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20 08:20:1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8篇(精品)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8篇(精品)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狮”、“整”等10个生字。会写“练、习”两个生字。学习用“懒洋洋”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3、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狮子图、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满头长发大步走,力气大得赛过牛,张开大嘴一声吼,吓得百兽都发抖。”猜猜是什么?

  是狮子,真厉害,一下子就猜对了。(幻灯片上出现狮子图)

  2、老师把狮子请来了,谁来叫叫它的名字?(出示狮子卡片)指名读。

  3、狮子呀,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了我们的新朋友。(指着卡片)这里有一个生字,你们怎么记住它?(生谈识记生字方法)

  4、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事就跟狮子有关,题目就叫《两只小狮子》。(板书课题)

  这究竟是两只怎样的小狮子呢?能干的小朋友一定能从故事中找到答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分享的故事就在书本的第120页,请小朋友赶紧翻开书。

  你发现了吗?这故事不仅有文字,还有(图画),等会儿学习故事的时候可以读读课文,看看图画,这样的学习可有意思了。

  读故事前,老师要提个小要求,听清楚了:读故事时,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请拼音宝宝来帮忙把它读准确,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读好后给自然段标上小节号。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

  2、课文共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别读7个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有点难(出示幻灯片),里边有很多生字宝宝,请你们仔细拼读拼音,练习练习,好好准备准备。(生自由练习)

  指名读。(好多自信的小手举起来了)

  你很棒,一个生字都没读错,奖励你当小老师领大家读这段话中的四个生词。(注意读准前后鼻音)

  小老师教得很认真。谁会了?指名读词语。(真的一学就会,字正腔圆的。)

  要是没有拼音宝宝的帮忙,谁还能读好这段话呢?(出示去掉拼音的幻灯片)指名读。齐读。

  读得很正确。谁继续往下读第三自然段?指名分别读三到七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节

  1、出示幻灯片,指名说:

  我认识了一只( )的狮子,还认识了一只( )的狮子。

  2、贴勤狮子的画,它在干什么呀?

  课文怎么描写这小狮子的,请把课文中的句子找出来。指名回答

  1)出示幻灯片,谁来说说,小狮子在练什么本领?指名说。

  2)我把这些本领一一请到黑板上来,贴字。现在,你就是这只小狮子,指名问:“小狮子,你在练什么本领?”

  出示 滚 扑 撕 咬

  学习生字“滚、扑、咬”。

  3)这四个本领都在这句话中了,指名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这真是一只刻苦的小狮子,它学这些本领干什么?是为了攻击别人吗?(保护自己,捕捉猎物)有了这些本领,他就不会挨饿。这些本领真有用,小狮子就用这些本领学会了捕捉田鼠,它是怎么介绍自己的捕鼠经历的,谁来介绍介绍?(小狮子学会了捕猎,我们也为它高兴,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小狮子的快乐。)齐读。

  3、多能干的小狮子呀!可你们知道吗?小狮子为了练这身本领,可费了好大劲儿呢!每天,天刚蒙蒙亮,它就开始练习(滚、扑、撕、咬);中午,火辣辣的`太阳高高地挂在空中,他还在练习(滚、扑、撕、咬);傍晚,太阳公公都要回家了,这只小狮子仍然在练习(滚、扑、撕、咬)。像这样,从早到晚地练习,文中用了一个词(出示整天卡片),老师把这个词送进了句子中,谁能读好它?指名读。

  4、可你们知道吗?小狮子在练习这些本领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它碰到了什么困难呢?

  ……但它还在坚持练习……

  ……他咬咬牙,继续练习……

  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狮子?(勇敢、努力、坚持、刻苦)出示“刻苦”卡片,老师把“刻苦”送进了句子,谁来读一读。

  (听了你的朗读,一只勤学苦练的小狮子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了)。

  5、听了小朋友的夸奖,小狮子心里美滋滋的,一起夸一夸。齐读。小狮子托老师带来一句话“无论学习什么本领,只要你认真、刻苦,就一定能学好它。”不信,我们来试试。

  6、今天,我们就来练习写字的本领好不好?小狮子请大家练习的是什么字呢?(出示“练习”两字)

  指导写字。

  讲评,再写一个。

  7、当这只小狮子勤学苦练的时候,另一只小狮子在干什么?

