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8篇(热)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亲情。
教学重点:狐狸的亲情,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体会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亲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1.狐狸经常被人们看成是一种狡猾的动物不被人喜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故事看看狐
狸到底是什么样的。
2.板书课题。
3.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老狐狸为救小狐狸做了哪些事?“我”是怎样做的?狐狸和“我”之间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什么地方使你最受感动?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师生讨论并交流:
(1)老狐狸为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请在课文中找出来,并读一读。
(初次给小狐狸喂奶和咬铁链救小狐狸;后又在“我”家地板下,冒生命危险做窝,养和救小狐狸。)
(2)“我”为狐狸做了些什么?狐狸和“我”之间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我”为小狐狸和老狐狸送食品,向邻居讨回小狐狸,放了小狐狸。小、老狐狸不再以“我”为敌,我们之间建立友好的'关系。狐狸通过我的帮助和爱护,体会到“我”对它们没有伤害的意思。)
(3)课题为什么叫“金色的脚印”?
“金色的脚印”体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关爱,体现了狐狸之间的亲情。这样的感情是非常珍贵的,因此用“金色的脚印”来加以赞扬。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练习复述课文。
可用第一人称,也可用第三人称。
五、观看动物世界片段——非洲豹。
六、说一说观看录像片段后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把它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 学会生字词,理解“藕断丝连”等词的意思。
2.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3. 通过理解课文的内容,使学生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激发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课前准备:
课件、挂图
设计理念:
1. 探究阅读,自主合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要关注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相信学生,让学生使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充分地开展自主学习,发挥教师“组织者”的功能,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2. 读中感悟,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建立在感悟体验基础之上的,朗读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环节。本课力求以读为本,每遍都有每遍的目的,形式多样,,让学生乐意读书,让课堂气氛宽松活跃起来。
3. 迁移扩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主要不是让学生去讨论语言是什么,而是要让他们学会运用语言。以“言语学习”为主旨,教师引导学生从感知语言,到领悟语言的精妙,步步深入,吸收、积累。
教学过程 :
情境导入
1、 情境故事;
2、 板书课题:新型玻璃;
3、 全班齐读课题。
学生质疑
初读感知
1、 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
2、 检查读书情况,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探究合作
1、 师: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讨论。
2、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问题。
3、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创设情境,延伸扩展
1、 情境设置,指导学生介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 师:如果你是发明家,你还想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
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课文,了解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相信大家只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一定能发明更多更好更能为人类服务的新型玻璃。
实践活动
把这几种新型玻璃介绍给你的家人听。
语文教案 篇3
一、单元主题及单元概述
本教学内容源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材,本单元是围绕“纪念日”展开综合性语文学习的开放单元。纪念日凝聚了多少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进程。开展纪念日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教材以五月为例,列举了各种纪念日,有政治方面的,有社会生活方面的,有生产、科研方面的,有环境保护方面的,有文化艺术体育方面的,有属于伟人名人的,也有属于大众的……教材57页下面丁丁、冬冬的对话,还将学生关注的对象,引到自己家庭和自己生活的环境中。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开展纪念活动,要求全体学生全程参与,充分发动学生,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巧妙创设情景,各个教学阶段中,尽可能多给学生创造相互对话的机会,使纪念日活动开展得深入人心,切实起到纪念的作用。让每个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得到锻炼,提升语文的综合能力。
课前鼓励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如上网、查阅图书、请教别人等)收集有关纪念日的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围绕“你知道关于纪念日的哪些知识?”谈收获、提问题,进行交流。然后引导学生立足实际畅谈视野中独特的纪念日,对日历下方的“空白”进行补充,扩展纪念日的范围。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临近纪念日纪念活动,制定计划、开展活动、排演节目。其中主题的确定、计划的制定可在课内完成,开展活动、排练节目可在课外完成,教师应给予指导。并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进一步整理,让纪念活动有所连续,有所落实。最后学生以日记、作文、纪念日历、学生演示文稿、学生网站等形式记下这次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创新能力,合作实践能力。
二、单元学习目标
1.搜集有关纪念日的资料,让学生认识并了解重大的纪念日,利用教材留白,畅谈学生视野中独特的纪念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2.识记纪念日的时间,交流不同纪念日的来历及特定含义,提升对祖国、人民及社会生活的热爱,激发强烈的纪念意识。
3.开展临近纪念日的纪念活动,燃起学生纪念的热情,形成纪念氛围,锻炼学生的组织创新能力,合作实践能力。
三、课程框架问题
(一)我的基本问题:该如何理解“开展纪念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 ”
(二)我的单元问题:关于纪念日,你了解多少呢?
