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表内除法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表内除法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表内除法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的整理与复习。
复习课不好上,提起做练习,同学就苦闷的不得了。有没有方法让同学在复习课中也感受到快乐呢?心中有了这个想法,我就将课定位为“快乐除法。”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通过系列活动,让同学自主参与除法练习,体验除法计算的意义和价值;
2.
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提高同学的`计算能力和区分能力;
3.
通过整理《除法表》培养同学的归纳整理与应用能力。
定下了教学目标,我进行了第一次公开课教案,过程为:
1.
情境引入:引出除法在生活中的普遍性,让同学了解学好除法的意义;
2.
除法接龙:让同学进行除法计算能力的初步检测,并交流提高能力的方法,使同学发生向上的动力;
3.
合作计算:4人小组合作完成81道表内除法算式题。
4.
合作整理:4人小组合作整理81道算式,形成《除法表》。
5.
应用提高:结合同学的学习,为同学提供应用的时空。
自我感觉预设得很完美。当我做好教学准备兴冲冲的走进教室,却是灰溜溜的走出来。一堂课足足花了51分钟,同学仍停留在整理除法表这个环节上。他们忙乱而不得法,个个喜笑颜开,何来快乐可言?“问题究竟出在哪?”冷静的考虑一下,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我的设计脱离了同学的实际水平,要4人合作整理81道表内除法算式,要求太高了,简直是为求同学的活动而活动,假!
有了一次失败的教训,我在选择教法和学法时,更多地考虑同学学习中的体验,更多地引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既然81道算式对于小朋友来说很多很多,我就让他们感受到多,问同学又什么好方法来把这么多的算式进行有效的整理。把主动权交给同学,相信他们能想到好方法来达到最优的效果。
表内除法教案2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有序整理和复习表内除法,发现除法算式的一些规律,加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掌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们的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2、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同时将所学课本知识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例题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有序地整理和复习,能熟练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知识回顾。
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表内除法》,想一想,关于“除法”,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除法?”[“平均分”、“包含除”、“等分除”]
生2:我知道了“怎样算除法?”[用乘法口诀:表内除法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表内除法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生3:我还学会了用除法解决问题(“除法有什么用?”)。 [分东西的的问题、“购物问题”。]
活动2【活动】二、整理除法算式
课前我已经让同学们都写了除法算式,今天,咱们来玩儿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送卡片回家”(课件)。每个同学桌子上有2张口算卡片,现在翻开,看一看,想一想,按我们在写算式时找到的整理除法算式的顺序,你手上的卡片应该回到哪个位置呢?
(一)这么多卡片,得按一定的顺序来。
听口令:请“得数是1”的卡片过来排队,准备回家!(板书:“得数(商)”)
1、同学们帮他们看一看,这些卡片“得数都是1”吗?
2、请你们按“除数”从小到大站成一排,现在把卡片贴在白板上就可以回座位了。
3、刚才这些同学真能干,已经把“得数是1”的卡片又对又快地送回了家。同学们观察一下:“得数是1”的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都是1。)
(二)第二道口令:请“除数是2”的卡片过来排队,准备回家!(板书:“除数是2”)
1、同学们帮他们看一看,这些卡片“除数都是2”吗?
2、请你们按顺序站成一排。问:你们是按什么顺序站的?(“被除数”从小到大,“得数”从小到大)
把这些卡片贴在什么位置?(第二列)
现在把卡片贴在白板上就迅速回座位。
3、观察:(1)“被除数”从小到大也就是“得数”从小到大;(2)“除数是2”的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都要用几的乘法口诀求商?)
(三)同学们,谁想来发布第三道口令?
那你要负责检查,大家是不是按你的口令来的啊?
(四)咱们一起,“喊”第3列的卡片回家,好不好?
“喊”完之后,说一说,这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吗?[“除数都是3,但是随着被除数越来越大,它的商也越来越大。”]
(五)接下来要请“除数是4”的卡片回家,注意:这一次谁先来谁就先贴!
“它的'前面也没有来,后面也没有来,你怎么就把卡片放在这里呢?”
