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教案范文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第二课时
一、有趣的动物园
1.导入:同学们,我们来到了有趣的动物园。让我们进去看看动物吧!(出示画有动物房屋的图片。)小动物去哪里了呢?饲养员大叔说:“这些小动物因为不会按规则写字,害羞地藏起来了!”你们能帮帮它们吗?
2.导学:我们先来看看它们不会写哪些字吧!
3.出示:白 回 国
(1)指生领读生字。
(2)导学:你们知道这几个字的书写规则是什么吗?
(3)小组讨论试写。
(4)汇报交流。这几个字的笔顺规则:先外后内再封口。
(5)学生范写。其他同学练写。
4.激趣:瞧!小动物们都回来了,瞧,它们还给你们带来礼物了呢!
设计意图:如果只是让学生按笔顺规则去书写,即使学生能书写,也会觉得乏味,可是在这里,通过让学生帮助小动物,学生在看看、想想、写写中既巩固了书写规则,又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学得兴趣盎然。
二、美丽的大森林
1.出示:每个可爱的动物脖子上都挂着一个成语。(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中的成语)
2.导学:小动物们多么调皮,你们只有读对成语,它们才会和你们玩!你们能正确读出这些成语吗?
3.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全班比读。
4.导学:咦,可爱的动物怎么都藏到森林里去了?
5.出示:小朋友们,你们发现它们的特点了吗?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成语呢?
6.交流特点并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春天的成语。
7.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用描写春天的成语讲故事。
8.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9.小结: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成语王国中的每个成语都是它奇妙的精灵。小朋友们课后一定要认真积累,丰富你的词汇量!
设计意图: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这是我们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教学思路与方法。因此,将快乐的游戏活动带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
三、和大人一起读
1.过渡:同学们,做完了游戏,休息一会儿,我们来聊聊天,生活中,你知道谁和谁好吗?
2.学生自由发言。如:我和妈妈好,哥哥和弟弟好。
3.导入:除了人,你还知道谁和谁好吗?今天,我带来一首关于好朋友的儿歌,名字叫“谁和谁好”。
4.同桌互相读,如果同桌朗读时遇到了困难,请你帮助他解决。
5.检查朗读。
(1)指学生朗读。
(2)男女生比赛读。
(3)全班比赛读。
6.导学:你知道谁和谁好吗?他们是怎么样好的?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7.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藤和瓜好,它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①导学:谁和谁好?
②学生汇报。
③导学:为什么“它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④汇报交流。因为它们住在一起,离得近,天天在一起,所以它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⑤相机指导朗读。
(2)蜜蜂和花好,蜜蜂来采蜜,花儿仰脸笑。
①导学:你还知道了谁和谁好?儿歌里还说到谁和花好?
②学生汇报。
③导学:蜜蜂做了什么?花又做了什么?
④汇报交流。花里面有花粉,蜜蜂每天都去采花粉,然后带回家酿成香甜的蜂蜜。
⑤相机指导朗读。
(3)白云和风好,风往哪里刮,云往哪里跑。
①导学:仔细看,还有谁和谁好?
②学生汇报。
③导学:风做了什么?云怎样做?
④汇报交流。风往哪里刮,云往哪里跑。
⑤相机指导朗读。
(4)我和同学好,大家唱着歌,一起上学校。
①导学:仔细看,还有谁和谁好?
②学生汇报。
③导学:小朋友之间又做了什么?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④汇报交流。我和小朋友好,大家唱起歌,开心又快乐。
⑤相机指导朗读。
8.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儿歌。
9.小结:原来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事物都是好朋友,事物之间是存在联系的。
10.拓展:你还知道谁和谁好,仿照儿歌的形式说一说吧!
11.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教学中通过“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关联。通过交流,学生在智慧火花的碰撞中,激活了思维,展示了潜能。抓住机会挖掘他们的潜力,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的旅途充满乐趣,也学会了很多的知识。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回家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语文教案 篇2
一、复习导入
1、谈谈牛郎和老牛的亲密关系。(照看周到、善解人意)
2、具体说一说。检查学生是否能有条理地叙述。
二、学习第三段
1、一天晚上,牛郎走进牛棚......
