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04 12:10:2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集锦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集锦9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帮助学生树立诚信的观念。

  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父亲面临的是一个道德难题,深刻认识父亲的诚信品质。

  2、理解“生计、拮据、精湛、迷惑、馈赠”等词语。

  三、教学难点:

  理解母亲说的两句话。

  四、课前准备:

  1、学生自己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生活的现状。

  2、收集有关赞美诚实、信用等方面的名言或谚语。

  五、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关于资本主义社会……

  (二)指导阅读,初步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检查掌握生字情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三)学生质疑

  在这篇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读懂,先小组讨论,然后把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四)整体感知

  1、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过课文之后,对哪句话印象最深?并说出为什么。

  (五)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默读课文。

  思考:(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2)课文内容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在班上谈读文后的体会。

  (父亲是个大好人,不贪财,不图利,诚实、守信……)

  (课文是围绕着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写的。)

  3、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心句)提问。

  (为什么说只要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谁做到了诚实、守信?在什么情况下做到了诚实、守信?他是怎样做的?)

  (六)讲读三、四、五、小节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我们一起到父亲的中彩现场看一看。请你仔细观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这幅图上的人物与我们平日里见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2、书上有没有这样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联系前两个小节,试着提出问题。

  中了大奖,心情当然应该很高兴,他为什么神情如此严肃?

  家里很穷,终于有了一辆汽车,更应该高兴啊!

  说说你的理解:(因为家里生活困难,父亲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他买的两张彩票里有一张中彩,恰恰是一辆奔驰牌汽车,而那张中彩的彩票又是父亲帮库伯先生捎的那一张,并作了记号。而库伯先生早已把此事忘记了。如今中彩了,父亲拥有这辆车,不但能实现自己往日的夙愿,而且能使家里的经济状况大为改观,但是这样一来,后半生将会受到良心%。

语文教案 篇2

  1、 朗读这首词。

  2、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3、 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4、 思考: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意见,教师指正。

  答案提示:

  (1)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两篇都用同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应该学习这种写法。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3)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5、 总结: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教师进一步引申: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今天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下一次课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六、 质疑问难。

  七、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

  八、 布置作业

  背过这两首词,熟读其他三首,争取背过。

  第二课时

  一、 检查导入:

  检查学生背诵默写。

  二、 学生自学其他三首。

  1、 交流自己搜集的文学常识。

  (1)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范仲淹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我们学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我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政治上不得意。

  (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2、 通读这三首词,讨论大意。不明白的地方提问。

  大意:《渔家傲》,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乡下思想之泪。

  《江城子》

  作者自称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他要象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象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一定会为国效力。

  《破阵子》

  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早晨醒来听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想起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战场上骑着飞快的的卢马,猛力拉曼霹雳做响的雕弓。他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3、 把握三首词的感情。

  (1) 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2) 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异同?

  (3) 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

  学生讨论,教师答疑。

  答案提示:

  (1)《渔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江城子》:打猎:雄壮、开阔。

  《破阵子》:回忆军旅生活: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气概。

  (2)《渔家傲》: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江城子》: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爱国。

  《破阵子》: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相同:爱国,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

  不同:《渔家傲》与思乡紧紧联系。

  《江城子》中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破阵子》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4) 总体分析:

  相同:感情上来讲,都与爱国紧密联系。

  风格上豪放、开阔、雄壮。

  不同:感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三、 质疑问难。

  四、 拓展延伸

  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很多人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个爱国事例或爱国诗句。

  五、 布置作业

  背诵这五首诗,课后查询有关豪放词和婉约词的相关资料。

语文教案 篇3

  语文二年级

  播放歌曲:小白船

  师:你看过什么动画片。

  生:看过蓝猫三千问。

  生:神奇宝贝。

  师:我也喜欢蓝猫。

  出示面具。

  师:我想把这个面具送给会上课的同学。

  师:这些生字能读好吗?

  生读词。

  师:宽阔,宽广这两个词谁再来读读。

  生读。

  师:这八个词连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上一节课,同学们还提出了很多的问题,通过看图,我们一起看。

  看图,了解词的意思。

  客轮,货船,航标灯,斜拦桥。

  师:词语大家读得真不错,陈老师相信,通过今天的读课文,大家一定能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来。自己读课文。

  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三位)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觉得河水真的很清,清澈的河水,谁能给它换个词。

  生:碧绿。

  生:一尘不染

  生:清清。

  生:一望见底。

  师:一眼见底。

  师:谁能读出碧绿,一尘不染,清清,一望见底。

  指名读。

  师:我仿佛看到了一眼见底的河水里,有戏水的小朋友。谁再来试试。

  生读。

  师:在那一尘不染的河水里,你看到了什么呀?

