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19 13:20:43 教案 我要投稿

(集合)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集合)语文教案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1个生字,并能书写运用。

  2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 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4 了解北大荒的可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重难点:

  1找出描写草塘和小河景色的部分,体会其景色优美。

  2弄懂谚语的意思,从而体会其物产丰富。

  3 抓住作者的感情线索。

  教学准备:

  充分预习课文,查找有关北大荒的资料。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录音带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从课题入手,弄懂草塘的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体会其景色优美和物产丰富,诵读有关的优美语句。

  学习过程:

  一. 整体感知全文。

  1. 学生谈对北大荒的了解情况。

  2. 激发兴趣,学生轻声快速读课文。

  3. 谈谈草塘给你留下的'印象。

  二.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1. 出示小黑板,明确学习要求。

  2. 学生采用各自喜欢的方法开始自学。

  三. 汇报自读情况,领悟草塘的可爱

  本次教学研究的主题是探讨学生自读自悟学习方法的尝试,因此,不能和以往教学一样,学生按部就班的跟老师走,而是以学生为主,教师恰当点拨引导。学生汇报中,教师根据需要采取的引导作用如下::

  1.在汇报中指导朗读,以文章的第5、18自然段为朗读重点,体会出草塘的景美。

  2.在适当的时候出示挂图,帮助理解内容,把形象的语言转化为直观的画面。

  3.在汇报中可要求背一两句优美语句。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草塘可爱的两个方面:景色优美 物产丰富及作者的心情。

  四.整体回顾,与作者产生共鸣

  1.置身于大海般的绿色草塘中,享受着风儿的轻摇,倾听着小丽的介绍,欣赏着清凌凌的小河,此时此刻的你想干什么?

  2.小结:是啊,美丽的景色人人爱,但我们更要注意保护身边的美好环境。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灵活机动的处理)。

语文教案 篇2

  一、交待阅读方法。

  1.指名学生朗读课后练习题1。

  2.启发谈话: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练习题1中的三个问题,看图读课文,一段一段地把课文读懂。

  二、围绕课后练习题1中的第(1)个问题,阅读1—2自然段。

  1.围绕问题(1),看第一幅图,读课文,大致找出写这一问题的段落(1—2自然段)。

  2.分段阅读。

  (1)阅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①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②“暖烘烘的”是什么意思!你有过“太阳暖烘烘的”这样的感觉吗?“太阳暖烘烘的”这种感觉一般产生在什么时候?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这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

  ③“鸭妈妈卧在稻草堆里……孩子出世。”用我们平常的话说,这句话应该怎么说?

  ④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春天,鸭妈妈在孵小鸭。)

  (2)阅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①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②“特别”是什么意思?(不同一般)

  ③边读边看图,找一找从这一自然段中的哪些地方看出丑小鸭很特别。(讨论后归纳)

  a.蛋大。

  b.出世时间长。(都……最后……过了好几天……才……慢慢……)

  c.又大又丑。(毛……嘴巴……身子……)

  ④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抓住“特别”来说)。

  3.连段阅读,回答问题(1)。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如下几个要点来回答:(1)时间;(2)事件(鸭妈妈孵小鸭);(3)丑小鸭显得很特别。

  三、围绕课后练习题1中的第(2)个问题阅读3—6自然段。

  1.围绕问题(2),看第二、三幅图,读课文,大致划出写这一问题(其中有两个小问题)的段落(3—6自然段,其中写第一个小问题的是第三自然段,写第二个小问题的是第四至六自然段)。

  2.阅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看图、边思考,然后讨论。

  (1)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2)“除了鸭妈妈疼爱他,谁都欺负他”。“疼爱”是什么意思?“欺负”呢?联系自己平时的观察,同小鸭在一起的可能有谁?他们谁欺负丑小鸭?是怎么欺负的?(咬、啄、讨厌)还可能怎么欺负?谁疼爱丑小鸭?从哪里看出来?(除了鸭妈妈疼爱他)试着用“除了……都……”说一句话。

  (3)“孤单”是什么意思?丑小鸭为什么感到孤单?

