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读后感>一支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一支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时间:2017-12-20 11:40:4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一支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作者是王小波,书里除了文化杂文,还有给其他书写的序言与跋语。这些序言与跋语也表明了作者的一些态度。小编整理的猪读后感,供参考!

一支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一支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1

  介绍这本书,首先要先介绍这本书的作者,相信他的名字已经刻在很多人的心中,他是王小波。这本书的内容很杂,却很深刻,在我介绍之后,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去看一看。但此时此刻,比起介绍这本书的内容,我更想给大家介绍这本书的作者和背景。

  看过许多关于王小波的各家评论,总体上都认为王小波是个很有思想很有个性的人。此话当然正确,而我更喜欢王小波的妻子李银河对他的评价:“在我心目中,小波是一位浪漫骑士,一位行吟诗人,一位自由思想家。”

  王小波无疑是浪漫的,这从他与李银河的如此多缠绵悱恻的书信中便可见一隅。王小波给李银河的一封情书,写在五线谱上,他是这样开头的:“作梦也想不到我会把信写在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又如:“爱到深处这么美好。真不想任何人来管我们。谁也管不着,和谁都无关。告诉你,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还有:“说实在的,我没有像堂·吉诃德一样用甜甜的相思来度过时间,我没有,我的时间全在沮丧中度过。我很想你。”

  而王小波众多的杂文中也透露出点点浪漫气质。如王小波曾写过一篇名为《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散文,那只猪会在吃饱后到屋顶上去晒太阳;会因为嫌猪圈里的母猪又脏又臭而不怕路远去村寨找好看点的母猪。诚然这是母猪有个性,追求自由,特立独行的表现,而这些行为合在一起,却是因为那只猪浪漫天性所致。而也许,这也是作者的内心流露吧。最终,那只猪终于因为挣脱了既定的虚伪规则,敢于反抗可预见的命运,而获得了生命力的张扬。而王小波呢?这位追求自由的思想家,这位行吟诗人,这个顽童、骑士,这位崇尚理性和富于奇思异想之人的结合体,也在在另一个陌生的国度里存在着,幸福着。

  李银河曾说:“有人说,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中,只出理论家,权威理论的阐释者和意识形态专家,不出思想家,而在我看来,小波是一个例外,他是一位自由思想家。自由人文主义的立场贯穿在他的整个人格和思想之中。读过他文章的人可能会发现,他特别爱引证罗素,这就是他所谓气味相投吧。他特别崇尚宽容、理性和人的良知,反对一切霸道的、不讲理的、教条主义的东西。”

  一个罗素的信徒、热爱理性和思考的自由主义者、独立不羁的民间撰稿人--作为思想家的王小波,留给后人的,就是这样的形象。不要偏执,不要低智,不要思想贫乏,那样,哪怕是自由自在地做一只小猪,一只特立独行的小猪也好。

  在王小波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给远在美国的朋友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可能是他的最后遗言:“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在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但我辈现在开始说话,以前说过的一切和我们都无关系--总而言之,是个一刀两断的意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是不是太狂了?”

  在《一直特立独行的猪》这本书中,王小波阐述了他的很多特立独行的观点,对小说、对文学、对生活、对人格。王小波在《人的尊严》这章里写了这样一段话:“人有无尊严,有一个简单的判据,是看他被当做一个人还是一个东西来对待。这件事有点两重性:其一别人把你当做人还是东西,是你尊严之所在。其二是你把自己看成人还是东西,也是你的尊严所在。”

  王小波在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是啊,我们在生命历程中不断地遇到挫折学会思考,有泪水也有欢笑,如果你想要看得更明白些,活得更有趣些,不如来读读王小波吧。

  一支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2

  开篇我以为王小波说一直围绕他的知青生活写,关于那只特立独行的猪,用它来做批判,批判一切在他看来认为不符合现世的东西。也确实,他不就像是那只特立独行的猪,这里,我并不是说他是猪,被人说成是猪肯定是觉得恼火的。

  序言里谈到冯唐的文章又说道:他第一次王小波是在厕所便秘的时候,发现的快乐使他差点像阿基米德一样光着屁股跑上街。之前看过黄金时代,觉得很下流,而且觉得他就像个乡下养鸡的人写,看不出什么浪漫的色彩。用现在我们的90后说,好污哦!!!不知道为什么当时会有这样的感觉,大概是因为里面谈到了性,所以不管是沉默的大多数,还是黄金时代都没有看完,以前去看是因为喜欢韩寒,韩寒喜欢王小波和钱钟书等一些作家。前段时间刚刚买了Kindle.发现,很多心书写来写来写去都是教现在的年轻人如何去生活,如果做人际交往,如何去工作。扛得下就是你的,看了鸡血的确爆满到要溢出来,后来发现所有的励志书对我来说一点作用都没有,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不适合做任何计划,也许要被说,25岁了还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我就是那种。

