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教学文书>教案>《卢沟桥烽火》教案优秀

《卢沟桥烽火》教案优秀

时间:2023-12-06 16:05:5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卢沟桥烽火》教案优秀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卢沟桥烽火》教案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卢沟桥烽火》教案优秀

《卢沟桥烽火》教案优秀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准确体会文中词语的感情色彩。

  3、能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拟清文章结构思路。

  4、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方法:

  1、利用互联网搜索查阅的方法,通过一些图片和视频,再现实历史,帮助加深学生理解。

  2、自主探究,抓住关键词语,进一步领会理解文章内容。

  3、合作交流,深化学生的情感认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新课

  1、观看卢沟桥图

  【网络搜索】

  过渡:这就是卢沟桥,它历尽风雨沧桑,见证了一段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抗战历史。

  2、板书课题:卢沟桥烽火

  释题:烽火是什么意思呢?这里比喻什么?

  【网络搜索】

  3、简介《卢沟桥烽火》背景:

  【网络搜索】“九一八事变”:

  图文:

  配乐:《松花江上》(片段)

  过渡:“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蚕食、扩张,把魔爪伸向全中国,妄图以泸定桥为突破口,继续扩张势力,将祸及全国……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学课文

  要求:读通句子,读顺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划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点。

  2、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a)出示本课生字词和多音字:

  烽火妄图伪军凌晨呐喊

  歼灭震耳欲聋蚕食挑衅

  哭爹喊娘狼狈而逃抱头鼠窜

  万籁俱寂众寡悬殊同仇敌忾

  猝不及防鬼哭狼嚎如火如荼

  魔爪(zhuǎ zhǎo)咽(yān yàn)喉

  b)、指名读,集体帮助纠正读音

  c)、再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

  d)、齐读词语

  3、质疑:说一说在预习中有没有遇到的疑难问题?

  4、学生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历史事件?

  5、学生读课文后议一议,然后指名概括文章大意。

  6、根据下列小标题,试一试给课文划分段落:

  战略要地激战守桥发出号召拉开序幕

《卢沟桥烽火》教案优秀2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把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想象狮子的形态。欣赏生动的句子。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想象狮子的形态。

  2、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想象狮子的形态。

  教学准备有关“

  7、7”事变的资料。有关卢沟桥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由学生根据课下查找的资料对"卢沟桥"进行简要的介绍。(艺术班由老师查找)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它始建于1189年,桥的总长265米,有241根望柱。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就是卢沟桥(板书课题)

  二、观察第一幅图画

  1、仔细看图,桥上都有哪些景物?

  2、把你看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一段话。

  3、谈一谈你对卢沟桥的印象。

  三、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填空。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__,接着讲了,最后讲了。其中重点写的是什么?

  2、完成思考题及填空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后明确:

  (1)本文主要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的形态。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狮子多,接着讲卢沟桥上的狮子姿态万千,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重点是写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

  4、按叙述顺序进行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意思第一段:

  (1)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第二段:(2-3)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

  一、形态各异。(重点段)第三段:

  (4)卢沟桥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5、认识歇后语出示:"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1)歇后语分为前后两部分,仔细观察,看看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前一部分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像是谜语的谜底。后一部分是为了解释说明前一部,通常只说前一部分,别人补充后一部分。)分)

  (2)你还能说出几个歇后语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四、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师:上节课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

  一、形态万千。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卢沟桥上的狮子都是什么样子。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

  二、自学第二大段

  (一)出示自学提示: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的?

  2、细读描写狮子"形状"的句子,想一想文章都写了狮子哪几种形状,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4、通过看图和学习你都联想到了什么?

  (三)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大小、形状、神态来写的。

  (2)细读描写狮子"形状"的句子,想一想文章都写了狮子哪几种形状?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有的:蹲坐长吼有的:低头听有的:偎依熟睡有的:藏游戏有的:按淘气(在讨论学习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偎依"的意思。"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亲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偎依的意思是亲热地紧挨着。这里是指小狮子紧紧地挨着妈妈,紧密地依靠在一起。)由学生谈一谈"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引导学生领会到是由于作者的遣词造句、合理想象使这些石狮子活灵活现,引起读者兴趣。师引读第二自然段: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把自己看到的,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卢沟桥的狮子形态万千,远远不仅仅这五种形态,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形态不一的狮子。发散练习:你能通过想象,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说一说卢沟桥上还有什么形态的石狮子吗?

