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初中作文集锦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作文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作文 篇1
游甪直不仅仅是因为她有“神州第一水乡”之誉。江南有很多的水乡古镇,苏州自古以来便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典范。苏州的古镇,如周庄,如木渎……她们总有很多相似之处,枕河而居的生活,它的每一个角落,每一种气息都似乎直接从久远的岁月里流淌而来,流淌着安静、纯粹和幽雅,让人留恋。第一次游甪直,是学校组织的一次工会活动,作为一个教师的我,思想里最迫切的倒是盼望着追寻叶老在甪直的足迹。
记得那是秋日的一天,天高、云淡、气爽。当我们的车抵达甪直时,可能好多游客还在途中呢!
下了车,我便按照自己预先的计划,独自朝万盛米行方向而去。“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船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船舷的菜叶和垃圾给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地,填没了这船和那船之间的空隙。河埠上去是仅容两三人并排行走的街道。万盛米行就在街道的那一边。”我几乎是在熟背着课文《多收了三五斗》的开头。
第一次读《多收了三五斗》是在师范的文选课上,当时对叶老逼真的环境描写与人物刻画倍感亲切与钦佩。走近万盛米行了,就见斗大的“米”字招牌仿佛在招揽着游客。万盛米行的门面为三开间朝西店铺,面对河埠,是“前店后场”的格局。店前的河埠头,就是过去装卸谷米的码头。走进万盛米行,店铺内有售粮柜台,店铺后便是宽敞的石板大院,两廊陈列着旧时的各式稻作农具和加工谷米的器具,可以说是集江南农具之大成。
在万盛米行里漫步一圈后,出门再看看河埠头,看看微波轻漾的河道,不由想象起小说中所描绘的热闹场面,想起当年米市的情景风貌,耳边仿佛又听到码头前的鼎沸人声,还夹杂着旧毡帽朋友无奈的叹气。是呀,也想想自己当年读叶老的《多收了三五斗》时的诸多感想,正是从读《多收了三五斗》开始,又去读叶老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景泰蓝的制作》、《稻草人》、《倪焕之》等一系列著作。在自己“为文”的道路上,叶老用他的文字告诉了我很多很多。
离开万盛米行,我便去寻找叶圣陶纪念馆。
纪念馆是他当年执教的旧址。进入馆内,首先看到的是一尊一代师表叶圣陶系着鲜艳红领巾的半身塑像,其后便细细瞻仰陈列的大量图片、书籍、实物。
漫步馆内,时间又仿佛回到了1917年早春,那个青年叶圣陶应甪直镇县立第五高等小学校长吴宾若的邀请,来到甪直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他和进步青年一起,改革教育,在学校里自编各种课本、将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创办学生农场、辅导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这一思想就是在这儿形成的,并且开启了他后来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叶老从此与甪直结下了不解之缘,亲切地称之为“第二故乡”,而古镇也因此有了生动和灵气。
叶老的墓就在纪念馆旁,简朴无华,一如其人,唯有墓边的银杏树苍老雄劲、一片生机。树干足有四五层楼高,三四人难以合围。片片金黄色的树叶,在“沙沙”的絮语里随风翻转,悠然落地,默默地表达着主人人生的智慧和坚定。不由让人思想到:银杏树应该就是叶老的知音吧?否则,叶老为何将骨灰埋在了四棵银杏树下,与银杏树毗邻千古呢?
叶老一生喜爱银杏树,与银杏树颇有缘份——“我家屋后有一片空地,十丈见方,前边和右边沿着河,左边是人家的墙。三棵银杏树站在那里。”这是叶老在《三棵银杏树》一文中,对儿时的银杏树的回忆。叶老赞扬银杏树“形象高大,意志坚强,气魄宏伟”,寥寥数语,就准确概括了银杏树的品格,这无疑也是叶老一代师表高尚人格的最朴实的写照。是的,叶老墓旁的银杏树难道不是叶老最好的墓志铭吗?
在墓前银杏树下追忆叶老,作为一个教育的后来者,我在想,我该如何“为师”呢?
又游览了甪直的几个名胜,再回到古镇的入口处时,已到了集合的时间,在那个独角的兽物端坐的地方,一个老人告诉我,那叫甪端,是一种祥兽。
今天,在甪直,我追寻叶老的足迹,让我也记住了甪直这个“难识的地名,难忘的水乡”。
★老师点评:跟随着你的笔尖,丝丝清风,缕缕文香,扑面而来,叶老的‘思’,叶老的‘神’,叶老的‘情’,让盲目追求的人们眼前变得清晰,‘身临其境’一词,也不过如此。
初中作文 篇2
“喷!真好吃!”这欢快的声音是从哪儿传来的?哦,这是我们正在烧烤啦!