  生:我看到了树叶。

  生:我看到了鱼儿和水草。

  生:我看到了海市蜃楼。

  生:我看到了金光万道。银光闪闪的光芒。

  生:小青蛙。

  生:看到了大楼房。

  生:绿绿的大荷叶。

  生:粉色的荷花。

  师:在那清澈的河水里,你看到了什么呀?

  生:亮晶晶的星星。

  生:白白的鸭子。

  师:在玩水呢。

  生:树叶上有一滴露珠。

  师:在清澈的河水时,同学们产生了这么多的`想象。再读一读。谁能读出来。

  读第一自然段。

  师:多清多美的河水啊,让我们一起来读。

  齐读。

  师:真会读书,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二三四自然段,看谁读得好,能读出问题来。

  生自由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师:二三四自然段你有什么不懂的,想问的?

  生:第二自然段中什么叫大鼻子的货船。

  师:问得好!你猜它是什么?

  生:就是货船前面的部分。

  生:我觉得就是货船前面很长。

  生:因为运货的时候。大鼻子的货船。可以提高……

  师:你真会学习,蓝猫最喜欢会学习的孩子了。

  师:谁来读一读:大鼻子的货船。

  师:读这几句。

  生读。

  师:能读得更宽广些。

  指名读。

  齐读。

  师:三四自然段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我想问什么叫雄伟的斜拉桥。

  课件出示图片:雄伟的斜拉桥。

  师:大家看得那么认真,谁来说说,看了这个斜拉桥想说什么?

  生:斜拉桥真长啊。

  生:斜拉桥的柱子多高啊。

  生:斜拉桥很壮观。

  生:斜拉桥边上的灯真美啊。

  师:谁来读一读。

  师:谁还想读,把斜拉桥的雄伟读出来。

  师:还有不懂的吗?

  生:相会不懂。

  师:什么意思呢?

  生:一直聚会。

  生:相逢重逢。

  生:牛郎织女是在鹊桥上相会的,怎么会在斜拉桥上相会呢?

  师:谁来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呢?

  生讲故事。

  师:真会学习。奖励。

  师:每年在喜鹊搭成的桥上,牛郎织女才能相会一次,所以我们希望他们经常能够相会。谁来读读。

  生读。

  师:陈老师听出了你美好的心。

  生读。

  师:听你的朗读,你一定是个善良的孩子。

  师:连起来读一读。

  师:陈老师觉得,如果你能把河面读得再宽广一点,就更好了。

  指名读。

  师:看图,上面的座是拦河大坝,另一幅图是葛洲坝。介绍葛洲坝。

  真不愧为万里长江第一坝。

  谁来读一读。

  师:学完了四个自然段,现在陈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读了,我来读第一部分,你们读后面的内容。

  师:银河呀,我还有好多的问题要问你呢?

  生:总有一天,我会……

  师:我还有好多好多的问题要问你,如果是你,你想问银河什么呢?

  生:银河呀,你里面的星星到底有多少啊?

  生:银河呀,你到底有多大啊?

  生:银河呀,你是不是河。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过,银河是一条光带。

  生:银河呀,你到底有多长啊?

  生:银河呀,你的里面有没有高楼大厦啊?

  生:银河呀,地球上的东西能不能到你那儿去啊?

  生:银河呀,你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呀?

  生:上节课我们说过,是由星星。

  生:银河呀。你那里有东方明珠吗?

  生:银河呀,你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呀?

  生:银河呀,在你的上面有没有海市蜃楼啊?

  生:银河呀……

  师:航天英雄杨利伟。

  师:介绍杨利伟,播放视频。

  师:你想说什么。

  生:杨利伟叔叔真伟大。

  生:杨利伟,你真了不起。

  生:上天下地。

  生:杨利伟,你真厉害。

  师:有没有什么想问杨利伟叔叔什么?

