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教学文书>教案>《我们去探险》中班教案

《我们去探险》中班教案

时间:2021-11-04 10:00:26 教案 我要投稿

《我们去探险》中班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们去探险》中班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们去探险》中班教案

《我们去探险》中班教案1

  一、活动背景:

  xx幼儿园中分班,开展读本阅读教学活动已经有一年时间。小班一年中,我用阅读的读本引领孩子们去爱上阅读、学习阅读,把“阅读”的种子,播撒到孩子的心田。上中班了,我想边引领孩子学习阅读,边收获孩子对读本的阅读感受。于是本学期,我尝试将阅读的引入性活动小组形式用“倾听孩子对读本的解读”的方式来组织。在活动中,我惊叹孩子对读本丰富多彩的理解,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感到高兴,为孩子胆量的增长感到欣慰。今天我向大家展示的是我运用“倾听孩子对读本的解读”的教学方式来组织《我们去探险》的引入性活动。

  本活动是先倾听“孩子们天花乱坠、天马行空的讲述”,再通过听读本录音朗读来引入对读本经典的解读中。在以后的后续活动中,我将用四、五个课时,和孩子们共同阅读读本,引导孩子们观察,理解,用语言表述读本内容。最后还会进行体验性活动。

  二、活动设计理念:

  《我们去探险》讲杜里和莎里觉得自己长大了,决定去探险,好让自己变得更强壮、更聪明。他们碰到黑熊的脚印迷宫与森林迷宫,被巨大的蜘蛛网和沙漠迷宫以及无比凶险的鳄鱼迷宫困住了,他们用智慧和能力与勇气渡过难关。通过故事,鼓励孩子探险的热情,鼓励他们勇敢去尝试,学习如何有智慧地解决困难。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一切探究和创新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在一日生活中,幼儿会产生很多疑问,提出很多问题,会抓住成人问个没完没了。而在课堂活动中,只是老师不断地在提出问题,孩子却没有提出问题的机会,也没有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于是在阅读中我引导孩子从封面来学习提问,让孩子们打开问题的翅膀,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我在努力做一名善于启发和引导幼儿提出问题的老师。在引入性活动中,我首先解决的是让孩子知道“这是一本讲什么故事的书”,围绕封面图画与书名来观察,理解“什么是探险”,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然后是请孩子们自主阅读,用流畅的语言讲述读本的图画内容。图画是丰富的宝库,文字是图画的一个主窗口。图画是广场,文字是广场中心。我在引领孩子们阅读读本时,注重文字与图画的相辅相成,在首次阅读时,以图画阅读为主,让孩子们感受读本图画丰富的信息,感受图画中蕴含的无限的想象空间,感受一个读本多个故事的喜悦。记得鲁迅说过“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本读本,如果我们有四十个孩子读,就会有四十个版本,如果以我一个老师的一个版本先行导入,那我们就错过了四十个版本,多可惜呀!

  最后,我们回归读本,倾听读本的录音朗诵。一个读本作者赋于它一个最经典的解读。孩子在读出了自己的理解之后,再听听作者的解读,让他们有一种惑然一解的开怀,“原来也可以这样讲呀”、“我怎么就没观察到呢”。

  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的想象力、语言表达力、胆量、阅读的兴趣都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探险活动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对未知世界的科学考察或探索活动。同是知道探险和冒险的区别,理解探险不等于冒险。“探险”的定义为到从来没有人去过或很少有人去过的艰险地方去考察、寻究自然界情况的活动。

  三、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这个读本,能用流畅的语言、大胆讲述读本内容,。

  2、了解什么是探险,知道探险需要智慧、勇气和力量。

  3、感受阅读读本的乐趣。

  四、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小时候的照片,读本《我们去探险》(人手一本)、蜡笔若干。

  经验准备:孩子们有许多想去的地方,谈论过长大了的话题。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孩子小时候的照片,师生谈话“你觉得自己现在长大了吗?现在最想去做什么?”。

  二、通过师生谈话,引出新读本《我们去探险》。老师出示书,引导孩子阅读封面,观察封面图画,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封面内容。

  老师:“杜里和莎里他们也长大了,他们想去干什么呢?”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封面。

  三、教师出示书名,引导孩子根据封面、书名提问关于读本的问题。

  老师:“原来他们要去探险”。“什么是探险呢?”(探险”的定义为到从来没有人去过或很少有人去过的艰险地方去考察、寻究自然界情况的活动。)“对这本书你有什么问题想知道吗?”

