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26 08:26:33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语文教案范文集锦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语文教案范文集锦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积累字词,了解通讯的特点

  2、 体会作者在记叙和说明中的感情,了解立交桥的发展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功能。

  教学重点 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说明性语言和描写、叙述性语言的区别。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板书: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导出“桥”字,让同学们说出桥的含义,然后再板书“立交桥”三个字,设置悬念,走进文本。

  二、检查预习

  1、 给黑体字注音 窥见 匝道 并行不悖 雨后春笋 徜徉 迥异 鸟瞰 俨然 姹紫嫣红 疏浚 栓塞 偃旗息鼓 苜蓿 老妪 惬意

  2、 解释下列词语 并行不悖 雨后春笋 昭苏 姹紫嫣红 徜徉 偃旗息鼓

  三、熟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划分结构层次。 全文共 18 段,可分为三部分。

  (一) (1—2) ,叙写作者孩提时的所见水上桥。

  (二) (3—14) ,具体描绘京城大地的立交桥。

  (三) (15—18) ,赞美京华大地的立交桥。

  四、研习新课。

  1.学习第一部分。 提问:本文的题目是“北京立交桥” ,可作者却从“护城河桥”说起,假如把它删掉行不行? ——①从亲身经历说起,有亲切感。 ②引起读者联想、比较。 ③从水上桥写到陆地桥、陆上桥显得自然。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提问:第二部分是文章主体,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一) (3—4)叙写京城第一座立交桥。

  (二) (5—8)叙述京城立交桥建造的速度和宏大的规模;

  (三) (9—14)描绘四座立交桥的各自风格、特点。

  (2)提问:作者在文中说到大型立交桥共 61 座。所提到的`共多少座? ——提到桥名 10 座,详细描绘 5 座。 (2) 阅读 10—13 段,完成表格。 桥名 使用比喻句 桥的作用 建国门立交桥 建国门桥如苜蓿叶 跨越时间 节油养车 保障安全 美化环境 西直门立交桥 西直门桥如满月、盘龙 三元桥 三元桥开阔、舒展、豁亮 玉蜓桥 玉蜒桥组成一只巨大的蜻蜓

  (3)集体朗读 14 段,要求有感情、有节奏。板书 桥之多 桥之美 桥之用

  (4) 、提问:作者写路口堵塞现象时借用了什么术语? 作者借用医学术语“动脉栓塞” ,形象生动道出了写于交通堵塞的现象,运用比较法来赞美立交桥的巨大 作用。

  五、小结课文:

  1.教师简述“通讯报道”的特点: ——通讯,也叫“通讯报道” ,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反映人物、事件的新闻体裁。通讯以叙为主, 还可插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方式。

  2.中心思想: 本文报道了北京立交桥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描述了立交桥的雄伟壮丽的风姿,热情赞颂了党的改革开放 的方针政策。

  3.在记叙文中插入一些必要的说明,可以把事情讲得更加清楚,可以把作者的思想表达得更加明白。

  4.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为内容,以记叙为主要手段。为了使记叙的事 情通俗易懂、清楚明白,离不开必要的说明和恰当的描写。 说明文是以说明事物特点,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内容,以说明为主要手段。为了使说明的对象形象、生 动、准确、需要简明的记叙、生动的描写。我们读文章、写文章,都要认真分析,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达到自己的写作目的和要求。 六、拓展练习 用说明性语言和记叙性语言,分别描写一个熟悉的事物,比较表达效果的不同。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2、归纳掌握"制、亡、利、固、遗、度"等词的一词多义、八个通假字、三种古汉语特殊句式。

  3、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段。

  一、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二、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了解贾谊及秦统一前后的历史背景。放录音范读,以求学生准确认读。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语

  请同学们欣赏两首诗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学生默读,理解。

  教师提示:汉文帝渴求贤臣,坐在宣室里征求贾谊的意见,贾谊的政治才干无与伦比。可惜文帝空自夜半前席,不向贾谊征求社稷大计却问及鬼魅神仙。此诗选取宣室召见、夜半前席两个细节,揭示出贾谊似受恩遇实则不遇的实质。

  贾谊

  毛泽东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

  学生默读,理解。

  教师提示:贾谊怀才不遇,空有抱负,曾深情吟咏出《吊屈原赋》。梁王落马而死本是寻常之事,贾谊又何必为此自悲自责呢,抑郁而终呢?