  生:有没有看见长城。

  生:问天上有没有…

  生:我想问,你在天上是怎么生存下来的。

  生:……

  师:是啊,我们也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想问杨利伟叔叔。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日子。

  师:老师也相信,总有一天,――

  生:我也会驾驶着……

  师:编书的时候,我们的航天飞船还没上天呢,但是现在……

  坚定信念,总有一天,我们……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

  齐唱……蓝猫。

  师:最后,我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成为爱想,爱问,爱动脑的好孩子。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一、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二、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表现方法:

  三、掌握对偶、排比等修辞方法。

  四、了解诗歌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目的一、二、三。

  教学方法:

  自读、讲析、问答、练习。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教时

  一、导言

  前面我们学习了陕北民歌《回延安》这首新诗,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代北朝民歌《》。(板书)

  1、题解:

  《》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2、看阅读提示了解主题。

  3、从内容看,这是首充满传奇色彩的叙事诗。故事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叙述详略得当。

  二、听录音,学生自读

  三、正音:

  zhù kèhán jiān pèi yān jì róng shuò tuò zhuāng zhuó bàng

  机杼 可汗 鞍鞯 辔头 燕山 胡骑 戎机 朔气 金柝 红妆 著我旧时裳 傍地走

  四、理解课文内容

  1、提问:这首诗叙述了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的事?

  2、按情节的内容发展出征、打仗、还乡可分几段

语文教案 篇5

  一、导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谁来介绍一下它的出处?(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贾府”)可是我们学的这个片段主要写的是谁?(王熙凤)板书。请同学们注意“熙”的写法。她就是课题中的?——“凤辣子”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我是从课文中知道的。读出有关的句子。通过贾母的评价,你们觉得王熙凤怎么样?把你们了解到得放到课题中读出来。齐读课题。

  二、授新

  1、现在我请同学们看看这部分的影片,请你们留心剧中人物的表现,说说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答)好带着你们的感受,让我们到文中去体会一下,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王熙凤的。我请两名同学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留心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预设:

  生:(1)我觉得王熙凤很华丽高贵,你看她头上戴着……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服饰。(出示人物剧照)请你们用书中的词语来描述一下我所指的服饰。

  师:作者是怎样把这些漂亮的穿戴集合到一个人身上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这一部分。(师引读,生接读。)你们发现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吗?(从上到下)对,按一定顺序描写人物的衣着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王熙凤穿着华丽,那么她长得什么样呢?谁找到了读一读。(出示:一双丹凤三角眼…丹唇未启笑先闻)你觉得她长得怎么样?(漂亮)你从哪些词感受到的(丹凤、柳叶、苗条、粉面、丹唇)那么“三角眼,吊梢眉,风骚,威,笑”又让你感觉到什么?(刁钻)读出你的理解。师范读,生读。

  作者的描写多么传神。这些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还因为作者采用了对仗的写法,把王熙凤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的刁钻和狡黠写了出来。

  师:从王熙凤雍容华丽的外表和含威不露的粉面,我们还可以看出她在贾府怎么样?快速浏览这两个自然段,看看还从哪里看出她很有地位?

  生1:…围拥…

  生2:我从这里体会到她很张狂,放肆。“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我来迟了,未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样放诞无礼!”

  师:那么林黛玉的话该怎样读呢?《红楼梦》中这样介绍她:泪花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你觉得林黛玉怎么样?(聪明灵秀,体弱多病)更何况书上的句子还是她想的呢,读的就更应该弱了。(生试读)

  这里王熙凤的出场方式很是精彩,谁来读读,请你注意王熙凤是一个很泼辣的人,所以她说话音高,语快。(生读)这就叫“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谁能用这种方法描写一个人?

  师:抛砖引玉我先来。你们猜猜我描写的这个人是什么性格。

  例:只听见一阵急促的高跟鞋声“咯噔、咯噔“由远及近,我知道老师来了。(急性子)

  走廊里咚咚的脚步声和着小曲,我知道是爸爸下班回家来了。(开朗快乐)

  谁来说一个?我们学过的诗也可以。生答不上来,师:草铺横野六七里——生:笛弄晚风三四声。师:空山不见人——生:但闻人语响。这里都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希望同学们能多积累。

  2、王熙凤一个小女子,不过是贾母的孙媳妇,怎么就有这么高的地位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三自然段,看看王熙凤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老师来读这一段,欢迎吗?那么给点掌声吧!(师范读后)谁来说说你感受到的.?

  预设:

  生:我从“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姑妈怎么偏就去世了呢?”感觉到王熙凤很会说话。

  师:我们也一起来体会一下。老师这也有一句,看看和书上的第一句话有什么不同(出示:天下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算见了!)女生读原句,男生读后出示的句子。

  生:少了“真”和“才”

  师:少了“真”有什么不同?(说明之前曾怀疑过,现在见了林黛玉再也不怀疑了)

  师:王熙凤没用一个美字,就把林黛玉夸得美若天仙,真是太会说话了,“才”让你体会到什么?(真是相见恨晚哪)

  师:这个王熙凤可真是“巧舌如簧”呀(板书)谁代表她来夸夸林黛玉?你们觉得她夸得好,就把掌声送给她好吗?

