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

时间:2023-04-14 09:25:37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桥教案范文集锦七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桥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桥教案范文集锦七篇

桥教案 篇1

  走独木桥可以增强幼儿的平衡能力,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下面为大家分享了走独木桥的体育教案,希望对老师们会有办帮助!

  一、 活动背景

  在每天的早锻炼中,我们大班的小朋友总是喜欢在很高的地方往下跳,我问他们“害怕吗?”

  有的说:“这有什么好害怕的,又不高”;有的说:“我一开始害怕的,但看见他们都能跳,我也跟着一起跳,就不害怕了!”。

  捕捉到这个兴趣点后,我翻阅了许多幼教杂志。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 ,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根据以上的情况便生成了这个活动。

  二、 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双脚行进跳,两人前后合作跳,锻炼腿部肌肉,掌握协调能力。

  2、有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能勇敢的尝试各种挑战。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只布袋

  2、准备活动的音乐,小红旗四面,四枝小树枝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做运动吧!”

  听音乐跟老师做准备活动。

  2、导入:探索布袋

  “小朋友,这是什么?”(布袋)

  “你们以前和布袋玩过游戏吗?现在我们就和布袋来玩游戏吧!”

  老师的要求:“请你开动的小脑筋,玩出与别人不一样的花样来!”

  幼儿探索,老师辅导。(捕捉跳得像只袋鼠的孩子)

  (评析:在活动的开始让幼儿自由探索,考虑到大班幼儿

  >有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自己想到小袋鼠进入主题,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想像空间,调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学习双脚并拢跳

  “小朋友们,快来看呀,她跳得真像只袋鼠,好棒!”

  “我们请她为我们表演一下,好吗?”

  请这位小朋友演示,其余的坐下休息。

  “还有谁有不同的玩法?”

  请出那位跳的像袋鼠宝宝的幼儿来演示,其他幼儿观察:她是怎么跳的?

  演示后请她介绍是怎么想到的以及这样跳的方法。(介绍布袋)

  小结:双脚并拢,起跳时膝盖稍弯,双臂自然放于胸口,前脚掌用力往上蹬,落地时轻轻着地。

  “那我们也来学她的样子,做袋鼠宝宝跳,好吗?”

  提醒幼儿穿布袋可与同伴互相帮助

  “袋鼠宝宝们,用力跳,跳的'高又远,跳到老师这里来。”

  幼儿朝着老师的方向向前跳。

  (评析:这部分是重点,在活动中,利用布袋来束缚孩子们活动,让他们尝试探索怎样跳得又稳,又轻,又快,又高;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加以引导鼓励:能力弱的可以多跳几次,直到战胜自己,克服恐惧心理;能力强的为他们加油鼓励,体现同伴间的相互关心。)

  4、游戏:挑战自我《过独木桥》

  (1)、选择一条独木桥(一高一矮)勇敢的跳过去。

  师:“大家看,前面有两条独木桥,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幼儿说一说。(一高一矮)

  “小袋鼠,你们敢跳过独木桥吗?”

  “真勇敢!那你愿意过哪座桥,又该怎么过呢?我们来试一试。”

  师提出要求:请孩子们在想试跳的那座桥前面排队,一个一个按次序跳,要注意安全。”

  (过独木桥时,教师引导幼儿互相鼓励,勇敢的跳过桥。)

  “孩子们真勇敢,都跳过去了,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跳过去的?”

  (请试跳时遇到困难又得到别人帮助的幼儿介绍,烘托同伴间相互关心的美好情感。)

  (评析:为了丰富幼儿的经验,让幼儿自己来跳高的独木桥,挑战自我,增强自信心。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在练习过程中自己寻找方法。)

  (2)练习与同伴合作跳。

  “大家真厉害,都能勇敢的通过独木桥,刚才我们是一个人跳的,那能不能与同伴一起合作跳呢?”

  先讨论,然后请小袋鼠们找自己的好朋友来跳跳看。

  幼儿探索,师巡视指导,引导多人跳,把他们吸引过来,提出要求:要跟着口令协调跳。

  (评析:这部分是难点,要求是合作跳,可以是两个,三个,甚至更多,让孩子们自由探索,教师通过引导让孩子们协调好动作,一起喊“一二、一二”,使大家跳得又快又稳,并一起分享胜利带来的欢乐。)

  5、小游戏:抢红旗

  “那我们来个比赛,抢红旗!”

  师介绍游戏方法:五人一组,分成四组,每组的小手搭住前面的肩膀一起向前跳,注意要喊口令。哪组先拔起小红旗就获胜。

  (评析:以游戏的形式来突破难点,举行比赛,运用竞争、鼓励、表扬的手法来进一步练习,更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及练习的兴趣。)

  6、结束部分

  (1) 放松练习《雪人融化了》

  “唉呀!我好累啊!大家累吗?那把布袋脱下来放边上,跟我一起放松一下吧!”