师:“猜想一下,这一横排后面还有几个没来的,它们的商估计会是几呢?”(也是N)。
(六)“现在我要你们去拿‘5’了,你们先想好啊!先把卡片放在手里准备啊!你们先想好顺序啊!我可不说了,就看你们行动!”……
活动3【练习】三、练习
(一)“找朋友”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咱们已经把所有的算式卡片都送回了家。接下来,咱们再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拿起“28÷7”,你能找到它的好朋友吗?说说你是按什么来找的?(按得数;按商;按所用的乘法口诀))
师:被除数、除数都不相同,从数字上是看不出来它们是好朋友呀,为什么它们是好朋友呢?(商相同。)“原来,在商相同的时候,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同时在变化的。”
(二)“排排队”(P46第2题)
54÷9;18÷6;40÷8;45÷5;63÷9;56÷7;36÷9。
(选取上面7张卡片)按得数从小到大排一排,写在自学本上。
(三)“讲故事”(编应用题)
你知道吗?这里这么多除法算式,其中每道除法算式都在讲述着一些数学故事。同学们,你能从中选一个算式,用它来讲一个除法小故事吗?
你想用哪个算式讲故事?(拿出来)开始吧--(板书)
这位同学讲的除法故事好不好?(掌声送给他!)还有谁想讲?
不过这次老师要加条件了,还是用这个算式,还是讲(分苹果),谁能再讲一个不一样的除法故事?(平均分和包含除)
活动4【作业】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对所学的除法算式进行了整理。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生1:“我发现乘法和除法真是关系密切!”
生2:“我会解决购物中的数学问题了。”
表内除法教案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
2、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2—5的口诀求商
教具准备:
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参加过哪些活动?
今天天气特别好,你们想到郊外去玩吗?快快闭上眼睛,咱们现在就出发!
(出示挂图)
师:快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来解决。
学生回忆到郊外所参加过的活动,如放风筝、捕蜻蜓、捉蝴蝶、采野花等。
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回答:有三个小男孩在捉蝴蝶、三个不女孩在采野花。小男孩说:我们3人共捉了15只蝴蝶。小女孩说:匀们3人共采了12种叶子。其中其中个小女孩说:我采了8朵花,每种2朵......(允许学生说出情境图中的其它信息)
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女同学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那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采了几种花……
使学生产生兴趣,能够自然地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
学生能否全面了解图中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学生对图中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活动二
师: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你能和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板书:15÷3
师:15÷3等于几?你想怎么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学具。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到学生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哪几种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想了许多好的办法算出了15÷3的结果。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3是15?也就是用三五十五的这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教师板书:
三(五)十五商是5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么样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师板书:用口诀求商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学生说出算式:
15÷3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1、用小棒摆一摆:
2、用乘法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
通过教师的小结使学生对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有一个比较的印象
学生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如果有学生能说出得数教师应予以鼓励。
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索合作。动脑筋想出办法后,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对学生有价值的想法及时地给与肯定,使他们对每一种算法都有所体验,提倡算法多样化。
对于合作意识强的小组给予肯定。
使学生初步感觉到用口诀求商比较方便。
允许学生选择其它方法。
活动三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助穿红裙子的小姑娘算一算她采了几种花吗?列算式表示出来。
师:说说你是怎么样计算的?
师:刚才没有用口诀来计算的同学,你现在能再来试一试吗?
师:计算除法,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竖式。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先写被除数8,再写╯,最后在╯8的左边写除数2,想8里面有几个2?然后再在横线上写4……
4 ……商
除数……2╯8 ……被除数
8 ……2和4的积
0
学生回答:8÷2=4(种)
学生可能回答:摆小棒连续连续4个2;想二四得八......
学生学习除法竖式的书写和计算过程。理解每一步的意义及被除数、除数、商的位置
学生正确用算式表示出来。
鼓励用口诀求商的学生。
除法竖式比乘法竖式要难,书写格式与加、减、乘法不同,计算的过程也比较复杂,所以重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过程。
活动四
自主练习第2题。
(这道题主要帮助学生巩固熟悉2~5乘法口诀,为用口诀求商打好基础,所以教学时把它放在最前面,教师在课前把口诀写在卡片上或者制成音课件,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学生复习2~5的乘法口诀:
二()得六()五二十五。
()四十二二()得六。
学生非常熟悉地说出2~5的乘法口诀。
活动五
师:这里有15个小方格,请你拿出自己喜欢的五种颜色涂一涂,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
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师:请你用算式来表示一下吧?