  师:人们说王熙凤是一位语言学家。就这一段话她说的可谓滴水不漏。不信你们自由地读读二三句话,看看像我这样说行不行。(出示: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比老祖宗的亲孙女还要大气,漂亮。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生:不好,这样赞扬了林黛玉却贬低了老祖宗的亲孙女。

  师:现在你把前三句连起来读读,看看她是怎样夸老祖宗的亲孙女的。(齐读)出示:老祖宗嫡亲的孙女是──────────的。

  师:你要是贾母,一听自己的子孙后代这么受人夸奖,一定会怎么样?用一个词来形容(心花怒放,眉开眼笑,喜上眉梢)。看看王熙凤多会说话,三句话就夸了几人?(6人)她可真会“阿谀奉承”(板书)其实不仅如此,她讲话时,周围人物里还有众姐妹的母亲邢、王二夫人,所以她这一番话可真是面面俱到,圆滑之至。

  师:有人说王熙凤还是一位心理学家。齐读最后一句,你明白了什么?(出示资料,辅助理解。说起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送死发丧,不免贾母又伤感起来,因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亲,今日一旦舍我先去,脸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说着,又搂了黛玉,呜咽起来。)

  生:贾母很疼林黛玉的母亲。

  师:对,她看到林黛玉就会想起自己的女儿。所以王熙凤料定贾母高兴之后该难过了,就马上转喜为悲,迎合贾母,你觉得她怎么样?(机变逢迎)。接着看书,看看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她的机变逢迎?(转悲为喜)

  读读王熙凤最后的话,还让你明白了什么?(热情、炫耀权势、讨好贾母)

  3、再次观看影片,体会人物特点后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写法

  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用这么多词语概括了王熙凤这个人,(齐读词语)那么作者是怎样把她的这些特点表现点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重点写了王熙凤的什么?还写了谁的表现?

  生:写了王熙凤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师:这是对主要人物的直接描写,也就是正面描写(板书:正面描写)还写了谁?(林黛玉和贾母的心理和语言)用他们的表现来烘托王熙凤的特点,这就是侧面描写。(板书:侧面描写)

  师总结:作者就是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这两种方式,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细致的描写,才让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习作中能学以致用。

  四、德育渗透

  课文学完了,说说你喜欢王熙凤吗?为什么?

  其实王熙凤向来就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喜欢她的人这样评价她:

  “模样极标志,言语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出示后生读)

  师:一个年轻女子,能把贾府这样一个大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真是不容易,是个男人所万不及一的。也有人这样评价她:“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出示后生读)

  师:在权力纷争,勾心斗角的贾府,她就是这样上奉承下欺压的人,最后她的命运如何呢?曹雪芹给她的判词是(师读)——“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从王熙凤身上,你觉得应该怎样做人?(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我们不能像王熙凤那样圆滑世故,但是学会与人和谐相处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需要一个人品德优良,心胸开阔,还需要你聪明好学,知识渊博,做人不卑不亢,以至于你的朋友喜欢你,你的对手喜欢你,甚至连你的敌人也敬佩你,那样你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了。

  五、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走近了《红楼梦》,品读了“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通过学习,我们感觉到这部作品中作者的语言有许多言外之意。正如曹雪芹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继续阅读《红楼梦》,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今天的作业是请同学们把这节课遇到的描写人物的精彩词语和语句抄下去,作为一种特色积累到本上,回家后还要继续收集这样描写或评价人物的语句。老师给你点建议可以写上小标题:描写xx的词语、句子。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六、板书