  “啊呀呀!我的腰融化了,不行不行,我的左腿也融化了,我的右腿也开始融化了,我的手,我的脸,我的身体都融化了!”

  (2) 整理布袋

  “嗯,游戏结束了,小朋友们,我们把布袋整理好,下课后再用别的方法来玩布袋吧!”

  三、 活动评价:

  本次内容是通过每一个具体活动来落实到幼儿身上。根据新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 幼儿同时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本次活动准备能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

  这次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兴趣点,并且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在相互的鼓励,帮助中学会了双脚并拢跳,探索到了一些有关跳的玩法。

  大班的孩子探索欲望很强,能相互合作,也有竞争意识,经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对自己有了重新认识,感觉自己厉害、勇敢了,增强了自信心。在接触中发现,这些孩子喜欢探索,敢于尝试,对于跳,合作跳非常感兴趣。

桥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索桥的故事》是让同学复习巩固列提纲,教师要肯于放手,让同学独立进行阅读实践活动,当同学遇到困难时,再给予点拨、指导。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

  2、搜集课外资料,进一步了解文章中讲述的有关索桥的故事。

  3、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同学感受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使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2.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这是没有索桥前,流传于百姓间的一句话。

  清嘉庆八年(1803)五月十五日,渡口翻船,一百余人葬身鱼腹。如此惨状,令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妇坐卧不安,他们再也不能让这样的人间悲剧再次发生,于是决心克服重重困难也要修建桥梁。这座桥就是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的安澜索桥。围绕着索桥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一起去了解它,了解它的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运用生动的故事将同学引入文章情景中,激发同学阅读、探究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读课文,考虑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读课文,考虑,提出问题。

  预设的问题:

  (1)索桥什么样子?

  (2)为什么要修建索桥

  (3)谁修建的索桥?怎么修建的?

  (4)索桥到底有哪些故事?

  阅读课文,充沛发挥同学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为同学搭设问题研究的平台尤为重要。初读课文后,鼓励同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同学的自主探究的愿望。

  三、深入理解课文

  1、索桥到底什么样子呢?有什么特点呢?? 读课文,边读边画相关的语句,边考虑。

  2、看图片,直观感受索桥的样子。看到了索桥你有什么感受。

  3、带着自身的感受再来读课文。

  读课文,考虑

  桥长,高,用竹索和木板修筑的,两边有竹索编的栏杆。没有桥墩。

  交流感受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为协助同学理解语言文字,感受索桥的特点服务。使同学将笼统的语言文字转变为具体的形象,再回归语言,更好的理解与感悟。

  1、为什么要修建索桥,是谁修建的?我想等你们了解了关于索桥的故事后就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了。

  2、默读课文,想一想索桥有什么故事?作者有什么感受。结合文章内容及课前所查找的资料想一想你从中有哪些收获与体会。

  默读,自学,边读边画相关语句,做批注。

  从这些故事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和同学交流。

  作者的感受:“鱼嘴”依旧摆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么变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像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那是怎样的手和心呢?

  第二课时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读书心得。

  (1)李兵父子的故事。

  引入课外资料,了解李兵父子是怎样修建都江堰的。

  讨论。(勇于克服困难,勇于牺牲,为他人着想的手和心。)

  (2)“何公何母”的故事。(具有勇往直前的发明精神,为后人造福。)

  (3)勇士丹柯的故事。(舍己为人)

  读书是同学自身的一种参与、体悟行为。假如失去同学的自主性、主动性,强迫同学被动读书,那么同学的兴趣与情感无法体现,同学的阅读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就会成为一种“有口无心”的形式过程,必定落入死读书的巢穴。所以教师要从同学的喜好、认知水平、阅读能力动身,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给同学留下选择阅读文本内容的时间和空间,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同学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自身最喜欢的局部,进行欣赏揣测、诵读,促使同学主动读书,协助同学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

  多么感人的故事,作者走在索桥上,欣赏着独特的风光,发生了丰富的联想,有了新的收获与体会。同学们今天也追随着作者一起感受了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选择自身喜欢的故事,带着新的感受有语气地再读一读。

  索桥的故事自然不止这么一点都江堰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你了解吗,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故事是感人的.,是讲不完的。然而,你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看图片,我们一起欣赏这里的景象,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得到了哪些更美更好的东西?