  那么,贾谊"才调"到底如何呢?让我们从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过秦论》中寻找答案吧。

  二、作者简介

  选一生读注解①。教师稍作补充:贾谊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后为梁王太傅。正如毛泽东诗中所讲,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所着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

  三、背景简介

  目的是明确贾谊"过秦"的深刻含义。

  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卓着,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的兼并战争开始了。如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等,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最后秦终于兼并了六国。

  秦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滥施严刑苛法;对异族大肆兴伐。它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民怨沸腾,终于在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随着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历时最短(16年)的王朝很快结束了。

  四、放录音,使学生准确认读

  学生听录音一遍。

  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解及熟知的文言知识理解文意

  六、布置作业

  1、掌握本课的生字、多音字、通假字。

  2、反复诵读全文,熟悉文意。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采用诵读教学法,以指导学生诵读为主。包括两部分内容:①对课文内容作简单的分析点拨,以期尽快形成背诵思路;②语气提示

  [教学步骤]

  一、检查朗读情况

  采用个别朗读与集体朗读的形式,抽查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的掌握情况。

  二、分析理解,指导诵读

  (一)课堂问答设计

  提问:读全文后回答,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是对秦王朝所犯过失的总结,秦王朝"仁义不施"结果导致亡国。

  提问:从全文看,"攻守之势异也","攻""守"的不同形势在课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攻之势"体现在第一段到第三段,崛起——强大——鼎盛。"守之势"体现在第三段、第四段,由统一天下到覆灭。

  选一学生朗读第一段。

  朗读提示:注意语势,体现秦王朝势力的崛起,突出秦国地利(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人和(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政通(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等的优势。整段以中速读。

  集体朗读第一段。

  选学生读第二段。

  朗读提示:应注意一下两方面:①秦国"从孝公既没……南……西……东……北收要害之都"语调上扬,应有秦扩张领土、势力空前增强的气势。②六国攻秦、赂秦、服秦三部曲:"诸侯恐惧……叩关而攻秦"众诸侯约从缔交,罗致人才,戮力攻秦,语势上扬,以诸侯之强反衬突出强秦之不可战胜;"秦人开关延敌……争割地而赂秦",强秦轻而易举,获得大胜,六国却不堪一击,语势由强到弱;"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应由低缓的语气读出。最后一句轻描淡写一语带过即可。

  学生齐读第二段,体味语意。

  男生齐读第三段。

  (二)理清背诵思路

  提问:研读课文,作者总写秦始皇的功业,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防务五个方面来谈,请用选文中的语句回答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学生速读后明确:统一天下前,政治上"吞二周而忘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军事上"南取百越之地……北筑长城而首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统一天下之后,采取了愚民、弱民、防民之策。文化上"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刑法上"隳名城,杀豪杰,销锋镝,以弱天下之民,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地理防务上"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朗读指导:统一天下前,应由较强的语势读出,充分渲染塑造一个"威加海内"的帝王形象。统一天下之后,秦王朝至此已达顶峰,这意味着从此转入守势。这段文字义正辞严,充分揭露了秦的暴虐无道,故诵读应有"声讨"之势。末句"天下已定"总承以上内容,其后应有长停顿,然后转入叙秦始皇的心态,用以反衬下文灭亡之速,读时须有嘲讽意,突出"自以为""万世之业"等词语。

  朗读第三段,背诵。

  齐读第四段。

  教师提问:第四段写了强秦的灭亡。"陈涉起义,天下响应"有哪几方面的铺叙呢?选文中语句回答。用意何在?

  学生明确:五个方面。出身地位:"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个人素质:"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起义军成分:"疲弊之卒,数百之众"。武器:"斩木为兵,揭杆为旗"。起义的影响:"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起义结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忘秦族矣"。

  这五方面的铺叙为第五段内容作了铺垫。

  朗读指导:①"始皇"二句,暗示民心不服,人人自危,宜用从容、沉着的语调读出。②"然"急转直下,稍作停顿,以下先抑("陈涉"至"之富")后扬("蹑足"至段末)读出对比情调。③末句叙事结束全篇,要读得沉着、有力。

  集体诵读一次。

  教师提问:既为史论,那么"论"自然体现在末段,作者的思路如何?