我们九小正在举行秋游烧烤活动,大家一下车,就向东坡岭的烧烤区奔去。我们小组找到了一个好地方。大家围成一团,听着组长分配任务:“陈家欣快去生火,你去串鸡翅,曹定煜和宋昌杰去拿水,我和吴远亮整理东西好!大家分头行动吧1!我和宋昌杰拿着4大碗水回来,陈家欣已经生好火了,鸡翅膀也已经串好喽!
好了!烧烤活动正式开始了,我们先把串好的鸡翅膀沾上油,撒点胡椒粉,接着放进火里烤。啧,真是香,哎呀,忘记放烧烤汁了,汗……我的鸡翅膀就快透了,本来打算闻一闻,在烤一会儿,谁知刚想拿上来的时候,组长往火里倒了点儿油。火上加油,那还得了?火一个劲儿的往上生,弄得大家满面灰尘不用说,还把鸡翅膀烤糊了。我的香鸡翅膀啊!
噢,吃完了一个鸡翅膀,当然得吃点其它东西啦!有鱼丸,哦,串几个吃一吃。我拿着鱼放在炉子上,让它们享受一下赤热,别让它们冻着。嘻嘻,差不多可以了。没想到我拿起叉子的时候,宋昌杰也正好举起鸡翅膀,我的丸子只剩下半场个挂在那里,其它的都进炉子里,“享受”火了。真是好玩。烧烤的活动充满了欢笑。大家津津有味议论着鸡翅膀的好味道和鱼丸的`香味。总之,全场洋溢着一种快乐,一种安享。
烧烤活动后,我们又开始了休闲活动。那些娱乐游戏成了我们的至爱,连老师们也加了这次的活动呢!大家都融入到游戏的快乐中,时间也不知不的溜走了…… 要回去了,同学们依依不舍地望了望东坡岭-----这个快乐的地方,这次的秋游真快乐,真让人流连忘返!
初中作文 篇3
我的外婆十分的节俭,都60多岁的人了,子女都可以养她了,她依然舍不得多花钱。 那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乡下外婆家。外婆为了欢迎我们,摆了一桌的好吃的招待我们。我们在外婆家住了几天,吃剩下的饭菜也不少。可是外婆都没把它们倒掉,我们本以为要拿来喂牲畜,也就没多问。
住了两天,我们便要回家了。为了不再麻烦外婆,我们便没在外婆家吃中饭。在回家的路上,妈妈突然想起衣服忘在外婆家里便往回走。回到了外婆家,只见外婆已经在吃中饭了。妈妈一瞧,外婆在吃的不是我们前两天吃剩的饭菜吗?
妈妈生气地说:“妈,你怎么能吃这些东西呢?这可是吃剩下的啊。”外婆说:“这些剩下的饭菜倒了多可惜啊。”妈妈说:“可是吃这些对你身体有害。”外婆说:“你放心,我吃了大半辈子的剩饭菜,什么毛病也没有啊。”妈妈说:“反正您老以后不准吃剩饭菜了。”外婆说:“我不吃,你吃啊?”妈妈说;“您……唉您自己看着办吧。”说着妈妈无奈地拿了衣服和我们回家了。
回到家,妈妈又和我们谈论起外婆的事了。妈妈说:“妈也真是的,怎么可以吃我们吃剩的.菜,搞得我们不孝是的。”我说:“外婆不浪费粮食有什么不好的?”爸爸说:“你不懂剩饭菜没营养,说难听一点吃它们就是吃沙子,长期这样会消化不良的。”妈妈说:“说的对,而且食物放在外面久了,不但会粘上灰尘而且容易孳生细菌。待会儿吃出个什么病来,得不偿失。”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原来吃剩饭菜对人的危害这么大。看来外婆是要少吃剩饭菜了。我觉得外婆可能出身穷苦。但她现在有子女养着,也没必要如此节俭,可以不省就别省了,吃的好一点,让自己安享晚年多好。若是吃出什么病来了,医药费不知比这菜钱贵多少。
初中作文 篇4
谱一曲离别,演绎青春的舞姿;掬一簇鲜花,献上青春最美的光环;歌一首,用鲜花勾勒青春的轮廓,画笔的点缀,在青春的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似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曲折人生路。
青春如水如歌,用美丽的歌喉唱响,一腔激情豪迈宽广的心胸打破了寂静的世界。年轻是骄傲的资本,年轻憧憬无限,倘有一腔热血,就敢挥洒一方,有时也竟黯然忧虑。像布满乌云的阴沉,透不过气,累计地纠结与忧虑却找不到最终的根源,无从寻找。
青春,太多太多,无从追寻却悄无声息的逝去。只留下叹息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地上回响。品尝着青春,或在黑暗的世界之中独自黯然。洗刷这个心灵的忧伤;或疯狂地追寻生命的灿烂,其实,纵然生活给你无情的一巴掌,你也要学会给生活一个微笑,曾经的欢声笑语已是往昔,记忆的齿轮仍在不停地滚动着;尔虞我诈的.心即早已习以为常,纯洁的想法早已与这个世界不相符了。与其忧愁满面,意志消沉。到不如面带微笑,在暴风雨中学着去坚强,乐观。
青春仿佛一首精致优美的诗歌,其内涵与精髓往往令人揣摩不透。下雨过后的清新。透露着生活的辉煌,泥土的芬芳,折射出生命的光芒,心如夏雨,缠绵忧郁。青春如雨,多愁温柔。夏雨如人,青春亦如此。莫要斤斤计较,青春那段灰暗的时光,微笑着,青春的姿色会愈加的充满阳光的味道。或许,我们一时半会很难办得到,但我们又都知晓,生气只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不要因为过多过少的错误而让生活过的灰暗不堪,让青春失去该有的光芒。心有爱,微笑面对。
