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观后感>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政府人员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政府人员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时间:2016-11-10 14:38:5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政府人员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永远在路上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国家主席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反贪腐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政府人员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下面就是三篇关于政府人员永远在路上的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1】

  一名副部级干部,从“一滴酒都不喝”到“就喜欢吃年份茅台”;王天普,一名大型国企老总,“觉得吃饭就能把事儿办了”;张建津,同样是一名大型国企老总,担心喝酒被人拍,“把茅台酒倒在矿泉水瓶里边”……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中一个个鲜活的典型案例,展示出三年多来纠正“四风”取得的明显成效:看住“关键少数”,对不收手、不知止严查严管,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

  实例证明,作风非小事,“四风”不但严重影响党的形象,严重损害党员领导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同时也是一些领导干部从违纪到走上犯罪道路的推进剂。

  如杨**的反思,从开始不能沾,到小东西可以收,再到不收白不收,最终不可收拾。

  水瓶装茅台、衣柜藏玄机、打球拉客户……“四风”改头换面,有的则是领导带头顶风违纪、影响十分恶劣。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面对不良风气的诱惑,党员领导干部要与人性的贪婪私欲作斗争;面对花样翻新的变异“四风”,监督执纪者要拿出足够的智慧与方法来破解。

  事非经过不知难,诸多“奇葩”案例的查处,也正反映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肃维护党纪的寸土不让、持之以恒。

  曾有人这样说,央企为国家做了那么多贡献,央企领导吃点喝点用点拿点,算得了什么?这样的错误观点,背离了党章要求,背离了信念宗旨。

  国企资产属于国家、全民所有,公款不是领导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王天普也终于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党员,是一个干部,只是分工不同,没有特殊的待遇或特殊的利益”。

  还有人说,你们纪委了解我们企业的'运作方式吗?知道企业该怎么“营销”吗?我们来反问一下:难道离开酒场饭桌就谈不来业务?难道只有打高尔夫球才能拉到客户?显然,这些都只是借口。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一道红线,不能以任何借口去触碰。

  全面从严治党是管全党、治全党,没有任何人、任何领域可以例外。

  有一位网友说,纠“四风”,老百姓就怕一阵风,如果一阵风过去了,那么之前纠正的东西就会卷土重来,甚至比以前更可怕。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抓作风,稍有松懈就会反弹回潮。

  因而绝不能只抓一时,而是要坚持抓,抓坚持,抓出习惯,面对那些披上“隐身衣”、躲进“青纱帐”的变种“四风”,更要深挖细查,决不放过。

  这才能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不断翻新的花样,种种“奇葩”的说辞,都在表明:风气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积习的扭转与改变也绝非一蹴而就。

  面对“四风”,任你“七十二变”,我有不变的红线。

  正风反腐,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不但力度不减、尺度不松、节奏不变,越往后还将执纪越严,这是民心所向、党心所向。

  唯其如此,才能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真正落地生根,育苗成林,让每个人都能共享正气清风。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2】

  “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情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国家主席总书记的话铿锵有力,这是党对人民的承诺、对世界的宣誓。

  这样的宣誓真提气!

  治国理政,人心为本。

  于国家,是人心向背;于个人,是口碑官声。

  古往今来,人心向背这笔账,算的人不少,结果却是各异。

  唐太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崇廉戒奢,所以有大唐“贞观之治”;晋惠帝说“何不食肉糜”,所以有弱晋“八王之乱”。

  郑板桥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所以虽失其位而民怀之;和珅说“升斗小民、不过尔尔”,贪渎弄权,所以虽位极人臣却恶名难消。

  这个道理,党中央和大部分党员看得很明白。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一天起,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便贯穿始终。

  革命战争时期,毛主席用“靠人民起来监督政府”回答了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我们努力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红利,这都体现了党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

  为什么要旗帜鲜明地反贪腐?“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贪腐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国家主席总书记在片中已给出了答案。

