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2-03 08:21:48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6篇[精品]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教案6篇[精品]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火的特性及用途。

  2、认识常见的易燃物。

  3、学习处理火灾的基本方法

  活动内容:小火、大火都不怕

  活动准备:火柴、蜡烛、抹布、水盆、纸条、布条、木条、火的头饰、红色皱纹纸、湿毛巾;火的用途课件;火灾现场课件;

  活动课程实录:一、认识火

  1、(师用火柴点燃蜡烛)引导幼儿观察火的颜色,大小等。并请个别幼儿上台将手靠近火苗,引导幼儿了解火是热的。

  评析:认识火这一环节,直观形象,幼儿特别感兴趣,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观察上,能真实地去感受火,每个幼儿都有了切身真实的感受,在活动中了解了火是热的,目标达成得很好。

  2、请幼儿讨论火的作用。

  师小结:火是人类的朋友,火可以用来取暖、做饭、烧水,炼钢、发电离不开火,热气球升天,火箭发射都需要火的帮助。

  评析:幼儿对火的经验比较丰富,没有电时,可以点蜡烛;过生日时会用到蜡烛;煮饭的时候需要火……幼儿的经验被充分调动起来。通过课件,总结幼儿对火的经验,让幼儿对火的作用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幼儿都表现得非常兴奋,原来火还可以做这么多事情。

  3、师幼操作活动

  ①请幼儿观察纸条、布条、木条哪种易燃?

  ②请幼儿想办法把蜡烛熄灭。(用嘴吹,用水浇,用湿抹布盖灭火苗)

  评析:如何灭火这一环节,老师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引发了幼儿思考,想出了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并且让每个幼儿都试一试,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二、认识火的危害

  1、(师戴火头饰):我是大火,我能烧伤人和动物,烧毁房屋、森林,害怕了吧!

  2、提问:大火这么厉害,你们害怕了吗?你们怎样才能预防起火呢?

  小结:小朋友要勇敢,不要害怕火,在生活中不要随便玩火柴、打火机,看到地上有未熄灭的烟头要踩灭。

  评析:这一环节,幼儿对预防起火的经验不是很丰富,老师适时地引导幼儿,逐渐地引发了幼儿的思考,幼儿能说出不玩火机等东西,对于电引起火灾如果能再丰富一些会更丰富。

  [page_break] 三、了解灭火的方法

  1、小火

  ①(将撕碎的`红色皱纹纸扔在地上当小火)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大火并不常见,小火是比较多见的,若小火不及时扑灭,就会变成大火,其实小火的危害也不小,如果地上有小火苗,我们该怎么做呢?(请幼儿上来尝试)

  评析:幼儿普遍想到了刚刚用吹的方式灭蜡烛,这也缘于幼儿真实的生活经验,用水或湿毛巾,幼儿不易想到,在老师的演示之后,也理解得很好。

  ②如果小火苗烧到了衣服上怎么办呢?

  小结:地上有火苗,我们可以用脚踩灭它,还可以往火苗上泼水,用毛巾捂,如果小火苗烧着了衣服,不要害怕,可以躺下打滚,火苗就可以灭掉。

  2、大火

  ①如果你发现房屋、森林着了大火,怎么办呢?

  小结:不要自己去救火,那样太危险。可以快点通知大人,还可以拨打火警号码119,请消防员叔叔救火。

  评析:幼儿对火警电话119印象比较深,这一常识都能掌握。

  ②如果我们的幼儿园着了大火怎么办?

  小结:小朋友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快速到洗手间拿起毛巾,把毛巾用水打湿,捂住鼻子和嘴,防止被烟呛着,跟着老师往外面跑,要记住不要害怕,不要拥挤,有秩序地到达安全地方。

  评析:准备了一系列物品,幼儿真实地演示,掌握了逃生的技巧。

  四、演习

  1、教师发出指令:地上有小火;小火烧到了衣服上(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2、小四班着火了(幼儿跟随老师进行消防演习)

  评析: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幼儿都能紧张有序地跟老师进行火灾逃生,在老师的引导,幼儿也做到了从容镇定,不慌不忙。

  五、品德教育

  教育幼儿要勇敢,遇到任何事,比如发生火灾不要害怕,要想办法保护自己。

  区角活动:

  教师自评:在这节课中,体验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幼儿对火有了新的认识,在活动中,能积极主动地探索,掌握了自救的基本方法,相信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会有所帮助。

