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观后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观后感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观后感

时间:2016-10-25 14:44:1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观后感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观后感【1】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观后感

  长征虽已过去八十年,但长征精神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它告诉我们面对生活、面对困难,要不怕牺牲,迎难而上,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去克服苦难,去踏平坎坷。

  长征精神激励我们去面对挑战,勇于承担。

  在基层,做群众工作免不了被人指责,天下没有尽善尽美之事,世上也没有十全十美之人。

  在一次创卫行动中,我随城管中队执法,为了美化市容市貌,为了贯彻落实一店一招政策,对多招牌、脏旧招牌的店铺,社区干部提前发出整改通知,并做好思想工作。

  有的店主非常支持我们,但也有生意不好的店主,不同意拆除违规招牌。

  当天天气炎热,我们早上开始工作,所有人员都没有午休。

  个别店主却对我们破口大骂,甚至动手,我们坚持微笑工作原则,只能默默承受,慢慢做其思想工作,尽量让店主损失降到最小。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也成为了我们的口头禅。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向革命前辈那样忍受困苦和承担压力也是我们日常工作和成长路上学到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支撑我们去适应环境、直面困难。

  当刚到单位的时候,最大的生活问题就是自己得出去找房子。

  刚从大学毕业,第一次经历这些,手里经济紧张,在单位附近租了个便宜的房子。

  没有空调,没有热水器,连椅子都没有,还是在顶楼。

  炎夏屋里闷热,就如同桑拿房一样,每天都是半夜才能入睡,就在办公室打地铺,赶早回宿舍洗漱。

  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夏天。

  白天晚上基本上都是在办公室度过的。

  每个新来的同志都有这样一个适应阶段,现在一切走上正轨,曾经的困难,也比不上当年红军历经的“天当被子地当床”的艰苦环境。

  习xxx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曾引经据典“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立志是事业的开始,也是基础。

  志是志向,首先要在心中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长征精神就是我们的心志所向,是根本的信仰问题,是攻克一切苦难的支撑,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坚守的精神。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越是艰难困苦,便会愈挫愈勇。

  虽然我们的`脚步不曾走在昔日长征路上,但我们精神意志的长征却从未停歇。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观后感【2】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如今,红军长征胜利已经过去了80年。

  在这80年间,时间冲刷掉了很多记忆,对于今天的我们和年轻的一代,红军长征仿佛只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和一个奇迹的传说。

  我们像记住顺口溜一样记住了爬雪山、过草地的饥寒交迫,记住了大渡河、泸定桥上的惨烈斗争,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无法诉说雪山草地上的艰苦岁月,也不知道那些倒在枪林弹雨中的红军战士姓谁名谁。

  历史可以远去,但是我们对于那段艰苦残酷的峥嵘岁月,决不能忘却!正是有了那样的悲壮经历,才铸就了中国军队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钢铁精神,那是我们代代传承的军魂,也是激励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

  是的,长征之苦,不是言语能够表达,只有经历过长征的人才能体会那种惨烈的痛楚。

  在近一个世纪的军事史上,都很难找出哪一段历史可以与长征相提并论。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一次足以载入战争史的神奇战例,那是一段让全世界都惊叹的艰险历程。

  正是有了长征的艰苦卓绝和流血牺牲,才换来了中国革命的改天换地,才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和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今天的我们,只有踏着红军长征的足迹继续前行,才能在改革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开创新的辉煌。

  7月18日,习xxx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专程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西吉县将台堡,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他同时强调,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长征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

  如何弘扬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这是时代留给我们的艰巨使命,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完成好这份答卷。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在饥寒交迫、枪林弹雨中完成了两万五千里的壮举,今天在和平建设年代,依然要把共产党的旗帜高高举起,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保障。

  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要求我们必须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打好供给侧改革持久战,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切实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让中国共产党成为改革发展和复兴崛起的坚强领导者。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为此添薪加火。

  我们今天所走的路都是前人没有走过的新路,应当立足于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面对挑战,敢于创造性开展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颗默默奉献的螺丝钉。

  对于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要正视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指引下,避开隐形的“雪山”和“险滩”,带领人民群众将我们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长征是一面镜子,它折射着两万五千里征途中悲惨感人的故事,也照射和激励着后人继续踏着先辈的足迹,不忘初心,躬身前行。

  我们要把“长征”这个历史符号,化作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不仅要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还要赋予长征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让长征精神的丰碑永远屹立不倒!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观后感【3】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

  习xxx总书记在参观“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时,缅怀红军丰功伟绩,深刻阐述长征精神,为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吹响了集结号、发出了进军令。

  中华大地,激荡起弘扬长征精神、实现复兴梦想的磅礴力量。

  漫漫征程,巍巍丰碑。

  展览中,无论是“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大型主题景观,还是“七根火柴”“金色鱼钩”“半截皮带”等经典长征故事,无不把观众带回那段峥嵘岁月。

  80年前,在险象环生的战争环境和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我们党领导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这场惊天动地的历史壮举,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精神高地。

  奇迹背后,总有一种信念顶天立地;壮举之中,总有一种精神荡气回肠。

  在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中,英勇的红军展现了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

  伟大长征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始终是激励党和人民奋勇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回望长征,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长征不仅是一次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伟大远征,也是一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优秀儿女寻求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

  实现民族复兴、谋求人民福祉,既是革命先烈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

  仰望历史的天空,精神力量历久弥新。

  在新征程上,长征精神依然是我们攻坚克难、闯关夺隘的重要动力,指引着我们走好新的长征路。

  “革命理想高于天”,红军战士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责任担当,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熔铸成深沉炽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砥砺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精神品格,激发出一往无前、不可战胜的奋进力量。

  今天,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深化改革的激流险滩,面对脱贫攻坚、转型升级等硬任务,更加需要弘扬长征精神,使之焕发新的光芒。

  高扬信仰旗帜、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能凝心聚力、团结奋斗;振奋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就能战胜风险挑战,奋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发扬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就能久久为功、行稳致远,不断抵达改革发展的新境界。

  长征永远在路上,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让我们传承长征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用改革发展新成就告慰革命先烈,续写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观后感】相关文章:

1.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日观后感

2.小学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活动总结

3.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日读后感

4.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演讲稿500字

5.纪念长征胜利纪念日观后感

6.红军长征纪念日观后感

7.长征胜利纪念日观后感

8.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图片展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