  22人物描写一组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积累

  外貌雍容华贵

  王熙凤正面描写语言巧舌如簧

  侧面描写动作阿谀奉承

  神态机变逢迎

  心理见风使舵

语文教案 篇6

  编排意图:教材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目的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为学生阅读自我检测提供材料。在教学中,《山城的雾》可以配合第一单元的教学,要以学生独立阅读为主要形式。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鼓励学生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多读和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鼓励学生乐于阅读拓展材料。当然也可以配合期末总复习用,可把选读课文作为综合阅读材料,要求学生熟练地查字典、词典,独立识字,通过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法,理解词语和句子,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及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课文简介:《山城的雾》本篇课文是一首诗歌。作者满怀激情,以丰富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赞美了山城重庆的雾所特有的、无比奇幻的景致。诗歌共分八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概括地、直接地写出了作者对山城的雾的赞美和感受;第二节则概括地写了整个山城的雾的景致:雾如帷幔,山城如宫殿;第三、四、五、六节分别写了雾中景物:雾中太阳,雾中的车辆和行人,雾中山顶和电视塔尖,这些景物有能看见的,有不能看到的,有能听到而不能见到的,凡可以看到的'都给人以朦胧的感觉;以上几节基本上写的是雾中山城的景物,虽然写的都是雾中非常具体的景物和事物,未直接写雾,但这些景物所发生的变化皆因雾而成,雾和物紧密结合,由此使人感到雾那样神奇,那样的浓密。第七节直接写雾:如汹涌翻滚的波涛,在整个山城奔腾。由此观之,山城的雾的特点是奇特,奇特又体现在浓密和流动上。置身于这样的雾气中,作者自然会发出“无比奇幻”的赞叹。

  学习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感受雾景之美丽,雾景之奇。

  学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激发阅读兴趣。

  1、多媒体出示

  花城哈尔滨

  春城南京

  冰城广州

  石城重庆

  山城岛城

  岛城昆明

  请同学们仔细看看,你能说出屏幕右边分别是哪一个城市的别称吗?(根据学生回答连线)

  2、山城重庆的火锅世界闻名,又称火锅城,重庆每年平均170天以上的时间都是大雾弥漫,所以它又有一个别称是雾城,雾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山城的雾。

  二、自主阅读理解。

  (一)了解雾之美

  1、出示两幅有关雾景的图片。

  (1)同学们对雾的都有一定的了解,老师带来了两幅与雾有关的图片,看图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图一:雾如帷幔

  图二:雾如水漫金山

  (2)你想怎样赞美这美丽的雾景呢?

  2、作者在欣赏了山城的雾后又是怎样赞美的呢?自由读读这一首诗?

  3、交流重点句:啊,我真写不完雾中的奇景,我要把它绘成美丽的画面。

  (1)在这一句中,作者想把雾中的美丽景色绘成美丽的图画,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儿,你们来找一找,雾景中都有哪些色彩?

  (2)雾中的美景是由雾中一件件景物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雾中的哪些景物?它们美在哪儿呢?(注意与挂图联系,把具体形象和文字训练统一起来)

  4、(朗读)你能读一读,通过你的朗读,来向人们展示雾城之美吗?并让学生说说雾美在哪儿?

  (二)理解雾之奇

  5、再现两幅图片:赏不完雾之美,写不完雾景之奇,在作者的心目中,山城的雾又是无比奇幻,看着这朦胧的雾,翻卷的雾,让作者想到了什么?相机指导两个比喻句。

  A、像天上的仙女撒下帷幔。

  B、就像神话中的“水漫金山”

  (1)你是怎么理解雾之奇呢?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帷幔”以及“水漫金山”的来历。

  帷幔:即帷幕,挂在较大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水漫金山》

  出自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金山寺法海禅师,为拆散许仙与白娘娘的美满姻缘,强留许仙在金山寺出家。白娘娘上寺索夫,遭到法海拒绝,乃召集众水族,水漫金山寺。法海请来天将,也抵御不住。白娘娘救回许仙,夫妻重获团圆。

  6、这么好的画儿是谁画的呀?(大自然)这么说,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啊,当漫天的大雾升腾起来,弥散开去,远远望去,雾天一色,青山绿水都像是被一层白色的帷幔包住似的,小楼、梯田、竹林在雾中时隐时现,是大自然让山城显出了一份神秘感,感受到雾的飘渺和温柔。走在了朦胧的路上,踏在了翻腾的雾上,真使人有点腾云驾雾,飘飘欲仙之感,让我们领略到了雾的汹涌。这幅画的作者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啊!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首诗。感受山城雾的奇幻。

  7、是啊,山城的雾真是无比奇幻,像(),像()。

  三、谈谈阅读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山城雾的奇幻,他亦温柔亦汹涌,相信一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课外阅读积累。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中初读读准字音,再到交流识记字形,最后到指导写字,很好地扫清了语言障碍,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读拍手歌,引入课题。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读一首儿歌。(课件出示“讲卫生”拍手歌歌词,大家边拍手边读。)这首儿歌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拍手歌”。喜欢读拍手歌吗?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关于动物的拍手歌,让我们一起走进《识字3》。板书课题。