  没有什么职业生涯,没有人生规划,我以为我总是不把我所在做的事情看成我的职业。不知道我喜欢什么,现在也是在瞎混吧。序言说到,王小波的作品游离在主流文学体系之外。而我反而觉得,这才称得上是特立独行的王小波吧。

  读来确实轻松愉快,边谈到的性,似乎真的很平常,虽然我这个老处女心理总是有点阴影,还是觉得性有点恶心,或许谈恋爱也是,但是我发现这要看是跟谁,如果出现一个我喜欢的男子我应该会主动去追求,然后想要跟他拖手,不过要是对方是一个连微信都不想回的人,那我会觉得恶心。还有谈到好看与不好看的问题,好看的人就多看一眼,不好看就少看一眼,这也是尊重吧。

  一支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3

  对于王小波,第一次认识他是通过一篇文章——《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很有趣的一篇文章,看了三遍,当时我还不知道是谁写的。现在,我又重新在他的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中看见了这篇文章,依旧觉得很有趣,很是百看不厌,但由于又看了一些他所作的其他文章,相比当时,多了一些思考一些想法。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算是他难得较单纯的记事散文了,而在他其他文章,大多是议论性的,有感而发的。他经常在书中讲知识分子,讲文化,讲道德。他生的`年代是我父辈的那个年代,父亲也经常给我讲他们那个年代的事,讲上山下乡,讲四人帮,讲文化大革命,但我还是觉得书中所说的有意思点,尽管父亲给我讲的那是闲聊,而王小波先生是正正经经的写论文。我看他的文章总有种写文章的人很年轻的错觉,虽然他的文章大多是年过不惑才写的,但总觉得很平易近人,很幽默,也很契合我们的思想——即使我们的人生阅历,生活时代都不相同。

  当我知道李银河教授是他的妻子时,我就了然了——他们的思想“超前”了,对于性的看法,对于同性恋的尊重,对于道德的理解,他们都脱离了那个时代的人共同的思想,反倒是我们这些“年轻人”颇产生些共鸣——我还能想起当我从图书馆借来李银河先生所著的《他们的世界》时,父亲那能夹死苍蝇的眉头。然而众所周知“超前”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就像其书中所说布鲁诺为了维护超前的日心说,最终被教会用火活活烧死;王小波先生和李银河教授也同样被上级警告,甚至牵连了刊登他们文章的出版社。他们没有再研究那些“禁忌”的东西,这算是懦弱么?我觉得这是一个社会的可悲。

  然而他依旧是不羁的,他的思想,他的文字,在那时,甚至是现在,都看起来有些离经叛道,他喜欢国外的那些既定真理的科学思想,讨厌传统的道德束缚,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智慧,而不是随大流。他的文字表面上嘻嘻哈哈,乐观开朗,痞里痞气,实则是深沉稳重,抑郁苦闷——一种没有人理解的苦闷——他说他的这一生大半都是在抑郁中度过的。这种苦闷在我第一次认识他时没有理解没有发现,现在我从他的书上挖到了自己。

  虽然说王小波先生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然而,事实上,我并不完全认同他的观点——也许我并没有像他一般的豪放不羁,也许是他经历了错误的时代给他带来了影响,他不相信国学。在我看来,不论是西方哲学,还是中国的道德伦理,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存在的意义,而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完全的排斥,或是完全的怀疑,而是包容与思考,其中哪些对这个时代有益的,对文明发展有益的,对人类思想有益的,并且创造新的思想——这是我成长至此所形成的独立的思想,独立的思想来自怀疑与思考,这些却是王小波教给我的。

  王小波去世的时候正是我刚出生的时候,如果他还在健在,他的思想会不会被世事给磨去菱角,还是如原来那样——一个浪漫诗人,行吟骑士,自由思想者。

【一支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相关文章:

1.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2.《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3.猪的歇后语

4.关于猪的歇后语大全

5.跟猪有关的谜语有哪些

6.十二生肖猪的歇后语

7.扮猪吃老虎歇后语

8.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