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教学文书>教案>高中素质练习教案

高中素质练习教案

时间:2025-01-08 12:11:2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素质练习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素质练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素质练习教案

高中素质练习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页练习四1~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正确解答。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

  27+2=89—6=36+40=85—40=55+22=

  45+3=75—4=67—30=34+5=73+20=

  直接说出得数,并从每组中选一道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四1

  (1)出示第一题,老师说明题意,学生先算一算,再选一选。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老师小结。

  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方法很多,以选择一种你喜爱的方法进行口算。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四2。

  (1)出示第2题,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有64只蝴蝶标本,40只蜻蜓标本,求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

  (2)“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还可以怎么说?

  (蜻蜓比蝴蝶少多少只?)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4)集体口答。

  2、练习四3。

  (1)出示第3题,说题意。(妈妈牙齿有32颗,我的乳牙有20颗,我比妈妈少多少颗牙齿?)

  (2)“求找比妈妈少多少颗牙齿”还可以怎么说?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4)集体口答。

  3、练习四3

  (1)出示第4题,说图意。(小兔子运走18个萝卜,还剩10个,一共收了多少个萝卜)。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集体口答。

  三、布置作业。

  练习与测试练习四(1)。

高中素质练习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安排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质——空气开始,介绍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然后引出氧气,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再来学习氧气的制取。内容由浅人深,过渡自然,学生很容易接受。

  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推断,从而作出判断。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来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学习氧气的制取(原料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气体收集、操作步骤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

  【教学策略分析】

  学生对于气体的制取尚属首次接触,为此,如何来选择药品、如何来确定装置根本无从着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氧气知识的一定积累,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善于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确定药品的选择以及仪器装置的配备,加深学生对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并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加以巩固。难点的突破应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判断,使学生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教学准备】

  1、教材中[实验2—5]、[实验2—6]以及“活动与探究”的实验仪器;

  2、教学过程所需的投影片;

  3、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展示一瓶五色气体,用什么方法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学生上台演示。创设情境,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入手,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你们知道用什么方法能得到氧气吗?你们能用这种方法制取一瓶氧气吗?(提示:从反应的速度、条件、气体收集的难易等方面考虑。)

  思考、讨论、发言。

  巩固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学会“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

高中素质练习教案3

  教学目的: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2、展示学习目标

  (1)解决字词

  (2)了解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理清文章结构,划分层次,概括内容。

  (4)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A.质问()广漠()B.野蛮()绰号()

  C.掷钱()摹画()D.抽屉()嬉戏()

  2.下列句子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B.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分。

  C.她有时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污辱。

  D.如果我能宽怒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4、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合作交流

  1、理清文章结构

  2、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的内容。

  探究质疑

  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2、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精读品析

  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当堂反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高中素质练习教案4

  教案推荐:《喂——出来》教学设计壹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2.明白本文所反映的深刻主题;正视环境污染问题,树立环保意识。

  3.学习科幻小说的写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本文所反映的深刻主题。

  难点:学习创作科幻小说的要素。

  教学准备

  收集学生喜欢的科幻人物图片,制作成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把疑问列出来,以备课上解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学生很喜欢科幻故事,通过让学生介绍所读过的科幻故事,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2.从学生的介绍中,教师适时引出学生熟知的科幻人物,如哈利·波特等(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多个科幻人物),让学生说说喜欢他们的理由。

  3.让学生说说什么是科幻小说。(明确:科幻小学是科学幻想小说的简称,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其为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4.教师引出课题:大家一定很好奇,一部精彩的科幻小说是如何写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借日本作家星新一的这篇文章来探究一下科幻小说的创作经验。或许不久的将来,同学们也能写出一部伟大的科幻著作呢?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然后问学生有什么疑问,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小组解决不了,拿出来共同解决,教师把有探讨意义的问题列在黑板上。

  (提示:课文的结尾部分,让人费解,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的开头,发挥想象,了解小说蕴涵及戛然而止的写法。)

  2.让学生试着复述故事,理清故事情节。(让学生自由讨论。)

  (明确:庙塌——洞现——洞深——叫声——小石头——栅栏——各种人的反应——商人买下——倒入各种废品——叫声——小石头。)

  3.通过理清情节链,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不顾环境,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其果。破坏大自然,必遭到大自然的报应。

  三、研读课文,探究想象

  1.洞是怎么来的,他被人们用来做什么,那个“洞”真是无底的吗?最后怎么样?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我们在创作中应该注意什么?