  学生默读思考。

  明确:先对比论述九国之师何陈涉之众的力量,重点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八字。然后归纳中心论点,"然秦以区区之地"以下四句照应第一二段;"以六合为家"二句照应第三段;"一夫作难"三句照应第四段,水到渠成点出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朗读指导:"且夫"推进一层领起议论的`语气。以下连用六个"也"表示及其肯定的意思。四个排比句的重音是:"尊""銛""抗""及"。特别应重读"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试使"换假设语气,

  读出惋惜之意。"然秦"以下句子语势由弱到强,逼出"何也",结句显志,须用深责的语气读出,"仁义不施"是重点,宜一字一顿。

  集体诵读第五段。

  三、全体学生齐读课文两遍,尝试背诵课文三至五段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三、四、五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背诵。师生回顾交流西汉初的社会情形,明确作者写《过秦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总结字、词、句等文言知识,落到实处。

  [教学步骤]

  一、教师示范背诵,学生低和

  集体背诵三、四、五段

  二、回顾汉初社会情形,明确作者写作意图

  提问:作者借古讽今,强秦的速亡给后人的启示是什么?汉初的社会情形如何?贾谊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学生讨论明确:①"施仁政,行仁政"。②贾谊生活在汉文帝时代。其时,社会经济已渐渐恢复,人民生活也较安定,但是阶级矛盾却在不断地滋生暗长,统治阶级日益滋长"淫侈之俗",并横征暴敛,加重人民负担,以至逼迫农民卖鬻子。贾谊担心"大命将泛,莫之振救",于是借此文,要求汉文帝以秦亡为警示,施行仁政,免蹈秦亡之覆辙。③从前面对贾谊的介绍可以看出,贾谊是个对政治功名有强烈愿望的人,他想通过这篇文章引起皇帝的注意,实现其政治抱负。

  教师总结引申:同学们的分析很有见地。在我国历史上有过不少像贾谊一样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如战国时代有为楚国前途大声呼喊"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的爱国诗人屈原;南宋有"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的忧患诗人陆游;有希望"试手补天裂""西北洗胡沙"的爱国词人辛弃疾……这种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传统在正直而富有理想的知识分子身上是一脉相承的。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的忧思满怀、语重心长?

  学生思考、吟诵。

  三、课堂小结

  贾谊以其纵观天下,通览古今的博学与睿智,将炽热的爱国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确实才调无伦。

  四、分类归纳文言知识

  1、教师提问:请找出本文中所有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初步归纳其活用的规律。

  学生讨论明确。

  教师总结

语文教案 篇3

  1、诗意: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2、词句解析。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作者的所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作者的`所悟。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

  3、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4、拓展: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桑茶坑道中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赠汪伦》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游览泾县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全诗语言自然质朴,明白如话,感情真挚,诗意极浓。

  【设计思路】

  本课以“理解诗句,想像诗境,体会诗情”为教学重点。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性、实践性、整体性”和“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学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新秩序,真正使同学做到“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主要尝试有: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读,理解诗意。

  2、通过关联词语和句式训练,深入理解诗句,体会表情达意的方法。

  3、课内插入课外阅读资料,扩充阅读信息,破疑解难,进一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4、自由寻找合作伙伴,再现友人离别时依依惜别的局面。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5、引导同学查找、搜寻、扩展相关资料,有感情诵读古人离别诗,积累语言,积淀情感,进行再创作。

  【教学流程】

  一、系统归纳,温故引新

  上课伊始,出示李白画像,接着提问从入学到现在你们都学过李白的哪些作品?课外还读过他的哪些诗?自然引出新课。这样,便将课内与课外紧密联系起来,对李白诗作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小结。

  二、学法迁移,自读自悟

  首先,指导同学根据文中注释和字典讲解词义,然后运用以前学过的“连词解句意”、“调换词序解句意”等方法理解诗句。同时把不懂的地方在文中标注出来,最后上台汇报自学情况。抓住“踏歌”这一同学难于理解的词语,通过两组节奏不同的儿童歌曲协助同学领会”踏歌“的艺术形式。

  (多种形式的唱、听、说,以达到学科的有机整合。)

  三、资料补充,突破难点

  诗歌是高度凝炼的语言,要想体味其深层内涵,必需填补其中空白,空虚完善诗歌的内容。这样才干进一步体会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因此,教师需在此处布置一段小插曲,请同学屏幕阅读,同时配乐: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已听说汪伦是一个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

  然后提问:“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情谊,还表示在哪里?”

  (这样不只扩展了阅读,而且激发了继续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同学对李白和汪伦之间友情的深层认识。有了这一基础,再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和汪伦送我情”就容易多了。)

  教师可进行如下设计: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没有,这是作者的一种假设。那么跟下句连起来,用什么关联词来表达更为合适呢?(即使……也……,哪怕……也……,就算……也……,纵使……也……)

  2、同学们,汪伦先是写信热情邀请李白来家做客,接着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伦又带领全村人踏歌送行,所有这一切怎么不使李白感动呢?那么,用什么样的句式来表达这两句诗的意思,才干更好地表示李白此时的激动心情呢?(可改为感叹句、反问句、设问句。)

  3、桃花潭水真有千尺深吗?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行连起来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这样说?

