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观后感,永远在路上是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八集专题片。昨晚播出了第三集《踏石留印》,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大家观看之后的感想吧!
篇一: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观后感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
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有句颇富哲理的俗语“细节决定成败”,足见细节的重要性。
但是,在以往惩治贪腐的过程中,公众往往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只见罪罚、不见细节,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在反腐斗争中存在“讳疾忌医”的心理。
会议以来,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在反腐中见真章、动真格,在一些部门及官员中曾经比较广泛存在的“讳疾忌医”心病也大为好转。
记得几年前,在这场反腐风暴刚拉开帷幕之际,很多人不相信会有省部级官员成批落马,更不信高级别的官员真的会被查办。
之所以不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人认为“封疆大吏”或正国级官员理应是普通党员的榜样,法办这些贪腐高官有可能“破坏”党的形象。
几年来,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工作,反贪腐的高压态势持续推进,反贪腐斗争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中央反腐敢于揭丑,“铁帽子王”之类的各种神话不断被打破,反贪腐得民心顺民意,得到群众高度认可,一些人“讳疾忌医”的心病自然也逐步痊愈。
此次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大量披露高官的贪腐细节,将遮丑心理彻底打碎。
如果说,中央严惩贪官,起到了正本清源、匡扶正义的效果,那么,全面披露这些贪官的贪腐细节,则是彰显了直面病灶并刮骨疗毒的勇气。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
会议以来,中央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以“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反贪腐“老虎”“苍蝇”一起打。
四年来,中央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看见并享受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成果。
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同时,《永远在路上》更是一部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的反腐教材。
许多落马贪官都是贫苦家庭的孩子,通过组织的培养、出色的工作逐渐步入高位。
电视片中披露的'细节,向观众更向官员们展示了这些高官是如何从痛恨贪官,到最后变成贪官并身陷囹圄的过程。
这种非常规的教育方式,将让很多“边缘人”身临其境般地看清罪与罚的边界,帮助更多官员完成不敢腐、不想腐的自我教育。
反贪腐斗争关乎人心向背,“有腐必反”、“有贪必惩”已成为社会共识,警钟长鸣,反贪腐斗争必须“永远在路上”。
篇二: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观后感
透过那直指人心、触及灵魂的震撼与震慑,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强化警示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党员干部的深切关怀和帮助、保护。
是的,那些已经或者即将成为阶下囚的落足官员,在过去也曾有过辉煌、成绩和荣耀,但是,在一系列耀眼的光环之中,他们却迷失了党性,或被金钱亮瞎了双眼,或被美色拖进了漩涡,或被其他各种利益诱惑裹挟,背弃了组织,背弃了自己的入党誓言,辜负了组织的信任和嘱托,最终从他们引以为傲的权力之巅跌落,成为历史和人民的罪人。
对他们而言,这是一次不可逆的人生经历,他们有责任、有义务、更有必要把这个过程交代清楚,是什么让他们从奋发有为的好干部,一步步变成阶下囚,是什么让他们违背了入党时面对党旗所立下的铮铮誓言,又是什么让他们逐步违背了自己的初心,从为人民服务,变成为自己的欲望服务……
思想的滑坡是最可怕的滑坡。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永恒的课题,容不得丝毫放松。
这一个个高官的落马,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自我的迷失、思想的偏差,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位高权重的人一旦思想决堤,行动上便会一泄千里、溃不成军,最终导致政治生命及自己的人生一败涂地。
所谓大道至简,然而如此简单的道理,受党的教育这么多年的落马高官们岂能不知?是外界的诱惑太重,还是自身的定力不够?答案应该一目了然。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对贪腐分子而言绝不能将责任推给外部环境而对自己的责任避而不谈。
市场经济大潮确实泥沙俱下,但不忘初心、廉洁自律、奋勇前行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不变追求。
为什么那么多党员干部在花花世界、五光十色中能够坚若磐石、固守底线、挡住各种糖衣炮弹的侵袭而百毒不侵,为什么总有极个别党员干部在权钱色的诱惑中弱不禁风、无法自持?战争年代,钢铁意志决定战争的胜利,和平建设年代,钢铁意志同样决定建设成败。
而极个别党员干部没倒在战争年代敌人的炮火中,却经不起和平时期权钱色的考验成为党的事业中的落伍者,极其可悲。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清朝诗人郑燮的名言,用在共产党员的身上恰如其分。
诚然,共产党员就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可以迎着敌人的枪口勇往直前,可以冒着枪林弹雨决不后退,可以为人民服务而不顾自己的安危,因而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赢得了历次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新天地。
这一切,都源于中国共产党的严明纪律以及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
落马高官的蜕变,无不从思想的变化开始,而思想的变化,无不源于外部环境的诱惑。
对共产党员来说,共产主义信仰是发自内心的,决不是空谈。
极个别供奉神仙乞求保佑、疯狂占有金钱达到痴迷程度、生活作风糜烂纵欲无度者,一旦偏离了正确轨道,违背了党章党规党纪的要求,便如同堕入不归之路。
从好同志到阶下囚,落马高官的忏悔直达心灵深处,触动每一个党员干部的灵魂,所产生的震撼力、冲击力是巨大的。
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警示片《永远在路上》,确实实现了预期效果。
篇三: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观后感
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在重要的时间,重要的中央台播放,彰显出了国家对于反腐倡廉的重视。
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展现反腐的细节,也确实可以起到警示作用,让大家从细节中吸取教训,以便警钟长鸣,也从中告诉一些还在执迷不悟的官员,反贪腐“永远在路上”。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的播出,同时也是在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着一种信号,那就是政府工作公开化,在以往,审判这些贪官的过程和细节,老百姓是看不到的,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政府工作的进步,也是越来越公开化了,无时无刻在接受着广大民众的监督。
会议以来,一批贪腐分子被绳之以党纪国法,宣示着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捍卫党纪、自我净化、自我革新。
中央纪委亲自出手抓反腐剧,这是十分罕见的重要举措,显示了对反腐剧创作的高度重视。
这远远比一些反腐题材电视剧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这让公众真正的看到了反贪腐工作的真实案例情况,远远比一些带有虚构情节的反贪腐电视剧要实在的多。
我们党和政府的干部要廉洁, 这是我们老百姓最看重的。
抓好我们的党风,才可能预防减少贪腐的发生,也才能让老百姓真的相信我们的政府,才能对政府抱有希望。
因为每个人都期望生活在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里,这关系着我每个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专题片中的涉及的那些高官,向我们老百姓传递着一种信号,那就是贪腐分子永远是党和人民群众的死对头,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铁帽子王。
官再大,位置再重要,只要违法违纪,党和人民群众一样不答应,等待的只有法律的严惩。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的播出,不容置疑,是中纪委敢于亮丑,敢于查处害群之马的有力的亮剑,不仅向世人表明一种查处贪腐的决心和信心,也向人民群众表明,反腐没有死角,只要有贪腐的地方,就会有我们正义的之剑所在,这同样也是一种承诺!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观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