  (提示:①在创作中,应该有一个基本点,如课文中提到的“洞”;②构想一套基本情节,如由“洞”的发现引出洞被当作城市的垃圾箱到“洞”里的东西全都倾倒出来。)

  2.围绕“洞”这个基本点,作者还写了哪些内容?

  (提示:怎么让洞出现,人们有哪些反应?这个洞怎么会成了城市的垃圾箱?通过讨论这些问题,同学们有什么启发?

  想象还必须有大量具体的细节,才能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3.除了环保的话题,你从本文中还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这对同学们的创作有什么启发呢?

  (提示:多观察生活,认识社会,思考人生。)

  4.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方面能够为我们创作科幻小说提供借鉴?

  (提示:人物刻画、组织结构、语言描写、生活积累等。)

  5.总结:你会写科幻小说了吗?

  (提示:①基本点+基本情节+具体细节。②表现的主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着丰富的内涵,能够让我们在奇妙的科幻世界里感知真理。③有丰富的想象力。展开想象的翅膀,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尾。)

  四、拓展延伸,欣赏漫画

  1.出示几幅漫画,让学生说说想到些什么?(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教学与学生的需要自选漫画。)

  2.让学生试着在课后写一篇科幻小说,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展示学生的作品。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

  3、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和略写。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过程,体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渗透求未知数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情感,沟通算术知识与代数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 法:运用课件,直观概念

  学 法:小组合作,集体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

  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

  2、学生自己看书解答例1的(2)、(3)小题

  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

  师: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如:扑克牌,行程A、B两地,C大调……

  二、 新授:

  1、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2:

  课件出示:

  (1)学生用文字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运算定律。

  (2)如果用字母a、 b或 c表示几个数,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定律。

  (3)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看书45页“用字母表示……”这一段。

  (4)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其它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吗?

  请学生在草稿本上能写几个写几个,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根据学生写的情况师逐一板书。(学生在表示时,一定要清楚表示的是哪一个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2、教学字母与字母书写

  引导学生看书P45提问: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请一生板演)

  a×b=b×a (a×b)×c=a×(b×c)

  可以写成:a·b=b·a或ab=ba (a·b)·c=a·(b·c)或(ab) c=a(bc)

  (a+b)×c=a×c+b×c

  可以写成:(a+b)·c=a·c+b·c或(a+b)c=ac+bc

  其它运算符号能省略吗?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能省略吗?为什么?(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说)师强调:只有字母与字母、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才可以省略不写。

  3、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3:

  师:字母不但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公式、及数量关系。

  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你能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吗?

  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

  问:(1)两个相同字母之间的乘号不但可以省略,还可怎样写?怎样读?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2)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号省略后,谁写在前面?

  师强调:a2 表示两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

  省略数字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后,数字一定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4、练习: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x×x m×m 0.1×0.1 a×6 3×n χ×8 a×c

  教学例3(2):

  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关练习。两生板演。师强调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1、2题。

  要求:第1题在书上完成。第2题先写出字母公式,再应用公式计算。

  四、总结:今天你学到什么知识,你体会到什么?(让学生自由畅谈)

  五:作业布置:A段:练习十第1题;B段:练习十的第2题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可以写成: a·b=b·a或ab=ba S =a2 C=4a

  教学反思:

  “用字母表示数”以其简明、广泛等优越性和意义在数学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怎样让刚刚接触这些知识的五年级的小孩子理解“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怎样用字母表示数”,难度很大,而这也是这节课要解决的主要内容。因为由具体的数量过渡到可以用字母表示数,使学生初次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可变性和广泛性,这是由算术思考方法过渡到代数思考方法的一个转折,也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抽象的、显得较枯燥的,而且用字母表示数有许多知识和规则与小学生原来的认识和习惯不同,如在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中,可以把乘号用“·”代替,省略乘号时通常把数字写在字母前面等,而这些知识和规律又是后一阶段学习简易方程以及到中学里学习代数的主要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让学生顺利地完成认知上的一次飞跃。基于此,这节课我非常注重素材的选取。充分考虑到选取的素材是否适合做学习内容的载体,是否适合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学生是否感兴趣……新课伊始,通过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为例子,通过两次探究让学生充分建立符号感,为建模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及时巩固了新学的知识点,进而让学生更明白用字母表示数的广泛性,加深对其意义的理解。

高中素质练习教案5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1、读题,明确题意

  指名读题,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自己最近读过一本什么书,说清楚是本什么书

  书的作者是谁

  主要写的什么事

  也可以读书上摘抄下来的精彩语句

  2、质疑:读书交流的目的是什么?

  介绍书实际上就是在和他人交流,心中要想着把自己的收获告诉别人,这样才能达到吸引别人也来读你介绍的这本书,这是最终目的。

  3、指导

  (1)自己对照提示准备一下,试用一段通顺的话来介绍

  (2)分组介绍自己最近读过的书,说清楚是本什么书,书的作者是谁,主要写的什么事。(每人在小组里介绍,听听同学有什么建议,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试着改进一下。)

  (3)小组里推荐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做介绍。

  (4)全班同学评议,引导学生做到“说话条理清晰,姿态落落大方,声音响亮,口齿清楚。”

  每个人把丛书上摘抄下来的精彩语句练习朗读,准备读给大家听,并简要介绍一下你觉得摘抄下来的语句的最精彩处在哪?

  全班交流精彩语句,组织班内学生鉴赏语句精彩之处。

  每个人把丛书上摘抄下来的精彩语句写在字条上,贴到黑板上,供全班同学欣赏。

  6、教师总结:与他人分享读书的乐趣,你会得到双倍的快乐。今天的“小小读书交流会”是我们同学攀登书籍高峰的`开端。多读书,多读好书,多与家人、同学、教师等人交流,你将成为一名知识丰富、充满智慧的人。

  二、学写毛笔字:

  1、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在世界上众多的文字中,惟有汉字的书写成为一门艺术。从本学期开始,我们要学写毛笔字。

  2、看图,观察,认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3、介绍握笔姿势

  “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具体的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

  4、学习横画

  一个笔画的书写都有以下几个步骤:起笔、行笔、收笔。横画也不例外。它的书写方法如下

  向右上逆锋起笔;

  提笔圆转;

  中锋向右行笔;

  提笔圆转;

  回锋收笔。

  a师范写

  b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c交流展示写得好的作业。

  三、作业布置:

  向您推荐一本好书(要求写清书名、作者、主要内容)

  用毛笔练习书写十个横画

  教学反思

高中素质练习教案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备注

  1、能运用字典等工具书解决不认识的字,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2、能结合生活场景推测词语的意思,提升理解词语的能力。

  3、能联系生活场景运用合适的词语来描述,学会正确运用词语

  4、学写钢笔字,能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写好“左窄右宽”的三个字——味、塔、愉。

  5、积累成语和古诗。

  教学过程

  一、学用字词句

  (一)第一部分教学

  学生自己试读每个词语,不认识的字和同桌协作查字典,(交流: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什么方法查字典?——音序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写作文时遇到不会写的字用什么方法查字典?——音序查字法)。

  指名朗读词语,正字正音。(滂沱大雨pāngtuó;草长zhǎng莺飞)

  3、开火车检查读词,并说说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自然风光)

  4、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请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

  a、根据词语中个别熟字的意思来推想整个词语所描绘的情境

  b、结合下一题中的图画,用自己的语言描摹词语所表现的优美意境。

  朗读词语,多办法、多形式朗读(可由学生自主选择)

  (二)第二部分教学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分别出示六幅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

  3、将词语与之匹配的画面连线。

  4、情景交融,朗读词语。

  5、看到这些画面,你还想到了哪些词语?