  (由于有了生动的故事空虚诗歌内容,同学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在故事的情境之中激发了情感的共鸣,悟文而移情,读文而抒情,真正进入情动辞发、情景交融的'境界。)

  四、情境扮演,时空延伸

  同学主动探究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这时让他们再现李白和汪伦分别时的感人局面,同学便会更加兴奋异常。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叶扁舟停岸待发,大诗人李白雄姿英发,风流倜傥。这时请同学选择合作伙伴,自由表达。

  鼓励同学把自身融入情境之中。说真话,表真情。如:“李白兄且慢走,今日一别不知何时相见?”“汪伦兄,请留步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五、名诗诵读,课外延伸

  人生自古伤分别,古代的离别诗或缠绵凄婉,或开朗豁达,你喜欢哪种呢?请朗诵一首给大家听。(如《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六、即兴创作,表达真情

  同学们,同窗共读已六载,转眼已是分别时,临别之时,你是否也想赋诗一首赠给你的母校、恩师或学友呢?此时,已是文到情成,六年的同学之情正如澎湃的波涛喷涌而出。

  和:小同学当堂所作诗两首:

  求学六载将远行,

  遥闻学校读书声。

  友情好比千尺水,

  难忘同窗离别情。

  云行千里遥,

  江水一瓢饮。

  清馨万事缘,

  知心永长留。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始终鼓励和引导同学大胆地想,自由地说,尽情地读,任意地写,不时扩展同学创新思维的空间,使同学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语文教案 篇5

  《5、雨后》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教学重、难点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夏天,一场暴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

  2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写成了一首小诗。

  3板书课题,齐读

  4简介冰心

  二 初读课文

  1各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

  树梢 赤脚 使劲 妹妹 拍打 发射

  兴奋 咬牙 糟糕 小辫 唇儿

  (1) 自己轻声读

  (2) 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

  (3) 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4) 教学字形,同时新授两个偏旁

  (5) 全文一共有几节

  3开火车读全文

  4自渎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5讨论交流

  6仔细再读课文,你觉得哪句话难读就在这句话前面做记号,并把这句话多读几遍,直到读顺了再接着往下读。

  7指导朗读一长句

  (1) 注意长句中的停顿

  (2) 教师范读,个别练习

  三 总结延伸

  1小朋友,书读到这儿,你知道了些什么?又产生了哪些新问题呢?

  2师总结归纳

  四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 第一节

  1指名读

  2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你们从哪句话读出来的?

  3指名读第2句

  4什么是神仙?

  5谁能把孩子们快乐的样子读出来。

  6指导朗读第一节

  (二) 第二、三节

  1 指名读

  2 这两节告诉我们什么?

  3他拍着水淋淋的泥裤子,直喊“糟糕”,嘴上这么说,内心却感到什么?

  4自读2~3节

  5指导朗读

  6试着背诵

  (三) 第四节

  1指名读

  2小妹妹是怎么跑的,表演小妹妹的动作

  3指名读有关句子

  4小妹妹为什么希望自己也摔上一交呢?

  5指导朗读

  三总结延伸

  1齐读课文

  2回忆自己曾经在雨中怎样地玩耍。

  板书 5 雨后

  快乐 似 神仙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在构思和组材上的特点。

  (二)品味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引领学生体悟语言中的感染力。

  (三)理解骆驼形象的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②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③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地朗读对骆驼描写的部分。

  导入新课。

  (二)正音听读

  1.下列加点的字该怎么读?(板书或以多媒体显示,学生认读后配上拼音)

  携(xié)手 嫉(jí)妒 对峙(zhì ) 踽(jǔ)踽独行

  温馨(xīn) 淙(cóng)淙 潺(ch2n)潺 花团锦簇(cù)

  2.老师范读1—3段,要求学生听准读音,体会感情(动物们急于去寻宝的迫切心情),领悟意趣(童话作品中夸张式语言的表达效果)。

  范读旨在于音、情、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学会边诵读边感受品味的欣赏方法。

  (三)朗读设疑

  1.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吐字清晰准确、朗读声情并茂。

  2.设疑激趣:课文题目是《骆驼寻宝记》,但文章除了写“骆驼”还写了其他许多动物,请边读课文,边将这些动物圈点出来,并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的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讨论交流

  1.除了骆驼外,还有哪些动物加入了寻宝行列?它们都寻到宝了吗?