(三)我的内容问题:
1.开展纪念活动有什么意义?
2.你都知道那些纪念日?
3.五月都有哪些纪念日?是怎样的来历?有什么意义?人们以什么方式去纪念呢?
4.你还知道那些纪念日?(家庭、班级、学校……国家)
5.这么多有意义的纪念日,你最喜欢哪个呢?为什么?
6.我们选择一个喜欢的节日来开展一次纪念活动,好吗?
7.这次纪念活动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把它写下来,好吗?
四、涉及的学科领域
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品德与生活(社会)、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学科领域,活动范围深而广。
五、所依据的课程标准
(一)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4.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六、教学和学习过程
(一)第一阶段:(一课时约35分钟)
1.使用教师演示文稿,将本次语文实践课的主题告诉同学,并向学生提出单元问题:关于纪念日,你了解多少呢?将研究设想(五月有哪些纪念日?家庭、班级,学校,国家都有哪些纪念日?纪念日的来历、意义及其纪念方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家长、书籍、电视、网络等渠道查找收集相关资料。
2.同学们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指南自行形成小组,确定方案与时间表,分工协作。
(二)第二阶段:(一周课余时间)
学生利用家庭、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整理资料。
(三)第三阶段(两课时约80分钟)
1.多媒体播放庆祝“五一”劳动节的.盛大场面。学生谈自己看后的感受。(自由发言)
2.识纪念日――谈纪念日――想纪念日。
识纪念日:
(1)多媒体出示五月的日历,让学生通过看日历,了解重大的纪念日及其相关知识。
(2)交流资料,谈纪念日的来历、意义及其纪念方式。
谈纪念日:
你还知道关于纪念日的哪些知识?向大家介绍你喜欢某个纪念日的原因。
想纪念日:
(1)让学生围绕“我家也有自己的纪念日”进行交流。
(2)为班级、学校、社区设定值得纪念的日子。
(四)第四阶段:(一课时约35分钟 )
引导学生把获取的知识整理,按照兴趣分组,小组合作拟定纪念日活动计划,填写活动计划表,推选负责人,对活动进行分工。
(五)第五阶段:(一周课余时间):利用课余小组合作按照活动计划收集资料、排练节目,准备活动、分组开展模拟纪念日活动。
第五阶段(两课时约70分钟)
观摩模拟纪念活动
如:“五一”劳动节纪念日活动:
学生扮演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说自己工作特点及收获。
国庆节纪念活动:诗朗诵,歌舞表演,手抄报展
植树节――小品《植树》及表演唱《小树,快长大》。
(六)第六阶段 (两天课余时间)
1.这次纪念活动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把它写下来,好吗?
(学生以日记、作文等形式记下这次活动。)
2.把优秀习作装订成册,作为本单元实践活动的资料保存。
3.学生在家制作纪念日历、学生演示文稿、学生网站。
七、活动预计时间:
(三周时间)
八、前需技能
(学生在开始此单元前必须掌握的知识或技能)识或
1.学生需要有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例如鼠标、键盘的使用、打开/关闭程序和保存文件等。
2.学生需要会上网浏览或检索。
九、所需资料
印刷资料: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第二学期课本、日历、各类介绍纪念日的报纸、书籍、杂志和学生制订的活动计划。
辅助材料:和纪念日相关的图片、音乐、课件。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学会iuǖ三个单韵母和y、w两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掌握iu、ǖ、yi、wu、yu的四声,能直接读出它们带调的音。
利用教材的情景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字母的音、形和音节。
二、重点、难点:
iu、ǖ、y、w及yi、wu、yu的发音和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带调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读准iu、ǖ、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1、老师带小朋友去冬冬家,(出示情境图)喜欢吗?为什么喜欢?
2、谈后导入,冬冬家真美。你看,冬冬住的房屋多漂亮啊!屋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冬冬正在河边给鱼喂食呢!院子的周围种着树,乌鸦飞来树上做窝。冬冬的妈妈多勤劳呀!她在做什么呢?