  看图片,交流感受,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多媒体课件的引用,协助同学亲身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都江堰,索桥的雄伟,美丽。从而感受到劳动人们的智慧与才干。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同学的发明性,表达欲望,难点也在其中被解决。

  小结:

  充溢智慧与才干的劳动人民才使得这里更加美丽。

  完整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着给课文列一个提纲。

  列提纲

  交流

  让同学通过阅读进一步掌握文章的脉络,列出提纲,对文章整体结构布置有进一步的认识。

  板书设计:

  《索桥的故事》

  勇于牺牲

  李兵父子 舍己为人

  故事 何公 何母

  勇士丹柯 不怕困难

桥教案 篇3

  一、教学内容:小班语言活动《小兔乖乖》

  二、教学目标:

  1.喜欢听故事,知道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2.学说故事中重复的对话。

  3.初步知道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配套挂图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难点:初步知道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情景教学法、欣赏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桥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体育活动室内有一根拔河用的绳子,这是当年为亲子运动会购置的。孩子们对这根又粗又长的绳子很好奇,经常上前拉拉、摸摸。后来,我们将绳子放到操场上,孩子们开心极了,围着绳子跳来跳去,创造了许多不同的玩法。根据中班幼儿活泼好动、乐意接受挑战的特点,我们创设情境,利用绳子设计了体育活动“过河”,让幼儿在运动和游戏中愉悦身心,锻炼体能。

  活动目标:

  1.学习立定跳远和助跑跨跳的动作技能。

  2.提高爬、跑、跳的能力,锻炼体能,发展肢体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在难度逐步提高的游戏中,主动参与,大胆尝试,挑战自我。

  活动准备:

  1.大绳一根,鳄鱼胸饰一个,平衡步道、沙包若干,筐一只。

  2.活动前布置好场地。

  活动过程:

  一、小蝌蚪变变变

  1.我们一起把绳子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圆的池塘,来做“小蝌蚪变变变”的游戏吧。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这一热身运动的动作,幼儿观察并跟随教师模仿练习。动作如下:(1)身体趴在地上,双手合放在背上,利用上身的扭动移动身体;(2)蝌蚪长出两条后腿:身体趴在地上,用两条腿连续蹬地并扭动身体前进;(3)蝌蚪长出两条前腿:四肢匍匐爬行;(4)变成青蛙起跳:模仿青蛙跳跃的动作,做全身运动。

  二、青蛙跳田埂

  1.现在小蝌蚪变成了青蛙。你们知道青蛙有什么本领吗?青蛙不仅会唱歌,还会蹦蹦跳。大家一起来学学青蛙跳田埂。

  2.教师用平衡步道作田埂(一块一块间隔、两块两块间隔等),设置活动路线,通过不断增加高度和宽度来提高活动难度。幼儿可选择不同难度的场地进行练习。教师指导要点如下:

  (1)要求幼儿从同一方向进行跳跃活动。起跳时,用力蹬地,向前上摆臂;落地时,屈腿全蹲,保持平衡。

  (2)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变化难度,也可根据情况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给幼儿增加难度。注意观察个别能力较弱幼儿的活动情况,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

  (3)用塑料圈在活动场地边做小池塘,请小青蛙自主掌控休息时间。(通过本环节,全体幼儿熟练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方法,大部分幼儿能够进行助跑跨跳的动作练习,部分幼儿能够利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跳过较远的距离。)

  3.幼儿自由活动,教师巡回观察,通过增加难度和语言指导(如“看看别人是怎么跳的”“怎样跳才正确”“现在步道变宽了,你怎样跳过去”等),使幼儿的跳跃动作自然地由立定跳远转变为助跑跨跳。教师在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量,适时集中请个别幼儿展示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和安全保护知识,在重点部分示范动作并带领幼儿集体练习。

  三、青蛙过小河

  1.青蛙越长越大,本领也越来越大。对面田里有许多害虫,现在青蛙要跳过这条小河去捕捉害虫。这条河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你们看看能从哪里跳过去。如果游来了鳄鱼,你敢不敢从鳄鱼身上跳过去?

  2.教师将绳子在地上对折围成一条宽窄不等的小河,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活动能力跳过小河,巩固前面游戏中掌握的动作方法,并利用所学动作完成一定的目标,进一步锻炼体能。

  第一次活动:幼儿自由跳过小河,教师引导幼儿看看自己能跳过多宽的河面,是用什么方法跳过去的。要求注意安全,避免冲撞。

  第二次活动:教师通过增设下雨、河面变宽等情景,提高跳小河的难度。幼儿分散活动,教师巡回观察,注意指导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尝试。

  第三次活动:教师胸前贴上鳄鱼图片做鳄鱼,双膝微屈仰卧河中,幼儿依次跳过河捉到害虫,再从鳄鱼身上跳回来,将害虫放到指定的筐里。

  3.幼儿依次游戏,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通过改变自己膝盖的高度来调节幼儿跳跃的难度。

