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民俗礼仪

时间:2017-07-13 14:21:57 职场礼仪 我要投稿

常见的民俗礼仪

  礼仪即礼节与仪式。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下面小编整理了常见的民俗礼仪,供大家参考!

常见的民俗礼仪

  常见的民俗礼仪【1】

  1、五道茶

  每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这是七仙湖区人民的口头禅。

  茶虽然排在最后,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少不了的要素。

  七仙湖区的人民文明待人,讲究礼节。

  特别是家里来了客人,他们待人很殷勤。

  茶,便是他们常常招待来客的第一道礼节。

  广义的茶有多种。

  一般来说,益阳七仙湖区有如下五类茶:茶叶(姜丝)泡茶、芝麻豆子茶或擂茶、红枣荔枝桂圆煮蛋茶、甜酒茶、面茶等款式。

  主人会根据与客人的亲疏关系、往来频度、距离远近、社交场合以及时令季节的不同情况,常把来客分为常客、稀客和贵客三档,不同种类的客人用不同的茶款招待。

  但是不管是何种客人来了,即使邻居来串门,主人首先得让座,这是最基本的常礼。

  常来常往的朋友、邻居或同事称为常客。

  常来往的朋友、邻居多时不见,或出远门较长时间才返家登门拜访,称作稀客。

  至亲好友、儿女亲家、亲长辈、上司、远道亲戚来访,称作贵客。

  常客来了,比较随便,先让座,再敬上一杯茶叶清泡茶或凉茶。

  凉茶一般用开水冲泡茶叶,待凉后滤去茶叶倒入茶壶里,随倒随饮。

  季节不同饮茶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热天常饮凉茶,冷天饮用开水泡茶较多。

  稀客来了,用茶的档次就高一些了。

  不用简便的清茶,而要用芝麻豆子泡茶叶或擂茶。

  用炒熟了的芝麻、黄豆、茶叶、盐姜加开水冲泡而成的茶称芝麻豆子茶。

  其做法是:先用剪刀剪去姜苗、须根,洗尽泥沙,分掰姜趾,刮尽表皮。

  按每斤清凉水加明矾一份的比例兑水调匀,再将生姜泡入水中。

  半天时间后捞姜出水滤干,之后加适量的食盐腌渍,每天翻拌一次,三五天后把姜拣出,切片拉丝,晒干备用。

  也可以将姜盐捞出后,煮沸腌姜的盐水。

  待凉后,再把姜泡入,随用随取。

  它与炒熟了的黄豆、芝麻放进茶杯,另加茶叶、姜丝,用沸水冲泡即成为香喷喷的姜盐豆子茶了。

  其特点是:色泽淡黄,兼与辣味,生津开胃,驱寒补暖,提神补气,扶正祛邪,别有风味。

  贵客临门,茶的规格就更高了。

  女主人献上来的不是芝麻豆子茶,而是一碗荔枝桂圆红枣煮鸡蛋。

  先将鸡蛋煮熟去壳后,放入荔枝桂圆干、红枣若干颗,加红糖再煮一下即可。

  鸡蛋的个数一般是2-4枚,主人会根据客人的档次及食量情况来决定。

  多数情况是三个,最客气的是四个。

  枣子红红的,荔枝桂圆是圆圆的,鸡蛋嫩白滑亮的,汤是甜甜的,色、香、味、形俱全,吃着这样的高档茶,怎能不叫人心里暖流滚滚,顿生感激之情呢!主人用这种茶招待来客,意在祝福客人福禄寿喜,事事如意,四季平安,圆圆满满。

  贵客要是在传统节日或正月新春佳节来拜访,主人待客的茶就换为另一种款式了。

  主人摆好酒桌,红漆台盘装满九碟乡土茶食,如炒米糕、巧栝、地瓜片、花生、瓜子、小花片、酸枣干、葡萄干、山茶片或其它副食品。

  煮好家制的糯米甜酒冲蛋,有的还在甜酒中放入少量糍粑。

  主客围坐一起,吃吃说说,谈笑风生,亲密无间,气氛热闹。

  如果遇上主家操办婚嫁、添丁、做寿等之类的喜酒,或者来客是高朋上司、儿女亲家、本家长辈等贵人至亲,湖乡人家则用最高档次的茶礼了--面茶。

  益阳面条在湖南较有名气,善解人意的益阳人民把面条纳入了茶道,以面代茶,以茶代饭。

  先摆好桌椅,红漆台盘里摆上9个或者12个小碟子,碟子上面堆满地方风味菜食。

  热烘烘的肉丝面或者鸡蛋面端上桌来,大家一边喝酒吃菜,一边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如果家里来的是贵客,如儿女、亲家、上司高朋,则可以享受湖乡人家的顶高级款待,品尝洞庭湖乡的五道茶。