  指名说,出示句子。

  1)谁来读读它,这句子也挺长,需要小魔杖的帮忙。指名读,女生读。

  2)模仿它的样子躺一躺。这时,暖洋洋的阳光照在你身上,你有什么感觉?(暖和、舒服)

  引读。

  3)是呀!这只狮子就这么懒洋洋地晒太阳,懒洋洋地( )。练习看图用“懒洋洋”说话。(睡觉、休息、翘二郎腿,眯缝着眼)。

  生活中你有没有“懒洋洋”地做过事情。

  懒得都让人家抱了,无精打彩,有气无力,我们送他一个词“懒洋洋”。记住这个词了吗?“懒洋洋”就是有气无力,无精打采的,什么也不想做,一起读读这句话。有气无力的,所以读“懒洋洋”地时候语速要(放慢),再试一试。

  是呀!真够懒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只小狮子,一只(指板书)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而另一只却整天懒洋洋地哂太阳(贴懒狮子图)。

  8、学习儿歌,巩固生字

  老师把今天学习的内容编成了儿歌,儿歌里有不少生字。指名读。这小朋友读儿歌时嘴都撅起来了,真替这懒狮子担忧呢!一起读。

  这两只表现截然不同的小狮子身上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

  两只小狮子

  滚 扑 撕 咬

  勤狮子图 懒狮子图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狼和小羊》、《大灰狼》的故事吗?狼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凶残、狡猾。)

  2.你还了解狼的哪些知识吗?(简介资料)

  (狼:哺乳动物,犬科,性格凶暴,平时单独或雌雄同居,冬季往往集合成群,袭击各种野生和家禽,是畜牧业的主要害兽之一。有时也伤害人类,毛皮可以做成大衣、褥、帽等。)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学习后,你可能对狼有一些新的认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3.把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一读,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练习:(投影出示)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理解词语:

  厄运:不幸的遭遇。

  锐减:急剧地减少。

  维护:使免于遭受破坏,维护保持。

  糟蹋:浪费或损坏。

  威胁:用威力逼迫或恫吓使人屈服。

  相悖:相反,违反。

  苟延残喘: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十分厉害。

  罪魁祸首:罪恶行为的首要分子。

  3.说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发表各自的见解。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思考题1: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思考题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组交流讨论。

  3.汇报。

  汇报思考题1。

  甲组: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概括地说他采取了两项措施:

  ①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

  ②雇请猎人捕杀狼。

  乙组:这项决定的结果是

  ①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多。“25年,六千多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

  ②同时,鹿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这个“自由的王国”中,它们自由地生长繁育,自由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③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

  ④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4.追问:什么原因是森林“宠儿”造成这样的结果的?

  (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别下降。)

  5.追问思考题2: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学生甲:狼是森林的保护者。狼吃鹿,维护了鹿群的相对稳定。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这样就保护了森林的生态平衡。

  6.这篇课文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五、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蛇与庄稼》、《塞翁失马》的故事。请学生快速阅读,体会这两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蛇与庄稼》告诉我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2.你还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

  六、作业

  1.课下收集有关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以“环保小报”的形式向家人、朋友宣传环保知识。

  2.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讲给你的朋友听。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井底之蛙的“渺小”。

  2.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写字表里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井底之蛙”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一、回顾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指)——井底之蛙(读课题),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这个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抽生说谁和谁做了什么)——青蛙和鳖在说自己的快乐,青蛙最后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则寓言故事。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朗读)

  (1)找句子

  生活在浅井中的小青蛙对现在的生活是相当满意的,因为它认为自己住的地方是世界上最舒适的,于是它就对来自东海的鳖——夸耀(板书),它在夸耀什么呢?是的,“生活在这里真快活!”你觉得该怎么读这句话?——夸耀,自满读。

  “这里”指的是——井里,再来读一读“我生活在井里真快活!”生活在井里还能这么自信地说快活呀,默读课文的第一段,边读边勾画,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了青蛙的真快活?(生读勾,师巡视,动笔勾画、批注,“真不错,很多孩子都会自己勾画重点语句了,并且还把重点词语都做了标注,这样就更清楚啦!”)