  四、青蛙回池塘

  1. 今天所有的青蛙都很能干,学会了立定跳远和助跑跨跳,跳田埂,过小河,捉害虫,掌握了很多本领。大家累了吧,我们再把绳子围成池塘,休息休息吧。

  2.小青蛙在音乐伴奏下在池塘里游一游,用绳子模拟水波晃动,并相互拍腿放松,休息嬉戏。

  3.简单点评活动情况,表扬幼儿的勇敢。

  4.师幼收拾场地,结束活动。

  评析:

  王老师是一个男教师,他结合中班幼儿体育锻炼的目标要求,创设游戏情境,注重幼儿爬、跑、跳等运动技能和体能的培养,重点练习立定跳远和助跑跨跳。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兴趣盎然,自主参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该活动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情境性和游戏性

  整个活动由系列连贯的情景游戏组成:小蝌蚪在池塘里变变变――青蛙跳田埂――青蛙过小河――青蛙回池塘。动态变化的情境能激活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原有经验,挑战幼儿的`新经验和学习的愿望。把长绳圈起来变成池塘,让幼儿到池塘里做“小蝌蚪变变变”的游戏;把绳子拉成一个长圆变成一条小河,让幼儿学习跨跳过“小河”;用平衡步道作田埂,自己仰卧在河里做鳄鱼等,增强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情趣。

  2、差异性和挑战性

  每个幼儿在发展过程中是存在差异的,王老师在组织教学时特别注重幼儿的发展差异,并据此确定了活动的目标层次和递进策略。如教师用平衡步道作田埂设置活动路线,通过不断增加高度和宽度来提高活动的难度和挑战性,让幼儿自由选择不同难度的场地进行练习。从活动情况来看,全体幼儿基本掌握了立定跳远的方法,大部分幼儿能够进行助跑跨跳的动作练习,部分幼儿能够利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跳过较远的距离。又如,教师将绳子对折围成一条宽窄不同的小河,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循序渐进地练习跳小河。第一次,让幼儿自由跳;第二次,让幼儿增加宽度跳;第三次,让幼儿增加高度和障碍跳,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把幼儿的学习推向了高潮。

  3、自主性和有效性

  该活动组织环环紧扣、层层递进。教师用简单的道具创设动态的情境,把有挑战性的活动练习置于有趣的游戏情境中,使幼儿主动参与,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表现出自主学习、勇于挑战的精神。在活动中,教师还有意通过穿插轮流活动和让幼儿间隔休息的方式来调节运动量。适宜的练习密度、梯度,小青蛙的角色体验带来的兴趣和情趣,使活动有序、高效,达成了锻炼体能和发展动作技能的目标要求。

桥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桥之“美”美在哪

  (2)形象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3、情感目标

  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1、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2、品味形象优美的语言

  教学的难点

  探究本文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合作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课时的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走进桥的世界去感受“桥之美”。

  二、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1、问题.

  a.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b.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c.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2、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b.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

  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c.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

  不失和谐。

  3、研读与赏析

  (过渡)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7

  重点研读第④小节。

  (出示学生绘制的四幅图画)

  4、四人小组讨论:

  a.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b.请有绘画天赋的同学点评。

  c.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

  明确:

  a.◆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

  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

  ◆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

  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

  ◆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b.点评语言、欣赏的`角度。

  c.从色彩的搭配、画面构成(块、线、面)、景物的选择(强弱、明暗、动静等)是否对立统一……角度来判断。

  5、美句赏析。

  (过渡)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

  a.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体味句子的情昧。

  b.先四人小组讨论,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

  重点赏析以下语句: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

  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过渡)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

  《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四、_拓展延伸

  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明确: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

  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但是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胜收的景致,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这大干世界吧!

  六、作业设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请大家结合刚才所学的审美方法,选择家乡附近的一座桥,写一写它与周围环境形成的和谐美

桥教案 篇6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和必需的数学,就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是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话,生活问题数学化。本节课以学生个性思维、自我感悟为前提,强化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体验,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概念由模糊到清晰,在整个探究发现的过程中,我没有把知识规律直接展示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与同伴进行交流,亲历观察、归纳、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究发现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知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相遇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火车过桥问题在以前的教学中属于奥数范围内,其数量关系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们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及策略,巧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使学生在感知、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丰富学程中,获得深刻感受,生成新的经验。丰富的感性材料、深入的体验与感悟,积极的探究与思考,才能激起创造的火花,使数量关系的概括总结水到渠成。

