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09 08:18:2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锦集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锦集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设计理念: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文语言的优美,让学生在读中积累,并学以致用;应该利用课文中的空白,满足学生表达的愿望,让学生在表达中悟情、明理;让学生的情、作者的情与教者的情相互交融,达到一致的境地。

  教学目标:

  1、认识“良、缩”等9个生字。会写“寻、哭”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点:认识9个生字,能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渗透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思想。

  课前准备:收集《神笔马良》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有用相机拍过照吗?假如,现在给你一个照相机,你最想拍什么呢?

  2、师:孩子们,虽然只是假如(师板假如),可都是你们美好的心愿呀!

  (出示题目:假如)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2、分节检查课文,正音。教师指导读准“缩着身子”、“遥远”、“寻食”、“哭泣”“健康”、“操场”等难读的词语。

  3、学习最后一段。课件出示: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4、生自由读课文:书上的小朋友用这枝神笔给谁画什么了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

  (1)交流并板书:小树红红的太阳

  小鸟好吃的谷粒

  西西一双好腿

  (2)说话:书上的小朋友给……画了……,将板书内容连起来讲即可,允许学生有多种表达形式。如:给……给……还给……;不仅给……而且给……还给……等。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愿望用心读一读。

  2、交流:(以下教学依情况而定)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小树在冬天里是怎样的?

  现在你就是冬天里的小树,你站在寒冷的冬天里,你最想要什么?

  2、自由读第一小节,理解“缩”、“缩着身子”并做做动作。

  3、说说“缩”的反义词,并积累词语“伸缩”。重点落在: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4、带着自己的感情读第一小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小朋友,小鸟在家里等待,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指名说。

  2、理解“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鸟妈妈还在遥远的地方寻食,小鸟只能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五个小时过去了,鸟妈妈还在遥远的地方寻食,小鸟只能呆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天黑了,饿呀,怕呀,鸟妈妈还在遥远的地方寻食,小鸟只能呆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重点落在:鸟妈妈“再也

  教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假如》教案》,来自网!

  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这上面。

  3、带着感受去读第二小节。(自由读、男女生读)

  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出示图:西西会想些什么?心情怎样?

  2、我看到西西这样伤心,我是怎么做的?(师引读第三小节)

  3、指导朗读第三小节,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四、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良、食

  1、观察发现区别。

  2、教师范写,学生摹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认读生字卡片。

  2、给生字(课件出示)“缩、良、食、操、康”找朋友,能干的`小朋友用上生字词说句话。

  二、读诗背诗。

  1、师配乐朗读。

  2、生配乐自由读。

  3、指名读、模仿读、男女生比赛读。

  4、选一节最喜欢的背下来。

  三、拓展延伸。

  作者有这么多美好的心愿,其实,大自然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植物以及我们身边的朋友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假如你也有一枝这样的神笔,你会给谁画什么,为什么呢?自己试着把它写下来。

  1、教师出示: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

  画

  2、生自由思考,指名说,同桌交流。

  3、小组合作、展示。

  将每个人写好的诗句连起来读一读,组成新的诗歌。

  四、指导书写。

  出示要写的6个字:寻、哭、双、体、操、场

  1、你怎么记住这些字?

  2、在写的时候,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3、重点指导:

  哭:两个“口”大小要适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双:左边的“又”写的稍窄些,捺变点。

  操:右上方的三个口要写的扁而小,不要超过横中线。

  场:右半边不容易写好,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4、教师示范,学生书写。

  五、板书设计:

  假如

  小树红红的太阳

  小鸟好吃的谷粒

  西西一双好腿

语文教案 篇2

  二、教学目标

  1.会做书签,培养自己动手的能力和勤俭节约的。

  2.能把做书签的过程,以及书签打算送给谁连起来说一段话。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把做书签的过程用连接词说清楚。

  教学难点:

  1.用连接词说书签的制作过程。

  2.写一句有意思的`话送给谁。

  四、教学准备

  卡片纸、水彩笔、剪刀、彩色线。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看图谈话揭题。

  (1)(看书上插图>同学们,你们看,书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谁知道书签是于什么用的?