  明确:有大象、金丝猴、乌鸦、老公鸡和老母鸡、牛、马、羊、大白鹅、鸭子、狮子、老虎、金钱豹、大灰狼、独角犀、河马、麻雀、斑鸠、小毛驴等30多种动物都“火烧火燎”地加入了寻宝的行列。最终众多动物又毫无例外地退出了寻宝的队伍。

  2.作者用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作用是什么?

  明确:都是为下文突出刻画骆驼作铺垫,从反面衬托骆驼。

  3.构思特点

  引导:在构思上,作者下了一番苦功,对前后的内容作了精心安排。全文写了30余种动物,多而不乱,杂而有序,各具特色,详略有别。先分别写30多种动物如何上路又无功而返,再集中笔墨,详写骆驼如何战胜重重困难获得成功。在写骆驼时还穿插了鹦鹉和燕子,来和骆驼作比较,以突出骆驼的形象。基于上述构思,课文可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10段),写各种动物纷纷踏上寻宝的道路又全都半途而废的经过。

  第二部分(11—19段),写骆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寻到了宝贝。

  4.默读,感受第一部分“多而不乱、杂而有序”的写作特色和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的描写。

  (五)质疑活动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组织好学生的讨论活动。

  第二课时

  (一)精读品析

  1.浏览课文

  浏览要求与策略:

  ①浏览第二部分第11—13段,画出描写骆驼的句子。

  ②思考:骆驼是以怎样的形象出场的?在寻宝的路上骆驼的表现如何?

  2.讨论交流

  ①初登场时骆驼的形象

  明确:

  描写特点一瘸一拐高大身姿雄伟不大喊大叫谦虚只默默地走踏实“一瘸一拐”的形象并非完美,但这样写其实更能突出骆驼的高大,这说明骆驼是带伤上阵的。作者告诉我们,它去年冬天“为了送一位旅客”,“冻坏了一条腿”,这无疑增加了骆驼寻宝的困难。这里还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在鹦鹉的眼里,骆驼是“又傻又瘸的.家伙”,不配和自己“一同去寻宝”。骆驼正是凭着这股执著的“傻劲”,瘸着腿,忍着痛,不顾路途遥远,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活动引导:

  以学生为品析的主体,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并分析鉴赏,老师当好穿插引导的中介,并站在孩子角度参与活动。对他们的见解,合理的予以肯定;精彩有创意的予以表扬;有难度的如“一瘸一拐”的形象特点,予以适当引导。

  ②在寻宝的路上骆驼的表现如何?

  明确:作者着重写了骆驼通过“夹扁谷”时的艰辛:

  夹扁谷骆驼两座对峙的高山间挤、强行穿走窄得只容一匹瘦马挤过去不顾头皮破

  肩骨伤坚忍不拔

  腿脚流血百折不挠两里长边挤边走四个钟头这里可品析的点颇多,可通过小组讨论并交流补充的形式完成。

  (二)研读比较

  1.为什么骆驼能克服种种艰

  教案《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寻宝记》教案》,

  难险阻呢?请学生齐声诵读第11段“这是一头身姿雄伟的骆驼。……只是默默地走着”。

  明确:三个比喻不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骆驼“忍饥耐渴”、负重致远的特点,也写出了他能克服重重困难的原因,字里行间充满着对骆驼的赞颂之情。

  2.其他动物在寻宝的路上表现如何?为什么有这些表现?

  明确:①“火烧火燎”地去寻宝,一路吵吵闹闹、一片混乱的样子。

  ②遇到困难,如黑熊:“他一想起蜜,更无心寻宝了,心想还是回去钻进篱笆闯进蜂场饱吃一顿再说。”活灵活现地写出黑熊的现象。

  ③生性好斗的金钱豹和大灰狼竟然因一些小事就相互“撕咬起来”结果两败俱伤,“狼狈得不成样子,也都无心寻宝,灰溜溜地回去了”。

  动物的这些表现源于他们寻宝的动机,可以说它们是各怀私心走上寻宝之路的。这些描写都从反面有力地衬托了骆驼的形象。

  活动导引:

  请几位同学同时模仿几种熟悉的动物的叫声,营造吵闹混乱的氛围,体会这里叠词、拟声词的表达效果和生动的细节描写。请喜欢卡通的同学画动物们“狂奔乱窜”、“个个像疯子一样”的形象。

  (三)朗读体悟

  朗读第14段,想象这段景物描写的画面,体悟历经磨难而今“柳暗花明”的胜利者的心情。

  第三课时

  (一)领悟深意

  1.浏览思考:骆驼有没有找到宝贝?在它眼里什么才是宝贝?