  2教学内容分析

  火车过桥”是京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实际问题”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是教材中出现的新问题。学生要掌握火车过桥的路程等于桥长加车长这一数量关系,并学会计算过桥路程、过桥时间。火车过桥路程数量关系的归纳、总结和运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力的提高,它区别于一般实际问题的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思考性比较强,需要学生有更强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与之相配合,所以学习的困难会比较大。

  3教学方式、手段与技术

  变重视结论的记忆为重视学生获取结论时的体验和感悟;变模仿式的学习为探究式的学习;接受学习与体验学习有机结合;实际生活片段糅到游戏性地活动中;现代信息技术——火车过桥,火车可以被自由拖动,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可以在视听领域里展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不但有助于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设计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操作、观察和讨论,让学生知道火车过桥的路程包括一个桥长和一个车身的长度。学会计算过桥路程、桥长、车长、过桥时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出过桥问题的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知道火车过桥的路程包括一个桥长和一个车身的长度。学会计算过桥路程。

  教学难点:学会计算过桥时间。

  四、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1.谈话: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过马路,你们思考过吗,一个人和一个队伍以同样的速度过马路所用的时间一样吗?同样的速度,同样的马路,所用的时间为什么不一样?

  [策略] 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问题的能力。

  2.游戏:指定教室前一段为马路,请一组同学演示过马路的情形,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3.小结:看来这个队伍过马路,不但要走马路的宽度,还要走一个队伍的长度。小小的过马路也存在着这样的数学问题。其实,火车在过桥、过隧道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火车过桥问题。

  [策略] 把数学知识依附于常见的现实生活问题中,引领学生发展自身灵性,寻求数学知识与现实问题间的本质联系,进而合理处理相关信息,结合鲜活的数学材料,给原本单一冷漠的内容注入人文的血液,促进学生感悟、内化。

  (二)情境体验,初探规律

  1.理解:过桥路程=桥长+(一个)车长

  一列火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由车头开始上桥到车尾离桥共用4分钟,车速是每分钟1200米,请你计算火车过桥的路程?

  (1)小声读读。

  (2)谁愿意计算火车过桥路程?解释一下你列的算式。

  (3)你在解答这道题的过程中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播放课件:

  ①理解车头开始上桥到车尾离桥

  谁能到电脑前边演示边说说怎样叫车头开始上桥到车尾离桥?

  ②理解过桥路程

  过桥路程指哪一段路程?谈谈你的想法?

  引:我们可以找准一点来观察。(课件演示火车过桥的情形)

  以车头为标准;以车尾为标准。

  [策略] 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巧妙的设计了课件:学生可以用鼠标自由拖动火车过桥,同时,火车过桥的情形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学生眼前。真实的声音,逼真的画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感悟,碰撞观点,发现规律,有效突破难点。

  (4)小结:火车过桥的路程等于桥长+(一个)车身长

  板书:过桥路程=桥长+车长

  (5)通过这一数量关系,我们联想到什么?

  板书:过桥路程-车长=桥长

  过桥路程-桥长=车长

  (6)我们能根据这一数量关系推到其他数量关系,有数学思想。在刚才的学习中,我发现同学们能抓住这一问题的关键语句分析理解这道题,我们的学习方法不错。因为你们善于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我们有了这样的研究成果。

  (7)火车过桥路程与哪些因素有关?(速度、时间、桥长、车长)

  板书:过桥速度、过桥时间

  2、学会计算车长

  小结:看来过桥路程不但与桥长和车长有关,还与过桥速度、过桥时间有关。下面我们利用研究的'这一成果,解决几个生活中的问题。

  一列火车,通过4400米长的大桥,已知由车头开始上桥到车尾离桥共用4分钟,车速是每分钟1200米,求这列火车有多长?

  (1)请你在练习纸上列式解答?

  (2)请同学到前面分析讲解?

  3、小结:我们一起研究了火车过桥的问题,其实在火车过隧道中也存在着这样的数学问题。

  [策略] 真实的情境,经验的应用,有序的导向,使学生在自主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方法。数形结合,让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巩固拓展,提升认识

  1.基本练习

  一列300米长的火车,通过隧道,已知由车头开始进入洞口到车尾离开洞口共用3分钟,火车的速度是每分钟1100米。求隧道的长度?

  (1)你们有一张同样的题纸,自己读题分析,在题纸上解答?

  (2)愿意把你的解题过程让大家看看吗?给大家解释解释。

  2.变式练习

  有一列500米长的火车,通过一座5500米长的大桥,火车每分钟行1000米,问火车通过大桥用多长的时间?

