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观后感>《加油站袭击案》观后感

《加油站袭击案》观后感

时间:2017-02-25 16:52:1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加油站袭击案》观后感

  《加油站袭击案》观后感,影片有村上春树《夜袭面包店》的影子,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加油站袭击案》观后感,欢迎阅读!

《加油站袭击案》观后感

  《加油站袭击案》观后感【1】

  深夜,我也是一个深夜,看完这部很有励志的电影, 心情不是寻常的能平静下来,我看得很仔细,虽然常看电影,但第一次这么逐字逐句的关注着……

  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一位体操运动员--米尔曼.丹,有一晚深夜从恶梦中惊醒,带着疲惫的身驱来到一家加油站,遇见一位身怀绝技且很有智慧的老头--苏格拉底,当米乐曼在一不留神间,发现了老头竟然从眼前的椅子跳到了屋顶……他被眼前的一幕惊倒,于是请求苏格拉底能传受他特异功能,然后帮助他得到奥林匹克运动会全国体操比赛的冠军。

  苏格拉底的出现改变了米尔曼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也从苏格拉底那边得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受训方式,从思想上激励着他,让他明白怎么才算真正的胜利!

  影片看完了,我也从中体会到了几个哲理:

  1、周遭的事物都在发生着,抛开杂念,它会让你无法专注关键的事物

  这句话是苏格拉底讲给米尔曼的第一个道理,表达的意思就是,如果想达到一个目标,就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和专注,这才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2、释放掉不需要的东西:骄傲和坏习惯

  有些时候,就是自己的太过于自满和平时不注意的坏习惯成了自己的绊脚石,与成功失之交臂就毁于自己的小缺点,苏格拉底讲给米尔曼的话也激励着我,我要认清自己的位置,居其位,务其事,负其责!

  3、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好好活着

  这句话也是苏格拉底讲给米尔曼的,我在观看时将原句记录在本子上。

  的确如此,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享受过程的精彩、感受生活的美好才是最重要的,成功的人看的不只是结果,好好活着才最重要!

  这句话也让我想起了“苏州科文”的一句广告语--如果人生活得精彩,那么活一次也就够了!同样也在强调着生活的过程美好胜于结果的理念。

  4、丢弃过去的包袱,不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为目标为奋斗

  这句话出现在米尔曼全身心投入后,却因车祸断了右腿,沉重的打击不能使他重新崛起,他在悲望中放弃自己……

  苏格拉底的这句话讲出时,我都有种想要落泪的感觉。

  人生好多成长的机会,我没有好好把握,首先自己打退堂鼓……今天看来是不对的,我要向苏格拉底学习,即使全世界的人都放弃了你,你永远不能放弃自己!

  5、一个成功的人不可能完美无缺,胜利者也不一定是刀枪不入或者绝对的无敌……不要急于想着成功,只有扎扎实实的走好每一步,你就成功了

  这句话也是米尔曼车祸后的感觉自己不能完成目标时,苏格拉底说的一句激励的话,一股坚定的信念使米尔曼最终走向成功,一个离队8月之久的运动员,却表现出如此出色的成绩,整个赛场在震惊!整个世界在震惊!

  苏格拉底:Where are you?(你身在何处?)

  米尔曼:here(这在这里)

  苏格拉底:where's time is it?(身在何时?)

  米尔曼:now(此时此刻)

  苏格拉底:what are you ?(你在做什么?)

  米尔曼:this moment(活在当下)

  这段对话还久久在我耳边缭绕,看一下现实生活,人们习惯于平庸的生活,把事件的过程本身也当作一种目的去追求,到头来终究无法在过程中找到人生的意义!我们不能把生命当作一种目的式的过程,框死在思想观念里,我会已此篇激励自己!

  《加油站袭击案》观后感【2】

  看名字,会以为这是一部很普通的韩国电影,但事实并非如此。

  一名由于没有钱贿赂教练而被迫退出棒球队的孤儿,一名被迫中断摇滚梦想的狂热音乐迷,一名由于父亲极端反对其画画理想而离家出走的富家少爷,一名上学时遭到老师尽情侮辱和体罚的憨厚少年,这就是本片的主人公--四名行事极度疯狂而无厘头的问题人物,生活在主流社会边缘的草根。

  故事由头到尾就发生在一个加油站里。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许会对这四条“癫”友感到莫名其妙,甚至气愤,毕竟打劫加油站、抢劫钱财、欺侮弱小是令人不齿的行为。

  不过,随着剧情的发展,当他们打败了前来收保护费的学校混混及其老大,当他们机智地收取了警察的加油费、并勇敢地说出“以后不会再有免费油”,当他们痛快地教训了那些自以为是的开着跑车的家伙,当他们用非常规手段解决了警察都无可奈何的飚车党,当他们的老大、即那位孤儿为了一张与父母的合影而放弃最佳的脱身时机,我想,大部分人会不自觉地喜欢上他们--正如那名曾被他劫持、却又主动去为他拿回装有父母合影照片的钱包以让他们尽快逃跑的加油站女生。

  在一个充满条条框框、而这些条条框框却又总是以各种理由为达官权贵而例外的社会里,我们的内心深处是否也曾希望像他们一样不拘一格地行事,痛痛快快地用直截了当的的方式来解决某些在我们看来是极度不公平的事情?

