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观后感>《活着》观后感

《活着》观后感

时间:2016-12-30 16:39:4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活着》观后感

  影片《活着》以中国内战和新中国成立后历次政治运动为背景,通过男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坎坷经历,反映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

《活着》观后感

  活着,是为了什么?小编的答案是:活着是为了更好的活着。不知你的答案是什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篇《活着》的观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活着》观后感

  余华说,有时候,活着就是为了活着。就像路边的乞讨者,可能一无所有,可能两手空空。

  然而,我知道,《活着》是一部意味深长的电影,值得我们每一个有思想的观众细细品味咀嚼。这部影片不仅为我们呈现了那个时代的苦难,而且还超越时空,为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寻求着某种合情合理的解答。于是,当我们剥去那苦难的外衣,一个坦诚的生命哲学便被一览无遗。它真正所传达给我们的不是对命运无奈的控诉,而是对人的生命本身所存在的敬意与感动、对世间至情至爱的讴歌和赞颂。

  当福贵一次次声嘶力竭的呼喊的时候,当家珍一次次泣不成声的悲痛的时候,当一次次的战争、运动打破宁静的生活的时候,他们还是携手一路走来。因为只要活着,就会有希望,有希望一切才有可能。所以,影片被设计成了一个更为温馨的结尾,福贵满怀深情的对外孙馒头说:“你是赶上好时候了,将来这日子越来越好了。”这是生命的嘱托,更是希望的传承。而这种种的希望背后,最终的驱动力,正是这不变的爱、这是这未了的情。

  是的,千百年的历史,弹指一挥、唯见沧海桑田,而这亘古不变的唯有一个情字。

  亲情、友情、爱情,似乎在不同的时代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实质永远不变的守候在那里,穿越了此后漫长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而最终经久不衰。相信,这些才是我们坚持好好活下去的理由。以至于我们可以为此而忍受任何刺骨的疼痛。就像战场上的.福贵说的那样:“什么都没有老婆孩子好,我一定要活着回去”。正是有了这一份坚持、这一份信念,他才能从枪林弹雨中走来、从尸横遍野中走来,在昏暗的灯光下与家珍相会。《活着》所给予我们的就是这种生命的境界与启示,让我们在极其痛苦的时候,让我们在伤心欲绝的时候,也能看透,我们还是要活下去,为了那份轻飘飘的希望,为了那份沉甸甸的挂念。

  于是,我们活着,为了亲情,为了天然的血液中相连的千丝万缕。

  于是,我们活着,为了友情,为了昏暗的岁月里贴心的肝胆相照。

  于是,我们活着,为了爱情,为了永恒的天地间不朽的生死相许。

  亲情、友情、爱情,共同打造着你。只要有你,我不怕遭遇世界的遗弃。有幸今世来,体味着人间沧海、万物生息,便是生命的意义。

  《活着》观后感

  74分钟的纪录片,有血有肉的真实情感,见证了一幕幕这些人是如何想要坚强地活着,为了想要活着,他们更努力地等待。这部片子的导演马倩雯说了一句话,“他们每天都在选择,他们的选择又是必须承受的另一种痛苦。”经济的沉重负担,精神上的折磨,病魔一次次地向他们提出挑战,积极面对的结果,令人可悲的是,没有可以战胜的武器——。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换肾就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能够活下去的资本。在众多尿毒症患者中,成了所有人需要共同克服的问题。

  每一次的配型带给他们的希望,在一次次地失败之后又变成了失望。多么希望能够绝处逢生,齐全,可是这个时候又会有另一个重磅炸弹轰炸着你——手术费,即使找到了,匹配成功了,可是昂贵的手术费和后期的医药费都是一般家庭承受不起的,就更别说是靠着土地天气吃饭的农民了。

  《活着》就是在向我们讲述最真实的最基层的生存和社会状态的问题。这部纪录片并没有构图完美甚至是唯美的镜头,但是每一个镜头下都是最真实的体现,就像马倩雯导演说的那样,“在那种突发情况下,所有人都在等着手术成功的消息,而我们却拿着摄像机寻找最好角度,这与当时在现场的心情不符合,也做不出来这种事情,要体会家属的心情,我的要求只要有镜头,有画面就可以了。”可能对于更专业的导演来说,画面角度不够好,就是一个不合格的片子,可是在更多的观众眼中,真实才是一个满意的答卷,真实的画面才值得我们去尊重和等待。

