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读后感>构筑合宜的大脑读后感

构筑合宜的大脑读后感

时间:2016-05-05 16:41:1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构筑合宜的大脑读后感

  《构筑合宜的大脑》读后感(1)

构筑合宜的大脑读后感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介绍一位爱书之人的读书烦恼,大意是:读喜欢看的书,就会很在意书中的好书推荐,常常这本还没看完就念着去找寻那一本,这样从此书读到彼书希望收益能更多,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地里拔萝卜,一书牵出一串串书,恼得人不知如何是好!唉,我平常不也总是这样吗?又想理论上有提高,又想实践能力上台阶,对书的选择虽是积极的,但近书却难进书,心总是浮躁的,犹如蜻蜓点水,回头看去,每本书的中心似乎都没有吃透。

  短短的几天,我已经深深爱上了这本书,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是“改变教师行走的方式”,目的在于提倡教师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如封面所描述的,这是一本“教师专业阅读地图”,整本书如大树般枝叶茂盛,这本书,书中有书,通过一个个案例对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进行指导和解析,一本本专业阅读书目的评述更是对我的阅读方向进行了具体指导,读这本书也正好满足了我喜欢在书中拔萝卜的爱好,针对本书的推荐和指导下,我同时开始阅读另外几本书。几本书中的芭蕾,进进出出,逍遥自在,又真真实实的受益匪浅。

  这本书系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实验用书,是专业阅读子项目指导手册,可供中小学老师专业发展使用,也可供相关研究者参考。全书分为两大部分。上编“构筑合宜的大脑——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理念与实践”,集中阐释新教育教师专业阕读的基本理念,致力于清除最近数十年来教师专业阅读方面存在的种种误区。下编“海拔五千——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地图”,主要提供了专业阅读书目以及对其中部分书籍的评述,也简略介绍了书目的使用方法。我刚粗略的读过这本书,但我不得不说,这是近年来我所阅读的教育类书籍中,对自己专业成长帮助最大的一本书。

  《构筑合宜的大脑》读后感(2)

  现在我正阅读《构筑合宜的大脑》这本书,我感到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指导书。我已经读了88页,感到这好像是一本旅游的地图。是给我们教师来说以后读书的地图。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教师构筑合宜的大脑。

  书里还给我们举了合适的例子,让我们看看甲乙两位老师的关于《游园不值》的教学目标谁的案例比较科学。

  书里给我们阐释到:

  拥有合宜的本体性知识,意味着教师对教材进行教学化处理时,能够对文本保持足够的敏锐,并且确定合宜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下面是两个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

  甲老师的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具体的字词和诗句的理解;

  3、 依据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体悟古诗的意蕴和诗人的情感。

  乙老师的教学目标:

  1、 熟读并背诵本诗,并要求读时声音与意义相贴切;准确理解诗的字面意思,积累掌握值、怜、扣、屐齿等词语;

  2、 初步学会运用符码、互文、对比等方法鉴赏古诗;

  3、 较深入地感受此诗诗意;涉猎并积累若干诗词。

  仔细研究一下甲老师的教学目标,会发现不少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他的设计,缺乏清晰合宜的教学内容,他对这首诗究竟应该教什么,缺乏足够的认识。这里的三条目标,似乎不是针对此诗设计的,而可以运用于一切诗歌,至少是相当一部分诗歌。导致这种状况出现,跟甲老师缺乏课程及教学论的知识有关。《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中有这样一段内容,不妨摘录于此:

  所谓语文教材,其实和一般文化课教材似乎没有什么区别。我们语文课本里的那些课文,大部分属于一般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吗?《松鼠》不是属于生物学的领域吗?《赵州桥》不是属于物理学的领域吗?《苏州园林》不是属于地理学的领域吗?每一篇文章,都可以将它们归属于它们各自的文化领域。那么语文教材与其他教材有什么不同吗?语文教材的独特价值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 语文教材的原生价值

  语文教材是由相互之间在内容上没有必然联系的若干篇文章组成的。这些文章,原本并不是作为教材而编写的,而是作为一种社会阅读客体存在的。它们原本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价值,可称之为“原生价值”。

  有研究者把课文的原生价值概括为知识传播价值、情意交流和消闲价值。其实还可以概括出很多的价值,它们的创作者当时创作的时候怀着各式各样的目的创作了它们,可以说有多少种目的,它们就有多少种价值。但是不管多少种价值,它们的总价值,就是信息价值,他们是为了传递信息而创作它们的。而读者阅读它们,其目的也在这里:或者为了获得一种事实的信息,或者获得一种思想感情的信息,总之,都是为了获得信息。

  (二) 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

  但是,这些文章一旦进入语文教材,它们的价值发生了增值和变化。它们原本所有的传播信息的价值仍然得以保留,但它们又增加了一种新的价值,即“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这种“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即我们所谓的“教学价值”。

  事实上,不管是被选进语文教材里的这些文章,还是其他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它们客观上都有两种价值,一种是它们“所传播的信息”的价值,一种是它们“如何传播信息”的价值。在其他课程里,人们学习教材,只学前者,不学后者;而在语文课程里,人们主要不是学习前者,而是学习后者。

  从这段关于语文教材及教学内容的讨论可以看出,对教学而言,学生学习“如何传播信息”是一个更为本质的行为,这也是“课文无非是例子”的含义。而甲老师的教学目标,几乎全部指向文本内容,是以读懂这首诗为唯一目标(这当然也是重要目标),而缺乏更为明确的语文知识,教师并未明确教授解读诗歌的具体方法。(这首诗的特征,也决定了它不宜被处理为定篇,即掌握此文本不能成为主要教学目标)甲老师不能正确地确定教学目标,也与文本解读能力有关,他缺乏对《游园不值》一诗的精确分析能力。因此仅仅几条目标,他在专业素养方面的匮乏就已经暴露无遗了。

  而乙老师则不同,他的教学目标层次分明:目标一是基础目标或者说常规目标,读背全诗,掌握重点字词和全诗的基本意思,而这一点,几乎就是甲老师的核心目标了。目标二才是乙老师的核心目标,侧重于教会学习解读诗歌的基本方法,虽然未必在课堂上出现这些诗歌鉴赏的术语,但至少老师很清楚此课的核心语文价值在哪里,教学的重点在哪里。目标三是延伸拓展目标,在学生掌握了诗歌鉴赏方法之后,再更深一层地感受诗意,并积累更多的相关诗歌。由此可见,设计出这样的教学目标,需要对课程及教学理论有比较深入的认识,还需要有很高的文本解读能力,乙老师的专业素养,也因此远高于甲老师。

  读了以上的内容,应该给我们的教学有很多很大的指引作用。我感到这本书真的太好了,这就不再一一说了,如果你来读这本书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这张地图会带你走进广阔的宝藏之地!

【构筑合宜的大脑读后感】相关文章:

1.神奇的大脑读后感

2.超级大脑读后感

3.大脑之谜读后感

4.最强大脑读后感

5.最强大脑400字读后感

6.最强大脑300字读后感

7.最强大脑第三季读后感

8.测试:你的大脑优势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