  2.讨论交流

  明确:仙女拿出各种各样的珠宝让骆驼随意挑选,但骆驼没有向仙女要珍珠玛瑙之类的宝贝,而是要了适于在沙漠中生长的胡杨、沙枣、罗布麻、沙芦草、芨芨草、梭梭草等,在骆驼眼里这些才是真正的宝贝,因为这些植物可以把沙漠变成绿洲。骆驼寻宝的动机比其他动物崇高许多,作者这样写立意十分明显,即通过骆驼的举动来告诉读者什么才是真正的宝贝。

  (二)提高升华

  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讨论:怎样对待财富?如何获取财富?

  活动要求与策略:

  允许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传统观念和合作“双赢”的现代观念,都是对待财富的正确态度。

  (三)总结活动

  1.活动方式

  教师提出课堂总结的方向,放手让学生学会总结。

  ①主题方面:通过骆驼寻宝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技巧方面:在写作上有哪些方法值得学习?

  2.规范结论

  主题:描写了一个信念坚定、意志顽强的骆驼的形象,颂扬了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

  技巧:衬托手法。

  (四)迁移活动

  1.口头作文

  寻宝的路上骆驼会想些什么?

  ①要求:用第一人称,根据骆驼的行为作合理想象。

  ②策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想象能力。

  2.研究拓展

  ①研究专题一:防治沙尘暴

  ②研究专题二:治理精神沙漠

  板书设计

  骆驼寻宝记

  骆驼其他动物坚忍不拔

  百折不挠

  动机崇高反衬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习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录像、实验演示器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按生字表学生字,读准字音。

  2、练习读熟课文。

  3、在教师指导下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词(浮桥、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读全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分段

  四、课堂练习

  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读第一节,思考;为什么要把铁牛捞起来?

  二、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就是要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

  三、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二大段

  1、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练习概括段意。

  3、学生大组交流段意概括情况。

  (二)学习第三大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中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得是什么?

  2、学习第一节:

  ①自由读,尝试针对段落提出问题。

  ②理解段中“试试”的含义。

  3、学习第二、三节:

  ①师范读→生小组学习→结合课件板画,弄清怀丙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

  ②指导学生交流学习情况,明白段中“摸清”、“很大”、“并排”、“结实”、“很粗”等词的含义及“先”、“然后”、“再”、“又”等词的先后顺序。

  ③生小组自学→师指导部分学生演示“捞”的过程,弄清铁牛是怎样被浮力“捞”起来的。

  ④指导学生交流,明白“沙减少→船上浮”的'关系及“浮力”等词的意思。

  ⑤指导学生朗读;结合录像,引导体会文章的意境。

  4、生尝试概括段意。

  (三)学习第四大段

  指名读段,生概括段意;结合课文理解“出色”。

  (四)生根据各自兴趣,自由读课文中的任意段落。

  四、发散思维

  1、为什么和尚不把铁牛直接拉到船上载回来?

  2、为什么船上要装很满的沙?

  3、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铁牛“捞”回来?

  五、质疑问难

  学习了这课后,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六、课堂练习

  填空——课文第四小节。

  七、总结(结合课文内容及思想、情感、科学等教育)

  (略)

  八、课后作业(2、3题选作一题)

  1、造句:“熟悉”、“出色”。

  2、画出怀丙准备工作的简图。

  3、我和怀丙比智慧。

  教学后记:

  《捞铁牛》一课中,有许多学生对怀丙十分佩服,对他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因为他能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在当时机械技术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能运用智慧,把沉到河底的八只大铁牛捞上来,是多么了不起呀!

  可学完课文后,有一个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怀丙这样把沙铲进黄河,实在是很大的污染,对环境的破坏很大,因而不值得大力提倡。他能有自己的见解,这说明他是用心读书,不唯书,不唯上,而且想法在现代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我首先尊重他的独特感受,没有让他完全跟着书本走。然后,我鼓励他:“你能不能再想一想,如果船上的泥沙不铲到河里,那该怎么办呢?”他陷入沉思中,全班一片寂静,都在冥思苦想,学生的思维再一次得到锻炼。最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用四条船并排,把泥沙铲进另两条船里,这样一来,既不会污染环境,又能把铁牛捞上来,还能节省泥沙。