  (学生跟着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读准字音。

  1.读课文,找词语。

  请同学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拍手歌里还藏着一些小动物,边读边画出是动物的词语。

  (学生自己读课文,记生字,画词语。)

  课文里出现了哪些动物呢?(课件出示动物图片,学生读出相应的名称。)

  (学生读词语)

  2.自主识记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男女生比赛读)

  (2)去掉拼音读词语。(小组开火车读)

  哪个词语不理解?了解“飞翔”“雁群会写字”“唱不休”“嬉戏”等词语的含义。

  (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齐读)

  (4)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小老师领读,其他学生跟读)

  三、交流方法,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同桌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2.全班讨论交流识字方法。(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交流识字方法)

  提醒:雀,隹部,跟鸟一样,带这个部首的字与鸟有关。你能从咱们课文里的动物里,再找出带有“隹”字的字吗?(学生第一次学习“隹”部字)

  再一次出示关于动物名称的词语,找带有“隹”的字。

  3.同桌合作,你指我认。(学生利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4.边读边收回卡片。(学生整理卡片)

  5.识记这些生字我们都是用到了哪些识字方法?(指生发言)

  四、再读课文,巩固生字。

  1.同学们,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你喜欢哪种动物,就去读一读文中相关的句子,读出喜爱的感情。(学生自由练读)

  2.现在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让别人也喜欢它。(同桌互读)

  3.谁想来读一读这首拍手歌呢?我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来开火车读。小火车,开起来,谁来开?其他同学当小评委,听一听他们有没有读错的字,谁读得最好。(小组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做评委。)

  4.这是一首拍手歌,让我们边拍手边读儿歌。(学生边拍手边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这节课我们学习书写“熊”字,看哪个同学最快找到它。(指生说出生字的位置,并组词)

  2.仔细观察这个字的结构和田字格中的位置。

  3.描红。(学生描红,师在田字格里书写不规范汉字)

  4.学生来找毛病。

  5.师生一起来修改,教师范写,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熊”上下结构,注意横四点的写法,最左的点朝左,其余三点的朝右。)

语文教案 篇8

  一、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学习过程。“阅读教学是同学、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让同学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观察、想象、朗读;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由倾吐、体会、感悟。教学中要努力以自身的激情煽起同学学习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二、教材分析

  《花儿也会放风筝》是一首情趣盎然的儿童诗,作者用儿童的语气,描述了小朋友们快乐地放风筝的情景。诗中,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紧紧抓住风筝与蝴蝶、蜻蜓都能在空中飞舞的一起点,描写了一幅有趣的场景:小朋友们快乐地放风筝,花丛中同样放飞着许多小小的风筝——那是同样快乐的一只只“彩翅膀的蝴蝶和长尾巴的蜻蜓 ”。全诗以生动、活泼的语言,通过小朋友们、风筝、花、蝴蝶、蜻蜓,描绘出了一派生机盎然的“闹春图”,出现出一幅表示大自然和谐统一,人和其他小生灵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美丽画面。这首诗告诉俺们,大自然是美丽的,人和动物可以也应该在一起享受大自然所赐予的一切,全诗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大自然、对万物、对生活的热爱。

  三、学情分析

  同学现在比较喜欢读这类优美的小诗,已有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养成了背诵、积累语文资料的习惯。小朋友们心底善良,情感质朴,热爱自然,喜欢小动物。

  四、教学目标

  1、同学课前预习时自主认识生字:盈 坪 蜻 蜓; 会写:盈 坪 尾 瞧 旋 滑 蝴 蝶 蜻 蜓。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要能读出热爱大自然,热爱万物,热爱生活的语气和情感来;背诵自身喜欢的小节或全诗;正确区分多音字“长”在诗中的不同读音。

  3、理解“绿盈盈 渴求 盘旋”等词语。

  4、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经验体验人与自然界中小生灵的密切和睦关系,进一步增强热爱大自然,维护小生灵的意识。

  五、教学流程

(一)提前组织同学踏春,放风筝。[点评:加深生活体验]

  (二)抓住课题,启发质疑

  1、欣赏春景,激发兴趣。

  多媒体大屏幕出示表示春天的美丽画面:阳光和煦,春风拂柳,草长莺飞,鲜艳的花丛中蝴蝶飞舞,一群儿童在草地上放风筝……同学欣赏后,教师导课:春天来了,万物苏醒了,小朋友们最爱干什么?(同学回答:放风筝!教师板书“放风筝”)你们放飞的是什么样的风筝呀?(同学汇报)小朋友们放飞的一只只漂亮的风筝把蓝蓝的天空点缀得更美丽了,你们可真行。小朋友们会放风筝,花儿也会放风筝呢!(教师板书“花儿也会”,使题目完整)