  第一道为开水清茶,是为贵客接风洗尘,湿润喉咙的。

  第二道茶为甜蛋茶,用荔枝桂圆煮鸡蛋,意在贵客临门,吉星高照。

  第三道茶摆在桌子上的九碟土特食品和香喷喷的擂茶。

  意在品味乡情,加进友谊。

  第四道茶是面茶(同上)。

  最后一道茶是姜盐茶。

  意在让客人解油腻,客人在路上御风寒,一路平安抵达家里。

  五道茶汤,五种风味,五种内涵,它能让上门的贵客喝出情趣,喝出友谊,品味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来。

  2、擂茶的故事 (吴尚平 吕庆怀 世英 搜集整理)

  擂茶,据说最初始于安化。

  后向北经桃江、益阳或向南经新化等地传播到湘中北地区。

  如今在益阳城乡及洞庭湖区普遍流行,成为城镇和山乡人民款待来客的必备佳饮。

  成了当地的特色饮料,远近闻名,已经批量出口到国外,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关于擂茶,还有一些广为流传的故事呢!

  相传很久以前,夏日炎炎,久旱无雨,水田开裂,树枝干枯,黄土成铁,河道断流。

  安化、桃江一带的农民不但受到饥饿的威胁,就连水都难于喝上。

  一时瘟疫流行,大多数人都受到疾病的折磨。

  由于天天日照,连续高温,许多人浑身长满疱疮,最后溃烂不治而死。

  一时出现了四处随时死人,万户萧疏,田地荒芜的悲惨景象。

  一日,烈日当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身穿灰色长袍,肩挎蓝色布包,手拄油茶木杖,步履跚跚地路过那里,他正打算到溪边的茶亭里歇歇脚。

  走近茶亭,他看到地上躺着一位中年男子,双目紧闭,面黄肌瘦,仅穿短裤,浑身上下长满了疱疮,而且脓流不止,苍蝇横飞,臭不可闻。

  一老妇人坐在地上,捶胸顿足,失声大哭,悲惨之状难于言表。

  银须老汉上前向老妇人打探原因。

  得知那老妇人全家六口人,由于疱疮疾病不治,已经死去四人。

  现在只剩下小儿子也已奄奄一息了,好不悲惨啊!

  老汉得知此事,深感同情,立刻揭开他那蓝色布包,取出一个小小的瓦钵子来。

  又从包袱内随便抓了一些东西放入钵内,拿起他身边那根拐杖,倒转过来用衣角揩了几下,拐杖在钵内擂磨起来。

  叫那老妇人取来山涧凉水,渗入钵中,钵中之水立刻由黄变白。

  而后,银须老汉口中念念有词,将钵中之水一半洒遍病人周身,一半灌入病人口中。

  一碗水下肚,病人开始哼声,两碗下肚,病人紧闭的双眼微微睁开了,三碗水罐完时,病人完全醒了过来,而且浑身的疼痛也感到轻了许多。

  老妇人见儿子已起死回生,高兴得不得了。

  连忙转过身去,对着那老汉爬地磕了几个响头。

  待她起来时,才发现那老汉不见了。

  只见一朵白云从山间向西边飘去,老汉的拐杖、瓦钵和布包留了下来。

  老妇人拆开包袱一看,里面只有几包芝麻、花生、绿豆和茶叶。

  拐杖上面刻着太白金星四字。

  老妇人如梦初醒,才知道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拯救黎民百姓来了。

  于是她又对着西方连磕三个响头。

  此时,他的儿子病情好转多了,娘儿俩模仿着那位老神仙的做法,连续治好了不少患疱疮的乡亲。

  此后,每逢盛夏来临,这一带的村民们都用芝麻、花生、绿豆、生姜和茶叶等擂成浆糊状,再用山涧水或井水冲泡喝下,自此再也没有人长疱疮了。

  现在,益阳城郊的人们,特别是在安化、桃江一带,不论寒暑,一年四季都可以打擂茶喝。

  特别是家里来了客人,或遇到红白喜事,更是少不了打擂茶招待客人。

  本地人不论节假日,就是平时,家家户户,男女老幼几乎都已养成了打擂茶、喝擂茶的习惯。

  擂茶的另一个故事:

  相传三国时,刘备带兵打仗路过桃江,由于水土不服,军中将士多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