  无政府主义的荒诞不羁、拳头至上的解决方式、胜者为王的简单秩序,导演借片中的问题少年尽情宣泄了对所处社会虚伪、狡诈与不公平的不满,让人看后,在为四名主人公高声喝彩、大呼痛快的同时,也很自然地思考着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才是对?什么才是错?穿着警服的人,就是值得信任的吗?他们加霸王油的行为,又何尝不是一种抢劫?开着跑车的人,就是值得尊敬的吗?他们侮辱人的言行,难道可以因为跑车而顺理成章?处于社会边缘的问题少年,如何才能融入所谓的主流社会?也许他们未必真的希望挤入所谓的主流社会,但是主流之外,何处才是他们找到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问题少年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他们自己造成的,相反,在很多时候是社会的偏见与傲慢让他们偏离了自己最初的梦想,但他们却要为此而承受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这是一种必须、还是一种无奈?

  所以,本片并非简单的暴力、无厘头,和香港一味渲染“酷”的古惑仔影片相比,它试图告诉人们更多的东西。

  四名少年背后的心酸故事和由此导致的成长悲剧,才是导演希望我们关注的重点所在,而尽情渲染他们战无不胜的拳头,不过是导演对社会丑陋一面的尽情调侃与嘲讽。

  或者,从一个更易于理解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认为在导演眼中,现代社会中少年成长权利的维护与尊重,就如同现代工业化进程中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自然,否则自然会加倍奉还,同样地,社会也不能过分地左右少年一代的`成长意愿,否则也将适得其反--这一寓意,在影片以警察臣服于四名少年的团结与智慧而结束时,得到了超现实的升华与定格。

  《加油站袭击案》观后感【3】

  上个星期在我的公选课上和同学们一起看了这部电影,早就听说不错,看完之后,确实觉得很不错。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叫《Peaceful Warrior》,根据丹·米尔曼的著作《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拍摄。

  丹·米尔曼是前世界级蹦床冠军得主、斯坦福大学体操教练、欧柏林学院教授、武术指导员。

  他的演讲、研讨会深深影响了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各个年龄层读者,包括身心健康、心理学、教育、政治、体育、娱乐和艺术等领域。

  他的著作《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发行量超过数百万册,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

  故事讲述傲慢自大的丹·米尔曼是一名出色的体操运动员,对于夺得奥运会金牌痴狂不已。

  然而,他却不断陷入梦魇之中,几乎每个夜晚都因为无法解释的恐惧彻夜难眠。

  某个夜晚他再次被惊醒,在一个加油站里,他遇到了苏格拉底,一个拥有神奇力量的神秘老头。

  一场车祸让丹的奥运冠军梦几近破灭,苏格拉底却开始对他进行神秘训练,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和世界观,开始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

  下面我从我的角度解读一下本部影片,一家之言,以交流为乐!

  一、当你向任何一个信念系统挑战时,自我就会经验到死亡的威胁,继而引发所有的求生本能。

  丹让苏问他问题,并且说什么问题都行。

  苏问他:“你快乐吗?”自负的丹本以为没什么能问住他没想到就这么简单的问题,自己竟犹豫不知如何回答,本来按照丹的信念体系,自己家境富裕,学习成绩好,有一帮好兄弟,自己也深受女生喜欢,应该是很快乐的,可是当苏质问他既然快乐为什么每晚都睡不着时,丹的信念体系立刻遭到了无情的抨击,丹的自我受到了威胁,求生机制本能启动,对苏进行猛烈反击:“你以为自己是在开哲学店吗?”当苏又进一步把丹的狂妄自我最恐惧的问题--如果你没有入选奥运会怎么办提出来后,丹被彻底激怒,愤然离开。

  自我靠不断地成就来存活,所以如果不能入选奥运会,丹的自我生存收到威胁,求生本能让他从愤怒中获取力量离开了加油站。

  回到靠竞争生存的“自我”的世界(倒立脚上放着啤酒,看谁的臂力厉害),却是疯狂和混乱(和队友因为一个女孩险些打架)。

  二、慢慢吃才吃得出味道。

  丹又来到加油站,正好碰上乔伊给苏送来食物,苏邀请丹一起享用,看到丹狼吞虎咽的样子,苏告诉他慢慢吃才吃得出味道。

  这使我想到现代社会的快餐文化,吃饭本来是生活得很重要的一部分,可是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以至于我们没有时间品尝食物,甚至我们的饭桌也成了“职场”的一部分,这不仅仅是吃相差的问题,更是生活态度和生活质量的问题。

