了现有的基础后更加拓展上去。

  然而在英国,一群面对知识连基本的敬畏心都没有,更是连学“道”的基本素质都不具备的“徒弟”,除了感叹一句“朽木不可雕”还能做什么?再退一步来讲,一声师父就能继承了衣钵,

  然而英国学生根本不知道这件“衣”就是师父的体面,就是师父的社交关系和人脉;这个“钵”就是师父吃饭的手艺和本事。

  他们更不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是怎样一种责任和情怀,然而在英国,一个给了你“钵”的人,却只是想让你尊敬的喊一声老师而已,却变成了一种奢望。

  他们或许没有高大上的“钵”能够给你,却至少能够教会你接钵的正确姿势,让你以后能有机会有能力继承到高大上的“钵”!

  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生在中国,从小耳濡目染的懂得了尊师重道,这种最基本的素质成就了中国每一个人在学习知识的时候都拥有足够的敬畏心和完全尊重的态度,这也就养成了我们了无条件接受知识的习惯。

  我们对于基本知识从来不会去“展示个性”和“创造想象”。

  因为我们知道,老祖宗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和学术理论根本不是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所能学尽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无条件的接受基础知识,无条件的接受祖宗留下来的真理,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够尽快的掌握古人留下来的真理,将古人穷其一生的研究成果变成我们的起点。

  还记得记录片中当中国老师要求英国学生要听父母话的时候,英国学生那段反驳吗?我也只能笑一笑。

  我想大声的告诉这帮愚蠢的英国学生,“听父母的话”并不是一个被动的要求,它是一个主动的修养。

  你的父母确实有发生错误的时候,但是你是否能够做到一直正确?尤其是以后你的孩子对你的指令做出抗拒的时候,你该如何处理?当你对孩子的信服力降至最低的时候,你该如何让孩子遵循你正确的指令?强令还是使之屈服?你霸道的态度只会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就好比现在的你一样。

  请问一下英国学生,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做到“听父母的话”,也就是能够听从你正确的建议和引导,你该如何去做?那么,中国文化就会给予你答案!

  至少从你这做起,

  严以律已以身作则替你的下一代做出一个榜样,提升你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古话说德父福三代,能否让“听父母话”这个能够为了福泽下一代而促使个人努力的提升自我的道德观念在你们英国变成根本思想,这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以扼杀个性为由而不尊师、以抑制想象力为由而不重道、以追求独立自由为由而目无尊长。

  英国学生,你咋不上天呢!基础的知识不需要你们发挥想象力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最可怕的是有了想象却没有实际的知识去实行,亲爱的英国小学生,你不觉得可怕吗?

  而且,不尊师者无术不尊亲者无德,英国学生,你自己说,你是不是懒是不是怕学习苦,然后用高大上的理由来拒绝老师?

  你们这么顽劣不重视知识,或许以后可以不愁吃不愁穿,但是人生的意义呢?你们的文化传承呢?难道就守着这些浅薄的思想去寻求真理吗?难道几十年之后,还想让中国人像几千年一样喊你们一声“蛮夷”吗?

  这部纪录片看完之后我有很多话想说,唯一让我庆幸的就是幸好我生在了中国,幸好中国的老师并没有辜负了“老师”这个高尚的职业。

  英国学生,你好自为之吧。

  中国老师来了观后感【2】

  这是英国广播公司拍摄的一部记录片,讲述的是5名来自中国的优秀中学教师,用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给英国一所中学的一群孩子上一个月的课,

  然后再让这群孩子和英国教育模式下教出来的孩子比拼,看谁的考试成绩更好的故事。

  这个视频给我的感触很大,主要有以下几点:

  尊重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

  视频中的英国学生,他们公然在老师讲课时在下面随意讲话、化妆、玩手机等,让我很吃惊。

  我觉得我们中国老师是幸运的。

  因为在中国,我们很少会出现这样的课堂。

  一方面,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尊重老师,很显然,英国的学生在我们眼里是目无尊长的;另一方面,学生大声说话会影响其他学生学习,这也是不尊重其他学生的表现。

  说到尊重,我的心情是复杂的。

  视频中的英国学生显然对中国老师的尊重不够,可是我们的老师又做到了尊重学生吗?都说尊重是相互的,然而无论是正在热播中的纪录片中的英国课堂也好,

  还是没被暴露出来的'中国课堂也好,我们的老师对学生的尊重都是不够的。

  公然训斥学生,让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罚站,不听学生的解释等等,我们的老师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吗?所以,在这个话题上,我们不应该仅仅把批判的矛头指向英国,还应该反思我们自身。

  以谁为中心

  这5位老师用的是中国传统方法在教英国学生,从典型的知识“灌输”、“填鸭式”教学,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

  英国的教育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很明显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在我看来,两国教育之间的较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谁为中心的教育的较量。

  虽然,正如我们所见,中国教育最后赢了。

  但在一些方面,我们也输了。

  我们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我们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也“造就了”很多“高分低能”的人。

  当有老师把学生的提问当做是为难老师时,我是很诧异的。

  学生时代,我是一个“问题学生”。

  每当我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我总会求助于同学和老师。

  大学,我更是如此。

  小班教学让我们有了更多和同学、老师交流的时间。

  一方面,老师们从来都不会吝啬回答他们知道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学习老师怎么应对自己不知道的问题。

  当然,话又说回来了,这5位老师真的是在用传统方法在给英国学生上课。

  见习的地方、次数多了,我能感受到我们的教育也正静悄悄地发生着“革命”,我们在改变,我们也在进步。

  教育反思

  由于此次中英两国之间的教育较量是要用分数说话的,因此从一开始,中国老师就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当学生的测试成绩不理想时,当学生无视课堂纪律时,当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时......中国老师一次又一次地对此很失望,但他们并没有丧失战斗力,他们在不断反思,他们在不断想办法。

  推选班委,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召开家长会等等,都是他们想出的解决办法。

  尽管这些方法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他们的努力。

  反思对于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师有多重要,从先前的教育家如杜威,再到今天的各位教育名人都有强调。

  这部纪录片带给我很多思考,不管是过程,还是结局。

  我觉得,不管什么教育,最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中国老师来了观后感】相关文章:

1.中国老师来了观后感范文

2.中国人要来了观后感

3.狗来了观后感

4.鬼子来了观后感

5.《感动中国》观后感

6.本草中国观后感

7.感动中国观后感

8.《法治中国》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