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观后感>教师看《永远在路上》有感

教师看《永远在路上》有感

时间:2016-11-08 16:24:1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教师看《永远在路上》有感

  教师看《永远在路上》有感【1】

  一、摆正教学为中心的位置关系

教师看《永远在路上》有感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学工作,教学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不谈教学,离开了教学,学校也就没有生命力,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所以说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学校的一切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推动这个中心,服从这个中心。

  也就是教学中心说。

  学校的机构设置、规章制度的制定、辅助设施的建设以及学校每一位教职员工的言行都要服务于这个中心。

  平时我们常说教学是第一线,教学是前勤。

  既有前勤,也就有后勤。

  说到后勤,人们往往会片面地认为:后勤就是总务上的吃喝拉撒睡,水电勤杂加门卫。

  我觉得后勤的概念不能仅是财物供应、环境保证的硬件服务,这样太狭隘。

  它应还包括党政工群团组织等这些软性的服务机构。

  成立党政工青妇群团组织及各职能科室干什么?就是要保证教学这个中心的正常运作,有利于教学这个中心,服务于教学这个中心。

  学校领导是干什么的?是为教师服务的。

  而教师是直接作用于教学这个中心工作的。

  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明白了领导的责任。

  这就要求我们领导要摆正位置,理顺关系,切实回到以教学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各职能部门科室要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中心服务。

  学校领导所分管的工作不一样,性质也不一样,抓教学的是中心工作,不直接抓教学工作的是为教学这个中心服务的。

  也就是说每个学校领导都要心中装着教学,嘴里念着教学,手里做着教学。

  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为了教学,千万不能中心偏移。

  作为学校领导不能因为分工不同,分管事务忙,散事、闲事多就不深入课堂,不去了解教学,甚至耽误教学。

  要多去亲近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教学,对学校特别是对个人都有好处。

  二、严字当头,勤奋不懈

  有的学校领导长期任职产生了惰性,工作态度与工作作风上出现了松劲、懈怠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严”不够。

  工作不严肃,管理不严格,作风不严谨,有的甚至有“甘拜下风”的想法。

  二是“细”不够。

  经验主义作祟,认为过去都干过多次,年年如此,老一套,不再深究细查;借口抓大事,具体工作本该由自己去做却安排其他人,而且不过问,不检查,不总结,简单化考虑,一般化要求,粗放化管理。

  三是“钻”不够。

  学习上钻不进去,整天忙忙活活,细枝末节,鸡毛蒜皮,就是没有时间思考研究问题;管理上不钻研,拈轻怕重,谨小慎微,不想刨根问底,只想“得过且过”;

  班子之间、同志之间不注意团结,工作形不成合力,不能公平发现启用人才,也不能宽容对待使用人才,营造和谐氛围;研究上不钻研,对分管工作发展思路模糊不清,落实办法责任不明,缺乏工作方法,管理缺乏针对性。

  以上这些问题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也反映出一种不好的苗头和倾向。

  学校领导是学校广大教职工的领头雁,如果自身精神面貌懒散,工作状态不佳,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给学校教学工作带来被动。

  学校领导要坚持原则,雷厉风行,公平公正,不徇私情,绝对不能搞两个标准,绝对不能当“墙头草”,哪边来风哪里倒。

  (对待教职工两个标准:和脾气的一派的与不对眼的所谓另类的不一个标准,人为地制造小团体不和谐因素;觉得自己是领导不能和普通教职工一个标准,自己的标准要高于普通教职工还好,而恰好相反,把自己孤立于教职工之上。

  我觉得学校领导不能搞特权,不能有优越感,不能在老师面前这样炫耀:你们办不到的事我能办到,你们不敢做的事我敢做,你们应该干的事我可以不干。

  这样脱离群众的领导怎么能让群众佩服。

  所以学校领导要敢于接受群众的监督,单从这一点上看我认为三个级部的领导很不容易,上要接受除他仨之外的我们这些领导的监督,下要接受而且是每天时时刻刻地接受老师们的监督,不用说每天几点名,一会在不在办公室,在办公室里干什么,工不工作,是不是脸又红了,上课晚没晚点等等,十几双眼睛天天如此监督呀。

  其中滋味我们其他科室的领导也都是从大办公室里走出来的,也都能体会到。

  说到这里蹲科室的领导还好意思用两个标准要求自己吗?要学会“慎独”。

  )希望学校领导充分认识自身肩负的责任,以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振奋精神,鼓足干劲,扎扎实实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

  三、增强三种意识

  一是责任意识。

  走上领导岗位是组织上的委托,群众的信任,在这个位置上就要对上履职、对下负责、对自己负责。

  就要时刻有一种使命在肩头,有一颗事业心在跳动,而不能松松垮垮,思想上和行动上混同于一般群众。

  就不能拿个人好恶、情绪高低、心血来潮,使严肃的责任随意化,比如个人喜欢的就认真做,不喜欢的就冷落一旁;情绪高的时候就出效率,情绪低的时候就不管不问;刚开头的时候很好,结尾的时候一团糟,造成学校工作时好时差,此起彼伏,没有连续性和规划性。

  责任意识表现在对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负责人。

  比如在学校管理方面,有的学校成了大杂院,有的成了自留地,有的成了家属教学混杂区,这都是领导者管理不负责任的表现。

  二是创新意识。

  怎么把初中教学质量提上去,需要不断提出新思路,拿出新办法。

  为什么要创新呢?因为不创新就难以摒弃自身思维上的惰性、工作上的惯性,就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新变化,就难以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和提高。

  一些先进地区、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先进技术之所以先进,就是因为他们都“新”,并且能够常“新”。