  园长点评: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充分调动了已有的经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幼儿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老师在活动中充当着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通过直观形象的课件展示和实物演示,充分放手让幼儿探求体验,使幼儿对火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更深的了解,而自救常识的渗透,真实场景的演练,使幼儿学会了火灾逃生的基本自救方法,达成了教育目标。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保存蔬果的几种方法,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学习自己动手保存蔬果,尝试将自己的观察和实践记录下来。

  【活动重点】了解保存蔬果的小妙方,享受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难点】学习自己动手保存蔬果。

  【活动准备】

  1、新鲜葡萄、葡萄干、咸菜、黄瓜切片、苹果酱、水果罐头。

  2、盐、小纸盘若干。

  3、PPT课件、学习单。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昨天老师收到一份邀请函,图图家里的水果和蔬菜大丰收了,想邀请我们一起到他家做客。走!我们一起去看看图图家里究竟有什么好吃的水果!(播放PPT),(幼儿看图说一说)。

  2、图图家里有那么多的蔬果,可是他却很不开心,为什么呢?因为太多的蔬果没吃完,被坏蛋细菌给知道了,它们都跑到了蔬果上面大肆破坏,把很多的蔬果都弄坏了!这可气坏了图图!图图想请我们班小朋友帮忙想个办法,看看怎么样才能把这些蔬果保存起来呢?

  二、了解保存蔬果的方法。(边讲述边看PPT)

  1、平时爸爸妈妈如果有吃不完的蔬果都是怎样保存的呢?

  引导幼儿回答“放进冰箱。”(冰箱里面冷冷的,温度很低!藏在蔬果上面的细菌就会被冻死,但是蔬果本身却不会受到影响,所以蔬果可以保存下来。)

  注意:分门别类地放。

  2、图图把蔬果分门别类地放进冰箱里,可是问题又来了,蔬果实在是太多了,冰箱都放满了,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保存蔬果呢?

  (先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再结合PPT讲解)

  (幼儿可能会说到:用保鲜袋装起来、放在窗口通风的地方、包保鲜膜等。)

  看图讲解:看看老师找到的好方法吧!

  A、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晒干。出示葡萄干,请幼儿尝尝,它容易保存吗?

  小实验:请两名幼儿上前分别捏新鲜葡萄和葡萄干,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晒干之后的蔬果极大的减少了水分,细菌没有水分便不能生存下来。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用晒干的方法保存的,如:晒白菜、干辣椒、猕猴桃干等。

  B、除了晒干外,还有用盐来腌。盐是一种很厉害的卫士,它能把蔬果上的细菌都杀死。我们把蔬果洗净切好,再抹上盐进行腌制,比如:腌黄瓜、腌豇豆、咸菜等。

  C、另外还有浸泡在糖浆里的方法。我们这里用的是果糖。果糖就像一面保护罩,把蔬果包起来,细菌就不能伤害它们了。比如我们可以把苹果浸泡在糖浆里来做苹果罐头,可以保存很长时间。除此以外,还有很多水果可以浸泡在糖浆里来保存,像:樱桃、杏肉等。(幼儿观察水果罐头)

  3、总结:好了,我们一共帮图图找到了几种保存蔬果的小妙方呢?一起来看一下,分别是:冷藏、晒干、用盐腌和浸在糖浆里。图图让老师给小朋友说声谢谢!来,一起夸夸自己吧!

  三、实验探索:一起动手制作腌黄瓜。(课前洗手)

  1、找了这么多好方法,我们就一起来帮图图腌黄瓜吧!

  2、幼儿分组实验,在黄瓜片上抹盐进行腌制,腌好的黄瓜片放在小盘子里。

  (强调:把盐抹均匀,多抹一些,但不要把盐撒到桌子上,保持桌面整洁。)

  3、用小毛巾擦干净手,将小盘子端到指定地方。

  4、老师拿出一盘没抹盐的新鲜黄瓜片,将它和腌好的'黄瓜片一起放到干燥通风的地方。(盘子颜色区别开来)

  5、出示学习单。请幼儿每日观察,并记录两种黄瓜的颜色和形态变化,完成学习单上的记录表。可以画图,也可以请老师帮忙记录,要坚持记录一个星期。

  四、品尝老师带来的保鲜蔬果。

  1、葡萄干:冬天很少吃到新鲜葡萄,但葡萄干一年四季都有!

  2、尝尝咸菜吧!它是用盐腌的,可以保存很长时间!还很好吃!

  3、尝果酱:它是什么味的?是用什么水果做成的?