二、学习单韵母
1、 衣服的"衣"就是单韵母i的读音。
2、 示范发音 (牙齿)对齐i (开口度小两唇d) 呈扁平形) 顺口溜:牙齿对齐iii
3、 生模仿, 齐读, 个别读(开火车)
4、 认清形, i的形状像什么?(像支蜡烛iii)
5、指导书写i范写, 生书写。
6、 生描红, 仿写
7、 i读四调ǐ,告诉小朋友:小i有礼貌, 标调就摘帽。 生读→打乱顺序读 齐读→个别读
8、 用i的4个声调组词。
三、学习单韵母u、ǖ
1、方法同 i "u"音的顺口溜, 嘴巴圆圆u u u(开口度小,双唇拢圆留一 小孔,舌头向后缩。ǖ的顺口溜:翘起嘴巴ǖ ǖ ǖ
2、u、ǖ的'四调组词、说句子。 认清形,怎么记住u、ǖ?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
3、 指导书写 四、作业 认读卡片上的单韵母,变换声调读。
四、作业
认读卡片上的单韵母,变换声调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六个单韵母,打乱顺序,用"开火车"的形式读一读。
二、学习声母y、w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
1、学习声母y
a、 激趣导入: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声母朋友y
b、读音练习:它和单韵母ii的读音是一样的,大家一起读一读。
c、辨认y和i:我们把声母y叫做大y;单韵母i叫做小i(声母y,单韵母i,大y小i都读"衣")。 师生合编顺口溜。
2、 学习声母w
a、 这儿还有一个声母(w)。
b、 读音练习:它和单韵母u的读音是一样的,大家一起读。
d、 辨认w和u,声母w叫大w,单韵母u叫小u。
学生编顺口溜记住读音(声母w,h、 单韵母u,i、 大w小u都读"乌") 识记y、w, 指导书写。
a、看图认形,同桌讨论,怎么记住y和w?还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b、观察书写格式:y、w的家在哪儿呢?(y占中下格,E、 w占中格)
c、学习新笔画:右斜"﹨"、左斜"∕",G、 斜下斜上学习跟老师书写。
d、板演提示,y的第二笔从第二线起笔,在第三格中间收笔;w要写满格。
e、练习书写。
3、 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
a、 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大y带着小i也来学习了。它是整体认读音节,也读作"衣"。
b、认记音节yi:大y带小i,紧挨在一起,它是音节yi。看着音节,和同 桌说说怎么记住整体认读音节yi。
c、练习读yi的四个声调,yi标调不写点。
d、用音节yi的四个声调分别组词。
7、 学习整体认读音节wu(方法同8、 yi)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复习iu、ǖ、w、y、yi、wu "摘果子"游戏。"摘星星"
二、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
1、 故事导入 指导学生给音节yi和单韵母ǖ编个故事。(在整体认读音节里,小ǖ的帽子不见了,可它还读ǖ)故事如:韵母ǖ看见大y带小i去公园玩,就对大y说:"我也想跟你去公园玩。"大y说:"好吧,我带你去。"小ǖ听见了,高兴地脱下帽子,向大y行了个礼,赶紧跑到大y的身边。你们看,这就是整体认读音节yu。小ǖ见大y,脱帽行个礼,摘掉帽子还读ǖ。
2、练习读yu的四个声调。
3、分别用yu的四个声调组词、 说句子。
三、区别声、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Yi、w、yu、u、wu、i、y、ǖ
四、看图读音节说话
1、看插图上的音节读:wu、ya、yi、yu。
2、根据图的意思,用这些音节分别说一句话。
五、巩固音节编儿歌: wū云飞,下yǔ啦, ü y下班回不了家, 来了y个小w wa, 他把yǔ衣送给她。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内容:
《春雨的色彩》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群小鸟在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故事。本课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充满童趣,课文插图描绘了小鸟们唧唧喳喳讨论的样子和被春雨滋润后草地、桃树、油菜地的景色,对应了课文内容,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会想像,学会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春天里草、树、花的颜色的变化,了解小燕子、麻雀、小黄莺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2、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体会春天是五彩缤纷的。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在分角色表演中感受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在春雨中的喜悦心情。向往春天,向往春雨,向往在春雨中尽情地玩耍,并有一种探究春雨颜色的愿望。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张扬,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正确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
结合图画、课件,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
理解春雨本无色,但她为大地披上了五彩的衣裳,所以她好象也是五颜六色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小燕子、麻雀、小黄莺的头饰;板书的`生字卡、图片。
教法学法:
基于本课教材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动作演示及激励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实现与文本对话。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对比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许多图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第一组冬景图)
生:看图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图片美吗?