  只有“新”的东西才能有特色,只有“新”的举措才能有突破。

  作为领导创新,首先要打破思维上的“框框”。

  敢想才能敢做,敢做才能做出成绩。

  没有想法的领导是一个短视的领导,是一个没有魄力的领导,起码是一个懒惰的领导。

  作为学校领导,要始终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学校的老师们充满信心,绝不能存在安于现状、四平八稳的“中游”思想,更不能存在经常“向下看”的堕落思想。

  教育是最具创新性的事业,如果整天谨小慎微,没有改革创新的魄力和勇气,那学校就只能成为一潭死水。

  其次,要勤于并善于学习。

  不学习,创新就没有基础,就没有办法走捷径,甚至不学习,就有可能在工作中犯错误。

  三是拼搏意识。

  在一个地方、一个岗位工作时间长了,产生惰性是很正常的,特别是当工作取得了成色、走上了正轨后,更容易使人产生懒得思维、懒得下劲“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

  克服这一惰性,广大校长必须始终保持三股劲:一是干劲。

  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干事创业的锐气。

  有的领导一看无精打采,动不动就是“我早就不想干了”。

  有这种思想的人,我看,也就不配当一个领导了。

  二是摽劲,领导尤其要蹲住、抓死。

  别人可以按点上、下班,你要来得早走得晚,星期天、节假日也不能不管不问。

  抓工作就要摽紧抓死,你懂不懂的要经常去看,找明白人靠上,你管和不管,效果肯定不一样。

  就像食堂卫生,你经常去看看、问问,饭菜质量肯定就要好些。

  工作就是这样,没有白干的,俗话说:“锯响就有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韧劲,干工作持之以恒、一以贯之,不能忽冷忽热、虎头蛇尾。

  特别是在纪律上不能开始严,后来松,越来越松。

  有的同志之所以不遵守纪律,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他违反了纪律你视而不见,他当然还会再犯。

  四、强化“五位”思想,促进目标化管理

  按照中心中学王校长要求,学校、各科室、级部、班级、教研组、备课组、每位教师以及每位学生都要制定工作或学习目标,使学校从上到下都实行目标化管理。

  制定严格的考核评比制度和奖惩措施,建立学校领导竞聘上岗和教师校际流动机制,实行工作滞后者竞争上岗、成绩末位者交流制度。

  这就要求我们学校领导要有“五位”思想,“五位”是指:

  1、定位:领导干部要有“四定”(定职、定岗、定权、定责),要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切不可有权无责或以权谋利,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到位:有职有岗有位就要上位到位,做到“在其位,谋其政”。

  3、足位:有权有位,就要用足用好权位,在政策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尽最大可能地发挥权力的最大效益,把自己分管或主管的工作做好,充分施展自己的领导才能。

  4、补位:人人有岗,人人有位,但岗位之间因工作的分管、主管、协管又因工作性质、类别等时有交叉,就是说岗位有交叉,工作有联系。

  这就要求领导之间要讲团结协作、顾全大局,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体谅,共同把工作做好。

  在别人因事因病缺岗、空岗时,及时、主动、有效地补位。

  就像足球比赛一样,攻守照应,互相补位。

  5、不越位:用足用全用好用正权力,是每一个领导应尽的职责,但权有所限,不可过之。

  不要越位用权。

  越位不同于补位,补位是为了工作,越位就不正常了。

  以上这些,我们党员、领导同志要正确对待,认真遵守,互相监督。

  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目的就是要改变我们的工作作风,端正我们的工作态度,提升我们的工作水平,凝聚我们的工作合力,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成绩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教师看《永远在路上》有感【2】

  治国理政,人心为本。

  于国家,是人心向背;于个人,是口碑官声。

  古往今来,人心向背这笔账,算的人不少,结果却是各异。

  唐太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崇廉戒奢,所以有大唐“贞观之治”;晋惠帝说“何不食肉糜”,所以有弱晋“八王之乱”。

  郑板桥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所以虽失其位而民怀之;和说“升斗小民、不过尔尔”,贪渎弄权,所以虽位极人臣却恶名难消。

  这个道理,党中央和大部分党员看得很明白。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一天起,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便贯穿始终。

  革命战争时期,毛z东用“靠人民起来监督政府”回答了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我们努力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红利,这都体现了党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

  为什么要旗帜鲜明地反腹败?“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腹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习书记在片中已给出了答案。

  应该说,大部分党员都能把这笔账算得清清楚楚。

  但有个别党员干部甚至是高级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如专题片里的白**、周**、李**等令人触目惊心的贪腐细节这样子的“公仆”,人民是绝不会和他们站在一起。

  《永远在路上》拍摄40多个典型案例,采访苏**、周**、李**等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第一集讲述了b恩培、z本顺、l春城等案例。

  对党和党员干部,人民的心中自有一杆秤,人心向背是最公正的砝码,也是唯一的砝码。

  人心一旦失去便很难再挽回。

  周**、薄**、郭**……一连串“老虎”的落马,让人既提气,又警醒。

  提气的是,党是动真格的!反腐无禁区、全覆盖,风气改善有目共睹,令人拍手称快;警醒的是,反腹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反腹败决不能放松。

  正如片中所说,中国共产党赢得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但,不是一次选择就可一劳永逸。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腹败必须常抓不懈,“有腐必惩”,让人民看到党的决心和效果。

  人心向背这笔账,必须时时算,日日算,常算常新。

  唯有如此,才能增强人民对党的信心,才能担负起党的历史责任。

【教师看《永远在路上》有感】相关文章:

1.教师看《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2.观看《永远在路上》有感

3.看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永远在路上观后感知乎

4.观看永远在路上观后感-看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5.观看永远在路上体会-看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6.看永远在路上的观后感

7.看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范文

8.《永远在路上》教师观后感-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