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职场文书>工作方案>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案

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案

时间:2016-07-07 14:57:24 工作方案 我要投稿

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案

  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案要怎样写?以下文书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案

  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案设计【一】

  一、基本资料

  黄某,男,1983年12月出生,小学文化程度。

  二、背景资料

  家庭背景:案主一向比较听从父亲的话,也把父亲当作榜样,父亲的突然去世给他打击较大。其母亲因为能力有限,工作单位比较远且经常加班,与案主接触时间也很少,对案主不大管教。案主的奶奶负责照顾其生活起居;对案主比较宠爱,尽量满足他的经济需求。但由于年龄差距,他们之间平时也不太沟通。

  个人情况:案主本在正常小学就读,由于上课时经常有不正常举动,学校劝其父母将其转学至辅读学校。后案主进入辅读学校就读,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毕业后拿到辅读学校的结业证书和智力残疾证。案主曾随其父亲到工厂上班,从事车床工作,其父亲去世后,他就离开工厂,不愿再从事车床工作,因为他认为这份工作太危险。此后案主就一直在家,经常出入网吧,还有喝酒、吸烟的嗜好。案主非常内向,不愿与人打交道,几乎没有朋友。

  三、主要问题

  案主失业后经常沉迷网络,出入网吧,彻夜不归,需要钱就直接向母亲和奶奶要,要不到有时甚至会动手打人。案主没有就业的欲望,只想继续现在的生活。他认为自己的能力很强,只要他想找工作了就一定能找到,但当被问及想从事什么工作时,却表现得相当茫然。

  四、问题分析

  案主的主要问题是由于自卑心理不肯面对现实。案主之所以会如此沉迷网络,是希望通过网络这个虚幻世界满足现实生活不能得到的东西(如,朋友、交流等)。网络成为他逃避现实的有效手段,在网络中案主得到了满足,但这种满足使案主与现实脱离得越来越远。案主对就业的看法也证明了这一点,他只能对就业表示一种空泛的信心,却没有具体方向,也没有实际行动。他拒绝思考求职可能的困难,这是一种很明显的逃避行为。

  五、服务模式:现实治疗法

  基本步骤:

  与案主建立工作关系,了解其需求。使案主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关爱和接纳,同时协助案主表达他真心和合乎现实的需要。

  询问及了解案主目前的行为。工作员引导案主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当前的行为上,同时通过引导案主讨论现在的行为,使案主认识到他可以并需要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有效的控制。

  行为评估。协助案主评估其行为是否会对自己或他人有好处,行为本身能够满足他的需要等。

  协助案主指定行动的计划,可以先制定一个短期及简易可行的计划。

  执行计划。要协助案主对计划作出承诺;当案主没能依照承诺履行计划时,工作员不能接受案主的任何借口,而是鼓励案主勇敢地面对现实。工作员应该对案主的改变充满信心和耐心。

  六、服务计划总体目标:协助案主面对现实,摆脱对网络的沉迷,采取实际行动重新就业。

  工作计划:

  (一)接触案主,通过案主感兴趣的话题,与案主建立初步关系。

  (二)进一步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了解案主内心的需求。

  (三)询问及了解案主目前的行为,协助案主评估他的行为,制定恰当的工作计划。

  (四)推动案主采取行动执行计划,持续地鼓励案主,或者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计划。

  (五)效果评估,肯定案主的努力,必要时可继续跟进。

  七、介入过程

  社工首先由居委干部带领直接走访案主家。我们与其交谈,他却蒙头大睡,对我们不理不睬,社工留下联系方式后离开案主家。

  第一节:社工前往案主家,希望能使案主放松心理戒备,开始时案主对于社工不太信赖,依旧不理不睬。社工就与其奶奶交谈,涉及案主问题的时候社工总能站在他的角度替他讲话,几次过后也许其心理防线已打开,当社工再次与其打招呼时,他能主动回应。

  第二节:在案主慢慢接受社工后,社工与其交谈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比如网络、电视、饮食等。当谈及这些话题时案主明显比较兴奋,话比较多。社工发现案主虽然是智力缺陷,但能正常交谈,表达自己的意思,只是想法有些简单。

