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作文

时间:2023-12-26 10:00:40 记叙文 我要投稿

实用的记叙文作文7篇(优选)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记叙文作文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记叙文作文7篇(优选)

记叙文作文 篇1

  一、 关于记叙文: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以记述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并没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多样的文体。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二、知识点归纳:

  (一)记叙文知识点归纳:

  1、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1)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本来顺序进行叙述,依次从开端、发展写到高潮、结局,文章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这就是顺叙。顺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

  (2)倒叙: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人物经历、事件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就是倒叙。倒叙有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启发人们思考的艺术效果。

  (3)插叙:在叙述进行中暂停一下,插入另外一段事,然后再把原叙述继续下去,这就是插叙。插叙有追忆往事、补足有关情况的作用。

  (4)补叙:在叙述结束后,又对前面的有关情节进行内容上的补充,这就是补叙。

  2、表达方式:叙述、 描写、 抒情、 议论。

  (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就是叙述。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特征等,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就是描写。小说中运用描写比较多,一般记叙文则只是在叙述中穿插一些描写。这些描写,按对象来划分、大体可归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类。

  (3)抒情:

  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在文章中直接公开地表白自己的喜怒爱憎感情,就是直接抒情。这种抒情方式在诗歌和抒情散文中运用较多,一般记叙文不宜多用。否则令人产生做作、乏味之感。

  间接抒情:将感情渗透在写景、叙事、说理之中,边叙述边抒情,边描写边抒情,边议论边抒情,就是间接抒情。这是记叙文的主要抒情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抒情,可熔情、景、事、理于一炉,使文章更显得丰富多彩、富有情味。

  (4)议论:议论是论说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它只是一种穿插在叙述和描写中的辅助手段,一般表现为对文中叙述的`事物画龙点睛式地发表议论,即夹叙夹议。

  3、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从描写的疏密来看又可分为概括介绍和细节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还可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5、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

  关于象征手法:

  以茅盾的《白杨礼赞》、周敦颐的《爱莲说》为例,作者不是单纯地赞美白杨、莲花,而是借这些物来赞颂某些美德或具备这些美德的人。这种写作手法,通常称为“象征手法”。“象征手法”在诗歌、散文中是常见的手法之一。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明象征的含义。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二)小说的要素:

  小说是一种散文体的叙事文学样式。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

  (1)人物:(主要人物的确定要看该人物能否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

  (2)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3)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比如春夏秋冬,风雨云雪,以及山川,平原、草地、小河、公园等。)作用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指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小说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如社会背景、历史背景、时代背景等。)作用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其它文体中的环境描写的区别在于,它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是人物个性形成乃至于人物存在的理由和依据;而其他文体中的环境描写一般没有这样的功效,至少这样的作用不是主要的。例如写景散文中有很多环境描写,并且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为主,但它不一定以塑造人物为旨归,而往往是借助于景物描写直接抒发对这景物的感情,或者对这景物的象征物的感情。即所谓的“借景抒情”。

  三、近年中考语段

  《我的叔叔于勒》——95年:这封信------女婿起疑心。

  《故乡》——96年:(1)环境描写一段(2)我问他景况——吸烟

  93年:非常难——拣择

  98年:这来的便是闰土——说不出话来。

  《变色龙》——97年:拧起眉头——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孔乙己》——98年:分茴香豆情节;排出九文

记叙文作文 篇2

  今天学了老舍先生的文章《母鸡》,不想竟会被这普普通通的动物感动异常。

  文章由先生讨厌母鸡展开。母鸡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地咯咯乱叫;对公鸡的谄媚,对其他弱小的欺侮;下蛋时生怕别人不知道的虚张声势,真的都会令人心生嫌恶。