  “高兴时……”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多舒适呀,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可以随心所欲地玩呢?——尽情,什么是“尽情”,读出你的感受,这样体会一下“我生活在这里真快活,高兴时……”

  “疲倦了……”可以在井壁窟窿里面安然休息,从这个句子你感到了什么?——青蛙的满足与陶醉(我看到你还加入了自己的神态了呢,不错)。

  “跳进井水中……”哪儿写到在井水中的快活——绵软舒适,在稀泥里可以有绵软舒适的感觉,像踩在了棉花上一样。

  “环顾……”没有谁能像我快活,谁都比不上我的快活,这种快活是世界上谁都比不上的,所以当环顾四周的时候,小青蛙完全陶醉在这口井中了

  “而且,我独占一口井……”独占一口水井,那简直是井中之王呀,你能感受到此时的小青蛙是怎样的心情呢?——骄傲,知足感跃然纸上。谁来试试做一只骄傲的小青蛙,读的真好。

  2、学习第三段

  小青蛙的快乐真是离不开这口小小的水井啊!它认为生活在井里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了!但后来这只消青蛙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觉得自己非常——渺小,从夸耀到觉得自己非常渺小,这是为什么呢?(抽生说)

  3、二段(想象,语言训练)

  (1)因为遇到了一只鳖,一只来自——东海的鳖(板书“东海之鳖”)对青蛙讲述了自己生活在东海的大快乐。

  (2)说说你对大海的认识

  同学们,你见过大海吗?你认识的大海什么样?用一个词或一段话来说说你心目中的大海(大、宽阔、一望无际、辽阔)。哦,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

  (2)古文与课文对照学习

  同学们对大海的感受是这样,东海之鳖是这样说的(出示课件)

  A师配乐范读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鳖说的原话,听老师读你们注意把握停顿和节奏

  B生读

  听老师读了一遍之后想必你们也想自己来揣摩古文的韵味,注意读出节奏。

  C对照课文学习

  这段话与课文中哪段话意思相同——第二段,请你先读一读古文,再快快用笔画下来文中哪些句子是想对应的,谁来读读。(抽生读)

  (3)理解段落大意

  A.说说对大海的认识

  听了东海之鳖的话,你对大海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抽生说)。

  B.理解

  青蛙住在一个又小又窄的井里,而鳖生活在东海之中体会到的是东海的——辽阔,用千里之遥不足以说明海面的辽阔,青蛙把一座浅井当做自己全部的世界,它很快活,鳖却能在东海中因为千仞之高都无法形容海的深找到自己的家园。

  夏禹时代,连年的洪水,庄稼房屋被淹没,民不聊生,大禹也因治水有功被推为国君,而海面——(生接读)商汤时代,连年的干旱,大地干涸,颗粒无收,而海面——(生接读)大海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不因为水增多减少而或进或退,难道海水真的没变化吗?——不是,因为海太大了所以看不出来,这恰好和青蛙住的地方井“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读一读

  谁能把海的辽阔,海的深和海的大美美地读出来?其他人自己感受(抽生读)读的真不错,我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海的那种宽广和舒适。

  D.说话

  一望无垠的大海,能给你带来怎样的快乐呢?(出示课件“我生活在这里也真快活”)现在你就是这只来自东海的鳖,你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海遨游吧。

  (观看大海录像)

  现在,我就是站在你面前的小青蛙,请你给我介绍一下大海里有意思的东西吧,以“我生活在这里也真快活”开头说一句话,注意,要把每句话说完整、说具体。(你的生活可真丰富。你体验的东西可真有趣。生活在大海里的快乐真是太多啦,说也说不完。)

  是啊,听到这么多有意思的东西之后,我都想要亲自去体验一下生活在大海中的快乐了。

  D.第三段

  同学们,听了鳖的话,小青蛙一下子就觉得自己非常渺小了,想一想,浅井有大海的辽阔吗?——没有,有大海的深吗?——没有,有大海的辽阔吗?——没有,所以它能体会到生活在东海里的快活吗?——不能,当听到鳖说这么多关于大海的事情之后,鳖呆住了——瞠目结舌,什么意思——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谁来用表情表示一下鳖现在的'样子。做的怎么样,真棒,掌声送给他。

  三、感悟寓意

  听了鳖的话,再看看自己住在又狭窄又浅又小的井里面,如果此时你是小青蛙,你心里会怎么想呢?(两种预想:我只看得到眼前的快乐,安于现状,目光短浅、孤陋寡闻;我喜欢现在的生活,知足常乐嘛)现在的小青蛙会思考了,我们也知道小青蛙以后会看到自己的快乐的。