  随着时间推移,案主已对社工比较信任,不再排斥与社工交谈。当话题转移到工作和学习上时,案主有些茫然,开始时他表示不愿意工作,还想继续玩。于是,社工与案主形成口头承诺,希望他思考一个星期后给出明确答复,替自己设计将来,案主表示同意。

  第三节:一个星期以后,案主表示希望自食其力但还要再玩一段时间。社工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但由他自己作出决定,并让其说出时间的底限。双方探讨后,决定过完年后开始找工作。交谈中案主也对社工述说了对工作的要求,社工认为定位比较合理。

  第四节:过完年后,社工再次登门,据案主奶奶反映案主已经不太通宵上网了,生活比以前有规律了,脾气也比以前好多了。

  社工与案主再次谈及工作问题时,他也表示愿意找工作。于是,社工配合其在居委进行登记,并协助其将劳动手册办理完成,使案主早日找到工作。

  第五节:工作员进行回访,得知目前案主仍在找工作中,有时也仍然会上网聊天等,但作息时间比较有规律。

  八、服务评估

  个案比较成功。案主在社工推动下采取了一系列实际行动,如去居委登记,办劳动手册等,以改变现状。另一方面,案主通过与现实的接触中变得不那么依赖网络。

  就结果而言则有些遗憾,因为案主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原因是多方面的。案主为智力缺陷的青少年,

  文化水平不高,就业技能不强,找工作的困难较大。社工虽然得到了居委、社保中心、残联的帮助,为案主落实了社会救助,帮其拿到了劳动手册,但总的感觉可以运用的社会资源还不多。

  九、个案反思

  制定一个明确、具体、符合案主意愿和能力的计划是个案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面对那些问题比较明显和突出的青少年。好的计划能为工作过程指明方向,使工作者与案主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接下来需要做什么。同时,好计划也可以是一种治疗元素,在个案过程中,工作员通过与案主讨论和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回顾计划等对案主的认知和行为进行干预。

  遗憾的是,因为找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牵扯到许多外在因素,最后这个计划没有获得彻底成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个案效果。工作员很担心,如果案主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话,已取得的成果可能会逐渐消退。

  青少年社会工作【二】

  青少年追星现象分析与思考

  纵观历史,追星现象早已有之。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追星现象便已经存在了。在当时,人们追崇的大多是毛主席、董存瑞、雷锋、保尔柯察金等英雄式人物,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偶像又转变为像张海迪等励志性人物。这些社会偶像的出现,使得人们以更大的热情和激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当中。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社会偶像的出现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现在,随着改革开放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政策的推行,各种文化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各种偶像开始流行,其中包括西方、日韩以及中国本土多方面的偶像。木村拓哉、东方神起、迈克尔杰克逊、科比以及周杰伦,蔡依林开始走进青少年的视野,追星之风也开始在青少年中逐渐盛行。

  小到收集偶像的照片,大到参加偶像的演唱会,比赛等,青少年以自己的方式追寻着偶像的生活足迹。

  分析这一阶段青少年所崇拜的偶像,不难发现,这些偶像大多为演艺人员或者体育明星。与以往的偶像崇拜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不同,现在的偶像导致的大多是青少年过分疯狂的迷恋,这不仅影响了青少年正常的学习生活,另一角度上来说,也影响了国家的未来的发展。

  1. 青少年追星的影响分析

  早在几年之前,一个青少年追星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我们也借这个事例对青少年追星现象进行分析。

  当事人名叫杨丽娟,甘肃省兰州市人,在其16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偶然梦到刘德华,从此一段长达十几年的疯狂的迷恋便开始了。此后,她更是因为追星辍学在家。父母多次劝说无效之后,其父更是被迫无奈以帮助其见刘德华一面。这样疯狂的追星,最终以杨丽娟父亲的跳海生亡告终。在其父亲的遗书中,甚至都要求刘德华先生再见其女儿一面以满足其心愿。

  对于这样一起追星事件,在社会上舆论哗然,但大多数人都对杨丽娟持谴责态度。青少年追星本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但在杨丽娟身上,过分夸大了偶像的影响,最终导致其丧失了自己的意识,迷失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青少年追星的弊端也在其身上得到体现,这些弊端对青少年自身的成长发展起着阻碍作用,甚至扭曲了部分青少年的人格。