生:(不说话,有的说不美,有的说美。)
师:(课件出示第二组春景图)这些图片和刚才的那些图片相比,你认为哪些更美呢?
生:第二组图片美。
师: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因为春天到了,各种花都开了,草都绿了。
师:是啊,春天到了,天气渐渐暖和了,大地万物也渐渐苏醒,他们像一个个饥饿的孩子等待甘甜的乳汁一样,等啊,等啊。终于,甘甜的乳汁来了,有人说,是她给大地换上了美丽的衣服,让我们的大自然生机盎然,看,她来了。[课件出示春雨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在下雨。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春雨的童话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春雨真的有那么大的本领吗?(出示课题,生齐读。)
【春景图、春雨图,直观入目,营造了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也使学生初步感受春雨的美,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和衔接。】
二、初读课文
师:那就让我们快快把书打到第22页,读一读吧!
师:先听老师提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做到不丢字,不添字。把课文读正确,还要做到正确的读书姿势,自由读课文,会认的字用圆圈圈住,不会认的字下面画上三角,读完后坐好,听明白了吗?(开始)
师:给同桌读一读,要当好小老师,读对了夸夸她,读错了帮帮她。
生:读
师:同学们读的都特别认真,谁愿意展示自己给全班同学听一听。读好后坐好。(开始)
生:逐个读(评价)
师:课文会读了,生字宝宝急着想和大家见面了,你认识吗?
指名读:读对了当小老师,其他同学和他一起读。
师:同学们都认识了,下面开火车读,希望同学们看准字形,让我们的小火车不停下来,能做到吗?
生:能
师:我们的小火车开得比较稳,大多数同学和生字宝宝交了朋友。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小朋友们的学习情况。(课件出示:)
一棵开满花儿的树,花中词语:细线、无论、欢乐、底片、绿油油、颜色、洒水、欢快、话题、淋雨、绿草、你们、红花
你会认这些词语吗?会认了花儿就送给你。(学生认对了,点击课件,花儿涂上五颜六色。)
【在识字这一环节,教师由词到字,通过圈画、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识字,达到了较好的识字效果。】
三、精心品读,感悟、理解。
师:现在,字宝宝又回到了课文中,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生:自由读
师:谁想学学春雨的声音?
生:沙沙沙,沙沙沙……(读得很大声)
师:这可成了暴雨哦,能轻点儿吗?
生:再次读(有明显进步)
师:哪列火车来学学?
生:开火车读(师随机点评,如:再轻点儿!再柔点儿!)
师:一起来学学!(生齐读)
师:真美!瞧这儿——[课件出示春雨]
春雨又像什么呢?
生:春雨像一根根头发。
生:春雨像一根根针。
生:春雨像我们身上的毛,细细的。
生:春雨像线。
师:是呀,春雨像针、像丝、还像春姑娘纺出的线,多美呀!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段。(大屏幕出示第一段)
生:齐读(读不太好)
师:(范读)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生再次齐读)
【在朗读课文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具有目的性。重视学生间的互评,符合课标理念。】
师:真动听!瞧,连小鸟们也赶来了。[课件出示]它们在说些什么呢?
请小朋友端起书,认真地听老师读第三到第五段。(师范读第三至第五段)
师:刚才你听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式:“()说:‘春雨是()’。”]
生: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
生: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
生:小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
师:咦!小鸟们怎么会这么说呢?再去读读课文第3到第5段。(生自由读课文3—5段)
师:你们瞧,小燕子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生:小燕子看到草地绿了。
生:小燕子看到春雨下到草地上,草就绿了。
师:是呀!春雨沙沙,给大地带来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到处是绿草如茵,难怪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课件出示这段文字](生齐接读这一段)
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下到草地上,草地绿了。
师:小朋友们自己把小燕子的话再好好读读。(生自由练读小燕子的话)
师:这么美的句子,谁愿意来读读。
生:读第三段。(声音过大)
师:你的雨点儿可真大,小草都被打疼了,想再来读读吗?
生:想。再读第三段。(进步明显)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师:真棒!还有谁想读读。
生:读第三段。(声音比较大声)
师:绿色是多么柔和的颜色,谁再来读读。
师:读得真好,谁有信心超过他?
