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观后感>活着电影观后感800字

活着电影观后感800字

时间:2016-09-26 14:36:3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活着电影观后感800字

  活着电影观后感800字【1】

活着电影观后感800字

  《活着》主要讲述了中国旧社会一个地主少爷富贵悲惨的人生遭遇。

  富贵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富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抓去当壮叮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了,却发现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的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富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富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孤独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几度落泪,并不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手法有多么煽情,事实上,这部小说从头到尾都一直用一种平实得近乎冷漠的笔调进行冷静的叙述。

  然而正是这种朴实、平淡的语言,却能带给人们一种极大地感染力和震撼性。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家珍病重,自知时日无多时对富贵说的话:“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见你们”。

  不想死,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也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只是不想离开自己的亲人,只是怕死后再也见不到他们。

  这朴实的话语所表达的,不正是最真实的最感人的情感吗?

  《活着》这部小说所讲述的,是一个荒诞却又真实的故事。

  说它荒诞,是因为这部小说内容是在一段精简化了的历史阶段里将整个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夸张化地集中到一个家庭中来表现;说它真实,是因为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

  这部小说的许多内容还充满黑色幽默的意味,对官吏主义、大跃进运动和文-革等方面都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如富贵的儿子给县长老婆献血却被抽血过量而死等内容,然而这种讽刺却是绝望的、无奈的、令人心酸的,

  至于这部小说的主题与内涵,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许多人都认为这部小说太过于消极,过于沉重,对读者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会有这样的评论也是难免的,因为的确,这部小说从头至尾都浸没在一种悲剧的气氛中,主人公富贵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惨的,他的亲人一个个的离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难得的温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

  读者读完整部小说,合上书本,看到封面上小说的题目——“活着”二字时,都会思索: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否像主人富贵一样,活着就是为了承受活着的痛苦?另外,小说的结局——富贵和老牛一起生活,似乎也暗示着一种消极的观点:人和动物的生命价值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区别,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仅仅是一种“活着”的状态而已。

  然而我认为上述观点并不完全准确,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惨,但他从未放弃,一直坚持活下去,无论或者是多么辛苦。

  因此我认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道理:活着虽然充满了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

  余华在书中写道:“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

  ”责任,是活着的意义,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

  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责任。

  《活着》无疑是一部经典,美国短篇小说家艾米丽·卡特称之为一部“永恒作品”,并不是谬赞。

  我认为我们年轻人也都该去认真读一读这部作品,让它来教会这些“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轻人生命的厚重与沉痛,让它来给我们深刻的反思,去思索活着的价值,去担当生命的责任。

  活着电影观后感800字【2】

  以前看过余华的小说,很震撼。

  而且我总认为根据小说拍成的电影总不会比小说精彩。

  讨厌跟风。

  所以一直没看张艺谋拍的《活着》,虽然身边的朋友一直在推荐。

  前段时间因为选修电影文学而找来了看,我终于打消了对电影《活着》的误解,在我眼中,电影比小说又多了一种韵味。

  小说给我的感觉是“活”,余华太残忍,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个而去,最后只剩下他守着一头老牛,我当时看小说的`时候泪水不停的流,余华这样安排有他的道理,可是我觉得太沉重,但我绝不否认,它是一部很成功的中篇小说。

  而电影给我的感觉是“活着”,是进行时,带有一种生命的张力与韧性,表达的是人类延续生命的动力。

  福贵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断地适应着环境的变化,顽强的追求生命的延续。

  福贵出生在地主富豪之家,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皮影是他的特殊爱好。

  当他的文艺嗜好变成谋生的工具时,他却表现的“乐得其所”。

  这是一种“活着”的韧性在激励着他,带领着他,让他顽强地生活着。

  片尾,福贵找出装皮影的旧箱子,让外孙养小鸡。

  外孙和小鸡都是新生命的象征,皮影虽然没有了,但生命依然延续。

  一家人开心的笑着,影片到这里戛然而止,给人一种“影片结束,而生活继续”的感觉,我非常喜欢。

  生命总要绽放,不管经过多曲折的道路。

  看过余华的所有小说,深深钦佩这样写作很有独立思想,不夹带个人感情的叙述,在他的小说面前很多时候我自己都深深感受到了小说中所传达出的悲痛和那个时代的无奈和压抑。

  冲此看了张艺谋的《活着》,在整个电影行进中我再一次被这样小人物在那个年代的命运的主线所深深吸引与牵动。

  葛优的演技简直就是入了骨了,更别提巩俐的表演,将那样的一个中国传统女子的性格与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凤霞临死时她的哭戏,宛若我们身边的即将丧失儿女的可怜母亲;最痛苦的不是看着女儿受苦,最痛苦的是可以救但救不成的那种惋惜。

  其实这些在余华的小说中体现得更为透彻。

  在改编上很多地方作了变动,但也不影响整个主线的发展,但是没有小说详尽,所以“活着”的这个主题在电影中的体现就需要观众仔细分析,而不像小说中文字中透出的都是血泪的辛酸和人生社会的无奈。