  五、活动延伸:今天我们学到了这么多保存蔬果的好方法,还动手腌了黄瓜,那我们回家后帮爸爸妈妈保存果蔬,好吗?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体验阅读的乐趣。

  2.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重点: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故事内容和情节。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蚂蚁的生活习性、会唱《蚂蚁搬豆》的歌。

  2.物质准备:蚂蚁图片、多媒体课件、大图书、故事图片人手1张。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和幼儿一起唱《蚂蚁搬豆》的.歌,激发幼儿的兴趣。

  2.提问:小蚂蚁是怎样把豆子搬回去的?请幼儿简单说一说,教师及时鼓励。

  3.小结:小蚂蚁一起把豆子搬回了家。有一天它们又出去找食物,它们会发现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欣赏故事课件,理解画面内容

  1.师幼共同欣赏故事课件,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操作PPT,逐页为幼儿讲述画面内容。

  重点提问:它们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怎样做的?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教师重点引导。

  2.集体阅读绘本图书,再次理解画面内容。

  教师和幼儿利用大的绘本图书再次阅读,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重点提问:小蚂蚁自己搬不动西瓜的时候是怎样做的?有哪些好办法?

  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结合图片讲述,体验交流乐趣

  1.幼儿自选故事图片和同伴进行交流,讲述故事情节。

  2.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表达和讲述,用动作或语言支持幼儿的表达。

  活动延伸

  将绘本放在图书区,幼儿可以自己阅读,逐步理解故事内容。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分清衣服的正面和反面,会将衣服翻正、有序放入衣柜中。

  2、通过主动探索、同伴学习等方式,寻找整理服装的方法。

  3、在游戏的情景中体验成功的。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衣柜一个、幼儿服装若干(开衫、套头衫、裤子)、卡片、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体验,自如展现自己整理服装的能力。

  1、"老师这里有很多衣服,谁愿意帮助老师把这些衣服叠整齐,放进衣柜里?"

  2、幼儿自选一件服装进行整理,并放进衣柜里。

  二、经验分享,区分不同服装正、反面,探寻翻正服装、整理服装的方法。

  1、师生共同寻找服装正、反面的不同。

  "你觉得这条裤子整理得好?为什么?"(没有将裤子翻正、裤子是反的)

  "裤子的正面和反面有什么不同呢?"(口袋、小花、毛毛的边,……)

  "这件开衫的正面和反面有什么不同呢?"(口袋、小花、毛毛的边,……)

  "这件套头上衣的正面和反面有什么不同呢?"(口袋、小花、毛毛的边,……)

  2、师生共同探讨将服装翻正的方法。

  "这些衣服都是反的,谁来想办法把它们翻正呢?"

  "怎样将裤子翻正呢?"(将手从裤腰进去,到裤脚处伸出手,抓住裤脚,将手从裤管里退出。)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翻过来?"(自主探索将开衫和套头衫翻正的不同方法。)

  3、师生共同总结整理服装的方法。

  "我们应该怎样整理衣服呢?"(翻正,扣纽扣、拉拉链,叠整齐)

  三、动手实践,自主尝试翻正服装的方法,并有序放入衣柜中。

  1、幼儿整理服装,并放进衣柜。

  "老师这里还有一筐衣服,你们愿意帮助我吗?"

  "请小朋友帮助老师把这筐衣服整理好、放进衣柜,再把原来放进衣柜的衣服检查一下,看看这些衣服整理好没有。"

  2、幼儿相互检查,体验成功的快乐。

  "请小朋友检查衣柜里的衣服整理的好吗?

  活动延续:

  1、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每天自己穿脱衣裤、整理服装。

  2、在班级健康区设立"整理小衣柜"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整理服装。

  教学反思:

  什么是真正意义的'操作?在数学活动中,幼儿的操作要体现幼儿建构知识的学习过程,有幼儿的发现、质疑、排除、表达等思维过程。让幼儿听着教师的指令去操作材料,其实质上就不是真正的操作,因此教师要思考怎样调动孩子的经验,变指令操作为幼儿的自主操作,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如本次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观察物体的特征及双维列表的特点,让幼儿自主探索操作材料,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分类,为幼儿进行多重分类做好知识经验的准备。

中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为了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抗挫能力和创新精神,我设计了这节中班社会综合活动。这次活动以幼儿最感兴趣的礼物为刺激源,以探索和了解搬运礼物的各种方法和策略,提高创新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力图使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发现问题、主动参与、探索实践、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且体验挫折及战胜困难所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收获。

  活动目标:

  1、探索和尝试搬礼物的各种方法和策略。

  2、提高创新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玩具若干,工具材料若干:小推车、塑料袋、塑料筐等,小山羊布偶

  活动过程:

  1、谈话:

  “前几天,我们小朋友过了一个自己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啊?开心吗?在‘六一’节那天你们肯定收到了许多的礼物,告诉老师你收到了什么礼物,好吗?(幼儿回答)小朋友收到的礼物可真多啊!今天,邵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客人,小朋友你们看,是谁啊?