  (4)试着用“因为…所以……”说话。

  ①把“因为……所以……”加入“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一句中说话。

  ②把“因为……所以……”加入“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疼爱他,谁都欺负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二个句子中说话。

  (5)朗读这一自然段,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2)中的第一个小问题。

  3.分段阅读4—6自然段。

  (1)回顾学法——怎样围绕问题来分段阅读课文:先一自然段一自然段地读,结合图画一句句地弄清各自然段的.基本意思,再把几个自然段连起来读,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2)试着运用这一方法阅读4—6自然段,边读边填写下表,展开讨论。季节丑小鸭遇到的困难

  (3)检查自学、讨论情况,重点检查学生对第五自然段第二、三句话的理解情况:从这二句话中可看出些什么?(丑小鸭非常孤单;丑小鸭羡慕美丽的天鹅,希望像天鹅那样过上欢乐的日子。)

  (4)连段阅读,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2)中的第二个小问题。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习显身手。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活动:

  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

  2、板书课题。

  3、从课题里。你联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 ⑶、全班齐读。 ⑷、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 爆 屠 曈 换 符 ⑸、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 屠杀 苏醒 交换 符号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⑴、学生自由读诗句。 ⑵、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 ⑶、指定学生说诗意。 ⑷、全班齐读全诗。 ⑸、分组接背诗句。 ⑹、指定学生背诵。 ⑺、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业布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12、过年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五、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⑵ 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2、能力目标:

  ⑴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⑵ 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⑶ 提高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增强防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本文,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后,收集筛选信息,增强对生物入侵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教学方法】

  1、课文学习以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讨论归纳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收集资料,讨论归纳主题,共同解决。

  【师生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围绕“生物入侵”主题收集文字、图片、实物标本。学生提前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导入语:说起环保,人们头脑中闪现的是荒漠流沙、浊水横流、乱砍滥伐等。“生物入侵”这一环保新课题却不为常人所知,什么是“生物入侵”?它对环境有哪些危害?它离我们有多远?看投影。

  据光明日报(2000年6月12日)报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

  “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

  二、学生自读课文后,教师设计问题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多媒体显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劫掠 栖息 藩篱 归咎

  2、判断下列词语运用的正与误。

  A、听说小林被录取了,她的心理失衡了,往事再一次浮上心头。

  B、这件事来得太突然,她显得束手无策。

  C、如果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一切生命将在劫难逃。

  D、尽管老师反复劝解,她心里仍无动于衷。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不少于5个要点)

  4、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5、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教师选五个小组的组长进行全班交流,每组负责一小题。

  三、学生自由质疑,由学生共同讨论解答,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1、各小组轮流提问题,在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不能得到圆满答复的,向老师提问。

  2、教师分类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板示,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可能有:

  ⑴ 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⑵ 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四、拓展延伸

  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1、学生汇报交流收集的信息,并总结观点。

  ⑴ 文字类信息:如亚马逊鱼“游”进汉江、南宁惊现“食人鱼”、水葫芦撑破马昌湖等。

  ⑵ 图片类资料:投影认识并由学生简介。

  ⑶实物标本:如水花生、水葫芦、牛蛙。

  教师点拨:

  ⑴ 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是非常缓慢的,并受空间跨度的限制。但是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⑵ 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那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平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⑶ 教师可利用手头资料介绍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

  ① 水葫芦原产南美洲,1901年作为一种花卉引入我国,50~6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种植,后为野生植物泛滥成灾,如今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0~100亿元。它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② 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

  ③ 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

  ④ 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一种来源于南亚的ALANG草侵入了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

  ⑤ 澳大利亚的一种可能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来,导致数千公顷的森林被毁。这种真菌对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树种和矮小的灌木。

  ⑥ 在新西兰,一种来源于澳大利亚的夜间活动的袋鼠,估计每晚可吃掉21吨当地的森林。

  ⑦ 来源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棕色树蛇,使太平洋关岛上11种鸟和一些蜥蜴、蝙蝠在野外绝迹。

  ⑧ 2002年2月21日《每日新报》报道: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日前联合发布公告,宣布暂停从菲律宾进口凤梨、香蕉种苗等香蕉穿孔线虫寄生植物,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看来,时至今日“生物入侵者”有随时入侵的可能,我国对“生物入侵者”采取了严格的防范措施。