  就在这时候,先生笔锋一转:“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小雏鸡的母鸡。”这只母鸡对儿女们悉心呵护。为了给小鸡们找食,不惜和公鸡打斗,自己不舍得吃一口;时刻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危险降临,就会立刻将孩子们护在翼下;就连晚上都睡不踏实,随时为儿女们守夜;一遍遍地教小鸡们捕食的本领,陪它们嬉戏玩耍……的确如先生所说:“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所以先生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不光是我,就连孩子们都被这位伟大的鸡母亲深深地感动了,这篇课文读得尤其的好。孩子们也随着这位英雄母亲的事迹,又一次感受了自己母亲的爱,更深的体会到日常生活中妈妈为自己所有的付出。听着他们饱含深情的'朗读,我被感动了。

  母爱,世界上最无私、最温暖、最博大的情感。不管自己的儿女在哪里,不管他们贫穷还是富有,也不管孩子优秀还是顽劣,他的母亲,都会是那个时刻站在他身边,会随时冲上来为他遮风挡雨的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儿女永远牵着母亲的心。游子们心心念念的不都是妈妈做的家常便饭,魂牵梦绕的不正是妈妈温暖的怀抱吗?

  感谢先生,将母爱带进我们的课堂,更感谢所有的母亲,无微不至,呕心沥血,为儿女无私的奉献。

  我也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因为它是一位英雄,一位真正的英雄。

  重温母爱,感恩母亲……

记叙文作文 篇3

  今天下午,朱老师宣布了一件事。“一年一度的学校队列广播操比赛 就在这个星期五下午举行。”教室里一片欢呼。

  一度的学校队列广播操比赛在今天拉开帷幕。我心里想:“这几天,我们只练习了几节课,只能靠互相合作了!”

  下午,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参加这次激动人心的队列广播操比赛,大家信心十足!我,作为问一个领队的,更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我们排好对伍,来到操场进行比赛。

  我们在跑道上坐下来,五年级的同学进行比赛。我们第十班出场,我们可以吸取前面九个班的教训.....第九个班的同学下来了,该轮到我们大显身手了,我们整了整仪表,我清了清喉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想起老师们对我们的期待,我们便鼓起了劲,都不约而同地抬起了头!

  我整了整队,“起步——走”我们迈着整齐有序的步伐,走向赛场。我喊着口号“向左转向右......”我们表现不错,都精神饱满。可惜一个同学转错了,经过同学们的小声提醒她马上回过神来……广播操开始了,我们把老师练习时告诉我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做得非常好,-我们的表情也很自然。可这时又有一个同学在第六节时,不小心把平时的做操习惯带到这里了,她做完这一节时,拉了一下衣服,这时我望了望场下的同学,很多同学的目光都投向了我,指手画脚,我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心里不由得“扑通扑通”直跳,好想找个洞钻进去……我们下来了,台上的评委们鼓起了掌。

  成绩是多少我已经忘了,但只要互相合作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每当我看到这个名言,我就会想起那天的事情,更让我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

  有一次,学校举行手抄小报评比。老师将我们分成三人一个小组,要求我们两天内完成。我和蔡鼎宇、水佳炎在一组。我想:一张手抄小报还要三人合作完成,真是没有那个必要,我自己就能做成功。中午回家,我一个人忙碌起来,可是不管怎么画都不好看,我开始不耐烦了。到了学校,看到其他小组的同学都在做:有的在设计版面;有的在剪裁精美的图片;还有的在一丝不苟的抄写……我们小组的其他两人也在忙碌着。是啊,有时候需要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啊!我也上去帮忙剪裁起图片来。这时,上课铃声响了,我们就把手抄小报的材料收了起来。放学前,我们做了分工:我负责设计版面和抄写,蔡鼎宇负责画画和剪裁图片,水佳炎负责找资料。

  放学回家,我先找来报纸,认真的研究报纸版面的设计,又在稿纸上画了一个又一个,不好看就再做,经过将近一个半小时的`努力,一张让我非常满意的小报的板块设计完成了。

  第二天,在美术课上,我们把自己准备的材料组合在一起,不到四十分钟,一张板块搭配合理、设计美观、抄写认真的手抄小报就做好了,非常漂亮。我们将自己的作品交给了老师,后来在学校举行的手抄小报评比中还获得了四年级组一等奖。