  四、教师用问题激发孩子看书的兴趣,请孩子们自主阅读,鼓励孩子走到老师面前,用完整的语言,有感情地讲述读本。

  老师:“你们想知道的问题就在宝贝书里,你们想看吗?”“请你们自己的看宝贝书,也可以走到老师面前,有感情地、完整地讲宝贝书故事给老师听哟!”

  五、听录音朗读,请孩子欣赏作者对读本最经典的理解。

  六、趣味游戏“我用智慧和力量来帮帮他们”出示书中第二十一页的迷宫等,人手一份,请幼儿玩玩迷宫游戏。

  七、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得到能力的提高,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的洋溢。

  它的成功首先在于教师对于本班孩子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的了解,能够在阅读读本之前,先为孩子做好知识经验的铺垫,使孩子能够准确地理解读本。

  第一,本次活动为孩子们展示语言讲述能力和胆量创设了一个大平台。在观察了封面,了解了人物和书名后,请孩子们围绕人物和书名提出关于读本内容的问题,孩子们踊跃地发言,有的说:“杜里和莎里到底会去哪里呢?”有的问:“他们会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杜里离开爸爸妈妈会害怕吗?”……孩子们的问题更激起了大家想看读本的欲望。老师适时地发下小书,请孩子们自主阅读起来,还可以跑到老师跟前,有声有色地去讲述读本……老师认真地倾听孩子们对读本的理解,发现孩子们语言与思维的火花。这一环节,孩子们是主角,自信快乐了。

  第二,本次活动,教师很好地把握了孩子知识经验的提升。每个孩子们对读本的理解都不同,他们的语言表述也各有特色。但每一本读本都会所传达它特有的知识内涵和内容情感,所以万变也不离其中。于是,当孩子们尽情地讲述后,教师通过录音朗诵有声有色地传递着读本最理想的解读。孩子们在倾听中进一步理解了读本,储存着画面与语言的完美信息,开拓了看读本的视野。

  第三,本次活动,最后的游戏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走起迷宫来,从书本到现实,从书本人物到自己,用智慧和耐心、细心和坚持体会走迷宫探险的乐趣,孩子们的快乐洋溢于脸上。

  通过活动,可以看到“倾听孩子对读本的理解”和“中班孩子天花乱坠,大胆说”“引导孩子提问”的培养目标是可行而成效显著的。

  在后面的理解性活动中,引导孩子细致观察,用好听的词句描述读本图画,是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我们去探险》中班教案2

  一、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并探索走出简单的迷宫。

  2、观察图片,猜测杜里和莎里的心理感受。

  能力目标:能大胆、准确、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情感目标:

  1、能感受爸爸妈妈温暖的爱,珍惜爸爸妈妈的爱。

  2、对探索感兴趣。

  二、活动重难点

  1、观察图片,猜测杜里和莎里的心里感受

  2、理解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三、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进行了一课时的学习,对故事情节大致了解;《我们去探险》ppt;音乐《杜里和莎里》

  四、活动过程

  (一)、幼儿熟悉环境,和客人打招呼。

  (二)、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一起来听听吧。

  提问:

  1、小朋友听听里面唱到了谁?

  2、他们要去做什么?

  3、探险是去做什么?

  教师总结:探险是说去一个从没有去过的陌生地方,去发现新鲜好玩的东西、或去体验不同的生活。探险可能有危险。

  4、杜里和莎里为什么要去探险呢?(尽量让幼儿回忆,教师可适量播放相应ppt)

  5、你们觉得杜里和莎里的爸爸妈妈会同意吗?