指名说说,其他同学补充。
2、看看书上是怎样叙述”微弱的星光下面“老牛说话的情景的。
3、有感情地朗读老牛说的话。
三、学习第四段
1、轻读课文5~7自然段,思考:
(1)牛郎是怎么找到织女的?
(2)牛郎和织女在交谈中会说些什么?联系上文,想象着说。
(3)其她仙女有何想法?
2、第5自然段的前三句话。
注意”找到“的过程:“翻过......来到......忽然......传来......循者笑声望去,只见......过了一会儿......”
3、练习说交谈的过程。同桌分角色,也可以一人单独叙述。
指名分角色说说。
4、众仙女佩服织女的勇气。
找出上文中与“勇气”有联系的.词句--第5自然段“机会难得”。
5、:相知--相知--相守。
四、学习第五段
1、轻读第五段,圈出表现老牛高兴的词语。(眉开眼笑)
2、读出老牛的高兴。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老牛在故事中的作用。
五、练习用“原来”造句
1、读两句例句,体会相同的位置与用法。(表示发现真实情况)
2、联系生活,打开思路。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自问自答。
(1)新学期:有同学转入、转出。这位新同学是谁呀?......
(2)上课时:有同学迟到,询问原因。***今天怎么迟到啦?
(3)马路上:围着一圈人,看个究竟。......
3、注意细节,写具体。
文中例句1:“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面”
4、拓展,另一种意思。(起初,没有经过改变的)
(1)结合数学中的应用题。如:仓库中原来有96吨煤,现在又运来18吨,问现在仓库中共有多少吨煤?
(2)联系“新学期”。***原来是***小学的学生,现在转到了我们班,与我们一起学习、生活。
六、作业
1、预习《牛郎织女(二)》
2、把故事讲给爷爷、奶奶或村上的小朋友听。
板书设计:
20牛郎织女(一)
心眼好,能吃苦
牛郎<中有横向双箭头>织女
心地善良,留在人间
<向上箭头>
老牛(眉开眼笑)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
2、能复述课文。复述时能用上“迷惑不解”、“恍然大悟”、“猝不及防”、“以逸待劳”、“落花流水”等词语。
3、能从课内容和课外资料中了解孙膑是我国古代军事家,是一个善于运用计谋战胜敌人的人。
4、结合课外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解孙膑是一个善于运用智谋的人。
5、了解,懂得智慧的力量,了解我国悠久历史文化。
教学重点:能复述课文。复述时能用上“迷惑不解”、“恍然大悟”、“猝不及防”、“以逸待劳”、“落花流水”等词语。
教学难点:能从课内容和课外资料中了解孙膑是我国古代军事家,是一个善于运用计谋战胜敌人的人。
查阅资料:教学、成语故事等
教、学具准备:课件(围魏救赵动画)
板书设计
围魏救赵
孙膑智慧胜利
庞涓莽撞失败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播放课件:《围魏救赵》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精彩)其实这个故事还能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哪!想了解一下吗?那就请走进我们今天的24课《围魏救赵》,齐读课题。
师板书课题:围魏救赵
二、整体感知、排除疑难:
三、指导复述:
1、师:下面请你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生读课文。
2、文章中还有许多我们不了解的朋友呢?你想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词语:
庞涓田忌孙膑邯郸军械救援防御猝不及防
以逸待劳迷惑不解恍然大悟浩浩荡荡慌慌张张
撤离日夜兼程胜仗
3、抢读,谁认识这个词语就送给谁。
4、看来你们是大获丰收啊!那把你们战利品带到文中再读课文,边读边画一画文中的成语,并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汇报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随机指导:孩子一个故事要有起因,经过和结果。你能说清楚吗?
1、起因是什么呢?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
2、经过又是什么样的呢?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能说得更动人!
3、结果又是什么样呢?
4、孩子们你同意吗?你能勇敢地说一说你的.想法吗?
5、现在要难为你一下了!你能在你讲的故事中用上这些词语吗?