  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我从做手抄小报这件事情中吸取了一个教训:人不可以骄傲自大,也知道团体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更让我对“独脚难行,孤掌难鸣”这个成语有了更深切的理解。

记叙文作文 篇4

  我在黑暗中默默地前行着,只求能独自走下去,走到那黑暗的尽头。依稀听见阵阵脚步声,近了,近了,内心的呼唤使我缓缓抬起头,是谁?是一抹天边的彩云,是一首昂扬的歌,是一个熟睡的婴儿,天空被她渲染成亮丽的彩色,枯草被她拂来青嫩,那绿色,是垂涎欲滴的春。整个世界,都亮了。

  心花怒放,我陶醉了,沉浸在这妙曼的天地,无法自拔,幸福与快乐将我整个包围,笑从双脸生。

  就这么走着,走着,起风了,你走了,走得悄无声息,就这么笑着,笑着,梦碎了,我醒了,醒得失魂落魄。

  天空又黑了,河水又结冰了,雾霾又聚拢了,我又停留了。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我什么都看不见,万籁俱寂,又隐约地听到你离去的脚步声,依旧轻盈如雪,远了,远了,你渐行渐远的脚步声告诉我:不必追。累了,哭了。

  轻轻地你来了,正如你轻轻的离去,像个丢三落四的孩子,你只记得来时带给我的快乐,却忘了走时带上我的`哀伤。

  尖尖的月牙露出在天空的一角,那是你的笑容呀,星星也若隐若现的,那是你的眼睛呀,北斗星指的是北方啊,那我为何还要苦苦寻觅你远去的方向?精神一震,我要带着这残酷的月光,带着你给的哀伤,继续前进,直至飞翔,在这洒满星星的天空迎着风飞舞!

  清晰地听见自己跳跃而有节奏的脚步,如释重负的人终会懂得:你临近的脚步本身就是个美丽的错误,人在经历过后,才能更加坚强。

记叙文作文 篇5

  当清晨的第一抹阳光照耀在我的身上,我跨入了校门。依然能清晰的听见每一个教室里传出的朗朗书声,下意识的看了看胸前摆着端正的校牌。

  一推开教室的门,只见孔子带领着他的弟子正在读书,朗朗书声宛如轻快地小曲,一下就把我的耳朵陶醉了。孔子对弟子说有人迟到了,我左右看看,一回头,看见孔子正恶狠狠的盯着我,原来这个迟到的弟子就是我。孔子拿着戒尺朝我的手心打下,痛得我号啕大哭。这时我环顾四周,大树上的叶子沙沙作响,仿佛也在为我哭泣。不经意间,我流露出一种很认真的态度,还能把孔子所说的话背下来,就这样我成了孔子的知音。

  走进孔子家的后院,你会觉得原来世间还存在这种幽静的美。虽然微风时而吹来,但花草树木都与主人孔子一般的谦虚,丝毫不会发出任何声音。我不禁很快的喜欢上这里,笑的美滋滋的。一抬头,看见天上在漂浮的白云,觉得白云都很喜欢孔子家的后院。闻着花儿的.芳香,还贪婪的允吸着带有一丝丝甜味的空气。孔子很热情的向我介绍,并邀请我在他家用膳。一个被后人所敬仰的大师,有一股真正的人格魅力。

  我呆呆地站在那里,“卓越,愣在这里干什么?不怕迟到啊。”这时只听教室里传出很熟悉的声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想一想与孔子的邂逅,可谓有趣。

记叙文作文 篇6

  一季梨花 一生情

  暮春又至,清明节也随之而来。

  又踏上了那条久违的道路,说不出是熟悉还是陌生,在外求学的我多少年没有再次踏上这条归乡的路?曾经弯曲的道路如今已变得笔直畅通,曾经的泥泞如今也变得整洁。道路两旁的树木也彰显宁静,在清明节的凄清氛围里增添了份肃穆。 故乡早已不是曾经的破旧,如今,红瓦白墙的三层小楼也比比皆是,在清明节的宁静氛围里也显得格外淡雅。相比之下,一个杂草横生的院子,两间破烂不堪的房屋显得格格不入。