  (3)今天我们就来学做书签(揭题),并且要能清楚地按顺序说说做书签的过程。

  2.看老师做书签,说过程。

  (1)要求:看清老师是分几步做的?在座位上低声说说。

  (师边做可边引导学生试用上连接语:先……接着……等等,后面的话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由发挥)

  ①先剪下一条长方形的纸片;

  ②接着在纸片上用剪刀剪个孔,穿上丝线打结;

  ⑦然后画上一个兔子头;

  ④最后写上一句鼓励的话。

  (2)指名试说过程,根据学生所说出示句式:先……接着……然后……最后……

  (3)请你把老师做书签的过程用上句式自己说说。

  (4)互说。

  (5)开火车说。(师生。重点:1.是否按顺序说。2.“剪、穿”等动词用得是否确切。)

  3.学生做书签,说话训练。

  (1)(观察插图)书签的外形除了长方形还可以剪成什么形?你打算呢?

  (再看插图)画上的书签上写了哪些鼓励的话?你打算写什么?

  (2)自己做书签。

  (3)做完后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自己做书签的过程。

  (4)同学们,你用的丝线是什么颜色的?

  ()的丝线指名说。

  (5)你画的小动物是什么样的?

  ()的()开火车说,边说边举看。

  (6)用上这些词,大家更喜欢你的书签了。

  自由练说,指名说,开火车说。

  4.这张书签你打算送给谁呢?为什么要写书签上的这句话呢?(也可以送给自己)

  自由说,指名说。

  师归纳句式:这张书签我想送给(),希望()。

  用句式自由说,开火车说。

  5.把做书签的过程,送给谁连起来说段话。

  自由说,互说,上台比赛说。

  6.:

  今天我们学会了做书签,以后可以夹在书里,鼓励自己,帮助别人进步。我们还学会了把做书签的过程和送给谁连起来有顺序地说一段话。

语文教案 篇3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春天里的发现”,内容包括《找春天》、《古诗两首》、《笋芽儿》、《小鹿的玫瑰花》、《语文园地一》,都是围绕春天来编排的。本组课文不仅引导学生去感受春天,而且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点,去探索春天的奥秘。《找春天》在呼唤着我们到校园、到野外去寻找春天,《古诗两首》告诉我们要用心去观察和感受春天,《笋芽儿》让我们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引起学生思考的童话故事。《语文园地一》也是一组关于春天的话题,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舞台。

  【单元总体目标】

  1、本单元要求会认38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不带拼音的短文,让孩子尝试着自己阅读,借助图画或其他方式认生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会说、会画、会唱春天,了解春天的特点,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

  5、引导学生去感受春天,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点,去探索春天的奥秘。

  【单元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融入春天,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勤于动手,善于表现。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要全面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用眼睛去看春天、用耳朵去倾听春天、用手去触摸春天,让学生去寻找春天,从而达到书本知识和生活常识的综合学习。

  2、学习本单元后要使学生积累一定的关于春天的词语、会写几句关于春天的词语、能够背诵两首关于春天的古诗、能够用语言描述春天,并且能够用手中的笔画出春天。

  3、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感情、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同时要引导学生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与积累结合起来。

  4、引导学生在春天的大课堂里去主动学习,去寻找别人还没有发现的春天的脚印,去探索笋芽儿长成竹子的奥秘,去想象春风、春花、春雨、春草像什么。

  5、在理解本组教材时,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解读春天,解读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去阅读,去感悟,去发现。

  【单元教学时间】

  《找春天》2课时

  《古诗两首》2课时

  《笋芽儿》2课时

  《小鹿的玫瑰花》2课时

  《语文园地一》3课时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添一笔”变新字活动,体会汉字的变化和有趣,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会写4个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3.了解我国古代人民是用天干和地支相对应的方法来纪年的。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良好的倾听习惯及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规范书写汉字。

  2.从《数九歌》中体会天气的变化,提高阅读欣赏水平。

  3.加强口语交际指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教师引导:中国的汉字不仅丰富还很有趣,不信,我们来瞧一瞧。

  1.出示“了”和“子”、“土”和“王”。

  2.仔细看一看,比一比,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对,有些汉字增加一笔就变成另一个新字。快看看,这些有趣的汉字多一笔,会变成哪些新字?看谁变得多,变得快。

  3.出示“大”“日”“十”。

  4.学生自由汇报。

  5.拓展训练。

  (1)你发现还有哪些字多一笔,能变出另外一个字?

  (2)有些字加二笔,也能变成一个新字,你能找出几个吗?