  爸妈可能会担心小朋友吃不好、穿不暖、会遇到危险

  6、你觉得杜里和莎里会怎么对爸爸妈妈讲呢?

  (三)小朋友想去探险吗?那我们今天就和杜里和莎里一起去探险吧!

  1、播放ppt—黑熊脚印迷宫

  提问:是什么样子的,怎么走出来呢?(电脑上操作一遍)

  2、ppt森林迷宫及第12—13面。

  提问:

  1、为什么说杜里和莎里是勇敢的孩子?

  2、他们走出了迷宫心情怎么样?

  3、爸爸的背是什么样子?

  3、ppt第14—17面

  提问:拿不定注意了,杜里和莎里是怎么想的?

  4、播放ppt第18—19面

  沙漠是什么样子的??

  5、一起找到水源

  6、ppt第22—23面。提问:杜里和莎里又遇到了什么危险?沙洞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人帮助杜里和莎里?

  7、ppt第26—29提问:虽然有锷鱼迷宫,可是他们不在害怕为什么呢?

  8ppt第30—31面。

  提问:

  1、观察图片,你看到了谁?

  2、杜里和莎里想到了什么食物?

  3、爸爸妈妈在干什么?

  师总结: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情况,爸爸妈妈都在等着我们,给我们好吃的,爱我们。

  9、杜里和莎里终于找到了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家总是温暖的,爸爸妈妈那么爱我们,那小朋友要怎么对爸爸妈妈呢?

  总结:杜里和莎里在探险中遇到了那么多的危险,但他们都不害怕,小朋友也一样,遇事要多动脑筋竟、想办法。生活中有许多的好玩的秘密。我们一起去探索吧。(播放音乐结束)

《我们去探险》中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认识并探索走出简单的迷宫。

  2、观察图片,猜测杜里和莎里的心理感受。

  3、能大胆、准确、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4、能感受爸爸妈妈温暖的爱,珍惜爸爸妈妈的爱。

  5、对探索感兴趣。

  活动重难点:

  1、观察图片,猜测杜里和莎里的心里感受

  2、理解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进行了一课时的学习,对故事情节大致了解;《我们去探险》ppt;音乐《杜里和莎里》

  活动过程:

  (一)幼儿熟悉环境,和客人打招呼。

  (二)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一起来听听吧。

  提问:

  1、小朋友听听里面唱到了谁?

  2、他们要去做什么?

  3、探险是去做什么?

  教师总结:探险是说去一个从没有去过的陌生地方,去发现新鲜好玩的东西、或去体验不同的生活。探险可能有危险。

  4、杜里和莎里为什么要去探险呢?(尽量让幼儿回忆,教师可适量播放相应ppt)

  5、你们觉得杜里和莎里的爸爸妈妈会同意吗?爸妈可能会担心小朋友吃不好、穿不暖、会遇到危险

  6、你觉得杜里和莎里会怎么对爸爸妈妈讲呢?

  (三)小朋友想去探险吗?那我们今天就和杜里和莎里一起去探险吧!

  1、播放ppt—黑熊脚印迷宫提问:是什么样子的,怎么走出来呢?(电脑上操作一遍)

  2、ppt森林迷宫及第12—13面。

  提问:

  (1)为什么说杜里和莎里是勇敢的孩子?

  (2)他们走出了迷宫心情怎么样?

  (3)爸爸的背是什么样子?

  3、ppt第14—17面

  提问:拿不定注意了,杜里和莎里是怎么想的?

  4、播放ppt第18—19面沙漠是什么样子的??

  5、一起找到水源

  6、ppt第22—23面。

  提问:杜里和莎里又遇到了什么危险?沙洞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人帮助杜里和莎里?

  7、ppt第26—29提问:虽然有锷鱼迷宫,可是他们不在害怕为什么呢?8ppt第30—31面。

  提问:

  (1)观察图片,你看到了谁?