  那便是曾祖母生前居住的老屋,幼时的我经常嬉戏玩耍的老屋,曾祖母去世后,屋子便没人居住了,也无人清理,更显凄清。木门上挂了把铁锁,那把铁锁在风寒日露中早已锈迹斑斑,正如曾祖母的一生,饱经沧桑。木门前枣树下的石凳,依旧光滑,但却布满灰尘,曾祖母辞世后,便再没有人记起当年的石凳,它早被人们淡忘了,但此时我见到它,却是那么亲切,就如失散多年的老友重又相逢。眼光迷离中,我仿若又看到我那年迈的曾祖母手持蒲扇,端坐在石凳上翘首而盼,等我归来。老屋的陈设是怎样的我早已记不起了,但曾经的点点滴滴却历历在目。

  曾祖母生于乱世,从未受过教育,但我却知道,她是非常渴望知

  识的,当我坐在门前的石凳上朗读刚刚认识的汉字时,曾祖母便会停止手中的忙碌,认真听着,仿佛那些汉字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符。听着听着,她会跟着我的朗读时不时张张嘴,但又不会出声,待我读完,她总是喃喃地说:娃子,你以后要好好学习,多认识字,多做文化,有了文化才能做很多事情,我就没文化,一辈子没本事,你要向你曾祖父学习,你曾祖父就有文化,会写很多字,曾祖父走的很早,可每当曾祖母提起他时,便会露出灿若桃花的笑,她眼中的柔情使我动容。两位老人没有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誓言,也没有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然他们却有曾经平凡的生活与细微的关怀。

  曾祖母是极爱我的。曾祖母的脚很小,他喜欢光脚走在乡间坑坑洼洼的土路上,我也总是学她的样子,光着小脚一路跟着她。这时,曾祖母就会像变戏法似的从兜里拿出一颗糖或者几块饼干,喜滋滋的看我吃完,然后作为奖励给我讲故事。不,她讲的不是故事,她讲的是她亲眼目睹的事情,是她曾经的记忆。记忆中曾祖母是非常厌恶战争的,她深知战争带来的`后患,很多战士为了保家卫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战争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说起这战争,我仿若看到了曾祖母眼中的泪水,因为曾祖父也是牺牲在冲锋的路上。透过曾祖母的泪水,我仿佛学到了更多。

  暮春的风又起了,幽幽梨花香迎面而来,沁人心脾。老院的墙低矮,不及我的身高。我一仰头,便看到了院内的一树梨花,在轻风的轻抚下悠悠洒洒。那便是曾祖母一生都至爱的梨花,如雪般纯洁无瑕,八年前,曾祖母就是在梨花飘落的时节离去的,带着一脸安详。此时,梨花烂漫如旧,却再也无人观赏。

  我想,梨花的阵阵清香,一年复一年的开放,也许就是曾祖母对我隽永的叮嘱和温馨的陪伴吧!我站在纷纷飘落的梨花中静默回溯,眼前总浮现曾祖母那张饱经沧桑却又无比慈祥的面庞,此时,清明时节,我才明白,曾祖母早在我心中扎根,我会用一生铭记我的曾祖母,我的亲人。

  一季梨花开,一生情谊深。唯愿曾祖母在另一个世界观花开如旧……

  朽叶的桅子花

  小城深处有条老巷。明晃晃黄醺醺的光蔓延一路,点亮了一个城

记叙文作文 篇7

  一、自然收束,总结全文

  记叙文在主体部分详尽叙述之后,结尾往往只需简单小结点题即可收束,而不必拖泥带水。如20xx年高考一四川考生作文《溯源》一文的结尾:“生命、哲理、爱,它们就好像三个最美好的点,彼此生死相依,永生风雨同舟。是它们,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美好的世界,五色斑斓的面。面上是一幅‘清明上河图’,而面下,则是我们的人生的每个阶段,以及每一个人生。”这个结尾,在前文关于生命、哲理和爱三个方面的叙述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加以小结,点明了题意,升华了主旨。

  二、富有感染力的抒情

  在结尾抒情,往往可以进一步打动或感染读者,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如20xx年高考一天津卷考生的作文《我生活的世界》一文的结尾:“通过我的亲人、朋友,我的世界才会有那么多的颜色,才会变得五彩缤纷。纯洁的白,热情的红,暖暖的黄,清澈的蓝……每一种颜色在我的小世界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小角落。

  ‘爱是什么颜色?’