师:你能用口诀来算出15÷5等于几吗?用哪句口诀?商是几?
师:如果三种颜色涂一涂,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
师:在计算这两道算式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产生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的想法,并提出问题: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
15÷5=3(个)
学生回答:(三)五十五,商是3。
学生列出算式并回答:
15÷3=5(个)
三(五)十五
学生发现使用的都是三五十五这句口诀。
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
学生列出正确的算式,说出所使用的口诀。
学生体会到用一句乘法口诀能计算两道除法算式,意识到用口诀来求商的方便。
活动六
同学们喜欢玩风车吗?这3个风车上都有除法算式,如果你想让风车转起来,就赶快来算一算吧!看谁的风车转得最快!
学生练习除法算式的计算:
12÷4 2÷2 15÷3 4÷4 4÷2 12÷3 8÷4 6÷2 9÷3 16÷4 8÷2 6÷3 20÷4 10÷2 3÷3
对能够运用口诀求商、正确率较高的学生,教师应及时予以鼓励。
活动七
谁来说一说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内容作简单回顾与整理。
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的总结,也可以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做出评价。
表内除法教案4
教学内容:
用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的一块重要基石,它在整个计算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教材根绝认同的认知规律,将用乘法口诀求商分为两阶段学习。在第一阶段,学习2~6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掌握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第二阶段学习7~9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掌握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计算的技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和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用除法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综合应用乘、除法计算的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法、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一是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二是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课时安排: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3课时
解决问题 4课时
整理复习 1课时
(26)课题一: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第48~49页例1的内容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用7、8、9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及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展台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调整
一、复习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口算
12÷2 18÷3
6÷2 16÷4
24÷6 10÷5
出示卡片让学生一起背出乘法口诀
学生抢答
二、新授出示主体图用实物投影器放大在屏幕上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活动
1、先整体观察图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然后依次观察画面,仔细观察思考找出提供的信息
3、根据已有的信息提出问题
4、解决提出的问题
引导学生用口诀计算
概括归纳出用7、8、9口诀求商的方法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准备着装扮教室的彩旗、五角星和彩球。
有三方面的信息:
1、第一小组作了56面旗,要挂8行;2、第二小组作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5、第三小组带来27个彩球,每9个摆一行。
(1)平均每行挂几面?
(2)平均每组分几颗?
(3)可以摆几行?
独立列式解答
列出算式:49÷7=
56÷8= 27÷9=
49÷7想口诀
七七四十九
56÷8=想口诀
七八五十六
27÷9=想口诀
三九二十七
课件出现画外音:"我们做了56面小旗,要挂成8行""我们做了49颗星星,分给7个小组""我们带来27个气球,每9个摆一行"
教师: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学生提问,课件中出现完整的问题,1、我们做了56面小旗,要挂成8行,每行几面?
2、我们做了49颗星星,分给7个小组,每个小组几颗?
3、我们带来27个气球,每9个摆一行,能摆几行?
课件中没有的,教师板书
教师:这些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请学生试着做一做,如果有困难可以提出。
2、探索求商方法
请学生将算式板演到黑板上,集体订正。
56 ÷ 8 = 7(面) 49 ÷ 7 = 7(颗) 27 ÷ 9 =3(行)
教师:这么难的除法算式你们都能出得数,真了不起!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请学生选一道算式,先说给同位听听。
请学生说,教师将学生的方法板书到黑板上。
三、练习1、例一后面的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1题
小猴爬梯摘桃
这样每人都完成了18题,同时在竞争中提高练习的兴趣和信心。先让学生把得数填在书上然后比较每组中各题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同位两人进行比赛如:左边的同学完成左边9题右边同学完成右边9题,比一比谁做得快。然后交换,两次都对着获胜。
教后记:
(27)课题二: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练习十一1~6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调整
一、复习1、口算
48÷6 63÷9
45÷5 27÷3
56÷8 54÷9
6×2 5×4
出示口算卡片
学生抢答
二、、练习1、第1题
比赛练习
2、第2题
3、第3题
4、第4题
吹泡泡
5、第5题
用乘法口诀求商
6、第6题
综合练习
将全班分为两组进行比赛。同位两人比,谁做的快。
让学生在竞争中完成
让学生连线然后汇报结果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
要比较大小,就要先求出结果第1题:小猴摘桃子
请学生看算式写得数,集体订正,看谁都能做对!