生:读第三段。(读得很出色,还加上了表情和动作)
师:真棒,还能加上表情和动作呢!咱们也像他这样,一起来读读。(生齐读)
师:(师加词引读)小燕子自信地说:“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生接着再次齐读)
师:真美!春雨听了小燕子的话,下得——
生:(接读)“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板贴)
【此环节从看图说图意、感受美到通过美读来抒发情感,使学生融入其中,对自然美的感受、赞扬都包含在一次又一次的美读中。】
师:可麻雀和黄莺却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从图上帮它们找找理由。再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和小伙伴说说你的感受。
(课件出示)
生:小组学习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看法。
生:小麻雀认为“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
师:满山遍野一片红,怪不得小麻雀不服气地说:“不对,不对……”
师:小麻雀认为谁说的对,谁说得不对。
生:小麻雀认为自己说的对,燕子说的不对。
师:读书时要读出小麻雀非常自信很不服气的语气。老师先当小麻雀试一试。谁来当小麻雀读一读。再读……全班当小麻雀读出不服气的语气来。(开始)
过渡:小麻雀说的多有道理呀!春雨听了麻雀的话,下得更欢了,沙沙沙
师:听到这儿,小黄莺意见可大啦!它又怎么说的。出示课文(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你们看,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
提示读出小黄莺更自信更不服气的语气来。
生:读……再读,比赛读
师:三只小鸟都很自信,不服气,分角色读一读。
生:读
师:三只小鸟各说各的理由,用文中的一个词怎么说?
生:争论
师:是的,在生活中你和小伙伴争论过问题吗?
生:
师:谁来用争论说一句话。
生:说(1----2人)
师:你能用争论说一句话真棒;以后我们也要像三只小鸟那样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把课文读得这么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大家到春天的花园里逛一逛(出示课件)
师讲述:春天,百花盛开。你们瞧,春雨还落在了紫藤花、紫竹梅、白玉兰、白茶花、白牡丹、蝴蝶兰、六倍利、红玫瑰、郁金香、迎春花上。
紫藤花 紫竹梅 白玉兰
迎春花 迎春花 六倍利
郁金香 红玫瑰 郁金香
想一想,你能不能用文中的句式说说
师:大屏幕出示:春雨是 ,你们瞧,春雨落到 。
生:说,再说……
师:春雨真了不起,大家需要它变成什么颜色,它就变成什么颜色。春雨给大地披上了 衣服。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把春天各种颜色的花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表象。学生有了丰富的表象,那么下面的说话练习也就水到渠成了。】
师:春雨的本领可真大,可它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是什么颜色的呢?
生:无色的。
总结:亲爱的小朋友们,春雨本身是无色的、透明的,但它能给大地带来万紫千红,因此,它又是多姿多彩的。如果你喜欢这五彩缤纷的春雨,就赶快走出家门,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进大自然,去寻找春天吧!
作业超市:
1、画一幅画,展现春雨的色彩。
2、从课文或课外读物中搜集描写春天的词语,读读记记。
3、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读一读,看看古人眼中的春雨又是怎样的?如《草》、《春晓》、《咏柳》、《春夜喜雨》、《早春》、《清明时节》、《暖风》等。
【动手实践,积累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书面语言的发展,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板书设计:
4、春雨的色彩
小燕子 (板画绿色的春雨) 下
小黄莺(板画红色的春雨) 洒
小麻雀(板画黄色的春雨) 落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引号的作用。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及想象的能力。
4、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问:当你们刚看到课题的时候,曾想到它会是一篇什么样的?
2、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它写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标上小节号,一边读一边想想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
繁殖 捕杀 枯黄 生机勃勃
惨 灾难 葱绿 传染病 生儿育女
*指名读一读
*讨论“怎样抓住它的关键部件记忆字形?
*说说你不能理解的词语,集体讨论。
三、课堂作业
1、练习读课文,准备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词语
繁殖 捕杀 枯黄 生机勃勃
惨 灾难 葱绿 传染病 生儿育女
3、描红
第二课时
一、听写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每段的意思用一幅画来描绘。
想想:每幅画上该画些什么?怎么画?为什么这么画?不太好画的`部分用直线标出。
交流自己的画。
2、讨论:
(1)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里的狼和鹿是什么情况?森林呢?
(2)后来狼和鹿的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3)结果,凯巴伯森林变成了什么样子?
* 理解: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
* 体会森林里闹饥荒的情景。
3、板书:
三、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从一百多年前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是什么意思?
二、继续学习课文
1、学习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
(1)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也是毁灭自己的“大坏蛋”。
2、讨论:
(1)什么是“功臣”?为什么讲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坏蛋”什么意思?鹿怎么成了“大坏蛋”呢?