  ⑨ 国家环保局近日公布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

  四、课堂小结,学生谈本课收获

  五、教师总结

  一件件鲜活的新闻事实并非无中生有,一串串惊人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生物入侵带来的毁灭性灾害正侵蚀我们的家园,让我们担负起历史的责任,关注环保。

  【板书设计】

  生物入侵并非无中生有

  生物入侵触目惊心

  生物入侵任重道远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丰子恺先生的相关资料。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板书填空题,让学生寻找出答案。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指出每根手指的长处和短处: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秀丽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其中五个分别演五根手指,展开《五指争功》的辩论,每组重点说自己的好处,批评他人的不足,另外一组当裁判组,最后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5、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板书设计

  大拇指:不美,最肯吃苦

  食指: 不窈窕,工作复杂 根根团结有力量

  中指: 养尊处优,工作略为扶衬

  无名指和小指:秀丽可爱,能力薄弱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在语言环境中领悟“婉转.丰腴而优雅、妙不可言”等词语的意思。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品味文中优美的词句,感受鸟儿给冬日带来的温暖与快乐、生机与活力,享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4、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及作者感受。

  5、借助文本进行语言训练,深化主题。

  6、启发学生生活中要勤于观察,乐于想象,善于动脑。

  教学重点:感受鸟儿给冬天带来的生机。

  教学难点:感受鸟与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以花朵为话题。导入新课

  一、齐读课题:《鸟是树的花朵》。

  二、读文引入,导入新课。

  冬天,一棵棵树落光了叶子,少了夏日枝繁叶茂的风姿。望着变得稀疏而空旷的枝杈,我常有一种冲动,希望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放点什么。(就在这时)课件出示:落满鸟的树的图片。

  一些鸟落到了树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我仿佛看见满树的花朵!

  “仿佛”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三、让学生去感受“鸟像花朵又美于花朵”。

  1、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那几段写了作者的观察。

  2、课件出示3、4、5自然段的开头。

  ①有时候,鸟是一群一群地飞来又飞走的。

  ②有时候,鸟是三只五只。

  ③每当看到树上落满鸟的时候,我就会停下来。

  齐读这三句话,注意下面有标注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3、好,下面我们就读这三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写了鸟像花朵。

  课件出示:①读课文,找一找,那句话写了鸟像花朵?哪里像?

  预设:①要是一群白鸽落在树枝上,便仿佛早春的玉兰花,白得丰腴而优雅。

  理解“丰腴而优雅”教给解词方法。

  在这句话中作者看到的是什么?想到的又是什么呢?

  点明:观察使要展开想象。

  ②一只鸟孤独地立在细细的树枝上,这使人记起树上的花朵,也是先开一朵,再开一大片的。

  导语:这鸟真像花朵。可是作者为什么在观察之后说“这树枝上的鸟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呢?”

  4、变序导读,学习第6自然段。

  课件出示三个问句,指名读。

  ①你见过一朵花从春开到冬吗?你见过树上的花朵在树枝之间飞来飞去吗?你见过会唱歌的花朵吗?

  作者在这连续用三个问句,是想表达他的疑惑吗?这三句话其实是什么意思?(变陈述句)

  ②男女生分组对比读。体会那种句式表达效果好,好在哪里?

  怎么把作者要表达的强烈情感读出来呢?(逐句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树枝上的鸟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你见过一朵花从春开到冬吗?你见过树上的花朵在树枝之间飞来飞去吗?你见过会唱歌的花朵吗?正是鸟再造了冬天的生机。

  5、再读3、4、5自然段,让学生到字里行间去感受鸟儿的生机,与作者产生共鸣。

  课件出示:再读3、4、5自然段,你能从那些语句中感受到了鸟儿的生机。

  (学生每读完一处时,追问:生机体现在哪?)

  鸟儿只有在冬天才是树的花朵吗?

  四、学习7、8自然段。

  (一)听老师读第7、8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配乐四季鸟树图片。

  读后指名回答。

  鸟儿们为什么不去别处呢?