  (4)通过看图和学习我们明白卢沟桥的修建是需要大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所以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

  3、短短的266米中,501只大小不

  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读到这里你想到什么?(卢沟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

  四、学习第三大段

  1、过渡:卢沟桥扬名于世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狮子,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应该忘记的原因。

  2、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卢沟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3、由同学根据课下查找的相关资料谈一谈"七七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查词典,联系"七七事变"理解"挑衅"的意思。(挑衅:故意制造事端,挑起冲突。通俗点说就是没事找事。这里是说日军找借口生事端,企图引发冲突或战争。)

  4、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卢沟桥烽火》教案优秀3

  教学目的要求

  1、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顺序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了解卢沟桥的战略地位,以及卢沟桥事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一、检复导入,激发感情。

  1、(课前播放斑竹清唱的《卢沟桥之歌》,直到上课铃响后才停止播放)

  同学们,苍凉悲壮的歌声戛然而止,然而,我们心中苍凉悲壮的情怀依然激荡,一声炮响,举世皆惊。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艰苦卓越的抗日战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昨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风雨沧桑,翻开了那段不堪回首的篇章。通过昨天的学习,你知道了这次事变真正的原因了吗?

  (当苍凉悲壮的歌声萦绕在教室里时,“未成曲调先有情”,学生已是“不绝转入此中来”。当歌声戛然而止时,相信同学们心中那苍凉悲壮的情怀依然在激荡。课未始,情已生,此时展开教学,学生不管是情感上还是注意上,都已做好了良好的铺垫与准备。)

  2、指名学生说出卢沟桥事变的原因。

  3、出示示意图,分析卢沟桥的战略位置,揭示事变原因。(多媒体显示卢沟桥事变示意图)

  (多媒体显示卢沟桥事变示意图,形象的直观显示“激活”了文字,促进了学生的正确感知。使学生对卢沟桥重要的地理位置一目了然。)

  过渡:所以,敌人对此是如梗在咽,恨不得一举拿下,好扫平他们侵略全中国的障碍。美丽祥和的卢沟晓月再也阻挡不了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大家请看——

  二、自主学习,感悟文本。

  (一)学习第二段。

  1、观看录象。(关于卢沟桥事变的一段视频)

  (多媒体的运用开放了信息资源,形象的视频展示重演了屈辱的历史,也成功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愤慨的情绪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同时被激起的,还有与守城官兵同仇敌忾的心理。可以说视频展示为学习新课扬帆导航。)

  过渡:看到大家意犹未尽的表情,我知道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当时的详细情形,是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卢沟桥事变的详细经过。

  2、浏览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示时间关系的词句。

  3、交流并相机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4、品味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然后就其中一个时间段里的战事情况进行小组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填在发下来的表格里。同时,思考并交流你在学习过程中还能体会出什么?

  (语文课堂要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安排学生的自读、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从而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敌军的蓄意挑衅、无理取闹;我军的义正严词、正义凛然。)

  5、交流(出示学生填写的表格,并完善)

  要求:找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完成填空。

  时间敌军我军

  1 9 3 7年7月7日深夜全副武装气势汹汹蓄意挑衅恼羞成怒喝问严词拒绝

  第二天凌晨人仰马翻疯狂吼叫狼狈哭爹喊娘同仇敌忾举冒

  当天晚上猝不及防抱头鼠窜手握腰佩悄悄英勇顽强

  相机板书

  敌军我军

  1937年7月7日蓄意挑衅严词拒绝

  第二天凌晨内大举进攻同仇敌忾

  当天晚上猝不及防主动出击

  6、展示读。(相机作好朗读前的指导)

  7、有感情地齐读2—5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敌军的气势汹汹、无理取闹的可耻下场以及我军的同仇敌忾、英勇顽强。

  8、指导复述。(按时间顺序,可以参考刚才填写的一张表格。)

  (学生通过浏览读、品味读、展示读、探究读,不难体会到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和对我国守军英勇顽强的敬佩之情。在这里,我不惜花费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通过自读、讨论、交流、汇报等多种形式铺开教学活动,可谓是浓妆艳抹了,学生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教师已无须再多言语,学生已涨溢满腔激情。)

  (二)、学习第三段。

  1、中华民族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站起来了,发挥了她巨大的作用,请大家轻声读第三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平津危急!……三句话不能颠倒;“!”增强语气;“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体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3、齐读6—8小节,再次感受一下民族的危难和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

  (三)、学习第四段。

  1、范读第9小节。

  2、最后一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

  3、齐读最后一小节。

  三、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1、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想呢?