就如此般,乌云笼罩着一尘不染的蓝天,微风轻裹,虽然豆粒般雨儿洒下,但如此难得清新的意境,又怎能错过。走在早已熟悉去上课的路途,从未静下心来,欣赏路边的花草。漫步雨中,望着早已被打湿的花儿,沁人心脾的芬芳终究不会被掩盖。顽强的小草,给人无线的希望。青春,太多太多,诗意浪漫,又步满荆棘。偶尔漫步于蒙蒙的细雨之中,甘愿淋湿,感悟着自然之美。人生青春无回博,疯狂之事几何多?青春,尽管多愁善感,但又精彩纷呈,善于发现,也让青春留下美好的回忆,而不只是残留。
青春,太多太多,不言而喻,激情澎湃,精彩的青春张扬着年轻的魅力。花样青春,与众不同的成长,让你的青春不安,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初中作文 篇5
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要想与人友好相处,就必须具有忍的精神和让的智慧,以平和的心态去感化他人的浅薄行为,以博大的胸怀去容纳他人的悖理举动,这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在历史中,从来不缺少拥有这种高尚品德的.人。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忍让并不意味着懦弱,更不是委曲求全,相反,忍能使你学会谅解他人,宽容他人。韩信青年时期穷困潦倒,被人看不起。一天,一个屠夫指着韩信的鼻子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佩着剑,其实你的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铁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虽然气愤不已,但自知胆小,不愿落得当众杀人的罪名,就当着许多围观者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把这件事称为“胯下之辱”。其实韩信并不是胆怯,而是具有看清局面的睿智。多年后,韩信做了大官,但他没有杀这个屠夫,反而赏之以金,委之以官,屠夫深受感动,两人的恩怨也就此消除。最后,屠夫还成了舒身保护韩信的大将。
忍让是理性的体现,能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化干戈为玉帛。清代诗人、书法家何绍基,官至编修,一天,他收到一封家信,内容说家人为三尺地基与邻居发生争执,闹得要动干戈,要他速回,帮助家人夺得这一地基。何绍基看完却一笑,提笔加书函一封,并附了一首诗:“万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在他的劝导下,两家各让出了三尺地,化干戈为玉帛,和睦相处,此事也成为后世的美谈。
忍让,顾全的是大局,着眼的是未来。廉颇是赵国的大将,勇猛过人,蔺相如因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件大事中立了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师,位居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屡次想羞辱蔺相如,而蔺相如却总是避开,绕道而行,早朝时也称病不至,这些忍让令蔺相如的门客感到羞辱难当,于是纷纷向他提出辞呈,而蔺相如对门客们说:“各诸侯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如今,我们要是两虎相斗,将来必有一伤。我并不是怕他,而是以国家为重,不计较私仇啊!”这番话传到廉颇耳中后,他大为感动,于是“负荆请罪”,从此将相和睦,赵国称霸诸侯。
综上所述,忍让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一种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初中作文】相关文章:
初中的作文[经典]08-12
初中的作文[精选]08-17
初中的作文【精选】02-16
(经典)初中作文03-09
初中的作文(经典)02-08
(经典)初中的作文01-27
【精选】初中的作文08-11
初中的作文(精选)11-18
[精选]初中的作文12-21
初中作文【经典】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