  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最想把它送给哪些人呢?——孤陋寡闻、目光短浅、夜郎自大、安于现状的人。眼光放远一点,不能鼠目寸光,这样我们见识到的东西就会更少了。

  四、拓展

  寓言要告诉大家一个深刻的道理,之后井底之蛙就成了人人皆知的一个成语,你还知道哪些带寓言故事的成语呢?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守株待兔、掩耳盗铃、杯弓蛇影、画龙点睛、指鹿为马、刻舟求剑、夜郎自大)

  课下把这些有趣的成语故事找来读一读,

  教学反思:

  对《井底之蛙》的解读和精心备了教案后,我上了两次第二课时,上完之后总体感觉是并没有预期的效果好,优缺点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缺点

  1、由于经验的缺失,导致课堂缺乏随机应变的活跃;

  2、过渡语生硬,缺少语文味

  3、语言罗嗦,不精练;

  4、需要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学生身上,而不是背教案,关注学生,抓住在讲课时产生的任何的闪光点并加以拓展;

  5、学会等待,了解孩子的学习需求,了解学情的情况下再展开教学设计;

  二、优点

  1、课件设计精美,花了较多的功夫做课前准备;

  2、教学设计精巧,对寓意的把握比较到位。

  上课之后,感觉自己在精心准备过后的课结果竟是这样,也很失望。在教学预想方面确实还很欠缺,随机处理一些课堂上突发的情况的机智也很缺失。虽然自己任教的是思品,但终究有一天要踏上语文这条路,在兼任思品老师的同时,我更多地应该是关注自己的教学方面,所以,在上了课之后,我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不仅仅是对于这一次汇报课,以后的教学日,我都会在师父的带领下每个星期一次“1+1”,每一次下来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使课堂变得更加活跃生动,这些都是当务之急。

  记得在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时,看到有这么一位老师说的用的是一辈子准备的一节课,而对于每节课,他都把它当做是公开课来上。如果自己也能以这样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也许我会成长的更快。

  而且由于有了“1+1”活动,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明确了自己在教学上到底还有哪些不足,并且还能解决自己平时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这样成长的时候因为有哦一个团队以及各位老师的经验,走在教育这条大道上也能更顺利、平稳。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 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 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教学重、难点】

  1、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 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 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 诗歌鉴赏品味

  1、 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明确: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 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3、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4、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提示:“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

  5、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6、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7、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明确: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四、 问题探究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

  这首诗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芙蓉”“兰泽”“芳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采之欲遗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自问自答,语气也是较为缓和的,不过“远道”一词已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两句承“远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还

  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读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最后两句也并没有顺接上面两句,而是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担忧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忧伤以终老”了。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消魂!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熟悉课文内容,掌握全文结构,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学重点:熟悉全文内容,掌握课文结构。

  教学难点: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作者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获得多个书评大奖,《山居笔记》更获得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第一名。

  2.导语

  现在通讯事业发达了,电话、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的沟通方便多了,但是传统的书信联系在很多地方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邮递员也延续着他们的工作。不知道大家对邮递员有什么印象呢?

  二、听了几个同学对邮递员的看法后,我们看看余秋雨先生所写的邮递员也就是信客的故事。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给文章的四个部分各写一个小标题。

  生字词:克扣 接济 唏嘘 稀罕 噩耗 呵斥 诘问 焦灼 伎俩 颠沛 吊唁文绉绉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连声诺诺 生死祸福

  文章结构:信客当信客的原因---信客是怎样做信客的---信客为什么不做信客了---信客为什么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2.阅读课文一遍后,文中的信客给你怎样的印象呢?可以用形容词来描述一下吗?

  任劳任怨 待人宽容 善良厚道 恪尽职守 有才干

  3.结合课后练习第一大题的3个小问题,再次仔细阅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看看文中主要写了信客的哪些故事,各个故事又体现信客怎样的为人呢?