  (当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内化为表达的需要时,学生的感情便在激荡与碰撞中得到了深化与升华,于是,异彩纷呈的感想让人感觉到学生心灵深处的确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学生不忘国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奋发读书的情怀。中华儿女曾经因为国家落后而饱受凌辱,但是炎黄子孙决不允许历史重演。从孩子们的回答中,不难听出带着童稚的话语中是掷地铿锵的坚定决心。说者动情,听者耸容。语文课的情感目标的落实已在不知不觉中了。)

  2、历史,警醒世人;历史,催人奋进。中华儿女永远也不会忘记中国的历史,不会忘记中华民族的耻辱日——1937年7月7日,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

  3、同学们,在结束本课之前,我还想告诉大家一点,多行不义必自毙!发动卢沟桥事变的日军头目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多媒体展示补充日军头目的最后下场的信息)

  (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则主要体现在对知识、信息的拓展、延伸上。“善恶到头自有报”、“多行不义必自毙”,卢沟桥事变的挑衅者头目到头来没有一个有好下场,补充这一点除了让学生在愤慨之余大快人心之外,也激发了学生向善除恶的'自觉性,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是在潜移默化中的。)

  4、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3年了。和平与发展——这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心声,是亚洲各国人民的心声,这是时代的最强音。希望大家将来能为维护中日和平、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多媒体放飞和平鸽,播放蒋雨莲的《和平友爱永在我们心中》)

  (曲终谙情情未了。通过一堂课的熏陶、激发,学生的情感已进入了高潮,特别是学生对日寇的憎恨之情已然溢于言表,可是如果就这样的在学生的心底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或是让学生带着仇恨离开语文课堂,那便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目标背道而弛了。在学生年幼的心里,显然是无法分清正确对待日军的侵略行为与对待现在的日本国的态度应该有什么不同的问题的。所以,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不失时机的诱导学生关注另一个具有时代性、世界性的命题——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比较起仇恨战争来,维护和平显得更有意义,因为这是中国人民的心声,是全世界人民的心声,是时代的最强音!我想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绝不仅仅只是一个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必要的情感态度世界观的引领。)

  四、布置作业:

  1、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了解卢沟桥事变后的战事情况;收集抗日战争中其他的重要历史事件。

《卢沟桥烽火》教案优秀4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1-5自然段。

  2.品读重点语段,认清侵略者的丑恶嘴脸,感受中国守军的英雄气概。

  活动单

  导学案

  调整与改进

  【活动方案】

  活动一:弄清“事变”起因。

  1.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卢沟桥事变的起因是什么?

  2.组内说说当时的局势和事变的起因,再感情朗读第1自然段。

  3.各组推荐代表介绍当时的局势和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活动二:了解“事变”经过

  1.精读2-5自然段,圈画出描写敌我双方表现的词句,思考从中读懂了什么?

  2.组内合作:

  ①讨论完成表格(提示:要抓住最能体现日寇本质和我军精神的关键词哟!)

  时间

  日寇

  我军

  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②就所填的词语谈谈各自的感受,并感情朗读。

  3.汇报展示。

  【检测反馈】

  1.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分类摘抄,并任选两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描写敌军的:

  描写我军的:

  其他:

  任选两三个写一段话:

  一、复习导入

  二、据活动一要求学习第一段。

  (1)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2)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三、据活动二要求学习第二段。

  1、从2—3小节,感知事件的发生,体会日军的卑鄙,驻军的正义,说说你从这两小节中获得了什么信息?从四—五小节,体会日寇的疯狂,我军的英勇与足智多谋。

  2、交流:

  a、要点:(1)敌人蓄谋已久,“搜查”只是借口,夺下卢沟桥是真实目的。(2)抓“蓄谋已久”探究,感知句群:①1937年7月7日…………向卢沟桥摸来”;②日军恼羞成怒…………”体会“偷偷、摸来”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感受日寇的卑鄙行径。(3驻军的正义:“严词拒绝”如何拒绝?“立即开枪还击”

  过渡:日寇的蓄意肇事,使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你如何认识我军的“暂时”退守?(结合下文的“早有防备”)

  过渡:面对敌人的再次进攻,我军是如何应战的呢?日寇又是如何顽抗的呢?

  b、要点:(1)日寇的疯狂:“日寇吃了亏,…………扑来”抓“扑”体会:想像,用词语描述日寇的“扑”:地扑。体会读。

  (2)日寇的狼狈:“在硝烟和火光中……狼狈而逃”,“日寇猝不及防……尸横桥头”,“打得日寇……”。体会读。

  (3)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日寇的词语: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猝不及防、人头落地、尸横桥头、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4)我军的英勇、足智多谋,团结一致:

  “早有防备……”,“英勇的中国驻军……”,“当天晚上……”---体会“悄悄、进发”中包含的感情色彩。“我们的援军……”

  体会朗读。

  (5)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我军的词语:同仇敌忾、奋起还击、齐声呐喊、两面夹击

  3、引读体会: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烈的夺桥之战…………

  四、完成检测反馈。

  5卢沟桥烽火(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感受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团结一致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爱国情怀。

  活动单

  导学案

  调整与改进

  【活动方案】

  活动一:铭记“事变”史实。

  1.按照时间顺序,练习讲述事变经过。

  2.组内轮流练习讲述事变经过,相互补充。

  3.汇报展示。

  活动二:感受爱国情怀。

  1.默读课文6-8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全国军民爱国热情的语句。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确定小组展示方式。