  (1)这一问题和刚才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2)应该怎么求过桥的时间?小组商量商量。

  (3)小组反馈。

  [策略] 练习注意覆盖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紧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注意变式练习,避免练习的机械重复,内化新知。多种练习也是一种信息源,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深化理解、蓄积“能量”的过程,是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完善认知结构、提升认识境界、增长人生智慧的过程。

  3.延伸

  谈话:前不久我们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春游。

  五年级有学生248人,排成四路纵队去春游,队伍行进的速度为每分25米,前后两人相距都是1米。现在队伍要走过一座桥,整个队伍从上桥到离桥共需16分。这座桥全长多少米?

  (1)请各小组解决这个问题,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

  (2)请一个小组到前边给大家分析。

  4.小结: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过桥问题来解决的问题。多观察多思考。

  [策略] 学为所用,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的情趣。

  (四)归纳总结,评价升华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桥教案 篇7

  【班会主题

  架起心灵间沟通的桥梁,让生命充满阳光

  【班会背景

  初二学生,很容易与父母,家长,同学产生观念上的冲突,这也跟他们特定的成长阶段有关。现在是自我意识的萌发时期,不再像以前小学阶段那样对父母,老师言听计从了,希望自己做主的意识特别的强烈。

  但是学生在沟通方法上确实需要我们的引导,如果他们掌握了换位思考这个方法,将对处理与别人之间的交流问题非常有用。所以此次班会旨在促进学生做好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让学生都在我营造的特殊氛围下,敞开心扉,学会理解,学会沟通,达成谅解,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帮助学生,使学生顺利成长,作一名快乐成长的阳光少年。

  【班会准备

  1.按照要求提前去要借班上课的班级和学生见面沟通,并使用相机把同学们珍贵的课间活动一一拍摄定格。

  2.在学生中广泛搜集他们对歌星曾轶可的看法。

  3.向班主任充分了解班级里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班级特色。

  4.征得语文老师的同意,仔细翻阅了同学们的作文:成长的烦恼。初步了解班级内孩子们的在与人交往中的烦恼大部分是沟通不畅造成的,所以初步选定以“引导学生如何理解沟通,并且带着情感去身体力行,指导自己的人生充满阳光”的主题。

  【班会过程实录

  课堂之前:等待时间,播放曾轶可的《狮子座》歌曲,起到活跃气氛,提前了解她的故事和背景,加强师生之间心理距离的效果。

  以歌引人

  教师:同学们刚才听了一首曾轶可的歌曲,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

  学生:是《狮子座》(异口同声)

  教师:好,看来大家都初步了解她了,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是怎样看待曾轶可的?

  以歌引话题

  学生纷纷表达,粗略统计了一下,全班大概有10人喜欢她,30人左右不喜欢她,另外10人左右保持中立。根据这三类观点同学们按照我的要求就坐,持同样看法的学生就近坐在一起。

  下面开始第一个活动:

  教师:请你说出你喜欢或者不喜欢她的理由。

  喜欢曾轶可的同学说出了她的多个优点:如:真诚,歌曲属于原创,有才气,对朋友好,热情,讲义气,外号叫曾哥等等。

  不喜欢她的人情绪很激动,说出的理由是:唱歌跑调,另类,唱的歌太小资,不符合传统的大众审美观等等。

  教师此时不发表任何看法,而是采取让学生继续体验的办法继续第二个活动:先让彼此意见对立的两组同学交换位置,而且让不喜欢曾轶可的同学说出她的优点,喜欢曾轶可的同学说出她要改进的方面。

  不喜欢她的学生率先说出她的三个优点:比如心理素质好;歌曲是原创;歌词比较美;

  喜欢她的学生也说出她的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唱歌不要跑调;做人要再低调一些;唱歌要再加强练习。

  保持中立的同学继续补充曾轶可的其他优点:对人特别宽容;对别人特别真诚;等等。

  然后教师询问一些不喜欢她的同学,“通过寻找她的优点,你感悟到什么道理?”

  学生纷纷表达:任何人都是有优点和缺点的,看人要一分为二看;

  看待别人要宽容;等等。这里学生都说的非常好,从而引领学生得出第一个自己感悟出来的道理。

  以话题引方法

  此时教师揭示出:人际交往中要学会换位思考。(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解决所有沟通中出现问题的一个方法,所以我务必做到了重点突出。)继续深入:

  教师:我们学会换位思考仅仅是达到了理解对方的层面,但是这时候对方不知道啊,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毕竟仅仅做到理解别人还远远不够啊,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活动:

  方法深入

  第三个小活动:让一个闭眼睛的同学拉着一个同学在教室里走,不允许有任何交流;

  另一个闭眼睛的同学拉着一个同学在教室里走,可以有任何交流。

  教师问“请你比较一下两组所用的时间,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现场发现可以做任何交流的小组所使用的时间短,过程中的表情也更轻松。

  此时教师特别留下两位闭眼睛的同学,让他们谈一谈当时往前走的时候心里怎么想的?