3、小结:文中三处引号所引用的词语都是要引起人们注意的。
三、由事明理
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指导复述
指导:恰当引用文中例句,有利于复述。
同桌练习复述。
指名当众复述。
六、作业
总结: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现在让我们一起乘着风车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把你的想法赋诸于行动。让大家齐心协力,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努力。
七、生活小水滴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小水滴”,去调查,了解身边有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去思考,如何阻止人们愚蠢的行动;去行动,让大家都来保护地球。如果你做到了,你将得到的奖品是地球的美丽和人类后代的幸福。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积累《沁园春雪》中重点字词
2、抓住关键词语,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精神和革命壮志。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初步理解这首词的大意。
2、以“我所了解的毛泽东”为题,收集资料,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诵读欣赏,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
1明确要求,播放《沁园春雪》的朗诵看课文,听朗读
2谈听后的体会,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交流体会
3组织朗读。请2-3位同学进行朗读交流
4、组织评价学生评价
5初步理解大意,准备质疑。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记录疑问。
6组织交流、评价;
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总结。交流,互评
7组织朗读。全班齐读
第二块:小组合作探究,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
1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我所了解的毛泽东”交流、补充
2问题情境:这首词问世之初,就备受推崇,人们盛赞这首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它的发表也使蒋介石集团惊恐万分,蒋介石立即唆使其御用文人进行反扑。学生听讲
3、小组合作探究:这首词为何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要求从词的内容、主题及其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探究)
参与到各小组中进行指导。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4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5组织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学习其他小组的长处
6、对小组发言进行补充并板书。听讲、记笔记
第三块:语文活动:学唱歌曲《沁园春雪》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
1播放歌曲《沁园春雪》听歌曲学唱
课后学习:
收集描写雪的诗词、散文,选择其中一篇与《沁园春雪》中的雪景比较、分析,写200字左右的心得。
语文教案 篇8
【作者及背景】
作者韩愈(公元768——824),字退之,唐代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为先辈世居昌黎(今河北昌黎县),所以后人称“韩昌黎”。他和柳宗元一起积极提倡古文运动,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背景可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话中可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饮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这种不怕时人耻笑,敢于反抗流俗不良风气,批驳错误观点,建立新的师道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令人敬佩。
【关于题目】
“说”——是一种有叙有议,以议为主的文体,是议论体裁的一种。
“师说”——即“说师”,解释为“说说(议议)有关老师的问题”。
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老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
【特色讲解】
1、对比论证,正误分明。本文第二段写得很精彩,运用的三组对比:
(1)纵比:古之圣人才智多,犹且从师学习;今之众人才智低,而耻学于师。
(2)自比: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小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大遗。
(3)横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通过这三组对比,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违背常理,而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
2、引用论证,无可辩驳。本文第三段引述了孔子的言行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不仅比前文笼统的说“古之圣人”更加可信,而且用封建社会的圣人证明“学必有师”“有道即师”,这就把论敌置于无可争辩的地步。
3、看似闲笔,实为论据。本文最后一段,寥寥数字,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说明写作缘起,实际上远非如此,韩愈是借对李蟠的夸赞:“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来再一次证明“学必有师”的重要性。
4、语言表达,气势飞动。韩愈的散文素以气势充沛,笔力雄放著称,这种风格在本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古之圣人,其出人也亦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这种句式的.运用,形式整齐,气势飞动,增强了表现力。
【课堂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练习。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1.对下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益:更。辄:就。犯:冒犯。
B.暇:空闲。挈挈:孤独。而东:到东边去。
C.仆:我。恒:常。幸:庆幸。
D.被:披。已:已经。吾子:我的儿子。
2。下列句中的“以”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A。有,则哗笑之,以为狂人。
B.愈以是得狂名。
C.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
D.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3.对“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仅仅(我)会遭到(世俗)责怪,也会因此使你受到非议。
B。不仅我会病的,你也会病的。
C。不仅见到他会生病,也会见到你病的。
D。不仅仅(他)会遭到(世俗)责怪,你也会遭到责怪。
【答案讲解】
1。D2。AB3。A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8-09
【经典】语文教案10-29
语文教案07-22
语文教案[精选]10-03
实用的语文教案【经典】09-03
【精】语文教案09-04
语文教案【推荐】09-10
(优秀)语文教案09-21
语文教案[优秀]09-27
[合集]语文教案09-29