  2、启发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启发同学从课题中发现问题)?同学会提出:花儿怎么会放风筝呢?花儿为什么放风筝?花儿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花儿是怎样放风筝的?……

  [点评:创设情景,激发情境,让同学身临其境;从课题入手,鼓励同学质疑,引起同学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整体探寻课文内容。]

(三)以读为主,人文合一

  过渡语:同学们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那就请大家带着这些小问号,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先默读课文,让同学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然后进行各种方式的朗读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如:自由读——同桌互读——四人小组内轮读——指名读,为深入学习、理解课文内容铺路架桥。(提示:注意区别第1小节与第4小节最后一句“长尾巴”中“长”字的正确读音,第1 小节中读zhǎng,第4小节中读cháng。)

  2、细读课文,主动探究

  过渡语:大家已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现在请你们用自身喜欢的方式继续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把你知道的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出来。好吗?

  (可以独立阅读,在书上点、画、批、注;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归纳总结,设计板书;可以与同伴交流;可以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点评:“同学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同学个性化的行为。”只有让同学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才干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研读课文,共享效果

  过渡语:刚才大家都学得很认真,这些小问号解决了吗?你是怎么解决的,你还知道了什么,能不能告诉大家呢?

  (1)细读第一小节,感受快乐。

  ①读了第一小节课文,你感觉到了什么?请举例说一说。

  ②“渴求”是什么意思呢?

  ③你们想不想把自身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试一试吧!

  (自由读,指名读,评价。)

  [点评:在同学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适时引导同学有感情地品读诗句,用心体会感悟,是引导同学深入理解课文,掌握课文中心的极好方法。]

  (2)精读2~4小节,展开想象。

  屏幕上再次打出春天的画面。

  过渡语:春天太美了,小朋友们多快乐呀!他们蹦蹦跳跳,跳跳蹦蹦,来到绿盈盈的草地上放风筝。可是,花儿为什么也来放风筝呢?花儿放飞的是什么样的风筝?它是怎样放风筝的呢?怎样飞叫做“盘旋”(可做动作表示)?让俺们到百花丛中去欣赏吧!(这几个问题用小黑板出示)

  ①同桌交流。

  ②指名发言。

  ③播放《春天在哪里》的乐曲,让同学们闭目遐思,展开想像。

  ④请告诉大家,你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点评:阅读想象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同学创设思维、想像的空间,让小朋友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大胆想像,有助于提炼同学的情感,提高同学的阅读想象水平和阅读质量。]

(四)培养语感,积淀情感

  感情朗读

  过渡语:同学们已经读懂了课文,现在俺们一起来朗读这首小诗,把自身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好吗?

  1、同学自由朗读。

  2、在四人小组中互相读自身喜欢的小节,大家互相评价。

  3、师生共读,读出自身的情感来(老师读时请不要看书,实际上是背诵下来,激发同学背诵的欲望。)

  背诵积累

  过渡语:同学们刚才都读得非常美,说得特别好,那你们想不想把这首美妙的诗歌背下来呢?

  1、同学边看多媒体课件边聆听配乐朗诵。也可以小声跟读,细细品味。

  2、自由感情朗读,教师指导。

  3、教师背诵。

  4、同学自由背诵。

  5、指名试背。

  6、齐声背诵。

  [点评:指导同学入情入境地诵读,使同学真正进入到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而老师带头背诵,则会发生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同学进一步感悟语言,积累语言,有助于同学语言和情感的积淀。]

(五)拓展延伸

  过渡语:你们看,人和大自然的关系多么密切呀!大自然是美丽的,人和动物可以一起尽情享受大自然所赐予的一切。读了这首诗,你最想说什么?

  1、自由说。

  2、同桌互说。

  3、大家说得真好“俺们要保护大自然,美化大自然,和大自然和睦相处,让俺们的世界更加美好。”还有很多同学想说,因为时间的关系,大家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用文字来抒发俺们的感情吧!