  中国的禅修都对“吃”有要求,就像苏那样吃东西的时候筷子是不动的,动筷子的时候嘴是不动的,印度的瑜伽经典《薄伽梵歌》中讲到,东西如果吃的太快,它的性质就会发生改变,吃下去,对身体不好,吃东西太快的人一般脾气就会比较急躁。

  所以我们先别管我们吃的内容,先注意一下吃的方法吧。

  三、只有内省才能找到平静

  心理学家荣格有一句名言:那些向外看的人终将做梦,那些向内看的人终将觉醒。

  当丹的自负又一次被苏用一个很简单的动作进行嘲弄之后,苏告诉丹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不要听外界的声音。

  我们从小努力学习,为了让家长说我们是好孩子,长大拼命地工作、挣钱为了听到别人说我们是好员工好领导好丈夫好妻子好父亲好母亲,但是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当我们一个人的时候,万物都变的空虚,而我们感觉到的是害怕,物质世界无法填满我们的内心,只有内省我们才能找到平静和充盈。

  四、抛掉头脑中的杂念

  每一次丹离开苏回到的都是疯狂的现实世界:队友凯尔摔坏了胳膊,其他队友在凯尔刚刚离开训练室就开始争吵,丹第一想到的竟然是凯尔受伤可能对自己有利,另一部影片《午夜巴塞罗那》中男主人公告诉他的女友他的父亲不愿意出门是因为生气人类进化了这么多年竟然还没有学会怎么去爱别人,丹对自己的想法也非常失望。

  但是苏告诉他那些想法并不能代表他,想要做事就要抛开头脑中这些“垃圾”。

  其实不会爱别人就表示不会爱自己,爱你自己意指全然的接受你现在的自己,它是你自己同意要欣赏、确认、接受并支持此刻的你。

  它意指活在当下。

  许多人抱着遗憾来回忆过去,想着你如何能以一种更高明的方式来处理那样的一个情况,并想象只要你曾经做好这件事或那件事,那么事情一定会有更好的结局。

  苏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突然把他扔到河里)迫使丹不去注意那些负面情绪,安住在当下。

  电影的主题第一次出现:This moment,Here,Now.。

  但现在丹对这一主题还停留在知识的层面,甚至不理解,和电影结束的时候自己说出来完全是两个层次。

  但是苏告诉他如果能实践到,自己将会非常震惊自己能做到的。

  丹虽然不明白,但是被这种极端的教学方法所影响,在那么一小段时间里他实践了,他在洗澡的时候睁开眼睛注意到水柱溅到手上,并且在随后的鞍马选拨中小试了一把牛刀,正如苏预言的收到了惊人的效果。

  五、恐惧是人类进化的最大障碍

  丹非常兴奋的跑去告诉苏,他交给他的“技巧”他学的很好,并且表示要继续和他学习。

  相对于丹的兴奋苏显得有点沮丧和生气,苏指出,那不是技巧,那是一种生活的自然状态,你保持了多久?你津津乐道当时的情景仍然活在过去其实根本没有把这项“技巧”学到家。

  这时,电影用了一种特殊的手法来展现丹的命运。

  丹跟随苏去了训练场,听到了队友和教练内心的声音,并且看到了外在的自己,惊愕之下从房顶上掉了下来,可是却像个梦一样掉到苏德加油站里,丹非常惊恐,质问苏对他做了什么,然后落荒而逃。

  实际上,苏虽然嘴上说你回去吧,但却是在考验丹进一步学习“技巧”的决心和勇气。

  而丹人性上的弱点:骄傲、恐惧,阻碍了他的进步。

  六、怀疑是头脑的本质

  心灵净化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坦途,有时甚至需要付出残酷的代价。

  丹带着恐惧和怀疑继续跟随苏的指导:擦车、擦马桶、不找女人。

  但是头脑和身心的分离把他折磨的精疲力尽,人类那颗狂妄的头脑可不是好对付的主,一番较量之后,丹放弃了苏,屈服了头脑。

  成功只是心灵进化之后的副产品,而头脑努力追求到的成功只是惊鸿一瞥。

  丹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噩梦成真:医生告诉他,如果你足够努力,一定能再走路。

  骄傲自大的丹不得不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克服自己人性的弱点。

  (本来他可以通过“擦车、擦马桶、不找女人”这样的冥想来实现的。)