  在结局的时候,电影并没有把小说中家珍逝去女婿二喜被预制板夹死以及孙子在自然灾害时期吃豌豆噎死的结局再刻画出来;结尾处,导演以一种祥和的生活状态结束了这一幕幕的人生悲恸——病倒的家珍和福贵二喜以及孙子幸福开心地吃饭···

  电影也确实不需要像小说中那样再刻画下去了,因为主题在于活着,这一切的经历以足够反映一切,而再说下去似乎就成了人生剪影了。

  主题与意蕴也在那一系列的事情中慢慢地向观众们传达着活着的信念。

  再次感叹,葛优的戛纳影帝真是不是这么简单得到的,这样纯熟的演技也实在让人佩服。

  颠沛流离的生活,感谢现在的安详与和平。

  活着电影观后感800字【3】

  不去品尝生活的苦就不会懂得幸福的真谛。

  从古至今,有谁没有遭遇过挫折,又有谁没有过不幸的时刻呢?但不论如何,坚强的人都会努力克服艰难而坚持活下去。

  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显得脆弱。

  但人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会发现活着就是幸福。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就是要演绎这种坚忍的“活着”。

  《活着》讲述的是中国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个富有家庭里发生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夫妇,丈夫富贵,妻子家珍。

  由于吃喝享乐,沉迷于赌博,富贵最终把家里的财产输得一干二净。

  父亲因为他的堕落气得生病而死。

  从此,家破人亡,他们两口子不得不面对苦难的生活。

  俗话说:“有果必有因”。

  富贵家境衰落,他妻离子散的悲剧是他走上堕落的不归路,成日不思进取吃喝赌博的结果。

  在此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是不是他的父亲和妻子不关心他呢?答案是否定的。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富贵固执的本性。

  他漠视父亲和妻子的多次规劝,执迷不悟,最终致使家境衰败、贫穷潦倒,天天过着痛苦的生活。

  他曾被抓住并差点丧命;他曾在被别人鄙视的环境中醒悟。

  也就是在那时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价值。

  影片中有一个关于他教训孩子的情节值得我们思考。

  “小鸡长大会成鹅,鹅长大会成羊,羊长大会成牛。

  小鸡怎么能变成鹅呢?或许想告诉孩子,再贫困弱小的人也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吧。

  是啊!生活虽然不是什么时候都尽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拥有信心,明天将会更好。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又是怎么样的人呢?现在我们来给她作个分析吧。

  影片中描绘她的部分没有富贵多,可是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个既通情达理又温柔贤惠的妻子。

  人总是有喜怒哀乐的,家珍有时也生丈夫的气,所以她才在怀孕时带着个哑巴女儿回娘家。

  可是富贵那时候怎么知道家珍——一个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他,一个夜夜哭泣劝告丈夫不要赌博的妻子正在家乡艰难地供养着孩子,并且期盼着他早点醒悟。

  要是没有毅力,没有信心,说不定这个柔弱的农村妇女早已经没有勇气生活在这世上了。

  这个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坚韧的。

  怪只怪富贵这个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们俩才只能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

  这个故事说到这算是告一段落,不过剧情仍未结束。

  也许导演还要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中国的环境不断在变,人也随着不断地变。

  但是不论如何,不论发生什么事,活着的人还得活着,在漫漫人生路中品尝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

  富贵和家珍的故事伴着前进的历史走到中国建国初期。

  这期间,他们的孩子友庆被春生(他们的老朋友)骑车撞死了。

  其实春生不会开车,却自以为是,结果……这个可怜的孩子再也没有机会品尝妈妈给他做的12个饺子了。

  作为编剧,导演,为什么安排了这样一个情节呢?是否想通过加深富贵和家珍的痛苦,来表现他们生活的毅力?我想除此以外,他们还想提醒人们,做事时不要不懂了装懂,否则酿成悲剧再怨天尤人也无济于事了。

  有庆的死真是令人扼腕叹息啊!

  还有一个令人痛心的情节是富贵的女儿在生孩子时也不幸死去了。

  她的死并不像人们说的那样是由老天爷安排的,我觉得是由当时迂腐的社会观念造成的。

  我们都知道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让许多知识分子被批判为资产阶级。

  影片中的医生是个典型的例子。

  如果给富贵的女儿接生的接生员是个有经验的医生的话,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这种情节真令人悲哀愤怒。

  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去,身为父母该有多痛苦呀!我原以为富贵和家珍会承受不住孩子死去的打击而丧失理智和生活下去的勇气,可他们却能面对现实,承受苦难,顽强地活着、活着!我深深地被他们的坚强与勇气打动。

  《活着》是一部意味深长的电影。

  富贵和家珍夫妇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生活就像是一条路,不总是平坦而笔直的。

  人只有一勇气、毅力和信心去面对和克服种种的挫折与不幸,体会幸福的不易与甜蜜,才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活着是一种证明,是一种历练。

【活着电影观后感800字】相关文章:

1.活着电影观后感

2.活着电影观后感600

3.看电影活着观后感

4.活着电影赏析观后感

5.电影活着观后感1500

6.活着电影观后感400

7.活着电影观后感800

8.电影活着观后感1000

9.活着电影观后感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