  学生的独特见解就像火花一样,一瞬即逝,要给予燃烧绽放的机会,这很可能就成为课堂的“点睛之笔”。教师和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由5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这几条谚语通俗易懂,给人们启示也很深刻。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培养同学们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识记10个生字是本课的重点。

  对5条谚语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课时 全课时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同学们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同学们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必需让同学们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有自由表达的空间,有展示才能的舞台,有自主发现的过程。“在读课文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作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这几句话不但构建了本课教学的整体思路,而且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还给了同学们,使同学们放开了手脚,大胆去探索,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利用同学们喜爱的卡通,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朋友,大家看他是谁?出示课件,他就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小博士,他还带来了一些礼物,看这是他带来的智慧星,他让我奖给那些肯动脑、会合作、积极参与的同学,你们想不想得到智慧星?要想得到奖品,先过第一关,老师出一些填空考大家。

  团结起来__________,一个人的力量__________,集体的力量__________。谁能不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出示课件)蚂蚁搬豆。

  师:其实还有很多的谚语也是说明团结合作精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识字5》。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诀,那就是认真读,反复读,遇到难读的字多拼几次,边读边思考。

  2、配乐范读课文。

  师:看到你们读的这么有味道,老师也很想读一读。

  3、同学互读,同学们模仿老师的读法有趣练读。

  师:你们喜欢像老师这样读吗?赶紧读给同桌的朋友听吧!

  4、读全文。

  三、学中发现,积极探究。

  1、读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什么?让同学们自由议论。

  2、组内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

  如:

  (1)“人心齐,泰山移”图片抗洪,加深对谚语的理解。

  (2)“人多计谋 广 ,柴多火焰高。

  出示课件:柴多火烧得旺的画面。再让同学们说说这句谚意思。理解“计谋”的意思。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指导同学们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了解容易的反义词是困难。

  (4)“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出示画面:大片树林(讲解有关植树防止风沙的故事。)

  再出示“搓绳”的画面,来理解这句谚语的意思。

  (5)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出示春天的'画面

  师:春天是怎样的景象?(百花盛开),出示画面

  3、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四、有趣游戏,巩固字形。

  1、师生对读,体会每句谚语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的联系,再齐读全文

  2、小组学习,让小组与组对口令。

  3、背5句谚语。

  4、与动物交朋友。

  出示课件: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有一群动物,有天上飞的老鹰,地上跑的小兔、大象、小狗等点击他们会出示自己的生字。

  师:小博士还带来了一些动物,你们想和动物们交朋友吗?想和动物交朋友有个条件,就要得读有关动物身上的生字,并给生字组个词语,好吗?说明这个朋友跟你已经成为好朋友,谁最有信心。

  五、拓展训练,穿插写字。

  1、我会读,读出生字。

  2、我会记,记住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了。(用熟字去换加偏旁识字)

  3、我会写,指导书写。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5句谚语,给大家很深的印象,比如,“人心齐,泰山移”等,却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七、实践活动,收集起来的谚语读读。

  (1)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 众人划浆开大船。

  (3)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4)让人一寸,行理一尺。

  (5)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6)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7)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18、称赞

  教材分析: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同学们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们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同学们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引领同学们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同学们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同学们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同学们个性,激发同学们灵性服务。

  教学思路:

  1、课前通过同学们欣赏4幅插图,初步了解了课文故事,给同学们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同学们结合插图叙述故事。

  2、在学课文前,进行反复的自由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读,分自然段读。然后在分角色朗读。朗读是培养同学们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同学们的想像,锻炼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抓住了重点语句进行品读,让同学们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4、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同学们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同学们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个课时

  教学要点:

  读通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学习生字,并且书写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随机表扬:

  (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也称赞你!)

  (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

  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 我知道你们都非常的聪明、能干,平时得到的称赞一定少不了。 请同学们用上“称赞”一词来说一句话。

  师:(你表现得那么好,的确该得到称赞;发现了别人的优点,是该好好称赞一番啊!)真为你们高兴,得到了那么多的称赞!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目的文章,随机出示:称赞(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让同学们问)

  4、同学们问的题目非常好,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朗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图,思考课文讲了谁称赞谁?