  ‘爱没有固定的颜色,每一种颜色中都饱含亲人对你的爱。’”这个结尾,通过饱含深情的抒情语言,表达了一个盲人对色彩和爱的真实体验,感悟深,情感浓。

  三、引经据典,余味无穷

  记叙文的写作不像议论文的写作,在主体部分往往无法引经据典。但是却可以在结尾适当引用。这样,既可以展示自己的创作才华,也可以收到余音绕梁的表达效果。如20xx年高考一山东考生的作文《光明与阴影构成美丽的花》一文的结尾:“忽然想起张炜说的话:‘真正的作家天生应该是个水手。这使我们想到了写出《白鲸》的麦尔维尔,还有搏击在密西西比河上的马克·吐温,他们都有过水手生涯,一生都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长长的流浪,无边的海洋或漫漫的大河,水声,涛涌,遇险与生还。’人生的美丽永远在光明与阴影中交融,难分难解。”这个结尾,作者引用张炜如诗的语言,既暗含了比较的因素,也巧妙而自然地点明了文章的主题,让读者久久回味。

  四、充满哲理,发人深思

  在文章的结尾,如果适当地立足主题,加几句充满哲理的语句,就会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如20xx年高考一辽宁考生的作文《幸福是过出来的,不是比出来的》一文的结尾:“俗话说得好,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如果把自己幸福的.标准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上,你的生活中只会充满缺憾和不满足。因为永远会有人比你好,当你和之前比较的人齐头并进了,就会不自觉地跟过得更好的人比,这是残忍的无底洞。智慧的女人,应该知道自己要什么,生活的标准和幸福的定义来自自身对人生的参悟,只要满足了自己的所需,就是快乐的,这样的幸福才是简单真实的。”这个结尾,作者用充满哲理的语言点明了题意,深化了主题。这样的结尾,既增加了文章的深度,又能够引起读者的深思。

  五、呼应开头,点明主题

  按照行文的规律,有始有终,首尾呼应往往符合一般读者的阅读习惯,也会给阅卷者感觉考生思维的缜密。如20xx年高考一江苏考生的作文《绿色生活》一文:(开头:此刻,在我所坐考场的窗外,正有几树青葱的绿叶,一团一团,茂盛盎然。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错落成或深绿或浅绿的绿湖,在微风下,荡起绿色的涟漪。)(结尾)“我期待着我所向往的绿色生活,那一天,所有的人都可以发自内心地对别人笑,世界,真正和平。窗外,绿叶摇晃,似乎在为我加油,鼓掌。”这个结尾,写到了窗外的绿叶,这与开头遥相呼应,体现作者谋篇布局的精巧。

  文无定法。古人早有“文贵变”之说,并有“一集之中篇篇变,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中

  句变,神变、气变、音节变、字句变”的高标准。文章结尾千变万化,方法不一,各显其能,各尽其妙。宋朝沈义父《乐府指迷》中强调“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考生在写记叙文时,结尾必须要放开,要“长留余味”,要响亮,像唐朝白居易《金针诗格》中说“落句欲似高山放石,一去不回”。考生写文章时也要注意用“回顾之笔,兜裹全篇”,从而达到首尾一体。

【记叙文作文】相关文章:

记叙文作文【经典】05-11

记叙文作文[经典]10-12

记叙文作文(经典)10-30

(经典)记叙文作文11-30

记叙文的作文12-08

记叙文的作文(经典)12-24

记叙文作文11-13

【经典】记叙文作文02-27

记叙文的作文12-06

记叙文作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