  七、丢掉狂妄,面对软弱

  这部电影的好看还体现在它的表现手法上,痛苦的砸碎所有奖杯的场面配上悲伤的音乐,再把镜头放慢,十分深刻的展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在这样的极端压力下,丹的次人格--狂妄的丹,被逼出体外(这跟国产片《神探》的表现手法非常相似),并被丹抛下钟楼,丹睁开了眼睛,他在睡梦中醒悟了,(其实我们之所以狂妄实际上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弱小,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弱小的时候--I see you,狂妄也失去了他存在的理由。)在苏的加油站从来不会哭的丹流泪了。

  八、和身体在一起

  接纳自身软弱的丹在苏的指导下开始继续向前,电影中苏让丹呆在一部老爷车上,没有体悟就不能离开。

  从象征的意义上讲,车代表身体,和车呆在一起就是和身体呆在一起,头脑是我们的敌人,身体是我们的好朋友,这个片段象征丹超越了头脑的控制,和身体在一起,身体是有智慧的,因此丹悟出了很多:愤怒、怨恨、暴力其实都是恐惧,恐惧才是万恶之源,不是金钱;所谓混沌其实一点也不混沌,根本就是有条不紊;最无法讨人喜欢的人通常最需要爱;随时都有事情发生,任何一刻都难能可贵。

  当他告诉苏最后这一句时,苏笑了,说:欢迎回来。

  九、致知于行

  苏和丹喝酒庆祝,期间苏告诉丹,没有所谓好坏优劣之分,没有谁比谁更好也没有谁比谁更差,问题出在习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就好,信任自己的直觉。

  之后,喝多的丹在路上呕吐,正好碰上一伙强盗,当丹试图说服苏用自己的能力“修理”他们时,苏却出乎意料的主动把自己的钱包丢给了强盗,令人不解的是苏还主动把自己的夹克送给强盗,更出乎意料的是他利用强盗的压力把丹的手表和衣服也都送了出去。

  就剩内衣内裤的两人行走在街上,丹非常气愤和不解,质问苏这是为什么?苏说,最无法讨人喜欢的人通常最需要爱。

  苏用这样的行为帮助丹明白:知识不等于智慧,智慧是剑要去用。

  十、面对死亡恐惧

  丹另外一个问题马上浮现:他们可能杀了我们?苏说:这是一种蜕变。

  死亡并不可悲,可悲的是多数人根本没有真正活过。

  这句话让丹深受震动,并去训练场和自己以前的队友道歉。

  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人生遥控器》里主人公回放自己和父亲见最后一面的场景。

  当时主人公正忙于事业,每天埋头苦干,当父亲去办公室看他的时候,他竟然连头都没抬一下,当若干年之后,他用遥控器回放这一幕的时候,才意识到那竟然是和父亲的最后一面!从一出生我们就开始走向死亡,但是我们为了不让自己看到这一点,拼命的用工作把自己填满,麻木的生活着。

  最近网络上流行的一部短片《老男孩》,看似世俗的情节让多少人流下不知名的眼泪。

  死亡并不恐惧,恐惧的是我们恐惧死亡!

  十一、勇于承担自己的使命

  当丹终于洗净铅华,准备“服务他人”的时候,苏告诉丹,你应该继续做体操选手。

  一般人可能将生命进行到这个时候都会很认命了,平平淡淡的生活。

  但是苏鼓励丹超越--“你可以选择当受害者,也可以选择当任何人!”“战士不能放弃他热衷的志业,他在所作所为中找到爱。”丹从小就有体操天赋,注定最终还是要在体操上活出自己的精彩。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片天空,不论发生了什么,这片天空的色彩终将是要由你来挥洒。

  当认识到脆弱之后的勇气,那才是真正的勇气!

  十二、享受过程

  丹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有自信回到训练场追寻自己的梦想,但是被教练无情拒绝。

  丹异常沮丧,苏说带丹去个地方并承诺给他个礼物,当爬了三个小时的山终于来到山顶,苏送给丹的礼物竟然是他脚下的一块石头。

  丹通过这件事领悟到:重要的是旅程本身而不是目的地。

  心态调整好之后,丹终于如愿以偿,随队参加奥运会选拔赛。

  出发之前,丹去和苏告别,但是苏却人间蒸发了。

  在心理学里,苏象征的是我们内心的智慧老人,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不过叫法和形象不太一样,在国外可能是苏格拉底,在中国可能是仙风道骨的长者,就像苏之前问丹的:“你怎么能确定我不是你的直觉呢?”显然,苏在不在加油站或曾经是否在加油站已经变得无足轻重,当丹在吊环上的时候,苏就在他的耳边:“where are you,dan?”“Here.”“What time is it?”“Now.”“what are you?”“This moment.”

【《加油站袭击案》观后感】相关文章:

1.袭击事件慰问信

2.恐怖袭击慰问信

3.恐怖袭击慰问信英文

4.法国恐怖袭击慰问信

5.英文慰问信恐怖袭击

6.第一大案观后感

7.第一大案电影观后感

8.表白策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