  闭着眼睛但可以和伙伴交流的的女同学说:“当时心里特别塌实,因为我的伙伴一直在后面推着我走,我不担心。”

  闭着眼睛不可以和伙伴交流的同学说,“心里没有底,但是凭着对伙伴的信任,和默契,还是走完了全程。”

  教师高兴的总结“第二组同学虽然在行动中没有交流,但是凭着默契走完了全程,而默契就是沟通的最高境界,这是同学们朝夕相处充分沟通的结果,祝贺你们!”

  这个活动主要目的:揭示除了理解,还要学会沟通。

  教师:在成长的道路上,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我们分享。不过,我也知道,在成长的道路上,并不仅仅是阳光灿烂,还可能有些无奈和烦恼,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说说你在交往方面的烦恼,看能不能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大家一起帮助你来解决。

  接下来是一个活动的小高潮,也是本课的重点:

  诉说烦恼,打开心结。

  学生1 :因为我自己身高不够高,老感觉同学们不太喜欢我,不太愿意和我玩。

  教师: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位同学,你们是这么看待她的吗?

  学生2 :(主动举手)其实她挺好的,我们都觉得她很好,不过看她学习很用功,不好意思叫她一起玩。不是因为她的身高问题。

  教师:刚才同学的回答解决你的烦恼了吗?学生1回答:是,解决了。

  教师:能够进行这样及时的沟通真好,其实身高问题不要太关注,不要自卑就好了。还有哪位同学说出你的烦恼来,我们看能不能帮你解决?

  学生3:我感觉我和父母的关系不够好,老觉得父母太唠叨,我觉得他们一点也不了解我,我还曾经离家出走过。

  教师:(非常关注的往前靠近几步)孩子,你真的离家出走过吗?我现在很高兴的是,现在你坐在教室里,能够和我交流。能告诉老师,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吗?什么原因让你最后又回到了家里?

  学生3 :当时就感觉很烦恼,感觉生活没意思,后来觉得父母不容易,加上父母到处找我,我就回家了,但是……

  教师:我很高兴你能体谅父母不容易,也就是说当时你自己已经有了换位思考的想法了,那么今天学了老师的沟通的办法之后,你有什么打算?

  学生3 :我今天回家之后就和父母沟通,说出我的想法,彼此坐下来好好沟通。

  此时有好几位同学都要举手发言,想要帮助她。

  我叫了一位男同学来发言,就称呼他为学生4吧。

  学生4:我认为你的做法非常不对,再怎么做也不能作出这么极端的出走事情,还是首先要沟通。父母正确的意见一定要听从,除非是意见不对。不论结果如何都不要作伤害自己的行为。

  教师:对!父母可能会因为自己工作忙碌的问题,情绪的问题等等批评了我们,误解了我们,但是,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轻易的否定父母对我们的爱!

  假如我们的`父母意见不对,我们是新时代的中学生,完全可以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现在不是愚孝的时代了。我相信其他同学能听懂我的话。

  还有,这位同学,你能答应我吗?以后我们一起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拥有自己的目标,就不会觉得生活没意思了。还有以后任何时候,都不要通过逃避来解决问题,好吗?

  学生3:放心吧,老师,那是肯定的!

  学生5 谢谢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我有时候知道自己作错了,可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内疚和歉意?老师,我该怎么做呢?

  教师: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就是如何沟通。

  是啊,今天我们学会了换位思考,在理解别人的基础上,要积极和别人沟通。

  那么到底该如何沟通呢?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如何沟通

  学生6 :可以给对方写信,送个小礼物。

  学生7:还可以对对方发短信。

  学生8:可以QQ留言。

  教师:是啊,现在是信息社会,采用QQ很方便,文字的力量可以很好的打动我们的内心。但是不要因为长久的采用QQ ,迷恋了网络,以至于耽误我们的学习。(此时评委老师和听课的老师脸上都浮现出会心的笑容)

  下面还有一个小活动:请各小组同学收集一下本组所有同学认为比较好的沟通方法,请小组长做代表发言。(收集,整理时间大约3分钟)

  同学们收集的方法非常实用,也具备了创新意识。方法上:倾听,聊天,写信,(或写小纸条)打电话等等。教师一边将这些写有沟通方法的纸片用双面胶粘贴在黑板上。一边总结:“这些沟通必须以真诚作基础,以积极态度作后盾,乐观的心态作保证。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

  学以致用:我沟通,我阳光

  教师:现在请你给你的同桌写出你的心里话,表达你的真诚。

  同学们静静的写,只听到偌大的教室里沙沙的写字的声音。还有一些听课的老师纷纷离座,观看同学们写心里话的情况。

  教师:哪位同学能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你的心里话?

