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ppt
暑期社会实践:感受无锡历史名人故居
社会实践第三天的上午,我们来到了钱钟书故居。它位于无锡市健康路新街巷,是钱家祖遗产业。钱钟书故居是由他的祖父建造的,并提名为绳武堂。用来勉励钱氏子孙勤奋读书,安份守业,和睦相处,继承家风,钱钟书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绳武堂敦厚质朴奋进的家风,都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这所宅第是一组江南常见的具有传统风格的民居建筑,是无锡为数不多的书香宅邸。在这里前后共两进,面阔均为七间,后在西北角扩建了一些房间,因为园内有一束盛开的梅花,所以叫梅花书屋。
故居在远离主街的巷落的深处,我们走进这小小的庭院,四周静悄悄的,庭院绿荫满布,路砖上爬满青苔,似乎也想沾染大师的文学豪气,清末时的建筑,古色古香,窗板镂空的雕纹,厅堂故居的布置还有匾额——绳武堂。
离开时,我们伫立回望,这纪念馆也许在喧闹的都市中有些冷清,但对一生淡泊的文学大师来说,也许正是他希望的宁静吧。
下午吃过饭,我们来到了薛福成故居,这里完整地保留了薛先生生前的场景,令人浮想联翩。
整个房子平面布局规整,功能划分严谨。它分中、东、西三条轴线,前窄后宽,中轴线上由门厅、轿厅、正厅、后堂、转盘楼、后花园组成。
将军门由两扇“和合”大门组成,东侧门框为门当,西侧门框为户对,意思是“门当户对”。抬头看将军门门额,可以看到光绪皇帝亲笔写的蓝底金字――“钦使第”。在厅堂转弯处见有“薛家实业展”。老一代的无锡人对薛福成的实业创办是有口碑的。他家的丝厂和收丝遍及当时的各水码头。我认为,他也许是推动无锡当时民族新兴工业起到一定作用的一员。
参观完薛福成故居,我们在不舍和留恋中结束了这次无锡的`社会实践活动。
暑假社会实践感悟:回望
经过一个白天的车程,我们赴汶川实践队于14号在成都的一家青年旅店汇合。为了提高社会实践的效率,我们分成了两个小组。男生小组在第二天来到了汶川县,并且在当天的下午来到汶川共青团进行对接。
女生小组则留在青旅对学姐进行采访活动。
16号的上午为了了解汶川地震前后汶川县高考情况,男生小分队来到了汶川县教育局,在这里,招生办朱主任热情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介绍了地震之后教育局为了保障考生的正常高考所做的工作,并且向我们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同时作为一名母亲,朱主任也向我们介绍了她的女儿在震后的心理历程以及当时刊发的一篇文章。
此时女生分队已经来到汶川并对一位学长进行了采访。
下午,女生分队到汶川县第一中学,了解了汶川地震时学校采取的措施,并且采访了汶川县第一中学的一名老师和校长。
而男生分队则走访了汶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汶川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了解相关情况。
在汶川地震中,映秀是地震震中,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地震的相关情况,8月17日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和5.12地震遇难者公墓。
第二天我们实践队走访人民医院之后返回成都,结束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
汶川回望感受一
八年前那场大地震让四川这所不知名的小县城进入大家视野,只是他一出现就是满城皆毁,四目疮痍
现在的汶川,繁华的看起来根本不像一个县城。一切皆是重建,房屋规划的好,大叔大婶广场舞跳的六,在七月半这个特殊的日子夜生活撸串散步也十分平常。
仿佛已经没有人记得八年前,生活呈现着他原本的秩序。
当我去到震中映秀,映秀已经被修建成大型的教育基地。这里中学遗址特地保持原本的模样。只有这里才能嗅到灾难曾经降临的气息。我们一行蹭着讲解。映秀的讲解员我想一定是全中国感情朗诵功底最好的讲解员。声情并茂虽然操着一口川普但内容依然让人想哭。
她说呀,这里以前是怎样,现在塌的都认不出来了。这里还埋着几个学生,那里有老师护着孩子就再也没有出来。
她说呀,以前汶川的老人十分节省,但是地震过后就想通了,觉得人生不过如此,生命如此脆弱只有一次,该怎样过就怎样过。
这里公墓的设计很特别,折线形向上的设计,沿旁是遇难者的名字,刻着生卒年。当时学弟看着一个二零零八年四月出生的孩子指着指给我们看。也不知道是该觉得幸运还是不幸。幸运的是他还太小,不知疼痛。不幸的是他还没来的及看看这世界,他就已经离开。还有些人甚至生卒年不详。
纪念馆里有一堵墙,模仿的是当时汶川旧景。泥糊的墙面上贴满了孩子的奖状,漂亮的手包就挂在墙上,等着孩子回家。
可惜,最后这个孩子很可能就成为这公墓石碑上一个名字。仅此而已。
你说,以后会不会好?
讲解员说,当年地震过后,许多父母想再生一个。可是由于地震波的影响,许多孩子生出便已是畸形。
表面上看,映秀似乎很好。重建的一切,国家给予大量资源补贴,有什么不好?
你说映秀很好?从映秀回汶川的路上其中一段土路,尘埃飞扬,一路颠簸的比我在体验馆中体验的模拟八级地震更有甚。
如果说没有八年前的那场地震,现在的映秀恐怕仍是那个群山环绕闭塞的小村庄,绝对不会是如今光景。
有人说,逝去的生命就让它逝去吧,活着的人应该将日子过得更美好。
我想,映秀的确做到了。
只可惜,那些贴在墙壁上的奖状不会再增加了,那个书包再也不会有小主人爱惜的把他背起了。涂鸦中的那个小村庄再也回不来了。
汶川回望感受二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武汉出发,至成都,一路前往阿坝州汶川县城,以及震中映秀,感触颇深。自然的力量是可怕的,人定胜天这句话目前仍是任重道远。
我们小分队主要承担了学生和教师的采访任务,这些都对我们有最直观的的冲击。于我而言,08年这个特殊的年份一直以来都犹如去年,似乎怎么也飘不走。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八年了,汶川县城在国家和广州的援建支持下已经焕然一新,如今的城镇建设远优于比其他的地区,八年的时间也逐渐抹去了地震带来的惊恐和焦虑,汶川还是那个距离成都3个小时的美丽县城,只有在我们逐渐深入的采访中才能打开一些尘封的记忆,或是惊觉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些影响或多或少都改变了经历过地震的汶川人的人生轨迹或是生活方式,这些都是历劫之后的人们最可贵的感受——生存,唯有生存,永恒。
【社会实践ppt】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