  2、进入情境:教师出示木偶,由小山羊告诉幼儿礼物在哪里

  小山羊:“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礼物,这些礼物被我藏在森林里的大树后面,如果你们能想办法一次把他们都搬完,这些礼物就送给你们玩了!”

  3、师幼共同尝试搬礼物

  《1》找寻礼物

  《2》看看有些什么?

  《3》幼儿尝试一次将礼物全搬走

  4、请出小山羊,对幼儿的'表现予以评价

  《1》先请幼儿将自己搬来的礼物放在椅子前

  《2》幼儿介绍搬运方法和策略(对活动中使用的工具材料,运用的各种方法有创新表现的幼儿予以表扬,对幼儿的合作行为给予肯定)

  《3》小山羊结合“一次全搬完‘这一规则要求决定是否将玩具送给大家

  《4》教师鼓励幼儿再争取一次机会,不怕失败。

  5、师幼共同讨论第一次未成功的原因

  6、再次尝试搬礼物

  《1》运回礼物

  《2》再次尝试

  7、归纳总结经验,体验成功

  《1》小山羊再次评价,决定是否将礼物送给幼儿A请幼儿归纳方法B再次按“一次都搬完”的要求衡量,决定是否送给幼儿

  《2》与现实生活联系,迁移经验:“今天小朋友在搬玩具的时候时使用了很多巧妙的方法,终于成功了,如果你们以后遇到了什

  么困难也不要怕,只要开动脑筋,你一定会成功的。”

  《3》体验成功的快乐感谢小山羊,大家一起高高兴兴的把礼物搬回教室。

  活动反思:

  1、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浓厚,主动参与的愿望强烈,玩具作为活动的刺激源,的确起到了恰当的作用。

  2、整个活动过多的强调了礼物,而没有很好的让幼儿探索搬运方法,体验到一种合作精神。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感受语言美、寓意美。

  2、知道妈妈为自己付出的劳动,为妈妈感到自豪。

  3、了解诗歌的句式特点,学习仿编诗歌。

  4、认读:魔术、美丽、饭、菜、枕边、故事、碗。

  5、感受诗歌温馨、优美的气氛,引导幼儿感受母爱的甜蜜。

  6、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了解自己的'妈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本领(工作上的、日常生活中的)。

  挂图、音带、录音机、大字卡;诗歌读本人手一册、小字卡、每个幼儿准备一张妈 妈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初步感知

  师幼相互问候,走线,线上活动。(或采用联想、听音乐等其他形式。)

  线上活动建议:音乐欣赏《小乌鸦爱妈妈》。教师与幼儿一起随音乐拍手舞蹈。

  二、感知活动,理解内容

  1、交流分享

  我的妈妈本领多:幼儿拿着妈 妈的照片,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妈妈有哪些本领。

  教师小结:每个小朋友的妈妈都很能干,每个**的本领都各不相同,可是你们相信吗?你们的妈妈还会变魔术呢!

  2、欣赏诗歌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让幼儿认真倾听**的魔术是什么。

  3、理解诗歌

  出示挂图,师幼一起讨论:妈妈真的会变魔术吗?**的魔术是什么?会变出什么来?要求幼儿尽量用诗歌中的句子来回答。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适时出示相应的大字卡“魔术”、“美丽”、“饭”、“菜”、“枕边”、“故事”、“碗”,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师小结:**的魔术就是对你们的爱,因为妈妈爱你们,希望你们快乐。

  三、体验活动,共同学习

  1、欣赏诗歌

  播放诗歌录音带。师幼一起感受诗歌温馨、优美的气氛,引导幼儿感受母爱的甜蜜。

  2、表演诗歌

  师幼一起表演诗歌,鼓励幼儿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阅读完后幼儿有序收书。

  四、游戏活动,互动交流

  游戏:妈 妈的礼物

  教师:妈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礼物,现在来看看是什么?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轻轻在每个幼儿面前放一张小字卡,字面朝下,放完后教师说:“大家看看自己得到的是什么礼物?”然后依次请幼儿读读自己的小字卡,向大家介绍自己得到的礼物。

  交换小字卡,游戏反复进行。

  五、结束活动,交流小结

  交流小结,播放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幼儿有序整理自己的物品。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07-21

中班教案(经典)03-26

中班教案(优)04-13

[热]中班教案03-20

(热)中班教案03-23

中班教案[精品]04-18

(精)中班教案04-12

中班教案【推荐】03-01

(精华)中班教案01-23

中班教案(合集)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