  学生9:我的同位是一个很善良的女同学,你学习很刻苦,也很爱帮助同学。但是你有一个爱打人的坏毛病,希望你以后改正。

  (此时大家都善意的笑了。)

  教师:刚听前半段话,我真的很喜欢这位同桌。听了后半段,我很想认识下你,你能站出来解释一下吗?

  学生10:我就是这个同桌。我也感觉很对不起我的同桌。我给同桌写的是:对不起,以后我会控制好自己的坏脾气的。

  教师带领全班同学鼓掌。同时发言:“很高兴你意识到了自己的一些小问题。我只问一句话:你是无心的伤害同桌的,还是故意的呢?”

  学生10:无心的。

  教师:好,只要你以后控制好你的情绪,你的同桌一定会体谅你,和你一定会互相帮助,相处的更友好。

  学生11:我要谢谢你,我的同桌。平时你总是帮助我学习,耐心的给我讲解我不会的问题,以后我会好好学习,不辜负家长和老师的希望。

  学生12:有时候真觉得学习上你很慢,但是看着你进步越来越大,也很替你高兴的。(此时我又忍不住带领大家鼓掌表扬这两对同桌的精彩发言。)

  学生13:忍不住对你说,你确实太调皮了,希望你以后安稳一点,学习的时候再专注一点。

  教师:这位同学的同桌是谁啊 ?能说出你的心里话吗?

  此时这个男同桌,怎么也不肯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心里话,表情很不自然。我善意的说:“因为这个同学个人的原因,我们无法和他一起分享他对同桌的心里话了,我们大家要尊重他的个人意见。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8个字基本上是全班同学一起异口同声说出来的)”

  班会总结

  教师:好,同学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一一展示大家的心里话了。请同学们课下把写的信传递给你的同桌,让我们的心灵没有隔阂,充满阳光,再让这份阳光,由内到外,指导我们的行动,做一名阳光少年!请欣赏张老师为大家制作的班级电子相册:(配乐放飞梦想)。(最后3分钟,不再采取教师侃侃而谈的方式,而是将教师需要说的话打出来,配上合适的插图与音乐,让学生在其中静静的去观赏,静静的去思考,没有人打扰他们的思绪。整个班级沉浸在若有所思的温情的气氛里。)

  然后教师总结:大家知道吗?张老师特意提前过来为大家拍照片,就是想和大家做充分的沟通,同时这节课我们也收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果你收获了良好的同学﹑师生关系,会让我们愉快的生活在校园,学习状态更积极,乐观。如果你在生活中收获良好的亲子关系,会让我们的家庭更和谐;将来我们长大了,也能更好的处理好工作上的人际关系,今天这一节班会课以后,希望同学们继续坚持,除了语言上的高度提升,还要有行动上的追踪,我希望你们能内化为自己心理上的高度,每个同学才会觉得充满幸福和阳光,并主动把阳光洒播,让我们的生命充满阳光!今天这节班会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同学们再见!

  【班会反思

  1.特色之一:解决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是那一名曾经离家出走过的女生,在很多听课老师和评委在场的情况下,那么信任我,说出了自己的苦恼和下一步的决定,我非常自豪于她对于我的信任,也非常高兴她会继续采用我引导她的办法进行下一步的沟通,从这里来看,班会课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本节班会课通过几个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感悟等形式,对学生在如何与他人交往方面进行指导,重点使他们明白两个方法:换位思考,理解沟通;真诚交流,收获阳光。

  2.特色之二:这节班会课采取了一个对热点话题人物曾轶可谈看法开始,大大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下课之后这个班级的同学告诉我,这节课带给她的感受是班会课的形式非常新颖,自己愿意热情参与,从而得到自己感悟的道理。

  3.一点遗憾:课后没有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导致没有办法知道孩子们班会课之后的心得体会。如果是在我自己的班级上班会课,我会引导他们继续写一篇甚至一系列的日记,或者出一期或者多期板报来追踪,巩固效果。因为这节班会课虽然结束了,但对于同学们一生和别人沟通交流的教育才刚刚开始。

【桥教案】相关文章:

《奇妙的桥》教案04-08

《桥之美》教案04-07

中班家乡的桥教案03-26

《桥》教案八篇07-24

关于桥教案三篇02-03

《鸭子上桥》大班教案11-15

【热门】桥教案四篇08-07

《桥》教案锦集8篇12-25

精选桥教案锦集五篇05-09

各种各样的桥大班教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