课件出示:“迷惑不解”、“恍然大悟”、“猝不及防”、“以逸待劳”、“落花流水”
6、小组相互说一说,选出本组内最优秀的选手参加全班的展示,并评选小小故事家。
四、结合课外资料,理解:
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资料!把故事将给身边的朋友。
2、搜集相关资料,更多地了解孙膑。
3、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用上“迷惑不解”、“恍然大悟”、“猝不及防”、“以逸待劳”、“落花流水”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写9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灵顿将军最后取得胜利的原因;体会勇于战胜自我、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词卡。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句子读通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3、识记4个生字,并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蜘蛛,认读,同学们见过蜘蛛吗?说说你对蜘蛛的了解。
2、教师再板书:将军,认读。“将军”和“蜘蛛”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将军和蜘蛛》,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
2、自由朗读课后的生字,注意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3、小组合作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准。
4、教师检查生字读音:注意“蜘、蛛、胜、战”是翘舌音,“遭”是平舌音。
5、小老师带读词:战役遭受打击取胜希望失败毁掉编织夺取胜利
6、把生字和词放回课文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
7、指名合作读文,教师指导难读的地方。
8、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段,说说告诉我们什么?(板书:沉重打击)
2、想象当时遭受什么样的“沉重打击”?小组里交流,全班交流。
3、将军的部队还有取胜的希望吗?理解“几乎”,体会将军当时绝望,心灰意冷的心情。
4、从这一自然段里你能体会到将军此时此刻的心情吗?指导朗读。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并认读:战击取胜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区别形近字“站’’和“战。
3、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怎样摆?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取",左右两部分要写紧凑。
4、学生练写牛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7自然段,懂得永不气馁,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2、识记5个生字,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快速抽读生字卡片。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了威灵顿的部队由于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几乎没有取胜的希望。这节课我们接着往下读。
二、引读课文,读中感悟:
1、默读第2——7自然段,找一找威灵顿将军看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想法?边读边画,把威灵顿看到的用“()”标出来,想到的用“——”标出来。
2、当将军几乎陷入绝境时,他是怎样想的?书上怎样写的?指名读句子。(板书:再努力也不可能成功)
3、这时他看到什么?指名读第2自然段第3、4句。(板书:六次都失败)
4、这时将军是怎么说的?指名读第3自然段,将军看到蜘蛛六次失败,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处境,你能体会将军说这话时的'心境吗?指导朗读,读出悲凉无奈的语气。
5、当将军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中时,蜘蛛在干什么?自由朗读4自然段。
6、读了第4段,你觉得这只小蜘蛛怎么样?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7、眼看蜘蛛又一次陷入绝境,努力又一次白费,将军又是怎样想的?指名读第5自然段。
8、为什么将军觉得小蜘蛛比他还倒霉?
9、这时的小蜘蛛放弃了吗?将军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呢?自由朗读最后两段。
10、蜘蛛怎样做的?结果怎样?(板书:认真编织结结实实的网)
11、教师引读:看到眼前的情景,威灵顿将军感动了,他想……(板书:我也要再一次尝试!)朗读此句。
12、男女生、师生合作读课文,齐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威灵顿将军的部队几乎没有取胜的希望了,为什么最后取得了胜利呢?
2、从将军和蜘蛛的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3、小结:其实真正的敌人是我们自己。当你放弃了自己的时候,你就放弃了成功的机会。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坚持不懈的努力,你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希、败、织、夺、利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
3、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怎样摆?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败”,左右两边写紧凑。
4、学生练写生字。
将军和蜘蛛
遭受沉重打击坚持六次都失败
再努力也不可能成功没有灰心更加心
又被毁掉
我也要再尝试!还是认真编织
夺取胜利结结实实的网
胜利
第三课时(练习课)
一、比一比组词:
站()击()取()希()织()夺()
战()出()敢()杀()只()奔()
二、从每组句子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商店的柜台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商品。
教室里的课桌椅排列得整整齐齐()——()
天寒地冻,冬冬一点也不觉得冷。
战士们站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冻得牙齿格格地响。()——()
三、读一读,把意思相反的词连起来。
宽穷善
富败强
贵窄内
胜贱加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感受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读文,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2.以读为主,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体验,读懂课文,体会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整体会文中“我们的歌声”。感受校园的生活的多彩。
2.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珍惜美好的学习时光。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诗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校园生活场景图或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在校园里学习生活吗?为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表达。
3.教师小结导入:是啊, 校园是我们的摇篮,大家在校园里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活动,快乐地成长,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歌唱,歌唱我们的童年,歌唱我们的生活,歌唱我们无尽的快乐。
4.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地大声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提出要求,学生深入地自读课文。
(1)从文中找出本课生字新词,读读记记。
(2)熟读课文,想想:我们的歌声在哪里?我们在歌唱什么?