  小结:只要你们细心观察,就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汉字是如此地奇妙有趣。

  (二)写字板

  1.指导学生观察:结构安排及重点笔画所在位置。说说哪些地方容易写错。

  2.教师范写,让学生明白“豆”的下横要长,以支撑整个字。指导“瓜”的笔顺,防止漏掉一点。“币”上面是撇,不是一横。

  3.个人描红。

  4.学生练写。

  5.投影反馈。

  (三)词语超市

  1.出示十二属相的剪纸图或十二属相图片(贴在黑板上)。

  2.你们能按顺序把它们重新排列吗?

  3.将“子鼠”词语卡片贴在相应图片(鼠)上。

  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多了个“子”字)。

  4.师讲解:古时候,人们为了方便纪年,就在属相前加了地支,合起来纪年。如“子鼠”中“子”表示地支,“鼠”表示属相,它们是一一对应,固定不变的。

  5.教师范读词语,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集体读。

  6.贴字游戏。

  把表示“地支”的字卡贴到相应的`属相图片上。

  7.读一读,背一背,开展背诵计时比赛。

  8.评出优胜小组和个人。

  第二课时

  (一)阅读欣赏《数九歌》

  1.导入:古时候,人们用“九”为节气来表示气候的变化,还编了一首《数九歌》呢。

  2.板书,齐读。

  3.欣赏《数九歌》,伴随配乐朗读。

  4.找一找:课文写了几个九?

  5.你认为几九最冷?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冰上走”的简笔画)

  6.几九开始暖和?猜猜这是哪个季节。

  解释“耕牛遍地走”的意思。

  7.出示课文插图(或简笔画),解释“不出手、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的意思。8.讨论:你发现从一九到九九,气候有什么变化?

  9.指导朗读,读出韵脚和节奏。

  10.开展背诵比赛。

  11.画一画,你能拿起手中的画笔,把课文中描写的景物画下来吗?(可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物画下来)。

  12.学生上台展示作品,并说说画的是几九。

  (二)听故事《鸭子的惊奇》

  1.导入:小朋友们都特别爱讲故事,有的还是“故事大王”呢。我们不仅要会讲故事,还要学会听故事,听故事也是本领呢。

  2.你们一定听过许多有趣的故事,说说你们平时是怎么把一个故事听明白的。

  3.老师归纳听故事有三要:认真听,用心记,仔细想(板书)。

  4.接下来,我们听一个故事《鸭子的惊奇》,边听边想,想想鸭子的玉米粒究竟到哪儿去了。

  5.放录音。

  6.通过听故事你知道了什么?鸭子的玉米粒究竟哪儿去了?(鼓励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7.小结。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导语:一学期快结束了,同学们个个都长了不少本事,有的还长了好几种本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夸一夸”“比一比”“评一评”,看谁的本事大,看谁的本事多。一年级有个叫兰兰的小朋友,她也学了一项本事呢。想听听吗?

  2.听故事《借锤子》。

  兰兰和丹丹今天值日,突然,兰兰发现挂光荣榜的钉子掉了。“咱们把钉子钉上吧。”兰兰说。

  可是没有锤子,怎么钉呢?“我去借。”兰兰说完来到了传达室门外。“锤子在哪儿?我们要用!”兰兰大声问,可没人理她,兰兰只好两手空空回来,她对丹丹说:“传达室的张爷爷不理我,还是你去吧!”丹丹敲了敲门,问:“张爷爷,请您把锤子给我们用一下,好吗?”张爷爷放下手中的报纸说:“可以呀!”“谢谢爷爷!”丹丹很有礼貌地说。她俩钉好了光荣榜,兰兰说:“锤子交给我去还,好吗?”兰兰拿着锤子来到了传达室,有礼貌地说:“张爷爷,锤子还给您,谢谢!”张爷爷笑了。

  问:最后张爷爷为什么笑了?听完故事,你知道兰兰长了什么本事吗?

  (二)夸一夸,比一比

  导语:不仅兰兰,她们班还有很多同学都学到了许多新本事。安安学会了交朋友,宁宁会读故事书了,乐乐学会扫地了,学了《剪窗花》这篇课文后,平平还学会了剪窗花呢,以前丢三落四的明明也变得细心了,同学们再也不喊他“马虎大王”了。

  1.夸一夸,比一比:谁长的本事大,谁长的本事多?(小组讨论交流)。

  2.交流汇报。

  (三)说一说

  导语:阳阳以前是个说话就脸红的小男孩,现在他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讲故事,前不久,还被老师评为“故事大王”了呢。你们想知道他是怎样成为“故事大王”的吗?为了让大家一起分享他的进步,他还特意写了一封信给你们,想听吗?