第2题:帮小兔过河采蘑菇
课件出示情景图,请观察图,说说题意
请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说说哪只小兔走片荷叶,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在课件上连线。集体订正。
第3题:小鸟回家
先请学生说说题意,再连线,集体订正
第4题:吹泡泡
请学生口算
(28) 课题三: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一7~12题
教学目标:
1、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3、 巩固学过的知识。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调整
复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答
练习1、练习十一第7题
第9题第11题
直接运用除法的含义来解决实际问题
2、第8、10题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第8题是表格式,第10题是函数式
3、第12题
百以内的加减乘除练习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认真分析数量关系,根据已知信息提出问题
让学生填出数
练习时注意:让人人参与,培养学生有一定的速度观念。第7题:
课件出示情景图,画外音(1):二年级电脑小组共有24人,如果3人合用一台电脑,需要几台?
学生讨论解题思路。请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把24个人,每3人一组,能分几组就需要几台电脑。
请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画外音(2):如果现在有6台电脑,该怎样安排?
学生讨论解题思路。请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24个人平均分成6组,每组几人,就是几人合用一台电脑。
请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11题:
看图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请学生提问,大家解答。
(29)课题:用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第54~55页例2、例3,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三角形 实物投影仪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调整
一复习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6倍
通过交流唤起学生对倍概念的回忆知道3的六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表示学生动手摆,然后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同学们,今天咱们做一个拍手游戏,我先拍,要求是你拍的下数要是我拍的倍数,(教师拍2下,学生跟着拍)问:你拍的下数是我拍的几倍,你拍了多少下?
二、教学例21、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让学生观察摆的小棒,从左往右看:18和3比,18里面有几个3?18是3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3根的6倍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
(2)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问:18根是3根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
3、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练习是组织学生按程序操作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完成下列练习
12是3的几倍?
12是4的几倍?
表内除法教案5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6-2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两种分法,感受除法在生活 的作用。
3、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用除法知识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两种分法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师:同学们,“表内除法”的学习就要告一段落了,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足?(指名回答)
师谈话: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以及“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既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点,又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二、师生互动,自主探究:
1、复习除法的.意义。教师呈现教材第26页第1题的实物图。(课件出示)
师:什么是平均分?用自己的方式说一说,并根据实物图填写算式除法算式,并要求学生“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2、出示教材第26页第2题复习除法计算。(用 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教师出示乘法口诀表,将乘法口诀补充完整。(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第2题)学生补充乘法口诀后,指定学生交流汇报。学生齐读表内乘法口诀。
师:现在我们以同桌两人为单位做一个小游戏,一人说乘法口诀,另一人根据这句乘法口诀说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学生同桌之间进行小游戏,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游戏活动中,促使学生掌握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和除法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学“整理和复习”思考题。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一道很有趣的习题,你能解决吗?是怎样想的?可以在小组里交流讨论。
(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思考题)学生在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集体订正。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读懂题目。
根据4个“□”的和等于8,求—个“□’是多少,就是计算把8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8÷4=2。
我检查过了,如果一个“□”=2,那么4个2相加就对于8,结果是正确的。
根据3个“Ο”的和是12,求1个“Ο”是多少,就是计算把12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12÷3=4,即Ο=4。我也检查了,1个Ο是4,那么3个Ο就是12,结果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在综合性的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解决技巧,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开火车口算。(完成教材“练习六”第1题。)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14算、引导学生直接写出得数、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六”第2题。学生逐题列式解决,交流时说说列式的理由。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六”第3题。
(1)出示情境,学生看图并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2)全班交流汇报,评价。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订正。学生列式并交流结果。
4、出示教材“练习六”第4题、复习除法应用题。
(1)先让学生独立读题,寻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并列式,(2)交流,说说每一道题列式的方法,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小组讨论,说出每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3)比较四道习题,你发现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5、联系身边的事,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小组交流,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了有关乘法口诀求商和乘、除法的应用题,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细心分析数试关系,找出正确的解答方法。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 被除数+除数=商
除法计算——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表内除法教案6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 课本P13~36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 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教案7
教学目标:
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
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
1、用乘法口诀求商
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小组为单位,最内选适当的题目列出除法算式。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导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用自己的话解读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认输,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二、练习十四
第1题: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2题:采用计时方式,进行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复习。
第3题:以动物园的鸽子为题材,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第4、6题: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练习,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和记忆得更牢固。
第5题:通过游戏复习表内乘除和倍的概念,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第7题: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解答。
第8题:是一道开放型问题,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9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10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三、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整理与复习,学生对表内除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能在熟记口诀的基础上,准确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表内除法教案8
教学内容:教材55页例3
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15里有几个3?14是7的几倍?