(3)联系我们自己在校园里的学习生活,读懂课文中的句子。
(4)体会文中“我们”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思索 镶嵌 腾飞 征途 心窝 绚丽多彩
2.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全班齐读词音。
4.从词中抽出本课生字开火车认读并扩词。
5.指名反馈生字在读音与书写上的注意点。
6.教师小结,强调重难点。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你们在朗读课文时,感受到文中“我们”的心情怎样?
(欢笑、兴奋)
(2)教师导读:是啊,因为快乐,我们才歌唱,因为幸福,我们才歌唱,到处都是我们的欢歌笑语。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感受文中“我们”的快乐。
(3)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分组分节比赛读课文。
四、细读入情。
1.学生轻声读课文,思考:我们的歌在哪里?我们在歌唱什么?
2.指名反馈,评议。
3.联系实际生活展示图片,读懂课文1、2小节。
(1)理解课文第1小节。
①在校园里,歌唱学习的快乐。
②在草坪上,歌唱活动的快乐。
③在秋千上,歌唱玩耍的快乐。
④在蓝天中,歌唱我们心中的理想。
(2)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1小节。
(3)理解课文第2小节。
①在科学的阶梯上,歌唱探索知识的快乐。
②在金色的运动场上,歌唱锻炼身体的快乐。
③在人生的征途上,歌唱战胜困难的快乐。
④在时代的风雨中,歌唱成长的快乐。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快乐。
4.学习课文中第3小节。
(1)指名读课文第3小节。
(2)说说:你从这节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3)指名反馈,评议。
(4)教师引导体会。
①我们是歌唱心中的歌。
②我们其实是在歌唱祖国给我带来幸福的生活。
(5)学生练习有感情地齐读第3小节。
5.学习课文第4小节。
(1)学习默读课文第4小节。
(2)讨论:我们的歌声为什么这样绚丽多彩?
(3)学生自由发言。
(4)引导联系生活,体会“腾飞的祖国为我们酿造多彩的生活。”
(5)有感情地齐读第4小节。
五、教师总结。
感谢伟大的祖国给我们带来多彩的生活,让我们幸福、快乐地成长。
六、作业。
1.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2.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全文,练习背诵。
2.拓展延伸,说写校园生活。
教学准备:收集、拍摄学生在校园内学习、活动、玩耍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生字复习。
1.抽读本课生字新词。
2.听写词语。
长征 路途 思索 心窝 绚丽 腾飞
3.指名分节开火车读课文,评议。
4.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5.练习背诵课文。
(1)教师指导学生分节理清思路。
①节:我们的歌在哪里。
②节:哪里有我们的歌。
③节:我们的歌来自哪里。
④节:我们的歌声为什么这样绚丽多彩。
(2)学生分节自由练习背诵。
(3)指名反馈,评议。
(4)同桌互听互背,比一比,谁背得好。
(5)全班齐背课文。
6.总结讨论:“我们的歌”是在歌唱什么?