  以下是另一则青少年追星现象,通过两个事例的对比,可以更加全面的得出青少年追星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影响。

  对于喜爱体育的青少年来说,科比一定是个相当熟悉的名字,他是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自1996年开始效力于NBA洛杉矶湖人队,科比是NBA最好的得分手之一。在科比3岁的时候,就开始打球,当时科比便喜欢湖人队。其家长在发现这一点之后,对他进行积极的引导,而科比也在偶像的激励下刻苦练球,精益求精,不断突破自己,最终成就了今天的科比。

  从科比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偶像在科比身上起到的多是积极的影响,正面的激励。在偶像的作用以及家长的正确引导下,科比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并朝之不断努力。这一事例便是青少年追星益处的一个写照,青少年在偶像的影响力,能够激发其积极主动的学习。

  综合上面两个事例,我们不难发现,青少年追星现象对青少年而言,既有益处也有弊端,关键是看青少年如何看待偶像的影响,在偶像的积极影响下,能够促进青少年奋进,而消极的影响则会使得青少年迷失方向,丧失自我。其中,家长以及学校等外在因素的正确引导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正确的引导下,青少年能够化盲目的追星为学习偶像身上积极的因素,并在其影响下不断自我提高,以偶像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2. 青少年追星原因分析

  ⑴ 文化繁荣,中外文化的综合作用

  在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社会主义文化方针,自此,社会文化蓬勃发展,各种文学流派兴起。其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各种文化开始发展,其中也包括欧美,日韩等国的文化,青少年对于这些兴起的文化,在其自身猎奇性心理的影响下,逐渐产生迷恋。对于中外层出不穷的明星偶像们,青少年更是表现出一种趋之若鹜的态度,从言行,衣着等各个方面开始模仿自己的偶像,盲目的将偶像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⑵ 市场经济利益的推动下,各种造星现象的出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经纪公司,电视台由于利益的驱动,开始了各种造星现象。例如,湖南电视台的“超级女声”,上海电视台的“好男儿”,“我型我秀”等。这些选秀节目,由于来自基层,使得大众能够获得成为明星的机会,对青少年的追星又是一次巨大的冲击。

  另外,由于媒体的宣传,明星们往往时时刻刻光鲜亮丽,私人别墅,私人飞机等在明星中更是屡见不鲜,这些畸形的,泡沫型的繁荣使得部分青少年迷失了自我,对未来盲目乐观,对现状不满,甚至引发与家长间的矛盾。

  从一大批青少年的追星现象中,也不难发现社会给灌输了很多不应存在的,或者偏颇的理想目标,人生方向。青少年在这些负面影响下,往往会迷失自己生存的方向和过分贬低自身存在的价值,错误的以为“追星”才是唯一的生活动力和目的。

  ⑶ 学校、家长等外在因素的错误引导

  青少年本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一阶段青少年的发展往往需要外在的积极,正确的引导。而在这一方面,学校和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往往,学校和家长对青少年追星采取的都是专制的打压政策,全盘否定追星对青少年的影响。在这种“错误”的打压之下,青少年由于叛逆心理的作用,往往走上了“错误”的追星的道路,他们借追星彰显自己的个性,抒发自己的不满。

  3. 总结

  适度的欣赏和观看可以缓解疲劳,愉悦心情,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填补课余生活的空白。但盲目的追星,甚至影响学业就不值得提倡了

  追星应该是理性的,有意义的,可以在其中获得学习,积极向上的动力。正确的追星,可以帮助青少年确立人生方向,并朝之努力,而错误的追星则会影响阻碍青少年的成长发展。青少年阶段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校和家长应该对青少年追星进行积极的引导,鼓励其学习偶像奋发向上,为理想努力的精神。

  青少年群体的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应当正确的看待青少年追星现象,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轻松,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其学习和成长。

【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案】相关文章:

1.社会扶贫工作方案

2.社会评价工作方案

3.社会救助工作方案

4.社会工作方案格式

5.社会工作方案评估

6.社会治理工作方案

7.社区社会工作方案

8.学校社会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