  1.老师读信:

同学们:

  你们好!

  我叫xx,是一年级的学生。我胆小,很害羞,跟人说话就脸红,别人都说我像女孩子一样害羞。班里举行故事大赛,我从来不参加,我怕说不好,同学们笑我。后来,我们班的李老师不断地鼓励我,说讲故事一点儿都不难,只要敢往台上一站,就什么事都没有了。我第一次在台上讲故事,讲得结结巴巴,但同学们都向我竖起了大拇指。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胆子越来越大,越来越爱讲故事了,讲得越来越棒了。前不久,参加了学校举行的“故事大赛”,还得了奖呢。

  同学们,你能告诉我,你们长了哪些本事,是怎么学到本事的吗?

  2.你能告诉xx,你是怎么学到新本事的吗?自己说一说。

  3.评出最佳“口才星”。

  (四)演一演

  1.导语:同学们的本事可真不小,真不少,你们能把自己的本事表演给大家看看吗?

  2.能表演,愿表演的就上台表演。

  3.评出最佳“表演星”。

  (五)拓展延伸

  新学期马上来临了,在新的学期里,你还想学到哪些本事?学生自由说。

语文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我执教的《毽子变乖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一篇讲读课文。

  2、教材简介

  这是一篇散文,写老师教我们踢毽子时,毽子很听老师的话,而我们刚开始练习时,毽子一点儿也不听话,后来“我”按照老师说的去做,每天练习,毽子变乖了,也听我们的话了。全文一共分为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概括讲课件老师教我们踢毽子。第二自然段讲老师表演踢毽子给我们看,毽子很听老师的`话。第三自然段讲我们刚开始练习踢毽子时,毽子一点儿也不听话。老师告诉我们要经常练习。第四自然段讲“我”每天练习踢毽子,后来毽子也听“我”的话了。本文语言活泼生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说教学方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钍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我以读代讲,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回想自己踢毽子的感受,使学生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的看看,读读,想想,说说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感受踢毽子的快乐,而且渗透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说教学程序

  本课我将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认读生字词。研究课文内容,突破重难点。

  今天,我执教的是这课的第一课时。

  一、设计理念:

  通过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培养学生对活动的爱好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字教学难点:理解毽子为什么在“我”的脚下不听话。

  四、课型:

  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 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六、教具准备:

  各种体育用品、词语卡片、挂图

  七、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思路]

  本文的两首诗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对母亲的深爱。《纸船》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诗人以纸船为题,赋予纸船以特别的含义,寄托了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思念。《金色花》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母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美好的.感情。我们伟大的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你怎样向母亲表达你的爱意呢?

  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母爱一直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深情地颂扬过母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样的两首诗:中国女作家冰心的《纸船》,和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金色花》。

  二、出示目标

  1、把握诗文基调,表情朗读诗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背诵诗歌,丰富语言积累。

  2、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知识积累

  以下知识主要让学生在预习中作好积累笔记,课堂上教师以检阅的方式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

  1、字词积累

  大家预习了吗?看看这些字词你解决了没有?

  字:嗅 摩 衍 匿 祷

  词:匿笑 祷告

  读一读,讲一讲。

  2、作家作品知识积累:

  关于泰戈尔: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关于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品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四、《纸船》教学

  整体感知

  1、《纸船》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默读这首诗,体会一下这首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

  (学生体会:哀愁、深情)

  2、离家远了,你有过想家的感觉吗?女诗人冰心把这种思念亲人的哀愁用一只只纸船诠释到了极致。谁来试一下,把这种哀愁的语气读出来?

  (师指导学生朗读,尤其强调停顿和语调,可以让学生在课本上标明停顿之处)

  3、学生初步感知之后,教师提出评价要求:你喜欢这首散文诗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37——140页对《繁星》、《春水》的指导阅读,教学生懂得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是可以有多种观点的,学习独立鉴赏、评价作品。)

  合作探究

  学生品读这首诗,通过自主思考,然后合作探讨,师生交流对话的方式解决以下问题:

  1、诗人叠纸船时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

  (引导学生体会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的心情)

  2、你觉得纸船回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吗?为什么作者要借纸船来抒情?