7.学生畅所欲言,导入课后练习2。
二、复习、联系。
1.教师导言:腾习的祖国给我们酿造了多彩的`生活,让我们快乐的学习、活动,接下来,就请大家来说一说,写一写。
2.指名读课后练习2中的提示,明确答题的要求。
①说一说:我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②写一写,可以写成诗歌。
3.说一说。
(1)指名介绍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2)评议:
①表达是否通顺连贯。
②词句是否优美生动。
③是否能体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3)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形象感受。
4.写一写。
(1)教师引导自主选择写作的形式。
①写一段:语句要通顺连贯,内容具体。
②写成诗:学习诗的结构(参照课文),学习诗的表达方式(语句简短、优美、精练,内容并列或承接)。
(2)学生独立写作。
(3)教师巡视检查,进行个别指导。
板书:
我们的歌
攀登
奔跑
来自心灵 腾飞的祖国
绚丽多彩 多彩的生活
捕击风浪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能够简练概括并较详细复述文章主要情节。
2.通过深入阅读分析人物特点,理解文章主题。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根据作品的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领会人物个性化描写以及生动、幽默的语言特色以及情节的巧妙安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作品中展现的多姿多彩的中学生生活
2、理解贾里“伟人计划”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生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概括并复述文章主要情节,分析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我的梦想”
畅谈“我”心中的梦想
——年少不妨轻狂些
二、认识贾里——了解内容
1..读“贾里日记”——思想(自信心很高一心想当伟人)
2.看“贾里故事”——行为(化敌为友.健美风波.打工失败领书成名)
复述、概括故事课本剧表演
明确概述要求:(1)抓住故事主要情节概述:交待清楚事件的起因(贾里做这几件事的'意图分别是什么?)、简单经过、结果。
(2)语言要流畅,简练生动,能正确表达语气。
提示:要将文章叙述的故事改编为课本剧,需要将叙述改为人物的对话。
三、剖析贾里——领悟主题
1、经过三次痛苦的失败,又取得了一次意外的成功,此时贾里心里充满了酸甜酸苦辣。如果你是贾里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安慰他?请从自己收集的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中挑一句送给他,好吗?(也可加入自己的话)
请用这样的语气:
贾里,__________________!
2、你喜欢贾里吗?你认为贾里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身上到底有没有“伟人细胞”?
3、1.贾里前三次想出名没有成功,第四次没想出名却意外扬名,这是为什么?你从其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4、他最后说:“看来,我是个普通人,只配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做伟人做小事
四.课外链接:
《男生贾里》是当代女作家秦文君的力作。小说描述了当代中学生的真实的生活,塑造了如贾里、贾梅、鲁智胜、林晓梅等一批可爱、鲜活的人物。读《男生贾里》,感觉好象走进了自己的校园。课后,我们不妨借阅这本书,更近距离接近贾里。
五布置作业
1搜集一些伟人青少年的事迹,联系他们的成才经历,谈谈对你有什么启示。
2.贾里的初一生活算是暂告了一个段落,他的初二生活会是怎样的呢?还有“伟人计划”吗?还会遇到怎样的烦恼呢?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设想一下贾里今后的生活。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积累《木兰诗》中重点字词
2、赏析诗中的木兰形象
课前学习:选择诗的片段,与同伴进行课本剧表演
课堂学习:
第一块: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1导入:播放电影《花木兰》片断观看
2组织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评价;全班齐读。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齐读。
3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准备质疑。阅读、思考、讨论
4组织交流、评价(强调古今有差异的'词语)交流、互评
第二块:设计情境,精读课文内容
1问题情境: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古代的女子似乎是足不出户的。而木兰却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你认为这可信吗?为什么?