  任劳任怨:代读写书信帮忙料理乡人后事、安抚死者家属

  待人宽容:遭别人怀疑、遭同乡诬称为小偷仍不计较

  恪尽职守:前后当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 当教师、校长同样受到赞誉

  4.在信客的这么多的`故事中,哪个最让你感动呢?并说说原因。

  5.解答课后的练习

  三、小结

  回顾文中信客的故事和他的为人,如果让你在信客的墓碑上写碑文,你回用一句怎样的话来写呢?

  板书设计:

  信客当信客的原因---信客是怎样做信客的---信客为什么不做信客了

  任劳任怨:代读写书信 帮忙料理乡人后事、安抚死者家属

  待人宽容:遭别人怀疑、遭同乡诬称为小偷仍不计较

  恪尽职守:前后当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 当佬都同样受到赞誉

  第 二 课 时

  一、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二、完成课后习题。

  三、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信 客

  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诚信无私

  终年跋涉,非常辛苦-----任劳任怨

  收入微薄,生活贫穷-----待人宽容

  教学后记:信客一文的学习,学生对信客的品质和精神都能能较好地体会,对文章的结构基本能把握,朗读能力有提高。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9个字。学习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宋庆龄为什么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

  教学难点:

  理解小珍失约,宋庆龄在空等一天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能保持平静的心态?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或小黑板。

  2、收集有关宋庆龄生平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地读文,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3、学生互相评议、正音。

  4、注意多音字“强”的读法,“钟”、“龄”的读法。

  5、再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6、设疑解惑,主体感悟。

  7、再自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三、课堂练习:

  学习练写课后的生字。教师相机指导写字的姿势和格式,以及运笔要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顾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守信”两字的理解。

  二、演读结合感悟朗读。

  1、我们已经读懂了课文,你们想不想把课文内容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表演出来?

  2、自由选择课文3-10自然段多演读几遍。(在四人小组中进行),思考相关问题。组内讨论交流:当爸妈刚刚离开时,宋庆龄在想什么?

  3、分角色朗读课文11-1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思考:

  宋庆龄等了小珍一天,小珍也没有来,你怎样看待这件事?

  4、学生评议,教师相机归纳。

  三、教师小结。

  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标准,宋庆龄从小就重诺言、守信用,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四、课外积累:

  将你收集的有关“守信”的故事读给大家听。

语文教案 篇7

  前几天听了张老师的一堂新授课——《“小地主”》,课堂主要是根据初中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所以张老师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问题:

  1、重点生字词

  2、学会复述故事(即课文主要内容)

  3、找出文中“孩子般”的`语句

  课堂的讲授过程也是以学生们已有的知识为出发点的,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

  一、理解题目

  查字典:什么是“地主”

  理解“小”包含三方面的含义:形体、年龄、情感等。

  以及引号的含义。

  二、了解作者

  周晓枫

  三、落实生字词

  通过提写、听写的形式进行,让学生真正记住、记准。

  四、学会复述课文内容

  找出下列环节中的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开端、发展、结尾),并能用自己的话串联起来即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此环节为本堂课的重点,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来查找、思考,真正学会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文章的借物喻人写作方法。

  3.了解仙人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解仙人掌是一种生命力的奇特的植物,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

  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花?(杜鹃、莲花、……)我知道有一位现代作家秦牧他和你们不一样,他喜欢浑身是刺的仙人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仙人掌这课(板书)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有语气、形象的说出仙人掌让学生想去学)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师:请大家快速打开书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仙人掌的?

  生:(仙人掌,嘿,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奇特的植物!)(板书:顽强、奇特)

  (培养学生学会在自学的基础上了解仙人掌的特点)

  (1)出示课文第一句“仙人掌,嘿,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奇特的植物。”

  (2)对比读第二句,有什么不一样?

  出示“仙人掌,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奇特的植物。”

  (学生能感受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一个“嘿”字,更能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

  (3)读出作者的赞叹之情,解决“嘿”的读法。

  (“嘿”在生字表中的读音为一声,在此处因为表达的意思和情感的不同,声调可以有所差别。通过朗读,使学生悟到更能表达赞美之情。)

  2、师:作者又是从哪几方面介绍仙人掌的生命力顽强、奇特的呢?请你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自悟)

  A. 指名说。

  B. 生:四方面

  1)、坚韧的性格

  2)、自我保护能力强

  3)、再生力强

  4)、花朵美丽(老师适时板书)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全班同学在一起交流,先告诉大家你是从哪方面感受到的?再简单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很可能没有按照课文的顺序谈感受,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言安排学习的顺序。)

  第一方面:不怕恶劣的环境 性格坚韧

  朗读重点句:对于生活环境,似乎它从来就不讲究,任你什么硗瘠的泥土,它一扎下了根,似乎就在快乐的叫喊道:“这地方好得很,你就瞧我在这里繁荣生长吧!”