15是3的几倍?14里面有几个7?
2、有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图上有多少人在唱歌?多少人跳舞?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有35人唱歌,7人跳舞,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
2、读题,分析,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问题问什么?谁和谁比?要解答这个问题一定要找出哪两个条件才能计算?
3、说明:我们把35位唱歌的人一份一份的分开,把几人当作一份呢?也就是说,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呢?唱歌的和跳舞的比,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列式时,7人作什么数?
板书:35÷7=5
(二)完成“做一做”
1、读题,先让学生把题意理解清楚,给世纪末条件?求什么问题?
2、引导分析:要求“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二
四、总结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来计算。
板书设计
例3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35÷=5
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教案9
一、温馨提示:
提示一:与以往老教材的不同。表内除法以前是安排在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三册,本册教材现在是在第三册1-9的乘法口诀全学完之后,再学习的。
提示二:本册教材呈现的特点。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本单元先来学习用2~6的除法口诀求商。
二、教学内容:(如下图)
平均分[P12-17例1、例2、例3]
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P18-22例4、例5]
被除数不超过12[P23例1]
表内除法(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被除数不超过36[P24例2]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P29例2]
解决问题
(结合上面内容进行)用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
[P31例4]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表:
单元结束时
期末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速度
表内除法
6%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
4%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四、例题剖析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主题图
例1(引出“平均分”)
例2(探讨“平均分”的方法)
例3(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
例4(教学除法的含义,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例5(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按被除数从小到大分成两段。
例1(被除数不超过12,探讨求商的方法。)
例2(被除数不超过36,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
3.解决问题(结合除法计算出现)。
例3(教学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4(教学用除乘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的课时安排共分为13课时进行教学,我设想还可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的增加课时数,毕竟这单元的教学是本册教学的重点之一。
第一小节:除法的初步认识[P12-22]分6课时进行教学。
表内除法教案10
教学内容:巩固“平均分”。(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
教学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
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
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
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
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教案11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3、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课时安排:15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课本P8页,例1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今天孙悟空从天宫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桃子给花果山的小猴子吃,请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桃子?几只猴子?
(2)、出示课件(6个桃子,2只猴子)
(3)、提问:把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可以怎么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孙悟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感知平均分
老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用圆片代替桃子,港口行动,分一分
学生分好后,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认识平均分
预设1: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一只猴子分3个,另一只猴子也分3个。
预设2: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一只猴子分2个,另一只猴子也分4个。
预设1: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一只猴子分1个,另一只猴子也分5个。
师:这几种分法中那种方法让两只猴子都是比较满意的?
引出:像这样的分法,每份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叫平均分。
板书:同样多----平均分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平均分。
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2只猴子都很开心。
3、移多补少理解平均分
师:黑板上的另外两种不是平均分,你能把他们变成平均分?