  出示:小刺猬——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

  学习生字“猬”跟读正音(注意:词语连读时这个字念轻声)

  看图片:我们对刺猬已经很熟悉了,浑身长满了刺,圆滚滚的,可爱极

  了!可对于獾我们并不了解,那就一起看看它的长相吧!看图片

  点击这两个生字:“猬”和“獾”都是四只脚的带皮毛的小兽类,所以

  都是反犬旁。

  2、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读通每句话,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内自习生字,游戏“你指我读”。

  三、认读感知(检查自读效果)

  1、我能认

  认读带拼音的生字词语

  刺猬 小獾 板凳 粗糙 但是 泄气 傍晚 椅子 瞧 留下 (同学们读,教师及时正音)

  认读没带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2、我能记

  出示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3、我能读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指名读。

  四、书写指导。

  1、我发现

  出示本课的8个生字,让同学们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我会写

  每个生字写三个。

  五、小结

  这节课的收获真不少,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初步知道了课文讲小刺猬和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的事,那他们为什么事而称赞对方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个课时

  教学要点:

  通过同学们的阅读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在美丽的大森林,讲了小刺猬和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他们为什么而称赞对方呢?今天我们去大树林弄明白好不好?

  (出示课件)你瞧,这是一座美丽的大树林,森林里有许多小动物,小刺猬和小獾在欢迎我们呢,他们身上背着五个生字,原来他们也爱学习呀。我们来读读字,跟他们比比看。(点击身上的字)

  二、学习课文

  (一) 师:这篇课文老师自己也很喜欢,我在这读一读,请小朋友仔细听,边听边记:哪句是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哪句是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

  出示句子,练习朗读有关互相称赞的句子。

  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师:称赞别人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愉快)那就带着这样的语气自己来练读是试试吧!(再请同学来读读)

  (老师注意到了,他把“真、一个比一个、香极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些地方读好了,一下子就读出了称赞别人的语气,真好!)(谁愿意再来试试)

  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两句话。(师生配合读)

  (二)那这样的称赞会起到怎样的神奇效果呢?请同学再细细读读课文,找找相关的语句。(口头交流两句称赞作用的句子)

  (三)简短的几句称赞的话,为什么会起到如此神奇的作用呢?我们来看看小獾是怎样说的?(出示小獾的话)

  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理解“泄气”,给“泄气”找一个近义词来说说它的意思。(灰心)

  自由读读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再齐读。

  (四)请同学快速读读1-7小节,找找小獾在什么情况下感到泄气了?

  出示课件和有关句子。

  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理解生字“粗糙”(看图理解:粗糙的小板凳会是怎样的呢?)(出示三个板凳的粗糙程度要不一,打乱顺序给同学们看,先让同学们直观理解粗糙的意思,然后再让同学们排列一下,哪个是他做的第一个板凳,哪个是第二、第三个,引导同学们从刺猬的话中“一个比一个好”体会)。小组自由读读,你读懂了什么?然后齐读。

  (五)看着这样一个个粗糙的小板凳,想想小獾当时会怎样想呢?

  师:是啊!小獾虽然做得并不怎样,但当时的他却更需要别人的称赞啊!

  这时,是谁发现了小獾的优点?

  (出示第3自然段小刺猬称赞的话)引读:所以小刺猬——————

  (六)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高兴极了,它接着会怎样做呢?出示课件,想想再说。

  师:是啊!别人做得好我们需要称赞,当别人做得并不理想,有困难时,我们就更应该称赞,因为称赞就像神奇的魔棒,使原本想要放弃做板凳的小獾又重新燃起了信心,终于做成了板凳。

  (七)那么,当小刺猬把苹果送给小獾,听了小獾的称赞后,他的心情又是如何呢?出示课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决不能吝啬对别人的称赞,因为称赞有着巨大的魔力:(出示)

  因为 称赞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是啊!称赞多有魅力啊!综合刚才小朋友说的,我们一起来听记这样一句话:称赞带给我们勇气和自信,称赞带给我们进步,称赞带给我们成功和喜悦。(出示)

  齐读这句话。

  三、组内分角色读,在分角色表演读。

  四、总结:

  称赞给予我们那么多神奇的力量,带给我们那么多的欢乐,那么在生活

  中,我们要善于去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给予周围人更多的称赞。

  五、练习说话:

  1、举例: ***最近写字写得很端正,我想对他说:“你进步可真大啊!”

  同学们说话训练、交流。

  2、做心情卡

  ( )月( )日,( )夸我( ),我心里觉得( )。

  〖你正在浏览《小学语文备课网》提供的文章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教案09-27

语文《绝招》教案09-01

语文教案模板12-19

《语文园地一》教案03-06

《春酒》语文教案12-20

《语文乐园三》教案07-16

《语文园地二》教案09-13

语文《不用搀扶》教案07-29

小学语文教案08-26

《秋天》的语文教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