  应该说,大部分党员都能把这笔账算得清清楚楚。

  但有个别党员干部甚至是高级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如专题片里触目惊心的贪腐细节——这样子的“公仆”,人民是绝不会和他们站在一起。

  对党和党员干部,人民的心中自有一杆秤,人心向背是最公正的砝码,也是唯一的砝码。

  人心一旦失去便很难再挽回。

  一连串“老虎”的落马,让人既提气,又警醒。

  提气的是,党是动真格的!反腐无禁区、全覆盖,风气改善有目共睹,令人拍手称快;警醒的是,反贪腐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反贪腐决不能放松。

  正如片中所说,中国共产党赢得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但,不是一次选择就可一劳永逸。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贪腐必须常抓不懈,“有腐必惩”,让人民看到党的决心和效果。

  人心向背这笔账,必须时时算,日日算,常算常新。

  唯有如此,才能增强人民对党的信心,才能担负起党的历史责任。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3】

  “我盘腿功夫挺好。”国家主席总书记到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调研,走进贫困户老陶家,看老陶盘腿上了炕,自己也盘起了腿。

  这是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里的一个镜头,让人过目难忘。

  交谈间,总书记拿起半块儿馍馍放在嘴里咂摸,体验当地百姓生活的真实味道。

  在这,看不到领导,只看到亲人。

  盘腿一坐,温暖了百姓心头;嘴里一尝,尝出了百姓甘苦。

  不搞浮皮潦草,不做雾里看花;放下架子,弯下身子,与群众打成一片……这是国家主席总书记给全体党员干部上的生动一课。

  而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这样的课总书记不止上了一次:出行不封路、不清场、不铺地毯、住普通套房、吃自助餐……总书记用持之以恒的行动为大家做了示范。

  镜头又闪过这样一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场,主席台上没了绿植和鲜花,政治局委员和会议代表坐在一起。

  昔日,委员高坐主席台与其他代表拉开了距离。

  更有甚者,咨询会成了部署会,讨论会成了传达会。

  而现在,少了居高临下,没了界限分明。

  委员们台下一坐,拉近了同志距离,打开了工作新局面。

  炕上一盘,台下一坐,“坐姿”里见出党风政风之变。

  “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践行中央八项规定,国家主席总书记率先垂范,政治局其他同志身体力行。

  承诺得有底气!行动得够扎实!

  行是无言之师。

  党中央以上率下,带动全党风气逐步好转:官员架子小了,公款吃喝少了,高端白酒价格降了……一位清洁工说,他工作的小区有很多领导干部,以前逢年过节,垃圾箱堆满了礼盒和整箱整箱吃不完的水果,他自己吃水果不用花钱买。

  可他心里很鄙夷,恨不得戳这些人的脊梁骨。

  现在,礼盒少了,免费水果也没了,可他心里很提气,卫生清得很乐意。

  但让人遗憾也让人痛心的是,有些党员领导干部依旧不能理解党中央的良苦用心,对党中央的率先垂范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素。

  专题片讲述,原广州书记万**,常跑到白云山品云座跟商人违规吃喝,甚至将公职人员叫到饭店,交派任务为老板做事。

  “那个大官经常来,他每次来我们都很反感。”服务员的抱怨道出了群众的心声。

  同在广东,国家主席总书记出行的中巴窗帘拉开,总书记不时透过窗子,向群众挥手;而万**经常光顾的品云座,占了白云山最好的观景位置,本属百姓的景色,成了少数人的私家领地。

  “围墙隔开的不只是景观,也隔开了党员干部和百姓的距离。”

  近四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作风建设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征。

  只要自上而下真抓实管、驰而不息,动真格、见真章,海晏河清的局面就一定能够到来。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政府人员永远在路上观后感】相关文章:

1.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言-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2.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悟-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3.《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想

4.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想-医护人员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想

5.收看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6.银行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7.观看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8.作风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永远在路上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