学生动手移一移。
4、语言描述,内化平均分
师:假如孙悟空带来8个桃子要平均分给2只猴子改怎么样分?请同学们再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
学生动手将8个圆片平均分,同桌交流分法。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分的,再让学生用格式化的语言“一共有()个桃子,每()个一份,一共分成了()份”来描述分的结果。
5、联系生活,说说平均分
想一想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是平均分的呢?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理解平均分完成练习三第1题。并说说理由。
2、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3、12块糖果,每()块一份,分成了()份。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板书平均分
同样多
第二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课本P9页,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动手操作知道平均分的含义,能按要求对物体进行平均分,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平均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充分形成平均分的表现,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巩固平均分
1、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分,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2、下面平均分的分法对吗?
请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
把18个桃子平均分长6分,每份几个?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学生分,教师参与到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预设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放到6个盘子里,每盘分3个。
预设2:每个盘子放拿2个,再放一个。
预设3:任意拿几个,不一样多,再把多的拿出来放到少的盘子里。
预设4:每次放3个,在放3个。
预设5:想到乘法口诀3×6=18
预设6:想到除法18除以6等于3.
刚才的分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是最好的,同桌之间互相议一议,然后把你的想法分享给大家。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如果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展示分法,学生评价。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教材第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后汇报。
2、开动脑筋,拓展练习。
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4题。
知道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不知道的可以用学具来摆一摆。
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课件演示又来了一只猴子。
师:又来了一只猴子,咱们要重新分这24根香蕉了。
学生讨论。
课件演示又来了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根香蕉?
课件演示猴子越来越多了,又来了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根香蕉?
师:通过刚才的猴子分桃子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3、一题多解,开放练习。
教材练习二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完成后同桌互相交流,然后请有代表性的同学分享成果。
四、课堂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1、练习二第3、6题。
2、我们班有多少人?你能平均分一分么?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表内除法教案12
1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
2.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习,知道用7、8、9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熟练地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3.体验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学情分析
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的一块重要基石,它在整个计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教材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将用乘法口诀求商分为两阶段学习.第一阶段,安排在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掌握求商的一般方法;第二阶段,安排在本册书的第四单元:“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既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也是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3重点难点
重点:能较熟练地用7,8,9的乘法口诀正确求商.
难点: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铺垫 抓迁移
好奇心是小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它往往是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导火线.因而,一开课我就设计了抢答题.同学们个个争先恐后地抢答,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抢答完毕老师马上设问:求商时是怎样想的呢 这样便唤起学生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方法的回忆,为探究新知作好铺垫.当学生叙述求商的思路后教师接着说,前段时间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今天继续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从而揭示课题,进入第二个环节.
活动2【讲授】探究新知 明思路
这一环节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中心环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活动,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求商的基本方法.
首先课件出示“欢乐的六一儿童节”情境图,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发现数学信息,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叙述图意.这样可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沟通语文数学学科的联系,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听,说能力,同时训练学生从活动中获取有效数学信息的能力.接下来课件出示第一幅主题图,学生从主题图获取的数学信息能自然,流畅地诱发学生思考问题:平均每行挂几面 。
有了问题,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于是我便让学生小组间合作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
然后小组汇报,引导学生着重说出求商的思路,教师随机板书算式和口诀.当学生解决了“平均每行挂几面 “这个问题后,教师有意识地改变条件:若挂7行,平均每行又能挂几面呢 留出空白让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在主题图中分别引出第2组和第3组的主题图.引出49÷7=7 27÷9=3计算.在此,给足空间,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问题进行解决.通过以上的活动,使学生真正熟练掌握用7,8,9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活动3【练习】巩固练习,促内化
这一环节是内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掌握解题思路,形成技能的重要环也是实践的环节.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于是我便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了形式多样,富有童趣,不同层次的练习,使程度不一的学生都能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发展能力,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
首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49页的”做一做“(课件出示题目),然后教师设问:竖着的三道算式间有联系吗 ?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同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从而揭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加深理解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形成比较牢固的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
接下来的练习则是生活中的应用:我们班有35人,7个人一组,能分成几组?
活动4【作业】发展评价 扬个性
让学生自由畅谈在本节课中的表现和收获,给他们充分表现的机会,使其个性得到极大的张扬,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表内除法教案13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实物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除法的的第二种分法.