  (2)杜里和莎里想到了什么食物?

  (3)爸爸妈妈在干什么?

  师总结: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情况,爸爸妈妈都在等着我们,给我们好吃的,爱我们。

  8、杜里和莎里终于找到了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家总是温暖的,爸爸妈妈那么爱我们,那小朋友要怎么对爸爸妈妈呢?

  总结:杜里和莎里在探险中遇到了那么多的危险,但他们都不害怕,小朋友也一样,遇事要多动脑筋竟、想办法。生活中有许多的好玩的秘密。我们一起去探索吧。(播放音乐结束)

  活动反思:

  一、在尝试益智类读本的教学中,对教材处理有进一步理解

  1、在故事讲述中,学会迷宫的走法。

  以往的'阅读活动,我多选择倾向于富有想象力、欣赏性较强的读本。而《我们去探险》,则是倾向于益智类型的读本,它通过让孩子阅读,尝试走出各种不同类型的迷宫。读本将各式迷宫通过故事串联起来,形成有情节性的迷宫书。选择这样的读本,是尝试,也是挑战。一开始,我将活动定位为让孩子学会如何走出迷宫,并把它独立于读本之外,提炼出来让孩子或个人或分组练习。课后发现:脱离了读本的迷宫无法让孩子感受读本精髓的地方,更是缺少了阅读之味道。如何才能将读本阅读与学会迷宫走法相互结合,形成有效教学?老师们的一番讨论,为我打开了另一个思路:何不在故事讲述中结合迷宫的走法,引导孩子一同在阅读中学习?果真,结合课件,阅读到何处就和孩子一起解决相应迷宫的做法真的更能让孩子体验胜利的喜悦、感受探险的需要的勇气与智慧呢!

  2、章回式的活动设计,留有悬念,为下一次探险埋下伏笔。

  厚厚的读本中串联着不同类型的迷宫,要一次性将所有类型的迷宫都给孩子们吗?对于中班上学期的孩子,我选择了章回式的设计,将故事分段进行,按迷宫的三种类型将读本分为三个部分,即三个教学活动来进行:第一课时——熊脚印迷宫;第二课时——森林、沙漠、沙洞迷宫;第三课时——沼泽迷宫。当然,进行这样的设计还有最大的一个目的,即每个活动过后,均留给孩子们一个悬念:杜里和莎里的探险之路走完了吗?他们还会到什么地方探险?接下来的挑战又是什么?在一遍遍的猜测中,孩子们对读本后续情节的关注激情一次次被点燃,在留有悬念的同时,也为下一次的探险活动埋下热情的伏笔。

  3、根据年龄特点,对读本顺序进行重新组合与安排

  在读本里的第二种类型障碍式迷宫中,几个迷宫的顺序分别是:森林迷宫、蜘蛛迷宫、沙漠迷宫和沙洞迷宫,按照难以程度来看,蜘蛛迷宫的难度最大也很难。面对着读本,我陷入了思索:蜘蛛迷宫在读本中的顺序位于第二,并没有按照由简入难的顺序排列,若是按照读本的顺序进行,孩子还没完全学会迷宫的走法就被难度最大的所吓倒,并且,如果一个活动就完成这么多的迷宫,孩子接受得了吗?那么,能否将读本中的蜘蛛迷宫遮盖起来,先不让孩子看到,而是于课后,当他们已经学会如何走这一类型的迷宫了,再投入区域中,让孩子尝试。教学园长的建议,又一次打开我的思绪。付诸于行动后,证实了蜘蛛迷宫对孩子来说,确实是难度非常大,区域活动中,许多孩子都是两人合作式的讨论,当然,这也花费了他们不少时间。不过,走出蜘蛛迷宫后,孩子们都欢呼着雀跃,告诉我:"我们帮助杜里和莎里了!"