阅读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互评
3电影中拍了很多战争的场面,而诗中只是精练的三句。你觉得在这首诗中战争的场面应该详写还是略写,为什么?(提示分析这首诗中花木兰的形象)
小组合作讨论
4组织交流、评价交流、互评
第三块:语文活动:课本剧《木兰诗》片段
1小组合作,选取《木兰诗》片段,分角色表演。按小组的顺序,分别到讲台前表演。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互评
课后学习:
同伴竞赛:看谁背诵《木兰诗》又准确又迅速。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引用诗句以及由景及联想的写作方法。
2、体会景与历史沿革浑然一体的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景物生发开去,写历史沿革,写自己的'感受、体会。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扬州在今江苏省中部,长江备案,大运河经过此地,历来诗人争相议论之地。今天,我们也随作者余心言到扬州一瞥。(板书课题)
二、指命读课文。
三、学生和教师对其中不懂得词进行议论。
四、分析课文
第一部分(1——7)段 写作者所知道的诗人。前人对扬州的“矛盾”评价。
矛盾一:南宋鲍照笔下扬州的荒凉与唐代诗人笔下扬州的繁华形成矛盾。
矛盾二:“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可爱。“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却并不把扬州包括在内——不可爱。
矛盾三:“北方”与“南方”的不同认识。
矛盾四:美人——性格上妩媚,她与具有反抗精神的“扬州八怪”并存。
第二部分(8——13)段 介绍瘦西湖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14——17)段 介绍平山堂及其周围的景色。
第四部分(18——21)段 介绍史公墓及扬州在历史上遭受的劫难。
第五部分(22——23)段 揭示主题,交待写作目的。
五、中心探讨。
本文按照想扬州、到扬州、思扬州的顺序组织材料。介绍了历史上文人墨客对扬州的不同凭借与印象,叙述了自己到扬州参观名胜古迹的经过,抒写了自己对扬州的感受,赞扬了一宗不屈不挠、同命运搏斗的英雄主义气概和奋斗精神。
六、作业。
熟读课文。写一写扬州该你留下的印象。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夸张的语言;
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重点、难点
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重点)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注音、解释;
2.介绍文学常识及有关明清科举制度的文化知识;
3.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结构;
4.分析1—5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范进中举》。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
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
体统同案火候 局不过 兀自 桑梓 万贯家私 谨具贺仪 相与
四、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思考预习题及情节结构
五、整体感知课文情节
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为两部分:
(一)(1—2)写范进中举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二)(3—12)写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及其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①(3—5)写范进上集卖鸡和喜极而疯。
②(6—10)治疯;
③(11—12)张乡绅拜会范进。
六、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一部分。
1.结合注释自渎课文,并理解文义。
2.讨论下列问题。
①分别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
②范进中了相公,胡屠户来贺喜,带了哪些礼品?写明礼物的作用是什么?
③胡屠户“教导”范进的话主要有两层意思,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④“体统”的实质是什么?
荨巴阑Ш崤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写出了什么样的形象?BR> ⑥范进不知丈人小气吗?为什么硬着头皮商议盘缠?
⑦屠户为什么断定范进中不了举人?
⑧找出第二段中表现范进对功名的追求如痴如迷的心理描写的语句。
3.小结
这部分侧重写胡屠户的倨傲,精彩的语言描写和简练的动作描写,把胡屠户粗俗势利的嘴脸勾画得活灵活现。写范进几处都只用简笔,反而显出他在胡屠户面前卑怯畏缩、忍气吞声的可怜相,胡屠户断言范进考举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第二部分再写范进中举就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七、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
1 .学生默读结合注释弄懂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设计范进上集卖鸡有什么好处?
②“三步两步走进屋里来”,报喜人拥着他也拥不住,显出范进什么样的心情?
③第五段写范进欢喜疯了,作者运用了多层次的细节描写,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试找出描写范进发疯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和句子。
④为什么新贵人欢喜得竟至于疯了?疯态的描写哪些地方最有讽刺意味?
八、作业: 抄写有关字词的音形义;。
完成思考和练习二。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精读6————12段
2.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讨论思考和练习二
二、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二层:
1.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借报录人之口说范进是”迷了心窍”含有什么深意?
②胡屠户第二次贺喜的时候,为什么叫二汗提着?为何又写明礼物?
③简析胡屠户喝酒壮胆的有关描写的语句。
④“忍不住的笑”,有什么含义?
⑤简析第9段胡屠户厚颜无耻的恭维范进的语段。
⑥为什么众人也都笑起来?
⑦简析第9节末句。
小结: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语文教案10-29
语文教案07-22
小学语文尊严教案06-20
《语文园地二》教案09-13
背影语文教案11-18
《语文园地八》教案11-15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教案11-11
《语文乐园三》教案07-16
语文教案模板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