  朗读指导层次:

  (1) 学生在谈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出自己的感受

  (2) 出示课件(一株仙人掌在硗瘠的 泥土上生长,绽放着艳丽的花朵)

  如果它有语言,会向人们说些什么?请同学们想像一下。

  (学生谈自己的想像,对仙人掌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中表现出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更深的理解。)

  (3) 同学们像想的太好了,这句话你们已经理解的很深刻了,你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这句话,一定读得很好。(出示朗读重点句,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4) 指名读

  (5) 你们都能把快乐地叫喊读出来吗?咱们一起试一试。师生对读(学生读仙人掌的话)

  (6) 我们要是不看着书,你站起来快乐地叫喊,再加上手势,一定能把这种感受读得更好。(学生背仙人掌的话,教师读前边的语言)

  第二方面:自我保护

  朗读指导层次:

  (1)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

  (注意学生朗读时“什么野兽”“什么害虫”的读法,比较,找到最佳读法。)

  (2) 全班同学自由练习朗读。

  (3) 指名读。

  (4) 把自己的感受读一遍给同桌听。

  第三方面:再生力强

  朗读指导层次

  (1) 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

  (2) 教师范读,学生评读(“不”“落地生根”为评读的重点)

  (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4)指名朗读

  (5) 这样顽强的'奇特的仙人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多好呀!把这部分背下来。(学生练习背诵)

  (6) 谁来背?要是带着感情就更好了。指名背。

  (7)你们还想背。那好,老师起头,你们看我的手势,一起接着往下背,带着感情更好。

  第四方面:花朵鲜艳

  朗读指导层次

  (1) (看课件,激情。)仙人掌开花,有的一株上开一朵,有的开几朵,还有的甚至要开十几朵呢!

  (2) 现在你们再来读这部分,一定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3) 指名朗读

  (二)感悟课文的写作方法(读中悟法)

  1. 这篇文章与以往学过的状物的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 浏览课文,勾画拟人句

  3. 汇报所画的句子

  4. 文章用拟人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5. 换人称朗读,把文中的“它”换成第一人称“我”。你们说一说应该带着什么感情?(自豪、骄傲)

  6. 同学们喜欢哪方面就换人称地朗读哪方面。

  7. 指名读一方面

  8. 全班合作读全文,分别指名4名同学换人称读四方面,其他同学读开头一句和“历代的人们…….”一句

  9我们在生活中虽然不可能成为一株人掌,但是……你能接着往下说吗?

  (学生: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仙人掌地精神;

  但是,我们可以做像仙人掌一样的人;……)

  10 文章的结尾,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前面为什么还要写松柏、梅竹、莲花、篱菊呢?

  (在对比中更能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

  11.所以,仙人掌尤其应该享有人们的赞美!那我们就一起来赞美仙人掌!出示:“仙人掌,嘿,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奇特的植物。”(读出赞美之情)

  三、语言训练(在积累、运用中升华学生的情感)

  1.出示“仙人掌,嘿,这真是( )的植物!”从课文中选择一些词语、句子填在括号里来赞美仙人掌。(鼓励学生积累语言的同时,表达出对仙人掌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借物喻人的写法

  1. 谈话:由于本文是秦牧的原文《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及选的章节还不能完全表达作者响表达的情感,下面我们来读一读原文,体会作者除了要赞美仙人掌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意思?

  赞美:海岛上的战士

  提问:为什么文章前面先写仙人掌?这叫 什么写法?(借物喻人)

  五、在作者的眼中,仙人掌尤其值得赞美,在你的眼中也一定有值得你赞美的植物,赞美它的什么品格呢?留给同学们思考,在下一节课的作文训练中,再来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8-09

【经典】语文教案10-29

语文教案07-22

语文教案[精选]10-03

实用的语文教案【经典】09-03

【精】语文教案09-04

语文教案【推荐】09-10

(优秀)语文教案09-21

语文教案[优秀]09-27

[合集]语文教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