  确实,根据孩子年龄特点与实际情况,适当对读本顺序进行重新排列,既是教师对教材处理的一种方式,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4、对读本进行加工,使其与幼儿更好互动

  如何让读本与幼儿更加地亲密接触?也就是,怎样才能让孩子可以既不破坏读本,又能在读本中留下痕迹验证迷宫走法是否正确?这个大难题如何解决是好!其中一个教师的提议,再次为我打开另一扇门:可以在书上附上一层透明薄膜,这样,就可以让孩子直接在书上画迷宫了!这个建议可行吗?加工后的书,再借助于可擦掉的白板笔与板擦,孩子们真的与读本有了零距离接触!活动中,我再适时提醒孩子贴有薄膜的地方才能画,否则不能随意在书上乱涂画。瞧,这样的提醒,又将爱护读本的教育自然渗透。

  二、通过多媒体的操作进行有效引导与示范

  多媒体在教学上的使用已经不足为奇,并且,也有一些对阅读活动中使用课件提出质疑的声音。然而,在《我们去探险》的活动中,因为有了课件的帮助,才使如何寻找迷宫入口与出口、如何走出正确路线,变得如此一目了然。当一名孩子在课件前思索着走,教师点击鼠标再跟进,让孩子们共同验证时,课件的引导与示范作用就这么显而易见。相比较起图书,就无法起到这么直接作用了。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课件,让其成为有效教学的一个手段,也成为我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三、尝试读本与课程相结合,起到相辅相成作用

  《我们去探险》在故事讲述中把身处不同场景的各类迷宫串联起来,所涉及到的探险地有:森林、沙漠、沙洞、沼泽。若能将读本与课程加以整合,是否就能更好地挖掘读本的内涵,让主题成为读本的铺垫与延续,让在教学中更加丰富多彩。经过尝试,我欣喜发现,原来这样的结合真的非常富有价值。

  首先,环境氛围的渲染引发孩子对迷宫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与探究。主题一开始,从海底历险开始,让孩子探究海底的秘密,并跟着读本,引领孩子一步步走入森林、沙漠、沼泽的小主题式探险。孩子们在不断的探究中,增长了见识,并喜爱探究自然,同时,墙饰上结合小主题的各式迷宫更是让他们探索到更多不同种类、不同走法的迷宫。

  其次,读本阅读进一步激发孩子的迷宫热情与对大自然的探索之情。当小主题《大海历险记》中让孩子们沉浸在海底隧道(迷宫)并讨论着如何走出时,读本也就在这时出现,孩子们一边沉迷于杜里和莎里的探险之旅沉浸,一边探索着迷宫的奥秘。由于有了前期主题的铺垫,他们对于迷宫以及各种场景的出现显得不那么陌生,同时,也更加激发起对读本的热情与探究。

  最后,课程开展的同时又延续了读本的探究性。读本探究过后,孩子们更是沉迷于迷宫,于是,主墙饰上的迷宫完全成为了自由探究的天地。区域中更加困难的迷宫也带给孩子更多趣味。同时,读本中与墙饰中的场景也成为了他们喜爱的探究之旅。森林里藏着什么动物?走出迷宫后会遇到什么?躲藏在木桩后面的脚印是谁?沙漠里有什么?怎样才能从沙漠中逃出……一个个线索、一幕幕场景隐藏着秘密等待着他们,这样的氛围,怎能不让孩子深陷其中的探索之路?

  当然,一系列的活动下来,孩子们还收获了更多知识以外、读本所赋予的:信心与勇气!他们知道了遇到问题,不气馁,要通过勇气与智慧来战胜,懂得遇到困难时,要知道变通,寻找另一条道路而不要深陷死胡同。这同时也是对我的启发,它让我明白,唯有尝试,才能不断进步;唯有挑战,才能有所突破!《我们去探险》不仅是我勇于尝试的第一次,它更是在我教学生涯中印象深刻、不可磨灭的一课!

【《我们去探险》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1.走,我们去植树教案

2.水果宝宝去旅行教案

3.中班开学教案

4.中班健康教案

5.《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

6.我们的动物朋友大班教案

7.我们的国庆节教案

8.中班开学安全教案

9.中班开学常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