  (“我要他到的地方”是母亲的身边,纸船当然到不了,作者明知道到不了还要不停地叠是要以此寄托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抒情是要借助一定的形象的。)

  3、你觉得这首诗中哪几句写得最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找到“诗眼”所在,体会诗人的精妙构思)

  师生在交流探讨中理解诗人的感情,学习对诗歌的品味鉴赏。

  生活链接

  母亲的爱滋润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子女对母亲的爱又何尝不是动人心弦?以小组为单位,以“母子或母女之爱”为主题,搜集感人的文章,感人的歌曲,感人的诗言,在读书笔记上办一个专题材料库,看看哪个小组搜集得最多,材料最丰富。

  《金色花》教学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教师的范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方法处理不同)。

  重点体会: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读出妈妈的惊喜、嗔怪)

  “我不告诉你,妈妈。”(读出孩子的撒娇、调皮)

  “孩子,你在哪里呀?”(读出妈妈的着急、关爱)

  3、学生读过之后,教师提出评价要求:你觉得这首散文诗写得怎样?(学生只要能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一定要是自己的)

  合作学习

  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沐浴着母爱)“我”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

  请同学们品读这首散文诗,思考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2、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3、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学生研读课文,思考,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理解作者。可以简介泰戈尔的作品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爱的内涵——最高尚、最纯洁的神圣之爱。

  交流探究

  师生研读课文,共同探究以下问题:

  1、假如你是那朵金色花,你能想象妈妈脸上的表情吗?

  2、孩子为妈妈做了那么多好事,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

  3、母爱就在我们身边。泰戈尔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学习了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结合实际谈感受。师生交流互动,在探究中发展提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中肯评价和热情鼓励。

  创造性学习

  请你模仿《金色花》的感情基调,以“妈妈,我想说爱你”为题,学写一首散文诗。

  作业

  1、背诵两首诗,准备背诵比赛。

  2、课后阅读《飞鸟集》、《繁星》、《春水》。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3.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容相合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教学难点】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鼓励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蒲公英的知识。

  2.(课件出示2)蒲公英图片,请学生们欣赏。说说自己眼中的蒲公英。

  3.谈话导入: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么变化,你有没有细心观察过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细心观察这种平凡植物的小孩,看看他发现了什么。引出课题并板书。(板书:16金色的草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标出自然段。

  2.(课件出示3)文中的生字词。

  蒲公英盛开玩耍喊打哈欠钓鱼而是观察

  有趣喜爱睡觉合拢引人注目一本正经

  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纠正读音:读准翘舌音“盛、耍、察、睡”,前鼻音“欠”,后鼻音“英、拢”。

  3.理解词语:

  (1)对于像“合拢”“哈欠”等词语可以让学生做一做动作来理解。

  (2)对于“引人注目”“一本正经”等词语可以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3)有些词语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查字典来理解。

  4.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进行习惯性评价。

  5.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有困难的生字,给学生自由识字的空间。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2.学生质疑。

  3.(课件出示4)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1)乡下是什么地方?

  (2)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3)什么叫“不引人注目”?

  (4)“我”的新发现是什么?

  (5)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6)蒲公英为什么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4.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画画、动手实验、查资料等)来解决问题。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结合学生的小组汇报,看有关蒲公英的课件。其中有蒲公英开黄花、蒲公英种子的画片。

  四、指导识字、写字。

  (课件出示5)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蒲英盛耍喊欠钓而察拢趣喜睡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记准读音。

  4.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

  盛:成+皿耍:而+女喊:咸+口英:央+艹

  钓:勺+钅趣:取+走睡:垂+目蒲:浦+艹

  组词扩展:观察视察哈欠欠条喜欢喜爱

  5.指导写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哪些是半包围结构。

  (3)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

  “蒲英察喜”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盛、耍”上下等宽。

  “喊钓睡”左窄右宽。“趣”半包围结构,“走”的最后一捺写长些。

  (4)教师重点指导“耍、察、睡”的写法。

  “耍”上下结构,上下等宽,注意上面是个“而”,下面的“女”的一横要足够长。

  “察”注意中间部分的写法,左边是“夕”多一点,右边不是“又”。

  “睡”右边部分的写法要注意,四横不一样长,第一横最短,第二横最长,最后一横第二短。两小竖插在第二个横上。

  (5)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6)巩固检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激发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加以巩固(课件出示7)