  (倾盆大雨大雨如注瓢泼大雨夕阳西沉连绵不绝山清水秀)

  6、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自然风光的词语?

  (三)第三部分教学

  1、审题,读题。

  2、指导观察,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1)要求仔细而有顺序?

  (2)图中描绘了夏季的小河边,环境非常优美。一位小朋友钓到了一条小鱼,他高兴地笑了。

  3、小组活动收集有关描写这些景物的词语,可以是成语,也可以是约定俗成的词语。

  4、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说。小组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词语丰富、用词准确。并加以鼓励。

  (四)小结解词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了练习1的第一部分“学用字词句”。回忆一下,同学们用了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些描写自然风光的词语的?

  1、根据词语中个别认识的字的意思来推想整个词语所描绘的情景。

  2、结合书中的画面,描摹词语所表现的优美意境。

  其实,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同学们今后要多中积累,大胆运用。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a说说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b出示:秧、塔、愉,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这三个字各是什么结构。在写的时候,左右的比例怎样,哪些笔画要收,哪些笔画要放。(左部收,右部放,撇要缩,捺要伸)

  c出示“秧”,指导书写

  d说说“秧”是什么结构,书空。

  e教师范写,注意左部收右部宽,撇要缩,捺要伸。

  f学生练习在田字格里描红“秧”,并临写。

  g按以上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塔、愉”两个字。

  三、读读背背

  (一)学习成语

  1、审题,明确题意

  2、指导学习词语

  (1)生自读成语,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领读,正音“根深固本浇树浇根根深叶茂叶落归根”

  (3)默读这三个词语,你有没有发现这四个词语有什么共同之处?

  (4)交流:都是成语;都带有“根”字。`

  3、小组合作,看图理解词语大意

  4、指名说说词语意思

  5、练习背诵

  指名读,自由练读,同座互背

  (二)学习古诗

  师范读古诗

  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指名朗读,正字正音。

  小组内互读,指名读,齐读。

  解题:夜书所见书:写写的是什么?写的是夜里所见(的景物)。

  那南宋诗人叶绍翁到底在夜里见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古诗,看看这首诗到底描写了什么?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怎么办?(学生交流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

  (晚秋的风打着梧桐的叶子沙沙作响,使人感到天气就要凉了,江上的阵阵秋风,触动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深夜难眠,只见篱笆边有一盏灯亮着,便知道孩子们正在捕捉蟋蟀玩呢。)

  指导有感情朗读。

  练习背诵。

  四、作业设计:

  1、收集描写自然风光的四字词语,写在好词佳句本上。

  2、把练习中用“钓鱼图”的一段文字描述出来,并努力用上一些描写自然风光的四字词语。

  教学反思

  练习1(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备注

  1、口语交际——小小读书交流会

  2、掌握基本的书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学会书写横画。

高中素质练习教案7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重点难点:

  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

  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

  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2、展示学习目标

  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作者通过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表,怎样揭示他的内心世界?