  课件出示:

  鸟从来就是树上的花朵。

  树本来就是鸟的家园。

  指名读这两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鸟和树谁也离不开谁)

  指名配乐读第八自然段,感受鸟与树的`和谐美好。

  (二)、导语:接下来作者又想到了什么呢?齐读。(深化主题,语言训练。)

  课件出示:我想,一年四季的树木会感谢一年四季的鸟。因为,鸟是树的花朵,千姿百态的花朵,常开常新的花朵,跳着舞蹈的花朵,唱着歌的花朵……

  1、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补充内容。

  2、鸟是树的花朵,树是鸟的家园,鸟因树而生动,树因鸟儿美丽。所以,

  课件出示:我们想,一年四季的鸟也会感谢一年四季的树木。因为,树是鸟的家园,的家园,的家园,的家园,的家园……

  教师随机板书学生补充的词语。

  把课文最后一段和语言训练的段落连起来读一读。

  (三)师:是啊,鸟和树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色彩,春天,我们吟诵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夏天,我们感受着“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秋天,我们在“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中走过。而冬天树又因为鸟儿变得如此生动,蓬勃!(古诗用课件打出来)所以说,鸟和树都应该被感谢,被谁感谢呢?(人)

  我们要感谢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和谐与美好,我们的感谢就是:

  课件出示:把碧绿还给大地,把蔚蓝还给海洋,把透明还给天空,把一切还给自然!(学生齐读)

  结束语:同学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像作者那样勤观察,乐想象,多感受,善思考,一定会发现许多身边的美好。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学习利用形声字的结构特点识记生字的方法,培养同学们自主识字的能力,不断扩大自主识字成果和经验的交流。

  2、学习积累词语的方法,学习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认识几种基本句式。

  3、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和书面、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个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放手让同学们观察发现,交流讨论。

  2、先让同学们拼读生字,朗读韵语,在读中发现字的特点

  3、读学习伙伴的话,让同学们说泡、饱等6个字的特点

  4、认一认生字条中的生字,再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还可举出几个声旁是“包”的子,让同学们试着认一认{苞、胞、炮等}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

  {1}自由读

  {2}师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3}师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4}生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5}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如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可讲解。

  {6}你记住了哪些词

  2、我会填

  {1}自由朗读,感受语气

  {2}填写标点符号

  {3}指导朗读,加深对这三种句式特点的认识。

  3、我会写

  {1}同学们自由看图,然后让同学们自由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引导同学们仔细听。

  {3}同学们评价

  {4}在此基础上,再给机会让同学们有条理地把几句话连起来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有条理。

  {5}把自己说的几句话写下来。

  第二个课时

  一、“我会读”和“口语交际”

  1、老爷爷和小孙子有驴也不敢骑,这是怎么回事呢?自己读一读这则故事,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把这个故事读给你同桌听听,比比看,谁读得更有意思。

  3、小组合作分角色读一读,议一议:你认为老爷爷应该听谁的?为什么?

  4、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如一人骑一会儿)

  5、如果遇到这种事,你会怎样做?

  6、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来演一演好吗?听了人们的议论,爷孙俩后来会怎么做呢?把你编的故事也演一演。

  二、展示台(课前精心布置“展示台”)

  “识字交流站”

  “同学们字,有办法,课内学,课外集,互相交流进步大。”小朋友们,欢迎来到识字交流站。

  1、把识字卡分别摆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中间,每人都教一教其他同学自己的卡片怎么读。

  2、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学习生字。

  3、自己练习读生字,每组推荐一位参加班级的竟赛。

  4、评选出“识字大王”。

  三、“故事会”

  1、最近,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风娃娃》《酸的和甜的》等等故事,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要多动脑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动脑筋的故事呢?讲给大家听一听。

  2、分组准备,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商量编一个故事,还可以加上一点动作边讲边演。

  3、在小组里讲一讲,再讲给大家听。

  4、评一评,谁的故事讲得最好?好在哪里?

  5、谁的故事不够好,哪些地方可以改一改?

  6、颁奖,评出故事大王以及优秀评论家。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7-22

【经典】语文教案10-29

语文教案08-09

[优选]语文教案04-14

[合集]语文教案08-13

《争吵》语文教案08-31

比尾巴语文教案11-02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01-06

语文教案(集合)08-03

实用的语文教案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