  蒲公英盛开玩耍打哈欠钓鱼观察

  有趣喜爱睡觉合拢引人注目一本正经

  2.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草地会变成金色的是因为上面长满了蒲公英。早上,蒲公英的花朵是合拢的,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蒲公英的花朵是张开的,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花朵又合拢了,草地又成了绿色的。这草地是多么的可爱,这蒲公英是多么的有趣啊。

  二、精读课文,探究交流。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朗读。

  (2)理解“一本正经”。

  ①指名学生学着“我”的样子一本正经的样子来喊一喊。

  ②“一本正经”的意思是好象真的有什么事要说,没事却装着有事的样子。

  (1)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好想到那吹吹蒲公英。兄弟俩在金色的草地上玩耍的情景仿佛就在我们眼前。看,他们笑得多灿烂呀!他们玩得多开心,多有意思啊!

  (板书:寻开心)

  (4)(课件出示8)课文的插图.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演一演。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自由说。

  (板书:新发现)

  (2)(课件出示9)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草地是。

  中午,花朵,是,草地是。

  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3)同桌互相说一说。

  (板书:碧绿金黄碧绿)

  (4)指名说一说,加上动作说一说,不看提示说一说。

  让学生伸开五个手指变为手掌表示花开,收拢五个手指变为拳头表示花谢。

  (板书:合拢张开合拢)

  (5)齐读本段。

  (6)引读。(课件出示10)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

  的,而是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了。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可以、。花朵张开时,花瓣是的,草地也是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的了。

  (7)从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新发现,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善于观察、细心)(板书:要善于观察,思考探究)

  (8)演一演: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

  (9)汇报表演。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真开心呀!我们和草地连在了一起,我们和蒲公英连在了一起。这里的蒲公英不只一株、两株,而是——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2)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这片金色的草地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想象一下,它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快乐?(想象说话)

  (3)这片草地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真是——

  学生接读: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4)师:从此——

  生接: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5)有感情朗读、理解最后一段。重点理解“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引导学生体会,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深深喜爱之情。

  三、教师小结,感情朗读。

  1.蒲公英不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还是药材呢。虽然它看起来是那么的不起眼。同学们,自然界还有很多东西像蒲公英一样随处可见,不被人们重视,可是它们对人类却非常有用。你知道哪些东西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2.大自然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实践探索。

  1.说说自己喜欢的事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用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并把它写下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3.演一演:和你的小伙伴演一演我们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4.说一说:把这么可爱的草地,这么有趣的蒲公英介绍给你周围的人。

语文教案 篇8

  一:单元主题:本单元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个单元的五课文《世界儿童和平条约》、《相片》、《将军与孤女》、《阳光下的皮肤》、《地球万岁》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设置的。

  战争和和平是一个学生的话题,是孩子们不容易解开的谜,这组课文就是从儿童的视角或用儿童的口吻表达了对和平的企盼。

  二、每文章的主题及每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课后题为依托,复习巩固每课的主题。

  1、学生自己先梳理2、全班交流

  三、综合学习四

  《北京和平宣言》《欢乐颂》,感受乐曲欢乐、自由的喜悦气氛,体会席勒对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的.追求。

  四、本单元基础知识练习(一)根据拼音写字词,再用其中的2—3个词语写一段话。

  yáoēncìzīrùnhàndàiérjiàng

  ()望()()()从天()

  zhǐmùdǔshèxiǎngjiézhìchuíwēi

  ()望()()()生命()

  (二)辨字组词。

  蔼()骏()赐()鹰()眷()嗡()

  竭()俊()惕()婴()捐()翁()

  (三)用一个词语写出下列每组词语所表示或包含的共同意思。

  1.瞻仰、目睹、端详——()2.徐徐、缓缓、渐渐——()

  3.若、似、如——()4.俏丽、壮丽、秀丽——()

  (四)造句。

  1.吝啬(写一个关于环保的句子——2.吝啬(写一个关于乐于助人的句子)——

  五、在国外的一些饭店用餐时,你可以随意点菜,但必须把食物吃完,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处罚。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请你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你准备今后怎么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选]10-03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07-22

【经典】语文教案10-29

语文教案模板12-19

实用的语文教案11-04

[优]语文教案11-10

(集合)语文教案11-11

语文教案【优秀】11-21

语文教案(推荐)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