2.能够看一幅图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进一步掌握第二种分东西的方法一份一份分的方法).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认真观察、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第二种分法的的含义.
教学难点
看一幅图列相应的除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拍手4下,问:老师拍了几下?
2.请学生以老师拍的次数为一份,拍出2个4、5个4.
3.教师再次拍5个2后,问:谁听出来了,老师一共拍了多少下?一份是几下?拍了相同的几份?
二、探究新知
1.讲解例6
(1)直接出示例6的图
(2)问:通过看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生:一共有8个苹果;每2个苹果为一份;这道题是要我们求出:一共有8个苹果,每2个苹果为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3)要求:按照每2个苹果一份,在书上画一画,再把书上的空格填完.
(4)指名汇报例6
(5)想:(今天学习的知识与上节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只想不回答.
2.讲解例7
(1)出示例7实物图,问:通过看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自己按要求在书上画一画,并把书上的空格填完.
(3)指名汇报
(4)教师重点讲解: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分成了4份.这时,我们就说:12里面有4个3.
(5)谁能仿照这个例子说一说,例6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在例6中,因为有8个苹果,每2个一份,分成了4份.所以还可以说,8里面有4个2.)
3.归纳对比
我们今天学习这两道题与上节课学习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分东西的方法是相同的,都是在一份一份的'分;
(2)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都表示总数里包含着几个一份的数.
不同点:
(1)这节课学习的题目比上节课要难了;
(2)上节课时,一份数、份数和总数题目中都是直接给出的,这节课要通过看图先知道一份是几,然后再画一画,才能求出总数里包含着几个一份的数.)
三、巩固发展
1.先圈一圈,再在□里填上数.
124=□
□个☆,每□个一份,分成了□份.
12里面有□个4.
2.
__________6里面有□个2.
3.自己根据自己的水平完成P45、1-4
(1)
表示有□个,每□个表示有□个,每□个
一份,分成了□份.一份,分成了□份.
(2)
84=□105=□
(3)先圈一圈,再在□里填上数.
□里面有□个□□里面有□个□
(4)
6里面有□个312里面有□个□
四、归纳质疑
1.比较今天所学习的知识与上节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上节课与今天学习的知识都是第二种分东西的方法,第二种分东西的方法与第一种分东西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第二种分法(二)
表内除法教案14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成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 )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 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第1~4题。
四、总结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 7 8=56
568=(7)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教学反思:
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作为基础,这部分的内容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效果不错。
表内除法教案15
教学内容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4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1题)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3.通过主题图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
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乘法口诀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教师出示乘法口算卡片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口算卡片,男生读题,女生说得数,再女生读题,男生说得数,轮流交换.
2.有15块点心,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块点心?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电脑课件显示教材第48页主题图“欢乐节日”.
同学们,你们看,“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正在有序地准备着装扮节日的彩旗、五角星和彩球呢!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发现问题,寻找信息数据.
你们收到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2)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学法尝试:从图上看,他们有三个小组,做彩旗的小组说:我们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可以提问“每行挂几面彩旗”?做五角星的小组说:我们做了49颗五角星,分给7个小组.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可以提问“每个小组分几颗”?做彩球的小组说;我们带来了27个彩球,每9个摆一行.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可以提问“可以摆几行”?]
(3)小组汇报,相互交流.
(4)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像刚才同学们提出的一些问题,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去解决呢?(除法计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课题: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教学例1.
(1)电脑课件显示例1的画面,引出问题.
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几面?
(2)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会吗?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学法尝试: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很简单,我是这样想的:要把56面小旗挂成8行,求平均每行几面,就用56÷8,56÷8我用8的乘法口诀可以求出商.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面)]
(4)小组汇报,相互交流,教师板书:
56÷8=7 口诀:(七)八五十六
(5)变换条件,引出除数是7的除法.
有56面彩旗,要是挂成7行,每行挂几面?
【表内除法教案】相关文章:
口算除法教案05-28
除法的估算的教案08-27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06-26
关于分数除法教案模板汇总十篇04-21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除法04-07
初中物理物理教案电压表12-30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06-03
【推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四篇05-15
内退申请书最新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