  《活着》观后感

  看完《活着》,感触很多,一直想写点什么,但是一想起这些镜头就让人内心堵得发慌,不敢仔细琢磨。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我还是忍痛把这种情感抒写出来,以舒解心头之痛。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出版发行于1993年。余华本人也因这部小说于2004年3月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1994年,张艺谋将它拍摄成电影,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到现在没有公映。我也是偶然的机会才在网上看到并下载的。

  电影一开始并没有照搬原著,没有从线索人物切入,而是直接在小唢呐声和幽深的巷子里,直接把镜头对准了主人公富贵在赌场的纨绔行径,在戏班班主龙二的算计下,不同妻子的劝解,地主少爷福贵终于赌光了家业,妻子带着女儿挺着大肚子回了娘家,老爷子被气死,母亲也一病不起。大富大贵的地主少爷因为赌博变得一贫如洗,一度沦为街头乞丐。后来妻子家珍带着一双儿女来找寻富贵,在富贵最昏暗的时候,家珍的不离不弃给了他莫大的欣喜。他向龙二低头借钱,想开个铺子,东山再起。可是龙二只借给他一箱子皮影,让他搭个班子,自食其力。富贵从此走乡串镇,想要挣钱养家,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某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等到他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

  安稳平静的生活并没有到来,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刚一回到镇上,就目睹了地主龙二因为不把房子交给政府而被公审并枪毙,富贵吓得尿了一裤子;富贵被解放军俘虏期间,给解放军表演过皮影戏,回乡之前,解放军给他开过一个证明,镇长觉得他是参加过革命的,于是大炼钢铁时,让富贵成为表率;儿子有庆好几天没睡觉,为了不拉革命后腿,富贵把有庆背到学校,让有庆参加学校的劳动,迎接区长检查,结果有庆太瞌睡了,在墙根睡着,不幸被区长倒车撞倒的墙砖压死了;女儿凤霞与镇长介绍的工人的瘸腿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文革,卫校的学生造了医院专家大夫的反,没有医生及时施救,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

  可能是张艺谋出于观众接受心理的考虑,电影就在这里匆忙结尾了。而原著的结局,却残酷的让人绝望:

  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电影有些情节的处理也与原著不同,如,原著中富贵的儿子有庆因为与县长夫人的血型相同,在献血时,被活活抽死在医院!不知道张艺谋改变原著的原因,不得不说,改变之后的悲剧性减淡一些,可是加在徐富贵心中的愧疚要浓重很多,电影中家珍在有庆的坟前,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早知道这样,娘就应该劝住你爹,别让你爹送你去学校……

  从国某党统治后期到解放战争、土改运动,再到大炼钢铁运动,自然灾害时期文化大革命等,主人公富贵经历了从大富大贵到赤贫如洗的物质生活的巨大变迁。经历了多次运动给他带来的最大悲凉,则是一次次目睹妻儿老小先他而去。

  无论电影还是原著本身,都在揭示作为个体生命的人,在国家机器面前的渺小与不堪。地主少爷如果不赌,第一次土改恐怕也在劫难逃;龙二处心积虑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却因为不愿意把房子上交,一把火烧掉了房子而被枪毙;镇长和区长春生都是在文革时被扣上大帽子,贴上走资派的标签,被批斗打压;儿子有庆死于大跃进;女儿凤霞死于文革;外孙苦根死于自然灾害……

  活着,是为了什么?

  在原著《活着》里,很多人都想在所处的时代里活着,而且是很光彩地活着,可是从幼到老却都迫于时代,死于非命。逝者的痛苦并没有随着生命的终结而消解,反而加倍施加于幸存者的肩头、心上。

  余华用笔触抒写了活着的艰辛;

  张艺谋用电影演绎了活着的悲苦;

  不要因为时间、时代的缘故,让我们错过,反思生活的最佳蓝本。

  《活着》,一部不得不看的电影;一本不得不看的好书。

【《活着》观后感】相关文章:

1.活着观后感

2.活着电影观后感

3.活着观后感大全

4.行尸走肉观后感活着

5.活着电影观后感600

6.看电影活着观后感

7.活着电影赏析观后感

8.电影活着观后感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