  (一)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二)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一)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例如: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胡子、眉毛、须发、皮肤是这样描绘的: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透过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我们可见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

  (二)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

  例如: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明确: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眼睛充满智慧,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体会文中运用夸张手法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

  2、推荐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由上节课的内容导入。

  2、展示学习目标

  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介绍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和作品。了解他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在班上交流。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战争与和平

  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库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安娜卡列尼娜

  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复活

  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托尔斯泰人格的美及他的形象宏伟,品格感人。

  五、探究活动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

  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发表独特的看法。

  六、拓展训练

  教师向学生推荐罗曼罗兰《名人传》一书,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理解伟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七、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2、推荐作业:

  研讨与练习二。

  附板书: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多毛须发浓密

  欲外貌特征 面部田野村夫的脸 崇

  扬(平庸甚至丑陋) 忧郁消沉 敬

  普通大众的脸

  先 犀利的目光的眼睛 赞

  抑非同寻常美

  蕴含丰富情感

高中素质练习教案8

  教学内容

  1、 运球射门

  2、 身体素质练习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学生知道运球射门的技术动作要令。

  2、 技能目标:有70%的学生能正确运用技术完成运球射门。双杠支撑臂屈伸,60%以上的男生达到8次;斜身引体,60%以上的.女生达35次。立定五级跳,80%以上的男生达成10M,70%以上的女生达8.5M。

  3、 情感目标:学生能认真练习,克服一切困难,树立完成目标的必胜信心。

  教学内容

  时间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组织形式

  次数

  阶段目标

  准备部分:

  1、 整队

  2、 慢跑

  3、 徒手操:

  ⑴伸展运动;⑵体侧运动;⑶体转运动;⑷腹背运动;⑸踢腿运动;⑹踝、腕运动;⑺全身运动。

  1、 指定集合地点

  2、 听取体育委员汇报出席人数

  3、 师生问好

  4、 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

  5、 检查服饰、安排见习生

  教师领跑,并发口令指挥慢跑路线或变换跑姿

  教师示范并口令指挥

  1、 在指定地点集合

  2、 向教师问好

  听教师口令进行练习

  四列横队:

  ××××××ΟΟΟΟ

  ××××××ΟΟΟΟ

  ××××××ΟΟΟΟ

  ××××××ΟΟΟΟ

  两路纵队:

  呈体操队形:

  × × × × Ο Ο Ο

  × × × × Ο Ο Ο

  × × × × Ο Ο Ο

  × × × × Ο Ο Ο

  快、静、齐

  热身,使进入运动状态。

  充分伸展身体各个关节。

  基本部分

  一、徒手练习技术动作

  二、运球射门练习

  三、双臂屈伸(男生),斜身引体(女生)

  四、立定五级跳

  1、 讲解示范运球及射门的基本动作。

  2、 指挥学生练习。

  3、 语言提示、及时纠错。

  1、 讲解练习要求:在离球门牌号15M左右,在垂直球门的两条直线上各插5支标枪,每支标枪相距离3M。学生在运球过程中不得任意跳过任何一支标枪。

  2、 指挥学生练习:确定分组,并指定各小组组长。

  3、 语言提示、及时纠错。

  1、认真听讲,建立动作表象。

  2、按教师要求练习。

  3、相互观察、模仿,及时改正错误动作。

  1、 听清教师的要求。

  2、 按教师的编队进行集合。

  3、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练习。

  4、 相互提示,改进动作。

  × × × × Ο Ο Ο

  × × × × Ο Ο Ο

  × × × × Ο Ο Ο

  × × × × Ο Ο Ο

  × ×

  × ×

  男生4付双杠,女生2付单杠:

  ×

  ××××××

  ××××

  ××××

  ××××

  ××××

  ΟΟΟΟΟΟ

  ΟΟΟΟΟΟ

  体会射门时的动作技术,尤其是身体与球的位置关系,及摆腿动作。

  结束部分

  小结

  1、集合整队。

  2、提示教学目标:让学生自我评价。

  场地器材

  1、 操场

  2、 足球10只

  预计效果

  1、 平均心率:

  2、 强度指数:

  3、练习密度:

  课后小结

【高中素质练习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素质自我评价05-25

高中综合素质自我评价06-23

高中个人综合素质自我评价09-26

高中综合素质自我评价(集合)11-10

高中素质综合自我评价范文10-07

学生高中综合素质自我评价10-10

高中综合素质自我评价优秀05-16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06-30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评语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