  [点评:放手让同学写心中所思,可以深化同学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阅读质量,同时为同学发明与文本再次“亲近”和倾诉心里话的机会。]

 (六)检查指导写字

  1、“滑”右上方笔画,“蜓”右边是“廷”(读tíng),不是“延”(读yán)。

  2、在自身本子上写一至两遍,再同桌交换本子写一遍。

  3、同桌检查,互评、自评后交给教师。

  [点评:利用同学的表示欲,让同学同桌交换本子写字,有利于把字写正确,写得更好;同学自评、互评,有利于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并养成写字的良好习惯。]

 六、案例点评

  这篇公开课教案将“读”这个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重点落在读、悟上,使同学在读中学,悟中思,学中悟,读出意味与感受。遵循了“同学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让同学更多地拥有自主学习、自主发明的权利和机会。

  1、整体掌握,整体阅读,整体感知。语文课程规范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同学)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掌握的能力。开课伊始,老师先借用课题“花儿也会放风筝”引发同学质疑,在同学发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后,便布置同学通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指名读、师生齐读等多种方式阅读全文,整体掌握了课文内容。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培养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是本次课程改革积极提倡的学习方式。培养同学学习、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并使之逐渐成为同学学习的一种真切需求,一种潜在意识,一种良好习惯,一种自觉行为。初步养成自由读书,独立识字,自身发现问题,读书解决问题,主动与他人交流,向他人求教的学习习惯。

  3、鼓励、启发同学联系生活经验,大胆想象,为同学的思维发展创设空间,同时使同学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语文课程规范中说:“逐步培养同学探究性阅读和发明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用形象、色彩、声音求思维。”教师在同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试着背诵课文后,特意布置了“展开想象”这一重要学习活动,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让小朋友们闭目遐想,此时此刻小朋友们曾经历的春天的美丽景色便顿时映现在脑海里,自然而然地与眼前的文本有机融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激活了小朋友们维护大自然,美化大自然的情感。

  4、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和过渡语,着力煽动同学学习的热情,使教师之情,同学之情,作者之情,作品之情发生共鸣,确保教师、同学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有效进行。本课设计,教师十分注重教学活动、同学学习活动、教学问题和过渡语的设计,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和亲自带头背诵课文,会对全班同学发生极大的感召力,激励同学在朗读时努力进行情感的投入,积极、大胆地背诵课文,极大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教给阅读方法,重视语言积累。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同学“从课题入手,捕获文章中心”;“初读课文,整体掌握课文内容”;“细读课文,主动探究 ”;“点、画、批、注、自主读书”;“与人交流,在反复认真地阅读中解决问题”;“精读品味,感受乐趣”;“背诵课文,加强语文积累”……十分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充沛体现了“教师是同学学习的引导者”这一课改新理念。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点:

  1.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和夸张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2.了解关于宇宙起源的朴素的解释。

  能力培养点:

  1.学会使用夸张和想像。

  2.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

  情感体验点:

  1.感受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

  2.赞颂人类无穷的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如何通过对女娲造人过程的叙述,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

  课文类型:

  课内自读课文

  教学方法:

  文章浅显易懂,可以通过复述故事和形式把握课文内容。试着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大胆进行探索,了解人类起源的科学解释。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投影片、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二、讲授新课

  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

  ⑴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⑵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没有的内容。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这个环节一要靠学生课前预习,熟悉课文内容。二是锻炼学生上课专注地听别人说,学习筛选信息,并锻炼归纳、概括能力。实施前要做好指导,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不太理想,教师可提示补充。如果复述的学生对课文情节有遗漏,也可提醒学生补充。

  ⑶讨论:a.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b.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像的,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试想,没有了这种想像,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而第2个讨论题,是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想像力,合理即可。可以先四人小组讨论,选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探究品味,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⑴讨论: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⑵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对女娲这个形象的认识,应该是这节课探究的一个要点。讨论时要提醒学生紧扣课文语句分析认识。教师最后明确:

  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这也是本课体现合理丰富想像力的地方。对课文中有关语句,教师可从两方面提示,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而学生对这种喜悦感的感受则可引导学生扣住“喜”来谈,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⑴比较《女娲造人》与《伊甸园里》,拓展思维空间。

  [讨论]在我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教材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中的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这两篇神话都是想像的,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理由。

  讨论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拓宽思维角度,从文章情节的想像、文章结构、语言、思想感情等诸方面去分析。教师不要限制在只应该喜欢哪一篇上,但是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传说,表现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这都属于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而我们往往也可以从阅读这类文章中得到新的感悟。

  三、教师总结: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四、布置作业:

  ⑴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⑵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语文教案10-29

语文教案07-22

小学语文尊严教案06-20

《语文园地二》教案09-13

背影语文教案11-18

《语文园地八》教案11-15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教案11-11

《语文乐园三》教案07-16

语文教案模板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