  3.各组汇报朗读。

  活动三:了解“事变”意义。

  1.自由朗读最后一段,说说卢沟桥事变的意义。

  2.在八年抗战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组内讲讲抗日英雄的感人故事。

  3.各组代表全班展示。(说意义,讲故事)

  【检测反馈】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年月日深夜,一支的日本军队摸到卢沟桥,借口,遭到守桥的中国士兵。的日军就向中国军队开火,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第二天凌晨,日军炮轰宛平县城,又遭到中国军队的,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又称“”。它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2.“卢沟桥事变”揭露了,表现了。

  一、谈话导入,据活动一要求学习。

  回顾“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二、据活动二要求学习。

  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里,但是,师引:日寇……,就在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

  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呢?引: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

  你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刚才你读中的感悟?出示,面对侵略者,面对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三、据活动三要求学习。

  齐读上述词语,引发卢沟桥事变的意义:

  (1)师引: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从此,…………。

  (2)“序幕”是什么意思?

  (3)你怎样理解这个“全面?”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4)“如火如荼”是什么意思?能找及格词语替换一下吗?(红红火火、蓬蓬勃波)

  (5)总结:抗战之火,由卢沟桥的烽火点燃,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见证了这段历史。在同是中国人,同样爱祖国这根红线的连接下,抗战之火很快燃遍祖国各地。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军民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领土。

  四、升华认识:

  同学们,由卢沟桥的烽火,由日寇的蛮横,不可一世,你有什么想说的?

  五、完成检测反馈。

  教学反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卢沟桥烽火》教案优秀5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知识方面: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关键词句感受敌我双方表现,激发对侵略者憎恨和对我军民打击侵略者行为的敬佩。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方面:

  1、激发学生的爱国心。

  2、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军的崇敬之情。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材分析:

  《卢沟桥烽火》具体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四、教学重难点及措施

  了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体会中国守军不怕牺牲、奋勇抗敌的英雄气概。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卢沟桥烽火》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和课文插图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和观看图片,给学生直觉上感受。

  学生通过浏览读、品味读、展示读、探究读,不难体会到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和对我国守军英勇顽强的敬佩之情,为此我花费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通过自读、讨论、交流、汇报等多种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学生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随后,再要求学生朗读本段,找出动词,加以体会,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六、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前提测评入新课1、听写词语

  咽喉妄图挑衅狼狈同仇敌忾猝不及防如火如荼

  指名板演反馈讲评矫正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引导生根据默写的7个词语选取其中的2到3个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导学达标(一)学习第一段

  问:卢沟桥事变的原因是什么?你能找到吗?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在不懂处做个记号。

  同位互相交流,引导生理解“蚕食”、“魔爪”意思。重点理解“咽喉”意思,打开中国地图,学生看图找出“东北三省”及“华北”位置,进而理解“咽喉”意思,想想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指导朗读

  3

  引导学生抓住“蚕食”、“魔爪”、“东北三省”、“华北”、“咽喉”等重点词语朗读小结板书:

  日寇蚕食,欲占交通要道

  过渡:卢沟桥事变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是怎样的? (二)品读第二段

  浏览第二段,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同位交流,指名说师摘要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

  品读第二段,画出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然后就其中一个时间段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把讨论结果填写在下表里,同时思考交流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时间

  举动关键词语

  体会1937年7月7日深夜敌人我军

  第二天凌晨敌人我军

  当天晚上

  敌人我军

  师巡视了解学生合作探究情况小组按时间段汇报交流师针对汇报完善表空1937年7月7日深夜

  敌方:全副武装气势汹汹首先我军:喝问严词拒绝还击

  4说说从双方举动关键词你能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日军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学生评议

  小结:可见事件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板书:

  蓄意挑衅严词拒绝

  第二天凌晨

  日军:人仰马翻狼狈我军:同仇敌忾举冒

  说说从双方举动关键词你能体会到什么?

  引导生通过抓重点词语、句朗读并想象体会日军的残暴以及我军民不怕强敌的英勇气概

  播放录音片段学生边听边想象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学生评议小结板书:

  同仇敌忾大举进攻

  当天晚上

  日军:猝不及防抱头鼠窜我军:手握腰佩悄悄

  说说从双方举动关键词你能体会到什么?

【《卢沟桥烽火》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卢沟桥烽火》教案08-27

【优秀】小班教案04-17

(优秀)美术教案01-14

《白鹅》教案优秀06-29

《牧童》教案优秀11-23

美术教案(优秀)12-22

种子优秀教案11-24

舞蹈教案优秀09-28

《荷花》优秀教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